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第457章 粉饰一二

汉世祖 第457章 粉饰一二

作者:芈黍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14:29

第457章 粉饰一二

没多少时日便要立夏,时期虽未至,但刘皇帝仿佛已经体会到那煎熬的炎热,甚至产生了一种畏惧的感觉。当即着人把少府刘规叫来,急哄哄地问:“离宫还有多久能建好?”

如今大汉还在建的离宫,指的当然是选址于信阳县鸡公山的避暑山庄,在刘皇帝下定决心修建后,早在去岁暮秋便开始正式开工了,如今,也差不多半年了。

少府及工部是如何办事的,刘皇帝不管,进展如何也少有过问,但眼瞧着夏季降至,就不得不多几分关心。

若说政治才干,刘规才是汉廷最优秀的宦官,平日里在外边,也颇为傲慢。不过与大部分家奴一样,在刘皇帝面前,都是谨小慎微,谦恭忠顺,此时察觉到老皇帝那急切的语气,就更加小心了,恭声应道:“禀官家,依眼下进度,离宫要完工还需半载左右时间”

“还要这么久!”闻言,刘皇帝立刻便恼了:“半年,亏你说得出口,你让朕这个夏季怎么过?”

刘规站不住了,跪下便叩头请罪:“小的办事不力,请官家责罚!”

俯视着刘规,老皇帝沉吟了下,面色恢复正常,问道:“为何拖延这么久?”

注意着老皇帝神情语气的变化,刘规道:“这都是小的等考虑不周,大工一开,首先便花费了月余时间扩宽整葺入山之路,以通行建筑所用木石材料。鉴于山庄主阁设计过于宏伟,整体布局又过于复杂,起建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难关,需要时间克服。

另外,少府、工部虽抽调了上千各类工匠,但民夫劳力严重不足”

“周遭蔡、申、光、黄、安、随,六州民丁供尔等调用,还会缺人?”刘皇帝语气不善。

刘规赶忙解释道:“官家此前曾有交待,离宫兴建,民力征募,必须爱惜,不得滥用。去岁秋收,今年春苗,未免侵犯农时,因而有意克制民夫征募!”

“扯淡!”听其解释,刘皇帝当即给出这样的评价:“且不提少府、工部了,就那些地方官,朕还不了解他们?在离宫这样的工程上,役使民力,他们能够谨守底线,爱护百姓?”

见刘皇帝毫不掩饰他的怀疑,刘规可有些心慌了,什么叫“且不提少府”,这岂不意味着,在官家心目中少府也是有问题的。

“官家,小的何胆,敢于欺君?”顾不得其他了,刘规慌忙叩头表态道:“只是官家教诲,常记心中,慎思笃行,不敢忘怀。小的也曾数次巡视工程,进展更是时时关注,完工之期,确实还需要一定时间,还请官家明鉴!”

听其陈情,刘皇帝脸上没有一点动容,只是以一种平淡的目光审视着他,良久,方漠然道:“你所言这些,朕暂且相信。工期之事,朕就不追究了,再给你充足时间,今年朕便将就于西京,但明年夏,必驾幸山庄!”

闻言,刘规顿时面色喜色,倘若如此,那事情就好办了。不过,还不等他表示什么,刘皇帝又冷冷地补了一句:“不过,你话也已放在这儿了,若是让朕听到有什么不好的情况,那朕首先拿你是问!”

此话一出,刘规便感一股滔天压力直袭而来,这样的大工程,怎么可能没问题,且不提是否有贪污纳贿、中饱私囊,就对民力之使用,怎么可能没有问题。

刘规对老皇帝还真就有所讳言,半年多的时间,鸡公山离宫的工地上,已经死了好几十人了,就更别提大小伤残了,这毕竟是在半山修建离宫,难度、危险程度远超平地。

不过,话已放出去了,含泪咬牙也得实现,否则就是有死亡危险的欺君之罪。虽然心悬巨石,但刘规面上还是那副沉稳自信的模样,慨然拜道:“请官家放心,小的择日前往信阳长驻,亲自监督离宫建造!”

只可惜,这番诚恳敬业的决心并没有感动到刘皇帝,只听得他斥责道:“你去信阳,那少府诸事谁来料理?一个离宫,需要朕的少府监亲自去监工?孰轻孰重,你拎不清?”

虽然是被斥责,但刘规听了,心中却反而松了口气,小小的责骂之中,流露的是官家对自己的信重。念头一转,刘规也迅速表态道:“是!小的定然加强关注,务使离宫顺利建成!”

刘规退下后,老皇帝待在殿中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对很多事情,老皇帝实则并不糊涂,心中是有个数的,只是,鉴于一些不足为人语的原因,需要难得糊涂。

就拿鸡公山避暑离宫的建造来说,刘皇帝岂能不清楚其难度,对其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又岂能没点逼数。在这帝制时代,在当前建筑科技水平下,想要搞出个“一清二白”的完美工程,无异于痴人说梦。

而今日召见刘规,进行这番问对,实则也是一种警告,或者说提醒:抛开事实不谈,离宫之修建,你得给朕搞得漂漂亮亮的,表面功夫得做主。

显然,刘皇帝对离宫修建中的“劳民伤财”是有意识的,只不过,享受是他,顾全面子也是他,想要两者兼顾,就需要粉饰太平,而这一点,刘规显然是能做好的。

想来,以其聪明,应当会明白朕的意思吧沉吟几许,刘皇帝心中这般想。

未己,内侍行首胡德来报,太子求见。照例宣见,刘旸神色从容,面带微笑,冲刘皇帝汇报道:“文渊抵京了!”

“哦?”果然,刘皇帝兴致大涨,面部线条都柔和了些:“人在哪里?”

“收到消息时,尚在驿馆,臣命文涣出城,代为相迎!”刘旸道。

“这个安排不错!”刘皇帝笑眯眯的,说道:“文涣虽然不错,但不似文渊,既是皇孙之长,又从小在边鄙锻炼,历经考验。文涣虽有安西一行的磨砺,成长不小,但远远不够,该向文渊多学一学,晚辈之间,也当有更多交流”

“陛下所言甚是,臣也是这般交待的!”刘旸轻声附和着老皇帝。

刘皇帝来了兴头,双眼略显迷离,微微感慨着:“皇孙之中,莫过于文渊与文海了,文渊来京了,也不知文海在云南如何了?”

闻言,刘旸拱手道:“文海在云南,从当地募集山民,组建了一支义勇,正在剿匪练兵。据枢密院报,文海此前上了一道奏章,请求带兵入蕃,协助平叛!”

老皇帝眉头顿时皱起,注意力也被转移了:“刘晞那里如今是什么情况,乱事何时能平息?”

刘旸平静地禀道:“自尹继伦率兵西进之后,逻些的局势便稳固住了。依三弟之见,西部二王叛乱,声势虽大,实为疥癣之疾,相反,逻些、雅隆二地,方是吐蕃精华之地,需要稳固,只要二地服从,那整个吐蕃都能稳固。

据三弟筹谋,打算借此次叛乱,对吐蕃诸势力进行一次整体的甄别与清理,打击诸王势力,进一步扩大朝廷对诸部影响控制。

三弟已经代表朝廷新设了十几名土司,效果不错,同时,请求朝廷,调动僧侣,以佛教入蕃传道

◆?????◆¢ o

眼下,最大的问题,还是驻蕃大军逾万,道路崎岖,后勤难继,气候不适,伤病颇多,需要朝廷提供更多支持!”

听刘旸这番汇报,刘皇帝那双浑浊的老眼都多了几分亮彩,看着始终一脸平和之态的刘旸,轻声问道:“你是什么意见?”

刘旸显然早有计较,道:“三弟有大气魄、大韬略,欲归治吐蕃,长久消除高原之患,自当全力支持,助其完成这项功业!”

“好!”刘皇帝态度,也很明确。

注意到老皇帝那表情,刘旸心中暗道:“果然!”

当然,刘旸也是与大臣们做个讨论的,吐蕃之事,拖延久了,同样是一件糜耗钱粮军民的事情。但是,对朝廷的影响,显然是更小的,正常情况下,只需西南诸道发力。

与西征的耗费相比,就没有可比性,一笔笔账算下来,事有可为当然,不得不说的是,老皇帝的意见很重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