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世祖 > 第337章 京口水战、攻心之策

汉世祖 第337章 京口水战、攻心之策

作者:芈黍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20:14:29

第337章 京口水战、攻心之策

长江北岸,自从平南的诏令传来,是大军云动,自扬子城至瓜洲渡三十余里间,汉军营壁绵延,旌旗蔽野,军威之甚,直盖云霄,鼓角之声,引得江南军民,人人色变。

而李谷,在接诏的第一时间,就把平南大元帅行辕迁到瓜洲,直面京口,就近压迫南岸的润州,做出一副气势汹汹,正面突破的假象。

同时,两军之间的交战,已经展开,由一场水战作为战役的开端,扬州水师Vs润州水师,汉军大小二百五十艘战船,一万三千水卒,南军无论战船还是军卒都要多上不少,有近两万的军力,并且,由林仁肇亲自率军出击。

按照表面的实力对比,再加上南人善舟的天赋,又有林仁肇这样的良将指挥,南军优势可谓大矣。然而结果,往往出人意料,南军完败。

双方在长江之上,大战了整整一天,江面硝烟弥漫,樯橹灰飞烟灭,作为主帅的李谷,也带着一部分军队在江岸观战,以弓弩策应。

南军之败,主要在两点。

其一,其军力虽多,却有两股力量组成,来自金陵的近一万水师,训练且不精锐,号令更不齐整,作战意志更显薄弱,不到半日,便擅自撤出战斗,逃往金陵,不只重创了南军士气,也使得林仁肇彻底暴露在危险之中。

由林仁肇整编训练的润州水军,还是有不俗战力的,然而还是那个词,独木难支。汉军则不然,所用兵卒,基本都换成了江淮籍的士卒,很多甚至就是由早年的唐军转化而来,并且也是久经训练,装备精良,由张彦卿这个水战良将指挥,如臂驱使。因此,虽然兵力少些,但在其他人员因素上都不逊色,并且士气高昂,汉军也就有了容错的基础。

其二,则在于汉军水战技术的改良,尤其是水战武器的革新。像楼船战舰,已完全抛弃了原本的拍竿等近战肉搏装置,而改由火箭、火炮、霹雳炮等远程方式为主要对敌打击力量,辅以接舷作战。

这些武器,基本都是以火药作为能量供应的利器。这次平南作战,也是对大汉许多武器的一场检验,虽然人才是决定战争走向的决定性因素,但能够使用更精良的武器,没有人会拒绝。

火药的运用,南方也不是毫无见识,然而,这既能燃烧,还能有强大爆炸性能的武器,南军完全是应对不及。

当然,南军也不是没有反击力量,像火油弹,他们也在研究使用,并且在此次水战之中,展现出来,同样给汉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在危急之时,林仁肇可谓强悍勇猛了,临危不惧,意志坚决,指挥若素,不惜伤亡,领着南军与汉军近战对攻。但是,螳臂终究难以挽败局,从金陵水师怯战撤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努力白费,也为与汉军对决的润州水师增添几分悲壮。

最终,林仁肇负伤,在亲兵的保护下,败归京口水寨,随着逃出的,只有不足四十艘战船,三千来人。剩下的大多殒于江上,或被杀死、烧死、淹死,只有不足千人,当了俘虏被救起。

若不是因为汉军同样久战兵疲,主动放弃追击,南军的损失还要更大。即便如此,一场水战,为平南战事取得了开门红,赢得一个好兆头。

哪怕把淮南战争期间的几次水战算上,京口水战,也可以说是,南北之间水军真正展开的一次大规模较量,正面较量。结果证明,如今的大汉,已不只强在步骑,水战同样天下无双,犀利无比,同样可以乘风破浪,驰骋江海。而扬州水军,还只是大汉诸多水军中的一支,主力还在莱、密水军,那是海军。

经过战后统计,汉军的伤亡,在两千一百六十九人,南军在林仁肇统率下,发起的搏命抵抗,还是给汉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然而,相较于斩获,这些损失也是可以接受的。

另外,双方共损毁了近三百艘战船,汉军的缴获之中,只有三十来艘是能正常使用的。樯橹灰飞烟灭,并非只是一句形容。

同时,京口水战的意义也不止于此,一战几乎使林仁肇训练多年的润州水军主力覆灭。练了那么久的兵,结果被一战而破,这样的打击可想而知。

自淮南大战之后,林仁肇基本是作为江南的护国大将,柱国长城存在的,在刘仁赡死后就更助涨了这种趋势。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南军对抗的朝廷的中坚将领,可以说是唯一支柱。

然而,就是这样的人物,一战而败,这对南军士气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本就衰弱,如此一来则更加不可收拾了。水战败了,陆战还远吗?

事实上,京口水战之前,面对扬州水军的主动进讨,对于出战与否,南军是有过一番争论的。大部分将领,是反对出击应敌,希望能够依靠坚寨固垒拒守,保守作战,抵抗汉军。

然而,结果是林仁肇力排众议,决议出击。作为江南最后一位名将,对于自家的危险局面的了解,实则也很清楚,如果被动防守,断无生路。唯有主动出击,方有挣得一丝微弱希望的可能,然而,即便主动出击,可供林仁肇用的牌也太少了。

并且,即便不谈大局,就京口的战情,如果润州水军龟缩防守,一旦陷入汉军的封锁,那水军也无用,南军将陷入彻底的被动。至于想要靠京口的防御工事,则更是一厢情愿,汉军又不傻,怎会一味地强攻,换他林仁肇也不会这么干。

而润州水军久经他训练,以之为基,出击固然冒着风险,然一旦能击败扬州水军,那效果也是显著的。既能给汉军迎头一击,打击其士气,阻断其渡江的进程,还能大振南军士气,增强其抵抗的信心。

林仁肇的想法是好的,只是结果,偏偏不如人意,不只没有达到最低的预期,反而造成了林仁肇最不想面对的局面。虽然有金陵水师临阵脱逃的缘故,但这又何尝不是大势所迫之下的必然?即便金陵水军死战到底,又真的能胜过扬州水军?或许只是让汉军多损些战船士兵,再增添些功劳......

在取得京口水战的胜利之后,可以说,长江下游的水道,基本为汉军所掌控。而水战的完胜,也达到了李谷的要求,其后,李谷派遣了五十艘轻舟,上千水卒,沿着长江把提前准备好的数万份平南的诏书,射往江南的城镇、营寨。

刘承祐的平南诏令,乃是由太子宾客李昉所书,历数李煜几条罪状,第一条就是藐视天子,不遵诏令,其他如潜蓄异志、聚兵谋反、任用奸臣、耽于美色、怠政乱国、横征暴敛、虐待百姓等,不管有没有,反正给李煜罗列了整整十条罪状,好一些的是比刘鋹要少个五条,活生生把李煜那个词帝彻底塑造成为一个无道昏君、虐民独夫......

很多时候,文人的笔杆子,那真的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子。那既是一封宣战诏令,也是一封纳降书,当金陵的军民得悉之时,可谓人心浮动。

在攻心之策的运用上,李谷很熟练,平定江南,不在于赫赫战功,而在于如何保留江南地区的元气,减少战争对江南百姓的损失,在这一点上,哪怕不用皇帝提醒,李谷都是按着这个目标是做的。

李谷、石守信、赵延进、张永德,这四人算是江淮行辕的骨干高级将领了,京口水战后,李谷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再度确定了作战方针,那就是,多路齐动,压迫京口,两面夹击,声东击西,稳扎稳打,目标金陵。

李谷自陈兵瓜洲,以张永德为别军,集江淮精锐,寻找战机,自当涂渡江。在长江北岸,调集的禁军及江淮军队,再加上各州地方兵马,共计七万水陆步骑。

若是算上征调的为军前军后服务的民夫,则超过十万。因此,算上其他几路的军民,此番平南所动用的军队,用三十万来形容,并不只是虚词号称。

这样充沛的兵力,这样强大的实力,又有足够英明的君主,以及强大领导力的将帅,平南战事,平推过去才属正常,作者都不忍心去多水字数,故意营造波折。

而在京口水战的结果传到金陵时,江南国主李煜仍在风花雪月,顺便关心了一下秋季制举,准备选几个词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