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第354章 扯后腿的在朝中

汉世祖 第354章 扯后腿的在朝中

作者:芈黍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14:29

第354章 扯后腿的在朝中

“这么多年了,大汉健儿还是一如既往地犀利,不堕我中国之雄威,还是那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啊!”听完刘旸的汇报,刘皇帝再度露出了笑容,一种赞赏的语气感慨道:“传诏枢密院、兵部,对此战将士功劳进行核定,该表功表功,该授勋授勋!”

“是!”刘旸拱手应道。

“下一步,刘旻有何打算?杨城之战虽然大获全胜,但赢得似乎有些轻松,以刘旻的性格,怕是不会满足眼下战果,就此收兵吧!”刘皇帝又问道。

闻问,刘旸轻笑道:“还是陛下了解六弟!此战发动前,安西都督府做好各项准备,打算用半年的时间来完成目标,收复由黑汗余孽所窃据的杨城等地区。

只是,进程有些出乎意料,杨城之战结束得太快,不足一月哈伦军便土崩瓦解。

因此,安西都督府决定,在稍事休整之后,调兵西进,会同立李继隆军,向怛罗斯进发,击败大食联军,夺取怛罗斯这座重镇,既血前耻,今后也可以怛罗斯为基,对付联军,倘如此,进可西征大食,退可御敌于国门之外!”

听刘旸道来安西都督府的计划,刘皇帝眉头下意识地蹙起,指出道:“临时更改作战计划,扩大作战目标,此事能成?若朕没有记错,杨城距怛罗斯也有千里之遥,即便东部作战顺利,损失不大,这样的调动,是不是过于疲兵了,安西的将士能够承受吗?”

刘皇帝对外,一向是强硬兼一定激进,但这一开口,便透着一股保守的味道。忍不住小心地打量了刘皇帝一眼,心中暗思,陛下或许真的老了……

事实上,前来汇报前刘旸是与他的心腹大臣们讨论过此事,关于安西在杨城之后继续战争的计划,不少人是持反对意见的。在他们看来,眼下在安西的战争,对大汉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安西也只会像一个无底洞一般吞噬大汉的钱粮兵力。

由于这些年在西部的连续战争,东西陆上交通瘫痪,商路断绝,使得丝绸之路这黄金通道都萧条不少,甚至影响到了西部诸道州的经济民生,实在是得不偿失。

安西实在太远的,朝廷的掌控能力实在有限,弥兵罢战,休养生息,才是正确的策略。与其把钱粮军队投入在看不到多少好处的西部,还不如投入到海外,投入到广大南洋地区,至少能看到实际的一船船财货从海外输入,停船靠岸……

而安西那边有什么,一干异域强邦以及狂热的ysl教徒之外,还有数之不尽的战争、流血与牺牲。如今,取得杨城大捷,消灭黑汗余孽,恢复到ysl联军东征前的态势,已经可以收手了,何必再掀起大战?以汉军的组织作战模式,在安西进行战争的成本实在太过高昂了。

安西都督府要打的又是怛罗斯,这可不是个善地,且不提其他不利因素,两百多年前的怛罗斯之战,高仙芝的惨败就足以让人有话说,总的来说,得不偿失,见好就收……

当然,这些反对意见的背后,并不是这些太子党官僚就彻底保守自封了,提出这样的建议,总是少不了立场观念的影响。

这还是受刘皇帝分封刘曙之事的影响,原本太子党的大臣们对于安东、安西这种特殊的军政状态就存在一定警惕,尤其是安东,随着刘皇帝分封的念头付诸实际行动,戒备就更强了。

在很多人看来,安南既然分出了一半,成立林邑国,那安东、安西的分封是迟早的事,否则刘皇帝怎么那般给予两都督府重权,这本身就与刘皇帝践行了几十年的中央集权原则相悖。

如今这一切都可以解释了,刘皇帝心存分封之念,并且早早便把安东、安西纳入分封范围之内考虑了。

在这个前提下,朝廷再投入大量钱粮兵力到安西作战,那就是为安西作战,而非从大汉朝廷利益出发了,仅从利益关系做理性考虑,是不该继续往安西投入过多力量的。

一旦安西建国,就当像刚刚出台不久的林邑建国条制一般,要求自食其力,政军经文可以也该向朝廷靠拢,但不能继续依赖朝廷的供养。

关于林邑建国之事,并不是刘皇帝下道诏书就完事了,后续从国土划分、州县建置、官员安排、军事布置等国家建制涉及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朝廷这边指导施行。

刘皇帝还是了解这个不成器儿子的,要什么都让刘曙负责,那林邑国八成得以笑话收场,因此关于建国方方面面的事务皇帝老子都给你安排到位。刘曙自己需要负责的,只是楚国公府下辖的财产处置与人员安排。

而在林邑建制条文之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那便是建国之后,朝廷的将会取消供血式的支持,除了在政治军事外交上保持统一之外,其余任其自主,谈不上自灭,但必须自生,基于此,分封藩属国才有意义。

这一条制拿到安西、安东上也是一样,甚至有的大臣已经迫不及待地希望刘皇帝能够尽快把安西,安东的问题解决了,给二王、二都督定性,以免像眼下这般,任由二都督府爬在大汉躯体上吸血。

看看这几年的安西吧,自西征黑汗以来,前后投入了那么多钱粮兵丁军械,国力耗损,但朝廷得到了什么,只有半个废墟般的高昌道,这还是刘皇帝看安西都督府辖下过于庞大动了刀子,否则连高昌道最终都未必是朝廷的。当然,这一点显然是某些人站在个人利益立场的揣测。

因此,但安西那边表露要提兵西进,继续作战之时,那些大臣就打心眼里不乐意了。从各方面考虑,都持反对意见。其中有部分人意见则很有建设性,那就是等刘皇帝分封安西之后再作计较,届时,魏王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对于臣僚们的顾虑,刘旸是很清楚的,但他并不能听取,根本原因很简单,眼下当家做主的是刘皇帝,一切还得顺着刘皇帝的心意来。

下边想法再多,与圣意相逆,最终只会自讨苦吃,这是刘旸从三十多年被刘皇帝敲打的太子生涯中得出的结论。

因而,不管对于安西战事有怎样的想法与意见,刘旸都没有像此前那般去直言进谏的想法了,既无用,还会惹刘皇帝不快,大可不必。

何况,刘旸保守求稳是一方面,但并不意味着他迂腐,心中又何尝没有开疆拓土的志向,只是皇帝老子把事情都干全了,付出的代价也不小,他这个太子需要做的,更多只是给刘皇帝擦屁股。

何况,刘旻还是胞弟,这份血脉关系,哪怕看在符后的面子上,刘旸也要另眼相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