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 >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张昭决断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张昭决断

当天夜里,张昭府邸之中,另一个与张昭面容有三四分相似的中年人正与其相对而坐。

“兄长,这是族中今日传来的书信,请您过目。”

张昭接过书信,还没开始看,便先轻抚起了这书信所用的纸张。

“如此洁白细腻之纸张,真乃我辈士子之福也。洛阳朝廷其余功过不论,但就此一物,当可彪炳千秋。”

对面的中年人便是张纮,二人乃是徐州张氏一族如今的执掌之人,张昭为张氏彭城总支族长,张纮为其族弟,乃广陵分支族长,虽是从二人祖父时便已分家,但数十年来依然联系紧密。

张纮捻须道:“只是洛阳那位天子执意推行均田制,又要收天下教育之权于朝廷,此乃于我等士族争利之事,此番借泰山封禅之名,在青徐兖豫等地清除异己,实非仁义之君。”

张昭无奈笑道:“子纲此言固然不错,然洛阳朝廷势大,方今天下大势,以其堪称如日中天,陈氏、王氏、杜氏,多少豪门望族妄图与其对抗,如今何在?你我兄弟来投江东,却将族中其余兄弟子侄留在徐州,也不过是为了保全家族,以便日后无论谁一统天下,我张氏一族皆得以存留香火。”

说完,他便打开了书信,浏览起来。

张纮见他眼神之中渐渐生出惊喜之色,心中也不由得好奇起来。

“却不知族中有何要事,让兄长如此欢喜?”

张昭合上书信,激动抚掌。

“好好好,禹弟半月之前已往洛阳赴任,提拔为六部之一工部的郎中,另外还一并带去三名族中子弟,要入洛阳太学就读。”

张纮闻言也是大喜。

“依照洛阳朝廷如今官职,六部郎中虽只是正五品衔,却颇有职权,子重贤弟能得如此重用,确为一大喜事。那三名子弟能入太学,以我张氏家传学识,想来数年之后要在洛阳出仕,也非难事。”

张昭微笑道:“此番那刘赫天子清剿了这许多青徐之地家族,自然也要同时提拔一批家族,如此恩威并施之举,安抚青徐等地民心,也合乎天道。”

“终究还是兄长独具慧眼,当初去信回族中,要求他们不得公然出面对抗朝廷推行均田制,至少不能做那领头之人,且严厉要求族中约束子弟行为举止,如今看来真乃大智慧也。”

张昭站起身来,将那书信举到火烛之上点燃,待完全烧毁之后,这才回座。

“其实那是当初族中来信,说有商会与家族联络,有意合股开办陶瓷作坊,制作陶瓷器具,还有那个叫什么紫砂壶之物,彼时我便有所差距,认为此事并非泛泛,只是当时不过猜测而已。如今看来却有七八分把握了。”

张纮却是不解:“洛阳朝廷向来重工、商之术,那瓷器与紫砂壶,我等也曾见过,确实精美,紫砂壶用于饮茶,也是香气更为持久,确为佳品。据说吴郡、广陵一代土质更适合制作此物,当初兄长让家族出资参与此事,果然获利颇丰,只是这寻常商贾小道尔,能有何蹊跷之处?”

张昭摇了摇头:“到底其中有何深意,愚兄尚未完全参透,不过我敢料定,此事只怕多半有洛阳的那位天子在幕后推动。”

张纮愈发疑惑,不过随即也释然了,毕竟洛阳的那天子,自在并州之时,就常行此开工坊,举商贾之事,虽说与圣贤之理有所相悖,但近二十年来居然让他从中觅得富国强兵之法,如此奇人奇事,也非自己能明悟。

张昭继续说道:“族中书信内还提到一事,子重赴任工部郎中后,被委派负责陶瓷器具制作一事,与我张氏交好的陈氏,还有糜氏商行,也在其中多有参与,子重提及,此事若能有所成就,想来三五年后,他有望升任工部侍郎,届时他打算将族中子弟多往工部培养,如此一来,三代之后,我张氏地位当能远胜如今。”

张纮也听得双眼大亮。

“真能如此,你我兄弟便死在江东,亦可瞑目。”

张氏一族,在下邳、彭城、广陵、东海四郡的士族之中,几乎仅次于下邳陈家,算是徐州一等一的豪族,可若放眼整个大汉,却也不过是二三流,否则他们二人当年也不至于放弃青徐中原之地,来到这江东任职。

洛阳朝廷改革官制以后,六部成为远超当年九卿的实权部门,倘若家族能在工部做到专精,便可保证家族世世代代皆有多名子弟出任要职,甚至有机会成为掌控工部的实权豪族之一。

即便做不到尚书这样的权臣,至少也能出几位二三品的要员,如此只要坚持三四代人,那自己家族晋升一等士族便非虚言了,自是让人兴奋难耐。

张昭目光之中,精芒闪烁,与那火烛光芒,相映成辉。

“今日我与少主所言,原本只是无心,如今看来,却应当大力推动才是。”

张纮有些忧虑:“如此是否有叛主之嫌?我等早将家族势力一分为二,各自忠于南北,虽说如今北朝实力鼎盛,一统天下只怕就在数年之间,然而忠臣不事二主,青史之上,你我还是要顾及名声才是。”

张昭微微一笑:“如今主公大败,朝中人心动荡,倾覆只在旦夕之间。如若不能为朝廷重整军心,则万事皆休。而此计施行之后,便能解决此事。届时,你我兄弟为主公力挽狂澜,拯救朝廷于危难之间,如何便不是尽忠之道?”

数日后,荆州,襄阳城郊外。

朱烨一身商旅打扮,还沾上了一脸络腮胡,身后五百雷神骑,也都伪装成随行护卫与民夫的模样。

那些战马此刻被当成了驮马,每一匹战马都套上了一架马车,马车上堆满了一个个麻布袋子,堆了一层又一层。

朱烨身边跟着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此人姓秦名烈,字伯阳,本是太学中兵院的学子。

当日曹操攻打虎牢关时,命许褚率军翻山越岭,绕过关卡直扑洛阳城,就是他一箭射杀了尚在胶着激战中的许褚,立下大功,由此进入军中出仕,此番以淮南郡都尉之职,跟随朱烨一同行动。

朱烨手搭凉棚,看了看前方的襄阳城,随即挥了挥手:“弟兄们加快些脚步,早日入城,处理了货物,才方便再去进些新货色。”

不多时,这“商队”便来到了襄阳城的城门之前。

守城士兵看着如此规模的商队,先是有些惊讶,毕竟这襄阳城虽然历年来都是商旅往来不绝,但如此数百驾马车规模的商队,实在是不多见。

其中一名士兵将朱烨等人拦了下来。

“站住,你等是何方来的商队,那处商会的,来襄阳做甚?”

朱烨没有说话,而是他身边的秦烈主动上前搭话。

毕竟以朱烨如今的地位,再要他对着这样一个敌军小卒装模作样点头哈腰,可实在是不太容易,为了避免出现破绽,便让本身家族中就有参与经商的秦烈假扮商队少东家,遇到这等事宜由他出面,也最是合适。

秦烈伸手抱拳,满脸堆笑,行礼过后,便握住了这士兵的手,那士兵感受着手掌中传来的金属质感之物,暗暗掂量了下份量,脸上很快露出笑容。

秦烈赶忙说道:“军爷辛苦。我等乃是太原郡旺金商行的,小人乃商行少东家,家父曾与贵方征南将军有过往来,不巧日前家父身患沉疴,只得让小人来此接洽,路过襄阳,久闻此地乃南方大城,聚八方气运,小人向来仰慕,因此今日特地入城,一来为歇脚,二来也是想瞻仰荆州之气象,顺便沾沾财运,三来随行的一部分货物本也是要在襄阳城中交易,空出车辆再继续南下,还请军爷行个方便。”

一番话寥寥数语,说的合情合理,而且无意中将襄阳城大大夸了一番,那士兵自然受用。

朱烨早就探明,襄阳城的守备,多半还是荆州本地豪门把持,因此守城士兵自然多以荆州人为主,他们依仗自己拥立之功,再加上孙氏朝廷的首府设在襄阳,故而荆州人多对朝中那些江东人、徐州人带有几分轻视。

秦烈这番吹捧,自是说到了对方心坎里,本来就已经有三分笑容的士兵,立刻眉开眼笑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