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 > 第四百二十一章 三公进言

第四百二十一章 三公进言

崔钧跟了过来,在刘赫下首的一个座位上坐了下来。

“主公不必生气,当日只有那数十人出城相迎之时,钧便已经察觉出不对劲之处。主公多年来在并州与地方豪强做对,那些豪强之利益,与这些朝臣身后的世家大族休戚相关,不论是因往日的仇怨,还是考虑到主公对世家的态度,都必然会有不少人与主公作对。”

“可恨!这些人世受国恩,不思报国也就罢了,还敢在朝堂之上,说着这些冠冕堂皇的话,道貌岸然,面目可憎,吾早晚必杀之!”

刘赫甚至心中隐隐开始有些对董卓感同身受起来。

有这样一批大臣在拖后腿,像董卓这般独断专行,反而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只不过刘赫终究还是有几分理智在,知道这样做只是压制了一些反对的声音,而并没有真正消除那些反对自己的根源,越压制反而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这些人只怕是早已摸清了主公的秉性,知道主公定然不会像董卓那般,动不动就大开杀戒,丝毫不顾虑名声,因此才敢这般放肆。杀又杀不得,若是不杀,他们日后只怕还会时常与主公作对,当真难办。”

崔钧不无忧虑地说道。

一提起这事,刘赫也是满脸愁容。

“唉,虎牢关外一战,袁绍等辈大败而回,定然不甘心。只怕用不了多久,便会战事再起,若是朝中无法安稳,我军出征在外,总归有所顾虑。”

刘赫想到眼前诸多麻烦事,心中一烦,忍不住一掌拍了下去。虽然只是他随手施为,但以他神力,硬生生将面前的桌案拍出一条巨大的裂缝,几乎就要被拍成了两段。

这时,门口一个人跑了过来。

“主公,太尉杨彪、司徒王允、司空崔烈前来拜访。”

刘赫闻言有些惊喜。

“快快有请!哦不,我当亲自去迎。”

刘赫带着崔钧,快步走出府,果然见到三驾马车停在门外,杨彪、王允和崔烈三人,联袂而来。

“三公齐聚寒舍,实在是蓬荜生辉啊。刘某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刘赫恭恭敬敬对三人行礼,崔钧也向崔烈下跪行礼。

三人也赶忙还礼。

“大将军职衔,原在三公之上,岂有大将军出门来迎我三人之礼?”

“三位客气了,刘某还要三位多多指点才是,快请入府叙话。”

众人来到府内大殿之中,分别落座。

“不知三位驾临,有何赐教?”

刘赫语气恭谨。虽说大司马和大将军,职位都在三公之上,而且自己掌握实权,三公只是虚衔,但对方是自己的长辈,在如此关键之时又能挺身而出支持自己,客气一些总是没错的。

三人之中,明显以杨彪为首,他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目光转动,最后落到了刘赫面前那刚刚被拍出一条明显裂缝的桌案上。

刘赫也发现了这一点,有些尴尬地笑了笑。

“在下一时鲁莽,让三位见笑了。”

“呵呵,大将军性情中人,在朝堂上受了气,能够忍住当场没有发作,已属难得了。”

“是啊,老夫生怕当时大将军会传来羽林军,将那些重臣当廷诛杀,如此可就要有大麻烦了。”

听着杨彪和王允的话,刘赫也是无奈地笑了笑。

“彼时我确有此念,只不过强行忍住罢了。”

崔烈捋着胡须,微微颔首。

“大将军能够以大局为重,暂忍一时之争,实为社稷之福。否则,一旦血溅皇宫,天下人对公之评价,必然将更甚于董卓,如此只怕天下又将纷乱肆起了。”

“老夫三人冒昧前来,乃是有一件要事与大将军相商。”

杨彪正了正脸色,开口说道。

刘赫恭声道:“还请太尉赐教。”

“想必如今大将军也已知晓,控制了洛阳,不过是平定天下的第一步而已。朝中局势错综复杂,绝非擒住了一个董卓,便能真正掌控朝局。”

刘赫点了点头:“不错,我原以为董贼祸乱朝纲,只要将其诛杀,再收服或击败关东诸侯,则天下自然平定。不想如今诸侯野心已然滋长,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平定。而洛阳内部的势力,其祸患比之众诸侯也未必逊色多少。该如何应对,还请三位教我。”

王允冷哼了一声:“这些臣子一心为私,他们不过是怕将军控制了洛阳和朝廷之后,他们便不能像以往那般轻松安排自己的子侄担任机要职位,甚至于担心将军会如当初在并州时一样,将这些世家门阀予以诛灭,故而多番刁难。其实明眼人皆能看出,将军乃大汉中兴之福祉所寄,若无将军这等汉室宗亲出面,只怕天下纷乱之局会愈演愈烈,迟早这社稷朝纲会分崩离析啊。”

“不错,别的不说,就一个司隶校尉,自袁本初出逃后便虚悬空置,多少家族和重臣盯着,都想在董卓死后,将自家子弟扶上此位。而将军手中数十万大军,在他们眼中更是一块肥肉,皆欲将其瓜分而后快。如若大将军留在洛阳,此事自然落不到他们手中,如何能够不记恨将军?”

听他们一番分析,刘赫暗暗感叹。

“终究还是我想得太过简单了。”

这种权谋斗争,刘赫最是厌烦,上一世还是学生的时候,在学生会中就没少为此烦恼,一想到之后要面对如此复杂之局面,他就头疼不已。

杨彪一见刘赫皱起了眉头,反而笑了起来。

“呵呵,不想威震天下的刘大将军,也有心忧心烦之事。”

“太尉就别取笑于我了。”

“老夫不敢。不过此事确需大将军小心对待,否则稍有不慎,内忧只怕会更甚于外患。”

“还请太尉指点。”

杨彪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拉拢一批,打压一批,震慑一批。”

刘赫闻言一震。

“不知要如何拉拢,如何打压,如何震慑?”

“大将军与袁绍、曹操等人不同,他们本就是士族一员,若是由他们掌控朝政,大多数世家都会支持。而大将军本身既非士族一员,之前在并州时又多番表现出与士族为敌之姿态,故而如今朝中大臣,大半以上都敌视大将军。”

刘赫这下倒有了一丝疑惑:“三位身后家族,皆是当世一流世家,为何却能如此义无反顾拥护在下,可否告知缘由?”

三人相视一笑,最后崔钧说道:“我等士族要想真正令家族利益有所保障,稳定之朝局才是关键所在。自光武帝以来百十年间,四海承平,才使得士族发展壮大,规模、地位、势力皆远超前朝。而桓灵之时,外戚、宦官凶于内,匈奴、鲜卑肆于外,黄巾、盗匪横于野,天下不定,朝局不稳,也使得士族大受打击。”

“而将军虽然在并州对地方士族豪强并不友善,然真正出手剿除者,皆是那些为祸一方,目无法纪,甚至于通敌卖国之辈,而那些遵纪守法,善待乡里的良善之辈,飞但没有被剿灭,且族中不少才俊皆被大将军挺拔重用,甚至不少家族参与北境六郡垦荒、行商之事,大获其利。不但令百姓安宁,胡人归心,更使得这些家族之地位、财富皆水涨船高。如此局面,方是我三人所期盼的。”

崔钧一番话,令刘赫茅塞顿开。

“原来如此,在下些许小事,能令三位如此看重,实在诚惶诚恐。”

“呵呵,大将军不必过谦。不过天下世家大族数以千计,便是司隶地区也有百余之多,真正支持大将军者不足三成。当初随老夫出城迎接大将军这些人,自然是立场鲜明。而剩余那近百家族之中,有些反对大将军,有些保持中立模棱两可,还有部分对大将军多有敬仰,只是因各种缘故,不曾站出来表态而言。”

“不错。”王允接过了话头。

“大将军所要做之事,便是拉拢那批已经投靠或者有意投靠的,打压那些反对的,震慑那些中立的。不过这一切,都需建立在一个根本原则之上。”

“还请司徒明言。”刘赫请教道。

“其实此事与大将军治军是一般道理,只不过是四个字而已:赏罚分明。”

刘赫眼睛一亮,似有所悟。

崔烈说道:“只要大将军一切遵照国法和礼节,行赏罚之事,便是名正言顺。董贼祸乱朝纲之根本,便在于以一己之好恶,代替国法,赏无功之人,罚无罪之臣,如此他人反对于他,便是出师有名。当初刘太守在并州诛除众多豪强家族,不也是一样搜集了他们之罪证么?正因如此,袁氏等人才只得在暗中对将军出手,否则何须如此麻烦,只要一份奏折,便能令将军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了。”

“如此一来,至少可以令朝局较为安稳,大将军出征在外,方可无后顾之忧。而且此举也可以令拥兵自重的诸侯有所顾虑,甚至于部分诸侯因此重新投靠朝廷,也未可知。”

王允补了一句。

“好,三位所言,一语惊醒梦中人也!”

刘赫喜不自胜。

打仗讲究出师有名,这朝政之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他们今日以国法和大义反对于我,那我便以牙还牙。”

刘赫握了握拳头,胸中顿时信心百倍,将之前的郁气一扫而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