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第1729章 太子之问

汉世祖 第1729章 太子之问

作者:芈黍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14:29

第1729章 太子之问

第1729章 太子之问

“坐!”

“谢殿下!”

入内之后,从站到跪,从跪到站,一直到现在,刘继昌终于得到陪坐的待遇,这心情,也彻底从忐忑中平复下来,反差之下,甚至有种惬意感。

看着刘继昌,刘旸抬手,捋了下袖子,道:“说说我的来意吧!”

闻言,刘继昌立刻打起精神,应道:“臣恭听垂训!”

刘旸:“对于南城的安民坊,你了解多少?”

一听这话,刘继昌这心头的轻松瞬间消失无踪,太子殿下不会逛到南城一片里坊去了吧。刘继昌心中暗自猜测着,小心地看了眼刘旸,观其表情,应是如此,刘继昌顿时心头微沉。

埋头斟酌几许,刘继昌道:“回殿下,安民坊地处郭城东南,与康民、乐民、惠民三坊相邻。其间所居住士民,多为外来人员,以在京内帮工谋生。”

停顿以视犹豫,刘继昌继续道:“以上四坊,乃是东京相对贫困的里坊,治安状况也略有不足,滋扰不休,每年多有犯罪刑案发生.”

以一种淡漠的目光,审视刘继昌几许,给足了压力之后,刘旸方才悠悠道:“还不错,没有一问三不知!”

太子的目光,让刘继昌有种芒刺在背的感觉,额头冷汗不知觉间渗了出来。刘继昌头硬着头皮道:“这是臣治下,了解民情,乃是职责所在,不敢懈怠。”

只是,说这话时,明显有些底气不足。

刘旸轻笑两声,淡淡道:“我今日,到安民坊一游,大开眼界啊!安民、康民、乐民、惠民,里坊名字倒取得不错,只可惜,这民情实难符其实!”

此言之出,刘继昌顿时心头剧颤,头埋得更低了:“殿下,臣,臣.”

此时,刘继昌有些不知如何解释了,南城四坊,可以说就是当下东京城内的贫民窟,治安混乱,鬼魅横行。在此事上,不论如何辩解,都容易被拿住话柄。

刘继昌是知道其情况的,但也正因如此,有知而不问、视而不见之过。而若是不知,那性质就更加恶劣了,失职怠政的帽子就可以直接扣下来了。

脑筋疯狂转动,刘继昌想找个理由,然而,什么理由,什么借口,都是那般不妥。不过,在刘继昌心中苦思如何应对此事之时,刘旸已然出声,悠悠叹息道:“南城四坊,有此窘况,怕也不是一时的,想来也是长年累月方才导致。你履任方一年,要说过错在你,对伱也不公允!”

“殿下英明!”刘继昌回过神来,顿时感激涕零道。再没有比上司主动替自己解释,更让人感动的了,此时此刻,刘继昌只觉太子殿下再贤明不过了。

刘旸心中显然也是有杆秤的,倘若以此追究,那包括刘继昌内的历任知府,恐怕都有责任,还能就此追责问罪吗?就拿上一任的吕端来说,他的为政操守是饱受赞誉肯定的,连他都没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就此得出一个结论,南城贫民窟的出现,显然不全是知府的问题。

“但是!”没等刘继昌高兴几个呼吸的时间,刘旸话锋一转,又道:“履任一年,既察其情,为何不想方设法处置改变?

即便救不了贫,改善措施也拿不出来吗?那些地痞无赖,那些的欺穷民贼,不能肃清?那些粗暴执法,动辄打骂的差官,为何不约束?

百姓穷困尚能求己,治安恶化、风气败坏,就是官府的过失。我今日一直在想,官府不作为,民何以安?”

“殿下训斥得是!是臣施政不当,忽视南城民情,甘愿领责!”听刘旸这一番责难,刘继昌也不敢辩驳,老实听训。态度摆得很端正,脸上也挤出一点愧疚之情。

见状,刘旸又仰头长叹道:“东京历来以清净著称,路无腐叶,道无遗尘,怎么在南城四坊内,确实粪土不清,污秽遍地?已经穷困到,连收粪者都不愿去的地步了?”

“还有,说起来,或许朝堂诸公们都不敢相信,在东京城内,在天子脚下,竟然还有乞儿!朝廷早有政策,对于那些不是生产的无产无业者,尽数徙边,为何不执行到位?”

听刘旸说到这儿,刘继昌下意识地道:“殿下,开封府对于无业者,都有针对性的迁徙,只是,困难如何甄别,且多不愿徙边,甚至刻意躲避逃脱。

至于那些乞儿,更多的,还是一些老弱病残,即便徙边,也无法在艰苦的边地生存,在城内,尚能讨得一些衣饭,维系生存”

“鳏寡孤独者,开封府就没有救济措施?他们又能费多少粮布?就这么不闻不问,看着他们,孤苦无依,凄零乞食?”刘旸当即责问道:“开宝盛世,是不是与他们无关?”

刘旸这句话,乃是情绪之下的随口一问,然而,却似乎道出了某些事务的本质。刘继昌沉默了,面对有些激愤的太子,他并不敢违逆,然而,听此问,终是忍不住道:“殿下仁心,胸怀天下万民,臣敬佩不已。

然而,非臣恻隐难动,只是,有些穷困,实难救济。朝廷也非全能,以开封府的财力,或可施以援济,然此状又何止于开封,天下官府,又岂能全部收纳。即便能,那也将给官府带来负担.”

刘继昌说出这番话,刘旸的表情变得有些复杂,甚至有些精彩,盯了他好一会儿,刘旸方意有所指地道:“你这是,向我说了一句实话!”

“殿下!”刘继昌再度埋下头,看起来很是尴尬。

又一阵沉默,刘旸轻声道:“官府的为难,我并非不能理解。只是为官为民,这个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明白?官吏之中,有不少修习孔孟之道的,圣人之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你开封府管不了全天下的乞儿,如今就在你治下,也只能毫无作为,无可奈何?

你能想到,施恩降惠于诸县农民,然南城四坊就在东京城内,就在你眼下,却为何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臣惭愧!”此时的太子身上,笼罩着一层“伟光正”光芒,让刘继昌有些不敢直视,也不知是否真的感到羞愧。

与刘皇帝心机深沉、好装模作样不同,刘旸多少还是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甚至有些理想化。或者说,被受刘皇帝影响太深,爱民情节深重。

被忽悠过头了,却只学得一个表。也许是刘皇帝身上笼罩的光芒太强烈,无法直视,也让刘旸却始终难以看清刘皇帝的独夫本质。

刘皇帝爱民吗?自然是爱的,甚至贯穿统治前后,到如今态度也未动摇过,只不过,刘皇帝的爱民,其目的不在爱民,而在维系统治,做个样子而已。

善待百姓的事情刘皇帝做的很多,各种惠民宽民政策,也出台不少,但是,刑杀处罚,也从来没手软过,只是,很多情况,被掩盖罢了。

“我也不为难你,给你两个月时间,两个月后,我还会出游,届时,我希望看到一个新的气象!”沉吟几许,刘旸平静地说道,但语气不容置疑。

刘继昌虽感为难,但太子都发话了,也不敢不应,心中无奈一叹,拜道:“是!”

“还有一事,今日我游南市之时,听到一事,有些人,在替官府收取那些商摊小贩的税收,这是怎么回事?”刘旸又提起一事。

闻言,刘继昌脸皮不由得有些发热了,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应答。

这样的反应,自然让刘旸更加在意,语气也严厉了几分:“怎么,我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还是其中有什么不可明言之隐情?”

见状,刘继昌连连摇头:“殿下当前,臣岂敢有所隐瞒。此事,臣也知晓。起因还在于商税收取不易,自市坊分治制度废弃之后,东京城内,涌现出了诸多经商者,成千上万,分布在各坊里街巷,甚至在家门口,都能支一摊位行买卖之事。

这些小摊小贩,行经营之事,却最不便管理,税钱也难收取。官府的税吏严重不足,只能放在集市码头货场,以及那些大商户作坊上,余者,实难兼顾完全。

然那些商贩,既行经营之事,官府自当收取商税,因此,开封府当年籍此制定政策,让一些民间组织,负责对那些小商贩,收取税收,并缴纳官府.”

说到这儿,刘继昌的声音不自觉地小了很多,明显有些尴尬。还有一点他没提,那就是这一部分进项,可都是开封府的小金库。

“好啊,连税收之权,都能下放!好个民间组织,分明是一帮鱼肉百姓、欺行霸市的地痞无赖!”刘旸有些忍不住怒火:“行此政,开封府可有监督?税收细节,可有厘定?这其中之弊,尔等可有预防?”

“今日,我是亲眼目睹,其行其举,无法无天!”刘旸愤怒的情绪喷薄而出:“你们为图省便,每年每月能坐着收钱,东京的那些小商民百姓,受了多少欺压,你这个知府,清楚吗?”

面对愤怒的太子,刘继昌,有些坐立难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