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第1681章 陆海之争

汉世祖 第1681章 陆海之争

作者:芈黍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14:29

第1681章 陆海之争

第1681章 陆海之争

“你既然有主意了,这些事情,就按照你的想法去做,我没有意见!”殿台上,刘皇帝以一个慵懒的姿态躺在摇椅上,直接享受着阳光的沐浴,漫不经心地对侍立在旁的太子道。

“是!”刘旸恭敬拜道的同时,也不由暗自松了口气。

刘旸请示的,自然是关于最近大汉面临的那些或主动、或被动的战事,对于刘皇帝的心理,他仍旧有些把握不住,也有些担心自己的考虑不为刘皇帝所接受,所幸,从刘皇帝目前的态度来看,并没有什么异样。

刘皇帝穿着一身轻便的绸衣,在并不酷烈的夏阳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手里拿着一柄极不相衬的蒲扇,装模作样地在那里扇着风。

能够感受得到刘旸的小心谨慎,不过,刘皇帝并不在意的样子,继续慢条斯理地说道:“三佛齐的使者,我就不见了,你把他打发掉就行了!

这些异域蛮邦,畏威而不怀德,有小礼而无大义,此为正理。如三佛齐者,不敲打敲打,他们如何能够听话服软?郭良平做得还是不错的!

不过,伱们的考虑也有道理,南洋的战事,不宜扩大,既然目标实现了,那就见好就收,不要得陇望蜀,贪得无厌,只会让大汉陷入没完没了的麻烦之中。

朝廷眼下还无法向南洋投入太多军队,要避免陷入泥潭,得不偿失的事情,还是少做。你与三佛齐使者就南洋的稳定,交涉一番,谈妥了,就让郭良平收兵吧!”

“儿明白!”刘旸颔首。

对南洋之事,他心中的隐忧算是消去一大块了,有刘皇帝这番示训在,也就意味着大局定下了,没人敢违逆,哪怕是远在三佛齐的郭良平也一样。

但同时,刘旸心中又不免叹息,对南洋,刘皇帝如此清醒,知道过犹不及,不愿做得不偿失之事,为何对西域战事,却始终坚持,甚至顽固到不可理喻。

过去一段时间的战争结果已经证明了,黑汗灭之不易,而血战月余,损兵折将,除了拿下一座残破的龟兹城,以及名义上的扩地数百里,根本是入不敷出的。如若仅是为颜面问题,那也实在大可不必。

当然,刘旸感慨的同时,却也没有就西域战事再做劝阻,战端既开,又打到如今这个程度,黑汗尚且不依不饶,大汉又岂能妥协退让,只能继续坚持。

朝廷这边也一样,必须得全力支持,增兵之事另作他论,但战争物资、后勤保障,还需尽力供馈。

刘皇帝自然不知刘旸丰富的心理活动,微眯着眼,仰着头直面阳光,一张老脸若有所思,良久,方才沉声道:“下一道诏令,让郭廷渭、张彦威这些海军老将功侯,都回京吧,既然退下了,就好生休养,安享晚年。半退不退,在幕后指手画脚,名不正言不顺的,让海军的将帅们如何做事?”

听刘皇帝这么说,刘旸心中一凛,不敢怠慢,沉稳应道:“是!”

显然,对于海军的一些情况,刘皇帝是心知肚明的。大汉海军,从无到有,从内河水师到横海舰队,虽然脱胎于早期的靖江军,但其飞速发展壮大,还是多仰赖南方将士。

北人善马,南人善船,这是客观条件,不得不面对。在发展的过程中,以郭廷渭、张彦威为首的一批南方将领,自然起到了巨大作用,话语权也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然而,由于降将出身的缘故,始终要被人低看一等,很多文武,都保持着一定的戒备,几十年下来,哪怕已经彻底融入大汉体制,但那种警惕竟成为了一种习惯。

当然,根本原因还在于,海军的崛起,侵犯到了太多人的利益。仅从陆海之争来说,此消彼长,海军的话语权提升了,陆军自然就下降了。

大汉基本实行军功授爵的准则,从刘皇帝建立起严格且待遇优厚的爵禄体系开始,大汉军队对于爵位的饥渴度就变得极高。

而从海军中,出现的十几名侯伯贵族,一定程度上来说,是陆军那里抢来的,向来以陆军为尊的马步军将帅们,怎能甘心。

在海上贸易兴起的过程中,凭借着先天的优势,通过各种的便利与手段,攫取了大量利益,这又如何能不让人眼红。海军的日子,比陆军过得好,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又岂能不遭人嫉恨。

在诸多陆军的军功贵族们看来,天下是他们打下来的,功劳他们最多,牺牲他们最大,海军不过是仰附他们羽翼的辅助角色,因此在地位待遇上,自然看得极重。

虽然大汉仍旧是大陆权盛行,马步军仍旧是军队的主流,在军队乃至朝廷内部仍旧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但海军这些年抬头的趋势,仍旧让他们感到警惕与难受。

毕竟,通过海外的扩张与贸易,通过对南洋土著的掠夺,确实给朝廷带来了大量利益,这是陆军难以做到的,也恰恰是最让人难受的。

因此,这些年,军队内部,尤其是马步军体系内,针对海军的言论与措施,屡见不鲜。若不是刘皇帝的维护,当初对海军编制的压缩,军力的裁撤,就被推行了。

陆海之争,严重之时,甚至有把海军那些耗费维护巨大的巨舰大船拆毁,仅保留内河水师的提议,而这种言论,竟然得到了一大批陆军将校的拥护。

迫于此情,刘皇帝也不得不插手,否决那些荒唐言论,连消带打,处置了一些愤愤不平的马步军将校。

但或许是为了安抚国家军队的基石,对于海军,同样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比如郭廷渭、张彦威,乃至刘光义这样半路出家的陆海军将帅,都被去职,如此,方才勉强弥合了矛盾重重的陆海军,平息了一些陆军对海军的怨气。

再加上海外扩张的巨大收益,这才让海军这些年的日子,好过了一些,处境改善了许多。

但根本问题,并没有得道解决,而海军内部,同样也不太平,山头林立竟成常态,南北之争,更是主要矛盾。

势力庞大,影响深厚的南方派系,把北方出身的一些海军将士压制得死死的,北方将士则与南方将士格格不入,而这些年,大势所趋之下,南方的海军将士人才,则是喷涌而出,结派成党,实力势力越发根深蒂固。

刘皇帝让郭廷渭、张彦威这些海军老臣大将退居幕后,也未尝没有削山头的想法在里面。

然而,事实上则是,人虽不在其职,但影响力却没有多少削弱,郭、张、刘三家,在海军内部就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其子弟也多充任要职,郭良平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而随着郭良平这些年在南方的诸多建树,甚至拼出了个致远伯的爵位,就更加引人瞩目了。近些时日,非议流言不断,枢密院那边屡次下令约束郭良平在三佛齐战事上的动作,同样有着打压的意味。

否则,真让郭良平灭了三佛齐,拓地数千里,那海军岂不是又要新增一个功侯了?而战事扩大,负责流血牺牲的,还得是南方的步军,用陆军的血,去染海军的功勋章,自然不乐意。

当然,也有人支持扩大战事,但战争指挥的权力得握在陆军手中,但这样的声音并不大,不论是当权者还是一些有识之士,都认为不宜过火。

同样,海军跋扈自专的一些行为,也引起了诸多非议。郭廷渭、张彦威这些海军军头半隐退的情况,也让人不爽,至少林仁肇这个饱受掣肘、里外受气的副枢密使,私下里就愤慨颇多。

对于这些,刘皇帝看得很清楚,心中也积攒了一些不满,此番,让郭廷渭、张彦威等人回京,就是一种警告。

刘皇帝虽然欢喜海军的积极进取,也支持他们的扩张壮大,但一切的前提,是要听从朝廷的指挥,要牢牢地掌控在朝廷手中。

倘若跋扈张狂,而不自知,那么一场清洗,也就不可避免。没有朝廷做后盾,海军终究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这一点得让他们清醒清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