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第434章 还得是王禹偁

汉世祖 第434章 还得是王禹偁

作者:芈黍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14:29

第434章 还得是王禹偁

“王禹偁!寇准!”刘皇帝略带感慨的声音响在垂拱殿间。

一中一青两臣子,庄重恭谨地站在御前,接受着刘皇帝的打量,礼节很到位,但气度上总给人一种从容不迫的感觉。

王禹偁与寇准,此番都是自地方还朝,王禹偁属于被刘皇帝降旨召回,寇准则是回京述职,然后一道被叫到垂拱殿来问话。

王寇二人年纪相差不过七八岁,但从面相上来看,却仿佛是两个辈分的人。王禹偁如今方三十又六,但满脸的斑驳,浑身的粗糙,连头发间都已夹杂着少许白丝,显然经受了太多人世间的苦难与磨砺。相比之下,尚不满三十寇准,就要显得意气风发了。

“朕听朝中有这么一种说法,论忠直敢言,首推王、寇,二者皆刚正而不可欺!”高高的御案后边,刘皇帝仍在感叹着:“朕对此等言论十分好奇,是不是当今朝中,是否只剩下你们二位敢说真话,敢进忠言?”

“臣实不敢当此谬赞!”刘皇帝如此言罢,王王禹偁稍作思虑,当即拱手应道:“陛下英明睿智,众正盈朝,偌大朝廷,岂独一王禹偁?只是比起众贤,臣言行多狂妄放肆,不知轻重,更不知收敛,有些哗众取宠的名声罢了”

“哈哈!”王禹偁这么说,刘皇帝实在有些惊讶,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他两眼,轻笑道:“王禹偁什么时候有如此自知之明了?这可不像是你说出的话?”

刘皇帝说话是越来越随性,话里也带着明显的调侃,甚至让人分辨不出善恶意,若是心理素质不过关的人,恐怕早就心生惶恐了。

王禹偁对此,心中也是起了些涟漪,毕竟刘皇帝这么讲话,实在难以让人感到舒服,更让人不知如何回应。沉吟少许,王禹偁神色郑重地说道:“人贵有自知之明,能得陛下如此夸奖,是臣之荣幸!”

“不一样了!当真不一样了!”注意着王禹偁的表情,刘皇帝连连赞叹,只是眼神深处,闪过一抹让人不易察觉的失望。

棱角被磨平的王禹偁,还是王禹偁吗?亏得自己,还不时想到他,专门将他召回洛阳。

王禹偁入仕十多年,除了名声不显的那两年安安稳稳地待在京城之外,剩下的时间,从得到刘皇帝的夸奖升职后,可以用屡起屡扑来形容。

不是已经贬官,便是在贬官的路上,王禹偁也成为了大西北的常客,胜州、灵州、兰州,这些西北州郡,都留下过王禹偁的足迹与文章。

而此番,王禹偁是从鄯州知州的位置上奉调进京。西北的风沙可不是好相与的,再加上频繁的调动折腾,这也是王禹偁苍老如此之速的原因。

王禹偁每一次贬谪,基本都离不开他那张嘴的原因,眼中容不得沙子的王禹偁,太敢说,也太能说,祸从口出便是他入仕这么多年最真实的写照的。

按理说,刘皇帝并不是容不得人的帝王,大臣们说几句话,发几句牢骚,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偏偏,王禹偁每每指出的问题,都恰恰戳中刘皇帝的“隐疾”,让他如鲠在喉。

人若做了错事,都会下意识地找理由,甚至刻意遮蔽掩盖,刘皇帝也一样,哪怕心理清楚,也要用些自欺欺人的手段。但王禹偁不懂事啊,偏偏要把盖子掀开,每次把刘皇帝惹得恼火万丈,就是他贬官的时候到了。

不得不说,对王禹偁刘皇帝是动过杀心的,而且不只一次,这个人实在太不知趣,太惹人厌烦。早年还能笑笑,略施惩戒,等到刘皇帝老迈晚年到来,耐性不足之时,那真是每一次都在鬼门关前晃荡。

对王禹偁猜忌最盛时,刘皇帝已经把他看作那种“卖直取忠”的邀名小人,想通过薅他刘皇帝的“羊毛”,来做当代魏征。那个时候,刘皇帝是真想命人给王禹偁送一瓶鸩酒去

而王禹偁能够保住性命,大抵还得感谢早年给刘皇帝留下的印象太深:王禹偁是忠臣,就是这么个人,喜欢说实话,却不会说话

如此,命能保住,但每每“口嗨”过后,就得面临贬官的结果。然而,人总是有犯贱的一面的,每过一段时间,刘皇帝又总能想起王禹偁,同样的,年纪越大,越是如此。

不在于刘皇帝对王禹偁有多看重,而是因为,王禹偁早已成为刘皇帝“广开言路、兼采众议”的象征,连王禹偁都杀了,那其他人哪里还敢说话?

另外一方面,则是老皇帝的通病了,他总觉得有人欺他年老,小觑他的权威,甚至欺君罔上。而王禹偁虽然说话不好听,但他至少不会欺君啊

因此,当见到王禹偁这副低眉恭顺的模样时,刘皇帝心中是有些失落的,乃至是伤心的。

连王禹偁都变了,那朝廷上下,他还能相信谁?

不管心情有多么地复杂,刘皇帝面上却是毫无变化,语气依旧四平八稳地说道:“朕听说,你和那柳开一样,在提倡什么诗文革新,大加批判那些浮丽文风,极力推崇韩愈、白居易,希望诗文能更加关注民间疾苦,反映现实时弊”

听刘皇帝提及他坚持了十多年的事,王禹偁点了点头,还是一脸严肃地道:“回陛下,确有此事!文章有千种作法,文风更是变化无穷,臣与柳柳州,只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文风”

王禹偁所言“柳柳州”,自然不是唐时的柳宗元,而是时任柳州知州的柳开,这也是一位开宝年的进士,并且比王禹偁还早提倡诗文革新。当然,性格不似王禹偁那般过于刚直,但也好针砭时弊,得罪了不少人,官运也相对坎坷,如今已在柳州任上待了三年了。

而王禹偁与柳开也是知己,虽相隔数千里,每年仍有书信往来,以诗文相祝,情怀与志趣也都寄托在诗文里。

听王禹偁这么说,刘皇帝则笑了笑,语气平和地道:“说什么诗文改革,扭转文风,朕可知道,你们这些文人,只不过把政治见解与理念,都写入那些作品中了。

你的诗文,朕也读过一些,朕很好奇,朕的大汉,在你眼中,就是如此不堪,大汉的黎民百姓,难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开宝盛世,难道只是一个笑话?”

说到最后,刘皇帝的声音拔得极高,有如轰鸣一般,让人震惧。就是寇准,也不由瞥了王禹偁一眼,目光中透着少许担忧,他对王禹偁,还是很敬佩的。

出人意料的,刘皇帝这番话,似乎把王禹偁震醒了一般,整张脸也不像此前那般“死气沉沉”了。酝酿了一会儿,王禹偁向刘皇帝道:“陛下所言甚是,臣一腔报国之志、忧民之心,确实尽付诗文之中了。过去十多年,臣虽屡起屡落,却也见识了人间百态。天下之黎庶之生计,黔首之劳碌,绝非盛世之景”

“所以,这是《西征赋》的由来?”刘皇帝突然打断王禹偁,冷冷道。不知为何,此时的刘皇帝总给人一种兴奋的感觉,就仿佛猎人发现了猎物一般

王禹偁也写了一篇《西征赋》,不过,名虽相同,内容含义可大大不同。王禹偁在赋中描述的,是西征之下,河陇百姓生计之艰难,府库之空竭,民力之疲弊。在王禹偁眼中,倘若河陇地区有健康指标,那么如今已经开始红灯报警了

面对刘皇帝气势汹汹的诘问,王禹偁就好像被踩中了尾巴,一下子恢复斗志,拱手到来:“陛下,臣在鄯州两年,全州自臣以下,数万民,每日每月,忙碌者不是衣食饱暖,而朝廷‘四征’,鄯州是个穷州,农牧产出不多,但每年有近七成所得,都需上缴,供馈安西大军,余下三成,却需供应全州百姓生计。

幸者这两年未有灾害,百姓咬紧牙关,尚能苦苦坚持。全州男丁,有两千多人死在高昌、安西,有一半都曾远赴西域,押解粮草”

说到动情处,王禹偁两眼已然泛起了泪花,哽咽道:“陛下,鄯州的百姓苦啊!西北军民苦啊!”

听完王禹偁的诉说,刘皇帝眉头拧在一起,有些怀疑道:“何至于此?朝廷征调粮草,都是有规矩的,怎会如此没有节制?鄯州如此滥用民力,你这个知州又在做什么?”

“道司钧令,臣岂敢违背,能抗拒一次,岂能次次抗拒?”王禹偁沉声道:“臣也曾数度上奏朝廷,陈其艰难,诉其困苦,然始终杳无音信”

说到这儿,王禹偁深吸了一口气,猛然昂首,向刘皇帝大声问道:“恕臣斗胆发问,陛下有多少年,未曾巡视地方,亲眼目睹,今时竟是何样人间?”

王禹偁这句发问,当真是掷地有声,振聋发聩,甚至可直接看作质问,殿中所有人都惊诧于王禹偁的大胆,但同样的,那个熟悉的王禹偁又回来了

而刘皇帝,脸色已然阴沉如水了,冷冷冲一边的嵒脱道:“去,给朕查一查,把王禹偁给朝廷的上奏给朕拿来!”

“你继续说!今日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刘皇帝甚至有种恼羞成怒的感觉,扭头又冲王禹偁喝道。

刘皇帝觉得他该愤怒,因为他根本没看到过王禹偁的奏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