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第42章 难得积极

汉世祖 第42章 难得积极

作者:芈黍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14:29

第42章 难得积极

还是经过了少许波折,王伷与徐熙方才得以觐见刘皇帝于琼林苑,早已得到消息的刘皇帝展现出他天朝慈父的和善面目,对经历丧父之痛的王伷温言安慰。

对王昭之死表示遗憾与哀悼的同时,也麻利地同意二者的辞行,坚定地支持王伷的继位,并要求礼部派人作为使节随同王伷回国,为他站台背书,让王伷这小年轻感动异常。

而见过刘皇帝之后,王伷是彻底安心了,离开琼林苑返回城内的路上,甚至兴奋难已,不由露出少许笑容。

显然,比起徐熙这样的高丽重臣,还是大汉的承诺更重要,只要刘皇帝一句话的支持,便可以让他安安心心回国继承高丽国王之位,而不用担心其他什么麻烦。

“这个王伷倒是个有趣的人!”清凉的花厅之内,叫上前来奏事的刘旸陪他下象棋,提到王伷,不由感慨道。

认真与刘皇帝在棋盘上见招拆招的刘旸听此评价,脸上不由得露出少许古怪之色,似乎有些不知如何接这话。

注意到他的表情,刘皇帝说道:“怎么,你也觉得王伷有些荒唐?”

刘旸点了点头,说道:“小小年纪,便贪图享受,沉溺玩乐,挥金如土,作为一国王储,儿实在不敢想象,高丽国的臣民在迎来这样一位主君后,未来前途将会是何等的渺茫灰暗。”

听其感慨,刘皇帝不由笑了:“这对大汉,是好事还是坏事?”

紧跟着,又说:“那王昭算是个有为之君吧,改弊革兴,励精图治,加强王权,结果呢,野心勃勃,妄图挑战大汉权威,最终带给高丽国多少动乱,多少损失?

王伷此人虽然不堪,但对大汉而言,这样一个温顺的属国君主当政,反而会改善两国关系。当然,不论他将来在高丽国内会如何折腾,高丽又将走向何方,对大汉的威胁都将减弱!

当初王昭来朝,虽然表示臣服,却也隐晦向我表示,希望朝廷能将东海水师撤还,把济州岛还给高丽。

显然,作为的大汉的属国,王昭这样的君主是很不友好的,宁愿庸主当朝!”

听刘皇帝这番**裸的表态,刘旸也轻笑两声,说道:“其实儿也明白,不在于王伷有多荒唐昏庸,而是此人对朝廷的态度。他在东京两年,虽然荒于嬉戏,但从侧面打听,也能知晓,此人对大汉是十分认同的。

这么多年,多少异邦外族的贵族,流连于大汉的繁华气象,这是极大增加了他们对朝廷的好感,他们返回之后,也会更多地宣扬大汉的繁荣富强,使大汉的强盛更加深入人心,只会向往,不敢背反,这也是无形间消弭冲突与祸患......”

听刘旸这么说,刘皇帝道:“这是其一,那你可曾又想过,大汉的繁强,固然会引得异族向往,就不会引起他们的觊觎吗?过去,多少蛮夷,不舍不休地想要入侵中原,不正是看中了中国这繁荣富庶的花花世界,璀璨山河吗?”

“这,确实是儿忽略了!”刘旸下意识皱紧眉头。或许刘旸自己都没意识到,这些年他皱眉的频率是越来越高了,大抵就是责任带来的压力了。

见其反应,刘皇帝淡淡然地说道:“这没什么好焦虑的,只要大汉足够强盛,足以卫护江山子民,又何惧异邦外国觊觎?只要保持着居安思危,勿致懈怠即可!

不过话说回来,异域来人可以流连向往于大汉的繁荣,商民百姓可以自豪沉浸于国家的富强,但朝中当政掌权者,却要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若是连你们这些人都陶醉其中,那迟早会出问题!”

“是!爹的教诲,儿谨记在心!”刘旸顿时道。

不过,嘴里说着这话,刘皇帝却表现出少许的扫兴之态,显然,他自己心里都明白,道理是这个道理,想要做到又何其难矣!

他在位,可以时刻督促鞭策,哪怕将来刘旸继位,也相信可以正确领导着大汉继续前进,那隔世之君呢?再世之君呢?

往深了想,脑海中浮现的会是一个让人心情沉重的答案......

语气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些怨气,刘皇帝道:“要说这王伷,也算少年心性,虽然为人行事略显荒唐,但终究于国无大害。

王伷或许不成器,我的儿子,你的兄弟,大汉的皇子们,又能好得到哪里去?不说他人,就讲刘曙,从小到大,和你们受着同样的教育,戒尺鞭子加身,还是不免恣意妄为,若不是有我压着,他能干出的荒唐事,怕是比王伷更过分!”

听刘皇帝这番训斥,刘旸讪讪一笑,说:“爹对九弟,还是爱之深,责之切。自从宗正寺解禁之后,九弟已经成熟不少了,奉宸营参训,也很努力,从无缺席迟到......”

“你这个兄长当得好啊!”刘皇帝瞥了刘旸一眼,道:“这般为他说话?他要是真改了,会去常去牡丹坊?那是什么地方,我能不知?挂羊头,卖狗肉,浮华艳俗之所,真该给禁掉!”

刘皇帝说这话时,一边同喦脱一道侍立着的张德钧不由面露尴尬,牡丹坊的情况,他当然也清楚,虽然听得出来刘皇帝只是一时的气话,但也难免多心,觉得这是对自己的敲打。

“王伷与徐熙怕是要急着回高丽了,礼部派人,你盯着些,一定要安排能才干吏!”流皇迅速转变话题,叮嘱道:“另外,传令东海水师,让林仁肇亲自带人,护送他们渡海回国!”

“是!”刘旸肃容答应道。

这么多年过去,大汉的军队也再度进行了一次更替,打天下的老帅勋贵们陆续退居幕后或二线,过去的中坚将领以及大量二代勋贵、后起之秀则陆续崛起。

如今在大汉内外军队中闻名的,不再是慕容、柴、高、赵、向、王等勋贵,取而代之的,是杨业、郭进、马仁瑀、田重进、田仁朗、董遵诲、刘光义等将帅。

这一批人,除了杨业之外,也只是资历上稍微弱一筹,但论功绩,论作战经验,论统军能力,毫无疑问都是大汉军队的中坚。

水师当然不如陆军将星璀璨,并且,更替的速度要缓慢地多,到如今,主持着大汉实力最雄厚的东海水师军务的,依旧是老将郭廷渭。

当然,有些后进之人,也逐步抬头扬名,林仁肇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论资历、年纪,林仁肇都不年轻了,并且还是南唐降将,但此人才干还是有的,水战陆战皆通,在北伐战争中,也随东海水师作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今管理着登莱水师,负责大汉北洋海域的安全,属于水师中有数的高级将领。当然,也正因如此,朝廷内部也免不得一些闲言碎语,因为大汉的水师中,充斥着大量的南方将领,不管是郭廷渭还是林仁肇,可都是南唐降将。

●ttǎ n ●¢〇

对此,刘皇帝的态度也很明确,北人乘马,南人走船,水军这种技术兵种,不用南方将士,还能让北方的旱鸭子吗?

当年让向训统领靖江军时,就是强人所难了,更何况,如今天下一统,南北混同,再刻意地去区分南北,简直是自我矛盾,自加冲突,因此,对于那些异声,刘皇帝并不听从,反而对南方的水军将领大加任用,毕竟人家是专业的。

至于忠诚的问题,以当下大汉的形势,以朝廷的权威,哪里会怕其背反?更何况,水师比马步军,是更加依赖朝廷支持的军队,也更容易为朝廷所掌控。

“今晨五弟找到我,希望能代表朝廷,陪同王伷前往高丽!”刘旸向刘皇帝请示。

闻言,刘皇帝顿时面露诧异,意外地说道:“他怎么喜欢在他安乐窝里逍遥吗?怎么也舍得远行了?”

刘旸道:“五弟说,这么多年,也没有为朝廷办差,为爹分忧,心中有愧,再加与那王伷有些交情,因而动了心思......”

“我看他也是静极思动了!”刘皇帝嘴角还是带着点笑意:“不过,这也算好事,难得他能主动想到,为朝廷办点差事,同意他所请,就让他作为正使去高丽吧!大汉皇子代表朝廷前往吊唁,朝廷是给足高丽面子了吧!”

“自然是!”刘旸道,反应很平静,他也只是提刘昀说项一番,刘皇帝同意自然好,若是不同意,也尽心意了。

但显然,刘皇帝不会不同意,对于大汉的皇子们,刘皇帝还是乐于他们出去历练了,这一点,刘旸也很清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