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第258章 辽河战役,高奏凯歌

汉世祖 第258章 辽河战役,高奏凯歌

作者:芈黍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14:29

第258章 辽河战役,高奏凯歌

武清县行在内,归来的刘皇帝在直接坐帐,接受表情轻松的臣子们奏事。

“有结果了?辽阳拿下了?”刘皇帝面带笑意,神采飞扬。

“正是!战局已定!”刘煦给了一个肯定的回应。

在刘皇帝北巡的这一个月之内,辽东的战事,在汉军大举东出之后,便推向了新一轮的**,双方留在辽河平原上,围绕着辽阳、沈州、辽州诸城,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攻防交锋。

不论战争的规模还是烈度,都远超此前的战斗,近一个月的鏖战下来,总算是出结果了。

起初,耶律斜轸采取集中力量,收缩防线的做法,意欲将战线拉长,将辽东决战的战场转移到北面的咸平、通远地区。

在汉军筹备东进的过程中,也确实让他转移了一批军力、钱粮。然而,这打仗毕竟是双方的事,难以让他一厢情愿。

汉军的反应速度,大大超过了耶律斜轸的预期,搜集、传送情报的能力与效率,也超出其想象。

从军情、武德两机构的探子那边,得到了辽军的异动,虽然有些惊诧于耶律斜轸的大胆与果决,有些不敢置信,但还是基本判断出了辽军的意图。

在此基础上,赵匡胤也一改此前保守呆板的战法,而是采取主动,选择大胆出击。东线,由高怀德统,加上补充的李汉琼部,以十万之众,出辽军弃守的岩渊城,直扑辽阳。

而赵匡胤则自领行营主力,弃辽阳而不就,转道向北,挺进沈州、辽州地区。在这个过程中,已经补充到五万之众的汉骑,则更先大举出击,追歼辽军。

此前,在城池攻防上,骑兵的作用不大,赵匡胤也省着使,基本只用作保护辽东走廊的后勤补给线。

但在辽河平原上,骑兵的作用,也就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了,赵匡胤也敢大胆使用,平原上的河流对汉骑的限制也小。

辽东的辽军,实则也是以步军为主的,锦州之战后补充的汉骑,虽然多了征召的蕃骑,但汉军骑兵的实力已然压过了辽军,这给耶律斜轸的计划,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以及重大打击。

当汉骑的活动范围,扩散至北面的辽州时,耶律斜轸的北撤行动,也就彻底宣告失败了。在战局艰难,颓势难挽的情况下,想要把军队安全从容地北撤都难,何况那么多的辎重人畜。

汉军的反应速度出奇的快,执行力出奇的高,对辽军而言,形势就越发困窘了。面临如此危急形势,耶律斜轸自然不甘受缚,也是积极反应,采取反制措施。

耶律斜轸的目标也选得很明确,直接放到了那些锋芒毕露,且肆无忌惮的汉骑身上。当时,活动于沈州以北八十里辽滨、延津地区的汉骑,只有汉将曹翰率领七千汉骑,虽然给辽军在辽东北部地区的行动造成的极大的阻碍,却也显得孤军深入。

于是,耶律斜轸果断将手中保留的全部近两万骑派出,分两路合击。双方在辽河东岸,展开厮杀,汉军人寡,辽军人众,且突施一击,以至于汉军处于下风。

曹翰此将,为人或许张扬残忍,但在战场上作风很是硬朗,面对不妙的形势,表现地尤其顽强,带领麾下蕃骑力战。

当然,这也在于,平原之上,想要完全歼灭一股骑兵,难度是很大了,费了很大功夫,辽军方才将曹翰军赌在辽河之滨。

然而,曹翰并不是孤军奋战,在沈州地区活动作战的汉骑闻讯,都纷纷前往支援,与他们纠缠的其他辽骑,也都得令参战。

于是,由耶律斜轸发起的一场反击战,逐渐演变成一场骑兵会战,汉辽双方八万余骑,在沈州及辽州的上百里区域间,进行着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厮杀战斗。

并且,这还只是个开始,在南面正向沈州进兵的赵匡胤大军得信,毫不犹豫,遣马仁瑀率领五万步骑,沿着辽河北上,水路并进,以作支援。

对此,耶律斜轸也是下定了决心,遣军骚扰迟滞,但是,汉军倚仗着水运的优势,辽军想要完全断绝支援,也是无法做到的。

马仁瑀军,耗费了三日时间,赶抵战场,而辽军的主力,也在耶律斜轸的调度下,集结到位。在辽州西南五十里的辽河之滨,汉辽双方展开了一场迫不得已的决战。

正面战场,辽军在耶律斜轸的统率下,集中了近七万步骑,汉军稍少些,也有六万多人。如果再加上主战场之外的骑兵对战,双方参战的马步军加起来就有近十八万人了。

为了这场战役,耶律斜轸算是竭尽全力了,将锦州之战后积攒征召的能够作战的军队都投进来了。他并不想做这种赌博式的决定,但是无奈,汉军的战刀已然架到脖子上了,不主动求战,最终只会在赵匡胤的压迫蚕食中,被困死,挤死。

然而,对赵匡胤而言,你已经出全力了,我还游刃有余。在他的调度下,行营的汉军,是源源不断地通过辽河支援而去。

如果有什么是耶律斜轸的重大失误,那就是战场选在了辽河之滨,但这也不是他个人意愿所能决定的。

因此,当正面战场的汉军突破十万人之后,辽军就已经支撑不住了。这一场战役,前后一共打了十三天,最终形成了一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战,辽军被迫无奈地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最终,还是汉军凭借着更为雄厚的兵力,更充足的补给支援,取得了辽河战役的胜利,辽军则以完败告终。

到七月二十八日,败势难挽的情况下,辽军不支而退,这一退,就是溃退。

正面以及辅助战场,辽军死伤逾三万人,被俘一万多,余者溃逃难计,耶律斜轸最终没有回辽州,而是直接逃往辽州东面的银州(铁岭),跟随他的,只剩下两万出头的军队,即便加上陆续收容的各路辽军骑,也不到三万人。

汉军这边,经过这样一场激烈的大战,也难免伤亡,不过,得益于更犀利的武器,更优良的防护,再加上是胜利方,伤亡控制得很好,最终也伤亡加起来也不到两万,其中,损失最重的也就是曹翰军,折了一半多。

事实上,一场辽河大战,算是彻底奠定了辽东战局。这一场战役,也是耶律斜轸能够发起的面对汉军侵逼最有力一次反击,但在汉军更雄厚的实力以及更强势的应对下,一败涂地。

辽河之战,辽军损失惨重,算是失去了最后反击汉军的资本。自那之后,辽军在辽东乃至渤海地区,再无兵可调,无粮可征,自银州以南的广阔地区,都只能任由汉军攻略。

至于耶律斜轸收缩北上,据通州而防,以待反击的计划,直接夭折,反而在执行的过程中,大败亏输。

尤其是沈州,那是作为北撤的中转站,其中大半的物资没能转运成功,被困在城中。事实上,在辽河之战激斗正酣时,耶律斜轸就已经收到了来自上京耶律贤的命令,不准放弃辽阳,务必死守。

然而那个时候,已经难以挽回了。耶律斜轸算是为他果断大胆的决策买了单,结果就是,辽东战局一败涂地,覆水难收。

或许,如辽耶律贤的命令,集中力量,防守辽阳,不去做额外的想法,会是另外一种结果,至少不会败得这么快,这么惨。

但最终的结果,也不会乐观到哪里去,耶律斜轸能够想象到的,便是集中兵力,然后被汉军合围,再来一场“锦州攻防战”。

但是,历来作战,选择困守,都是放弃主动的做法,缺少外援,那也只是自陷死地,最终难逃败亡的结局。并且,还是那一点顾虑,辽阳比锦州难守。

或许耶律斜轸也是看到了那没有希望的结局,才采取这种冒险的做法,包括发动辽河战役,也是想要破局的表现,只是他失败了。

说到底,还是汉辽两军之间的实力差距过于悬殊,汉军将帅手里的能打的牌太多了,选择也多样,只要他们脑袋清醒不犯错,不论耶律斜轸有怎样的筹谋与计划,都是无谓的挣扎,都显得那么无力。

辽河之战,只是将辽东的战局快进了一下。其后,自银州以西南,最主要的三座辽国城池,辽阳、沈州、辽州,都陷入了汉军的围困。

辽州空虚,干脆投降,紧接着沈州,在赵匡胤主力大军的围困下,只支撑了三日,也告破。唯有辽阳,作为东京首府,辽将耶律海没有来得及撤出,这也是块硬骨头,誓死负隅顽抗。

由耶律海统帅的只有一万四千余辽军,他又将城中男女全部集中起来,以助守城,当然,这注定是困兽之斗。

面对高怀德十万大军的围攻,只坚持了十日,就告破了。刘皇帝此番收到的,正是收复辽阳的捷报。

辽阳一下,那么辽国在东北开发最为成熟的地区,也就纳入大汉手中,也代表着辽国对东北地区的统治正式进入倒计时,汉军则可以辽河平原为基地,继续从容地向东北挺进,追歼耶律斜轸残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