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第231章 主动调整

汉世祖 第231章 主动调整

作者:芈黍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14:29

第231章 主动调整

岁月是把杀猪刀,人到中年,当初受到刘皇帝褒奖提拔的小马将军,早已成为一方镇边大将。马仁瑀其人,骁勇善战,作风硬朗,并且为人正派,因此,哪怕在此前的进兵上有所争执,赵匡胤对他还是十分欣赏的。

见马仁瑀有些着急,赵匡胤不由抬手以作安抚,看着他,语气平和地道:“自东进以来,将军率领所部,一直为大军前驱,连战至此,伤亡既大,兵疲气短,将士们也辛苦了,需要休整。”

赵匡胤一开这口,马仁瑀立时急声道:“荣公,只要给我补足兵马,还能再战!我军伤亡大,辽军也不好过,保持进攻,我能够拿下锦州城!已然付出这般大的代价,将士们的血不能白流!”

马仁瑀说这话时,眼眶都有些发红,显然是动情了。马仁瑀所部三万人,是以平卢军为主,补充了大量二线部队,而平卢军是经他操训多年,有很深的感情,在此次攻城战斗中,损失也十分惨重。

见其状,赵匡胤心有所感,但是作为统帅,理解归理解,却不能感情用事。因此,赵匡胤还是郑重地道:“你部伤亡,已然超过三成,再勉强坚持,就要伤筋动骨了!我知将军血勇,但锦州是块硬骨头,还需冷静对待。

士卒,我定给你补齐,但你确实需要休整,还是到后营调整!东进战略,才只是一个开始,待打进辽东,还有将军建功的地方,断不会弃精兵强将不用!”

赵匡胤说着话时,语气很是严肃,见他态度坚决,马仁瑀看了看脸色平静的太子,虽心有不甘,还是拱手应道:“遵令!”

“明日换人再攻!”环视一圈在坐将帅,赵匡胤道。

“末将请战!”几乎再同一时间,党进与李汉琼请令。

见二者主动,赵匡胤心下稍安,至少证明兵心可用,士气并没有因为城下受挫而大减。不过,目光在党进与李汉琼二将身上徘徊了下,赵匡胤还是迅速做出了决定:“明日,李将军率众攻城!”

“是!”李汉琼也是个作风强悍的将领,得令,面上竟无任何波动。

党进有些不乐意,但在赵匡胤下令之后,也不敢质疑,只能闷着脑袋做下。赵匡胤这么考虑,也是有原因,李汉琼同为燕山边将,石门军经其调教,由他带领石门军攻坚,在指挥上更有利些。

这些年,大汉虽然从制度上早已改变了兵为将有的风气,但是,从现实角度上来讲,要充分发挥将士的战斗力,还得靠这些熟悉兵卒的将领。

而党进虽然被赵匡胤带着北伐,但其影响主要在禁军巡检司内,临时给他调配兵马,需要不少的磨合时间,而打锦州是苦战硬仗,还是需要做更有利的选择。

“守军意志甚坚,敌将指挥颇干练,城垣既高且固,火药竟不能动摇郭城,继续强攻,伤亡只会更大!这般消耗下去,即便破了锦州城,代价也必然高昂!荣公,还需多作筹谋啊!”定下了明日攻城之事,高怀德开口向赵匡胤提醒了。

赵匡胤颔首,神情凝重,他当然有所考虑,目光投向张永德:“地道挖掘情况如何?”

张永德起身,表情也不见轻松,应道:“此地甚为坚硬,地下多顽石,穴攻甚难,开通不易,十条甬道,已然坍塌了三条!”

眉头顿时锁死,赵匡胤指示道:“继续挖,多想办法,至少要掘至城垣下方!”

“是!”军令不敢违,张永德拱手。

又瞧向韩徽,赵匡胤吩咐道:“韩尚书,军中积有多少火药?”

韩徽起身,驼着背,沉声答道:“约三千桶!”

赵匡胤当即指示道:“分出一半,用作正面攻城之耗,剩下的集中备用!”

“是!”韩徽应命,然后禀道:“荣公,昨日又有一批军粮遭到辽军进攻,护卫的军士、民夫折半,五千石军粮,损折近六成!”

听到这则消息,赵匡胤脸上顿时挂上了一抹阴云,寒声道:“护卫的军校是何人,护粮不力,军法处置!”

由于辽骑的骚扰,赵匡胤早已加大了对补给线的保护,增调兵马,而这段时间,辽军袭击造成的影响也明显小多了。这突然又报上来这么大的损失,赵匡胤自然感到愤怒,只觉是负责的军校护卫不力。

不过,韩徽还是一脸平静,冷静禀道:“情况比之此前有所差别,过去,辽军游骑是小股多出,此番则集中了力量,突然打击,护卫措手不及,因而有失!”

听韩徽这么解释,赵匡胤的表情稍微缓和了些,站到帐中的那张沙盘面前,盯着漫长的辽西走廊,沉思着。

“这些袭扰的辽军,就如苍蝇臭虫,虽难以伤我根本,却不胜其扰,大军在此,军需转运,不能出差池,针对这些辽军,还当着力打击!”高怀德严肃道。

张永德建议道:“骑兵攻城无用,可将行营骑兵派出去,打击辽贼,保障军需补给!”

赵匡胤对此表示认可,当即拍板:“就这么办!”

闻此言,党进来了兴趣,请战道:“我去!”

看着党进,赵匡胤凝眉道:“辽军轻骑,倚仗辽西丘陵小径,行踪飘忽,来去不定,你不熟悉地形道路,如何能够领军反制?”

听其言,党进都想问赵匡胤一句,这就是不愿意给他立功的机会了?

而从其所言,这还得从燕山的边将中挑选将领了,而赵匡胤的目光也落到马仁瑀、李汉琼二人身上:“二位将军可有良将举荐?”

马仁瑀考虑了下,说道:“都虞侯侯延广,作战骁勇,精于骑射,且从戍榆关已久,熟悉辽西山岭,年纪虽轻,但极具胆略,可委以重任!”

李汉琼则惜字如金:“侯延广可以!”

受到这两名大将的肯定,赵匡胤的疑虑顿时就打消了一大半,不过兵不可轻与,为求慎重,赵匡胤还是命人将侯延广召来,亲自考察了一番后,下定决心,给他七千骑,将打击袭扰粮道辽军的任务派给他。

侯延广乃是已故鲁国公(追赠)侯益的孙子,现年二十五岁,侯益子孙甚多,就属侯延广资质最高。其父侯仁矩去世前,就曾言,昌我家门必此子。而父丧未久,侯延广便脱下丧服,穿上战甲,参与到北伐事业中来。

见侯延广年轻,党进请命随之,赵匡胤则再度打击了党进的积极性,他怕这老将立功心切,喧宾夺主,压制了侯延广,那样反倒会起负面作用。既然决定用年轻人,就给足其发挥空间。

一场会议,群策群议,调整安排,虽然还没有解决问题,但至少找到了方向,一干老将老帅,调整能力是极强的,也不会为些许的挫折就影响心态。

散帐之后,刘旸将赵匡胤留了下来,以二者的关系,刘旸也有话直说:“荣公,锦州如此难下,如久挫坚城,是否影响大局?”

注意到刘旸眼神中流露出的忧虑之情,赵匡胤脸上绽开一道让人放心的笑容,安慰着这个青年太子:“殿下不必忧心,战事才正入佳境,我军全力尚出其一,攻之虽难,但辽军守之亦蹙!还需沉心静气,从容应对!”

见赵匡胤表现淡定,刘旸的心中少许焦虑似乎也缓解不少,拱手道:“我不知兵,临机决断,还需仰仗荣公啊!”

有一个充分信任的上级领导,对指挥将帅而言,是很难得的事情。对刘旸之言,赵匡胤没有其他表示,郑重回礼:“臣万死不辞!”

“若是王老将军那里能取得突破就好了!”刘旸目光投向西边,王彦超领军北上,胜负未定。

赵匡胤道:“北面地形比之辽西更加负责,不过辽军守备不似这边强硬,王彦超沙场宿将,纵不足进取,至少不虑其败!”

停顿了一下,赵匡胤又道:“郭廷渭那边,增兵之后,已然向辰、耀挺进,我们这两军,只要有一路取得突破,那辽军布置的防线,都将陷入崩溃。因此,战局仍旧掌握在我军手中!”

“时辰已晚,殿下观战一日,也辛苦了,早些歇息吧!”注意到刘旸脸上的疲惫之情,赵匡胤关心道。

闻言,刘旸摇摇头,叹道:“如何能歇得住?将士伤亡甚多,我当去伤兵营看看,不能与将士浴血同死,必要的抚慰又岂能吝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