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第196章 开宝八年

汉世祖 第196章 开宝八年

作者:芈黍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14:29

第196章 开宝八年

在连续接见河西主要将吏,听取地方军政情况之后,刘皇帝的日子便彻底清闲下来了,与过去明显有不同,以前是假清闲,这次是真的。

待在京中的时候,朝政运转、官吏表现都在他眼皮子底下,他也随时可以插手,因而往往稳坐钓鱼台,淡然处事。

但到凉州之后不同,三九寒冬,冰天雪地,几乎把姑藏城隔绝成一座孤岛。虽然对外交通并未真正断绝,来自洛阳甚至开封的一些奏章仍旧能够呈与御前供他审阅,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刘皇帝这心里也就开始泛起嘀咕了。

他忍不住去想,洛阳朝堂的局势究竟如何,当真如奏章所报的那般平静?一切事务当真有条不紊?赵普、宋琪等臣应当不会辜负他的期望?

虽然自信乃至自负于他对帝国的掌控,但性格使然,刘皇帝也总是忍不住多几分疑心,哪怕来自各方面的情报,都向他表示,在离京出巡的这段时间,朝局稳固,民生安定......

说到底,还是太闲了,闲下来就忍不住胡思乱想。此番并不是刘皇帝离开京城最长的一次,但却是走得最远的一次,又受“困”于凉州,头一次有这样的经历,让刘皇帝感到不安了。

在京中的时候,不论春夏秋冬,刘皇帝还能随时出去,游猎赏景,明察暗访。在凉州呢,除了窝冬,刘皇帝也实在没有太多溜达动弹的兴致。

不过,刘皇帝终究是不会过于寂寞的,由于随驾并不缺后妃宫人,时逢冬季,过得却是春意盎然的日子。禁欲养生的刘皇帝,放松了对自己的克制,高、折、郭、耶律诸妃,各有宠幸,或许就是在灵与肉的深入交流中,刘皇帝心中的烦躁与不安也随之消解不少。

开宝八年,从元旦到上元,年初最重要的两个节日,刘皇帝都是在凉州过的。虽然场面上不如在京畿时那般隆重,但同样热闹,且别具特色,也给刘皇帝以及来自朝廷的贵人们一些新奇的体验。

同样的节日,不同的过法,虽然知道背后有官府的安排推动,但还是让刘皇帝见识到了一番诸族百姓同庆新年的和谐融洽场面。

把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深入推广于河西,这也是卢多逊准备做的。而根据当地的反馈,姑藏官民还是头一次这般热热闹闹地庆佳节,迎新春,这都是天子驾幸带来的影响。

开春后的凉州,气候比起隆冬时的酷烈,已然缓和许多,但仍旧寒冷。刘皇帝在中原待的二十多年,生活习惯上早就是个中原人,因此对于凉州表现得很不适应,同时,随时能够感受到两地的差异与不同。

但相同的是,开春之后,凉州百姓们便已进入了忙碌的劳作当中,一年之计在于春,甚至比起中原百姓,要更加勤快。

毕竟,大部分人都是苦苦熬过一个冬季,如果不能在新的一年里,把握住农时,及时工作,只怕又要面临严峻的生计问题了。

而刘皇帝也可窥见一丝正常情况下凉州的景象了,道路之上,也开始出现东西交流的商队了,一批一批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属于早起的鸟儿。

新春的河西城镇,在去岁冬季中消耗了大量的物资,这个时节,只要贩点东西来,就不愁市场,不怕赚不到钱。

其中,尤以姑藏城为甚,不只因为这是河西首府,还因为皇帝驾临,不提其他,就凭生多出的七八千人,人吃马嚼的,就能创造出大量的市场需求。不得不说,刘皇帝出巡,在刺激消费上,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当然,前提是后边得把所费钱粮给如数补上,否则,买单的还是地方官府与百姓......

还有更早的,就是那些还没开春,就开始贩运物资的行商旅人,但那都是些下层穷苦黔首,赚的也是。一般有些财产的人,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冒那险,吃那苦。

一直以来,刘皇帝都以体察民情,拂恤百姓自居,每出巡,也少不了走访民家,察问生计。而他也清楚,大汉百姓的生计,并不如奏章上呈报的那般安康,但是近几年了,他心中实则生出了几分自负与得意。

在刘皇帝看来,他已建立了一个太平世道,与百姓与安定,并且早早得预料到百姓在新时代环境下对生计水平更好的追求,并以此制定推行政策。

如今大汉子民的生活,纵然谈不上康泰,甚至无法做到人人温饱,但是,刘皇帝自认为大汉百姓的生活还是有进步,看得见未来,摸得着希望的。

他在几次出巡中,所走访的百姓人家,每家每户,哪怕最穷困的,也能维持着基本的生计需要!许多亲眼所见的并乐意去相信的事情,也让刘皇帝有了极大的自我满足感。

他知道在很多地方,条件艰苦,黎庶困难,但实则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直到往大西北走这么一遭。

西北为何以民风剽悍著称,就是因为艰苦恶劣的环境,与人斗,与自然斗,为基本的温饱而奔波劳碌甚至搏命,以磨砺出那天下闻名的强悍名声。

刘皇帝也是在亲自视察过后,方才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他的大汉帝国并没有表面上那般美好,有衣食富足者,同样不乏嗷嗷待哺者......

过去那些莫名的甚至狂妄的自信,如今思来,却有些可笑,让刘皇帝心头还有种郁闷感。同时,一直以来,刘皇帝对于西北地区,始终带有隐忧,常有忌惮萦绕心头。

天下未乱蜀先乱,但历代王朝,除了面临来自塞北胡族的威胁外,最容易生乱的,就是西北地区。从历史来看,西北以其特殊的地理情况与复杂的民族情况,天然得带有动乱风险......

如今,他也觉得那种顾虑,是正确的,并不是杞人忧天,西北问题还是得正视,得重视。

原本,对于西北刘皇帝是有一些想法的,但走一趟,也按捺住了。是关于驻军戍卒的供给问题,为了维护西北的安定,朝廷在西北地区一共屯有十万军队,在过去的数年之中,这些军队主要还是由朝廷供养的。

然而,几年下来,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要在庞大而遥远的西北地区,供养十万基本脱产的军队,财政压力太大了。

但为西北疆土的巩固,又不得不坚持,困则思变,财政司那边,就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几度向刘皇帝进言,要么削减西北驻军,要么降低标准,要么由西北四道承担更多供给责任。

对于财政司的提议,前两条刘皇帝是直接枪毙的,只有第三条,有可操作的空间。过去,为了加强中枢朝廷对地方军队尤其是边军的控制,其兵甲、钱粮之供给,都是由兵部统一调度的。

这在大汉的军事体系中,也实行了二十多年了,但随着疆域的扩张,戍所戍卒也随之增加,朝廷的面临的供馈压力也自然而然大涨。

到如今,完全依靠朝廷去供血输血,已然显示出其落后性,效率低下,且人物力浪费颇多。大汉朝廷是不乏睿智之臣的,宋琪还朝就向刘皇帝提出此弊端,思来想去,刘皇帝觉得对边军的供养,还是要朝廷与地方结合起来。

原本,就打算从西北试行改革,拟出一套合理且平衡供馈制度。但这一路从丰州经灵州至凉州,刘皇帝发现,这事还真不能操之过急,至少不能贸然给西北道州加重负担。

或者说,目标范围缩小些,先在关内道试行,那里政治、经济基础都要扎实些,榆林、陇右、河西则看看效果再说。

事实证明,刘皇帝西巡的意义还是明显的,否则,没有这亲眼所见,他将直接在西北试行边军供馈新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