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第31章 边公在任

汉世祖 第31章 边公在任

作者:芈黍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14:29

第31章 边公在任

自古以来,一朝天子一朝臣,地方上也一样,换了一任主官,执政方针、治理手段,都会有所调整,这是可以想见之事。当然,不管如何变,都要在朝廷的大政方针的范围之内,总体原则要遵循朝廷所定国策。

边归谠要昝居润,至少前任在湖南已经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哪怕萧规曹随,也还是还做出一番政绩的。不过,这么多年来,愿意笼罩在他人的光芒下的人终究是少数,尤其是到边归谠这样的地位。

当然,边归谠也不是那种为了显示自己存在感,就沽名钓誉、滥改其政之徒。事实上,仅按照的“开宝新政”的思想理念,执行政策,就足够他忙上一阵子了。

到任的数月之间,边归谠的精力也主要投入在上边的,尤其那些惠民、惠农办法,以最快的速度推行下去,教育敦促各道州官吏,布告全境百姓。

虽然距离贯彻落实,出实际效果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在官府的宣扬之下,也已经使得湖南民情大悦,多少带有些期待。尤其是那些最直观,听得懂的东西,比如减丁钱,降两税......

如今,已然入秋了,也到了检验新政落实,考验官府公信力的时候了。虽然比往年晚了些,但夏税的收取,也开启了,按照朝廷给湖南的定额,边归谠也根据诸道州往年的情况,一层层地分下去。

而往往就是在这种政令下达的过程中,最容易出问题。作为一个传统的文臣,边归谠廉正耿介,深知无信则不立的道理,对于已经宣扬出去的政策,做出的承诺,绝对不能失信于民。

因此,在今岁夏收开启之前,就连发大令,劝勉告诫诸州县官吏,勿负朝廷所托,切实执行新政,同时,还专门从布政使司衙门挑选了一批僚吏分赴各地,指导监督。

秋季的长沙,气候自是宜人,景致也十分养眼,瑟瑟秋风之下,竟无一丝萧索之意,反而带给人们一种闲适之感。

当然,作为湖南的最高行政长官边归谠,却无兴致也无时间去欣赏长沙的美景风物了。官署之中,处理完手头的庶务之后,简单地做些休息,边归谠又投入到对湖南各种籍册的阅览之中。

想要治理好一个地方,首先得了解其情况,再因地制宜,若是自以为是,一意孤行,那么注定不会有个好结果。

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边归谠明白这个道理,在这段时间中,他有半数的时间,都花在体察湖南政情、民情之上,倘若发现问题,也是及时整改。

如今,在初步取得对湖南民政的控制,并着手贯彻新政后,他也开始为自己的治策做准备了。毕竟,开宝新政不是短时间就能见成效的,而他的治政理念与重点,却是要尽早确定。

或许是早年的为官经历,边归谠每任一地,最乐意做的,也最擅长做的,就是纠察不法,澄清吏治,到任湖南,亦然。

此时他查阅的,就是这些年湖湘诸州的刑事狱案,并且,迅速从中找到了自己的施政方向,还是老办法,澄清吏治,强化治安。

湖南如今算是个“移民”的地区,外来人口众多,且成分复杂,这就难免带来与原主百姓的矛盾,以致于民间的冲突频繁,并日趋严重。

同时,由于对苗、瑶等蛮民的编户融合,汉夷之间也并非是和谐相处,时不时地也有些冲突,流血案件也不少。社会治安,是个有巨大进步空间的问题,在边归谠的目标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该做到的。

同时,暂居润对湖湘的发展有卓越贡献,但在官吏的管理与教育上,却缺乏约束,过于看重政绩而忽视了操守,以致于湖南的吏治并不算良好,至少在边归谠的眼里,是需要整治的。

所谓的政通人和,也只是宏观上的,整体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并不能掩盖背后的一些问题。以郴州的银坑为例,为了保证采冶产量,每年上报的矿工伤亡数量,居高不下,虽然都有矿难、意外等因素掩盖,但边归谠一眼便看出其中的问题,必然不乏过度役用矿工的情况。

在边归谠沉浸在他对湖南下一步治理的构想中时,一名身着浅绯袍的官员走了进来,拱手拜道:“边公!”

抬眼看见来人,边归谠放下了手中档案,脸上露出一点矜持的笑容,道:“李长史来了,坐!”

来人名叫李观象,乃是原湖南节度使周行逢下属的第一幕僚,被委以帅府一切民政事务,后来更是作为周行逢后勤大管家。朝廷收取荆湖之时,在最后阶段,积极纳降,使长沙和平“解放”。

能在周行逢那种残忍好杀的强人手下,做到文臣之首,李观象显然是有一定才干的。归顺朝廷后,先是辅助安定长沙、招抚诸州,被慕容延钊举荐为朗州长官,后又调任长沙任知州权县令,还有幸作为湖南的使者,进京述职献贡。

如今,官拜荆湖南道长史,在地方上,也是五品高官了。经过多年的实验与调整,诸道布政使司的机构职位也基本定下来了,布政使下,除了对应州县职事的僚佐外,主要职位有三,别驾、长史以及参政,其中参政非常设,算是一个过渡性的职位,一般州级官员升迁前,就会都布政使司做一段时间参政。

由于上任别驾调走了,目前有缺,也就使得李观象这个长史,成了边归谠的副职。而由于李观象此人,有见识,有志向,也吃得了苦,了解到边归谠的清正廉洁,在其到任之后,又恢复了在当年的清苦自励,剑谱律己,一段时间下来,也颇得边归谠的好感。

此时,注意到公案上那一堆的档案,不由朝边归谠感慨道:“边公又在审阅道州籍册吗?勤勉如此,实在令人感佩啊!”

听其恭维,边归谠微微一笑:“若不能通习民政详情,如何对症下药,因情施政?只是昝公把湖湘治理得太好了,老夫怕处事不当,反让三湘百姓受了苦......”

当然听得出,边归谠这是故作谦虚,李观象当即拱手道:“边公清正,克己奉公之名,天下皆知,湖南百姓有您这样的亲民官,实乃福气!”

简单寒暄几句,边归谠问李观象:“有何事?”

谈及正事,李观象脸上有些明显的严肃变化,将手中拿着的两份公文呈上:“关于南征两广征伐诸州丁夫的名单以及酬赏钱粮数额,已然整理出,请边公审阅,如无异议,可颁行下去!”

“这是应该的!”边归谠立刻表现出了重视,接过认真地浏览起来。

没错,平南都快一年了,对于从征民夫的犒赏,才刚刚开始做结算,当然,这并不能算慢,从朝廷到地方,再到各州县,要经过的流程与环节也是不少。

对于赏赐的数目,边归谠是没有太大意见的,兵部那边有明确的指示,只是人员、功劳、伤亡情况,这才是需要核实的。

“可曾核实过了?有无出入?”瞄了眼李观象。

“已然!”李观象自信且肯定地回答。

考虑了一阵,在死亡及伤残的那份名目上看了看,边归谠道:“如无出入,就吩咐落实吧,尤其注意,务必分发到户。另,让各州县官吏,当亲自上门的拜访,以示抚慰。长沙伤亡之家,也把名单列出来,抽时间,老夫也当亲往!”

“是!边公真仁德君子啊!”

恭维一句,李观象又继续道:“另外,收到江南道移文,第一批迁豪,已然登船,溯江而上,请本道准备好接收安置事宜!”

“哦!”一闻及此,边归谠立刻来了精神,问道:“有多少人?”

李观象答道:“约三千户!”

显然,韩熙载之赴江南,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整改事务了,第一件事,办的就是迁豪,如今看来,落实得很迅速。

而对于湖南而言,来自江南的移民,绝对是优质移民了,这些人在地广人稀的湖南,完全可以作为带头致富的那批人。

同样的,对于那些被强制迁出,背井离乡的江南宗族而言,湖南大概也是最好的去处,只好比起那些被分到山阳抑或西北的人来说,简直是幸运。当然,被迁的,也不完全是豪右,还包括富农、商贾。

边归谠也是喜上眉梢,接过公文,嘴里问道:“你觉得,这批人该安置在何处?”

毫不犹豫,李观象道:“潭衡二州,犹可容民五十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