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第1754章 雄才难制

汉世祖 第1754章 雄才难制

作者:芈黍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14:29

第1754章 雄才难制

第1754章 雄才难制

“你去吧,我困了,需要去睡上一觉!”说了太多话,刘皇帝也有些疲惫了,再无谈兴,朝刘旸摆摆手,慢悠悠回崇政殿去了。

刘旸在后,恭敬地弯腰行礼,只是抬眼之时,望着刘皇帝那明显佝偻了些背影,面上露出少许疑虑。适才刘皇帝在提到安东之时,明显欲言又止,究竟想说什么呢?刘旸暗暗琢磨着,但不管是什么,显然与刘煦有关。

回殿的同时,刘皇帝也是一脸惆怅,眉头拧在一起,突出一个纠结。他原本想要问问,把安东地区独立出来,赐与刘煦,建立安东国,这个念头在他脑海里盘旋许久了,想就此问问刘旸的想法。

但是话到喉头,又生生忍住了,因为对于此事,他自身都有所疑虑。安东固然偏远苦寒,但在东北开发的基策之下,作为整个东北边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出来,难免形成与朝廷之间的割裂。

并且,这也属于大陆板块,刘皇帝大一统的情结同样深重,如果仅仅是为了方便安东的治理,节省朝廷的负担,就开这么一个头,其中利害如何,刘皇帝自己都有些把握不住。

分封的念头,刘皇帝一直都有,但要不要在大陆的这些边边角角进行切割,他也是心存犹豫的。如今的安东,在刘皇帝的放权之下,刘煦大刀阔斧,善加经营,已有国中之国的迹象。

但是,朝廷对当地的影响还是巨大的,安东受限于先天的不足条件,对朝廷的依赖同样是巨大的。再加上当地轮换的戍卒与将领,辅以辽东为凭,控制力还是很强的。

虽然这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朝廷的负担,但基本的平衡是实现了的。这样的平衡,要不要打破它,打破之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刘皇帝同样拿不准。

当然,更重要的,刘皇帝得顾及刘旸的想法,他一方面想给刘煦分一个基本盘,但另一方面又担心这样的举措,会给兄弟之间,在朝廷与安东之间带来进一步的疏离。

刘皇帝自然是自信的,只要他想做,没人能阻止,就是刘旸也得俯首听命,但是,他敢肯定,持反对态度的大臣绝对不少,尤其是太子的那些支持者们。

毕竟,时至如今,对刘旸太子之位有威胁的,还得是刘煦。不只是因为他皇长子、秦王的身份,还因为他在这些年表现出的能力与担当,以亲王之尊在安东坚守十年,筚路蓝缕,风雨无悔,毫无疑问,这给刘煦带来了巨大的威望。

纵观史册,如此尊贵的身份,能做到这一步的,屈指可数,甚至找不到能与之比拟的。就是刘旸,也不得不承认刘煦对大汉、对东北的功绩,更别提其他普通人的。

但越是如此,越表现出才干与能力,就越容易引人忌惮。刘旸性情宽厚,度量也够,足以容之,但太子的那些支持者们,却忍不住为主分忧,为主着急。有的人想通过进言提醒太子,有的人则从其他方面,通过各种手段,对安东进行限制打压,这些情况,都是难以避免的。

就如此番刘煦往安东招揽西北难民,即便得到了刘旸的许可,并安排人负责,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也没少掣肘与拖后腿的情况。

自古以来,对于那些杰出的帝室能才,都难免有个“雄才难制”的帽子扣在头上,才能卓著,有的时候本身就是一种罪过。

刘旸的宽厚大度是朝野闻名的,但在涉及根本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也难保心态不起变化。否则,当年登闻鼓案发生时,察觉到那些蛛丝马迹之后,也不会那般寻根究底,想要调查清楚背后的隐情。

当初,刘皇帝把刘煦放到安东,近乎与贬逐,但在安东那等简陋的条件下,仍旧干出了一番事业,可见刘煦的不凡之处。

而从刘煦离京开始,似乎已经奠定了一切,刘皇帝的态度再度直白地摆在台面上,对刘旸太子之位有威胁的,他首先就给解决掉了。

按理说,当刘煦远走安东,刘晞、刘昉这两个年长的皇子也被外放,坐镇一方,剩下的皇子对刘旸的威胁几乎没有,他的地位稳了,兄弟之间直接冲突的可能大大降低,关系总能较好地维持下去了吧。

然而,事情从来没有这么绝对的。至少,在这些年,刘旸难以避免地收到一些消息。如果说安东那边,刘煦的那些动作,那些培植势力的举措,尚在刘旸的接受范围之内,甚至能一笑了之。

但有些传言,却难以让他心如止水了。有这么些传言,很多人都为刘煦感到可惜,尤其是那些去安东淘金闯荡的勋贵子弟以及民间商民。

他们认为,秦王殿下最大的缺陷就在出身上,倘若他也是嫡子,倘若早年的时候老皇帝立耿宸妃为皇后,倘若帝位承继以贤不以嫡.那么,秦王的机会要更大。

虽然事实就是事实,没有那么多假设前提,但刘旸听到这些传言,其中滋味如何,心里如何想,也是难以为外人知晓的。

至少,心态是不会那么平和的,任性从来都是复杂的,用皇位来考验人性,换谁都难以心如止水。

刘旸不是那么容易猜忌的人,但面对这样的声音,也难免心存疑虑。而东京能出现那样的流言,本身就意味着不正常,背后若无人推动,仅靠臣民自发的感受,显是不可能的。

为此,刘旸还特地遣人调查过,目标直指安东。可想而知,东京都能出现此类流言,那秦王经营已久的安东,又是怎样一番舆情,对刘旸来说,也不会太乐观。

与刘旸的纠结类似,刘旸心中显然也顾虑着,不过,也没有表现出来。回到政事堂,一切如常,照常处置实务,将刘皇帝交待的那些事情与宋琪、赵匡义等臣商讨,一件件地找人安排下去。

一直到傍晚,回到东宫之后,刘旸特意命人将时任京畿道副都指挥使的舅舅符昭愿请来。

弘德殿,符昭愿觐见行礼:“不知殿下召臣,有何吩咐?”

符昭愿是符彦卿的次子,辈分上虽比刘旸大,但实属同龄人,从小交际颇多,关系颇深,毕竟那层关系是十分牢靠的。

看着符昭愿,刘旸也不客气,直接说道:“陛下有意将扶风郡公马怀遇召还东京,安东那边需要有人接任,主持轮戍禁军事务,我属意你,不知你可愿往安东一行。”

符昭愿闻言,稍微愣了下,不过很快就反应了过来,抬眼望着刘旸,见他一脸凝沉,心中也是念头起伏。

同样没有多少犹豫,拱手应道:“臣愿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