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 > 第一千九十一章 平西四策

第一千九十一章 平西四策

造纸作坊一直掌握在刘赫自己的手中,这些年有甄、张、苏三家的共同经营之下,技术日趋完善,熟练工的人数也迅速壮大,每日单单是书写用的白纸,产量便达到了数万斤,至于其他如书法专用的宣纸,画图专用的制图纸,乃至于在当今最为奢侈的用以如厕的草纸,产量也是不低。

也正因为如此,从今年开始,官员呈递给朝廷的奏章,都正式开始使用特制的一种纸张,洁白无瑕,且厚重感极强,书写起来尤为舒适,这也间接提高了官员认真书写奏章的积极性。

石韬和甄俨的这份联名奏章,用的是其中一种纸张较长的奏折,将折叠好的奏折展开来,几与刘赫展开的双臂差不多长度,足见其中所述之内容着实不少。

刘赫看着这份奏折,是越看越欣喜。

“好,广元和子重,果然不辱使命,不但顺利出使了蒲类、后车师、危须、且弥四国,抵达乌孙国,还在途中考察各国风土人情,制定下了这平西四策,这四策条条鞭辟入里,真有国士之风。”

看着欢欣鼓舞的刘赫,荀彧和孟建二人也是十分好奇。

“不知这四策是何内容,竟让陛下这般欢喜?”

他们两人可是清楚得很,自从虎牢关决战之后,程良战死,随后在刘正回宫后的第三天,太后驾薨,接连打击之下,陛下可是几个月不曾有如此高兴了,众臣都盼着皇后怀中的新皇子或新公主降生,能让陛下重新绽放欢颜,如今却被一份奏折,把这个愿望提前了,怎能不让他们好奇?

刘赫满脸笑容,将奏折甩给了荀彧:“广元提出,其一,要重建玉门关和阳关,且围绕两座雄关,修建城池,并以这两座城池为起点,分别修建通往张掖之官道,便可由张掖之现有官道前往洛阳。”

荀彧闻言,连连点头:“此计极好。玉门关与阳关,乃是当年我中原大国连接西域之雄关,彼此相距不过百余里,本就是攻守兼备,足可扼守西域千里之地。附近又有冰川雪水所化之溪流,形成绿洲,只是仅百余年来,中原势弱,失去对西域之掌控,故此年久失修。若能重新修建为城池,不但可为来往商队、使节提供驻所,更能彰显我大汉对巩固西域长治久安之信心。”

“其二……”刘赫走下了玉阶:“分别以此二关为起始,依照地形,由玉门关出发,向西北修建官道三百里,由阳关出发,向西南修建官道四百里,此距离内,地势尚算平坦,且多有河流与绿洲,再继续深入,便会进入沙漠,难以修建道路。此官道上,每隔五十里设一小驿,置驿兵五十人,百里设一大驿,置驿兵百人,每日由玉门关和阳关守军前往巡视,以此维护往来秩序,更向西域昭示大汉之威。”

“嗯,此计亦是绝妙。三四百里,几乎已然修到了蒲类、车师、鄯善等国国门之外,我大军日日巡视,此乃威服西域之必要手段。假若微臣所料不差,这其三,当有恩服之策了吧?”

刘赫抚掌大笑:“文若果然神机妙算。不错,广元所提四策之三,便是与西域各国通商,而非单纯索取朝贡。西域诸国商队,必须沿此两条官道,分别进入玉门关与阳关所在城池,行入关登记,缴纳关税,方可进入大汉各地往来交易。我大汉商队前往西域,亦是同理。”

孟建提出了疑问:“既然是恩服,这关税税率,想必不可过高。然我大汉如今商税本就高于田赋等其余赋税,假若与西域通商之关税反比国内较低,岂非落人口实,更不利于我大汉境内商贸之发展。”

刘赫一个很是满意的眼神,投向了孟建:“公威能想到此节,足见心胸开阔,眼界也到了中枢首辅重臣所应具之条件。”

“蒙陛下谬赞,微臣愧不敢当,全赖陛下提携指教。”孟建谦逊道。

不久之前,刘赫将光禄勋孟建,调任为御史中丞。

东汉时期,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尚书令,为三独坐,掌握了实际上的朝政大权,堪称隐形的宰相,在桓灵二帝之前,经常由三公,偶尔由大将军代录尚书事,刘赫登基以后,则很快架空了三公,陆续由荀彧、荀攸、崔钧、钱理、孟建等人陆续担任过三独坐的官职。

如今荀攸外放为豫州刺史,崔钧则紧随张辽和诸葛亮大军入川,做了益州刺史,由张松做益州别驾,黄权为长史,法正做军师将军,安抚益州地方。

这时,荀彧展开奏折看了看,也是大笑起来:“公威啊,你所想到的,广元他们也都想到了。他二人在途径各国仔细盘查,得知昔日鲜卑、匈奴,以及如今的贵霜帝国,对西域各国盘剥极甚,所收各类名目之赋税,总计十抽七八,不可谓不重。”

“嘶……这些番邦蛮夷倒真不给人活路,无怪乎西域各国如此焦急要派使节来我大汉,这是来寻活路啊。”

孟建对这个税率感到极为震惊。

“正是。故此,广元建议,我大汉将与西域之关税,定为十抽其四,如此远高于大汉境内之商税税率,却又只有贵霜所定税率的一半,西域各国非但不会觉得赋税过重,反而会感恩戴德,高呼大汉之仁义。”

刘赫笑道:“非但如此,广元还推测,我大汉与西域往来之商贸货物,多为丝绸、玉器、食盐、瓷器、漆器、珠宝、胡粉、葡萄酒等物,本就是价值不低之商品,借此关税,不出三年,朝廷收入当可增加至少五成。且西域也有诸多奇淫巧技,能工巧匠,双方往来,互通有无,即可使大汉愈发繁荣,更能凭借大汉比之西域要璀璨百倍之文化,使得西域日渐靠拢大汉,难以分割。数年之后,西域各国,将以说汉话、着汉服为荣。”

“好,好啊!”孟建欣喜若狂:“真能如此,不出意外,百年之后,西域各国,将彻底成为大汉领土,说不得那时大汉又要多出几个州郡来。”

“呵呵,这却是后话了。广元所呈奏章,还有第四策,文若,你来说说吧。”

“遵旨。”

荀彧将那份奏章重新叠好,恭恭敬敬放回到了刘赫的御案上。

“这第一是打开通路,奠定基础。第二是威服,第三是恩服,这第四么,却已不仅仅着眼于西域了。”

孟建有些纳闷:“不着眼于西域,那还能着眼何处?”

荀彧看着他:“公威怎得忘了,西域各国所接壤之强国,可并非只有大汉。”

“你是说……”孟建恍然大悟:“北匈奴和贵霜国?”

“不错。北匈奴虽然衰弱,却也时常骚扰西域,贵霜更是奴役西域数十年至今,令西域各国苦不堪言,此二国,非但会威胁大汉对西域之统治,长此以往,更可能会直接与大汉产生冲突,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广元之意,在于利用西域,节制匈奴与贵霜,就算不能令其自乱,也要使其无暇他顾,疲于应对,待朝廷南征,一统天下之后,再行征讨,借此彻底征服四夷。”

“嗯……计是好计,只是如何节制法?那贵霜国我虽不曾见过,可他既能奴役西域二十余国数十年之久,国力必定不弱,单凭西域,如何反抗?”

“诶,公威可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

刘赫笑道:“西域各国,小邦尔,他们要强,要弱,要扶持,要压制,还不是听凭我大汉之心愿?”

“传旨,待石韬等人拜访西域各国归来之后,不必回京,就地赴任凉州刺史,兼任西域长史,甄俨为凉州别驾,杜宪即从益州赶回凉州,与吴勤分别担任玉门关、阳关守将,此二关及城池修建之事,开春后立刻动工,不得有误。另外,从京师调一万五千禁军,三千大戟士骑兵,赶往凉州,分别交由杜、吴、石三人听用。”

刘赫正在兴头上,外面龚三儿却再次捧着一大堆奏折走了过来,荀彧见状,急忙上前接过。

“这么多奏折,谁送来的?”刘赫有些诧异。

各州郡,以及三公九卿日常公务的奏折,几乎绝大多数都已经摆在刘赫案头了,虽说不少官员时常也会有一些额外的事务,临时启奏,但总不至于有这么多官员同时都出现了这种“额外事务”吧?

荀彧将这不下六七十份奏折,全部摆上了刘赫的案头,与孟建开始整理了起来。

可是他们理着理着,刚刚还十分欢喜的脸色,便渐渐沉重了下来,这让刘赫也察觉到有些不妙。

“怎么,出事了?”

荀彧看着刘赫,语气之中不无忧虑道:“陛下,一直担心的那件事,终于来了……”

刘赫先是瞳孔一缩,随后骤然冷笑一声:“哼哼,他们果然忍不住了么?朕可是等了好久了。来便来吧,朕乃真命天子,何惧几个宵小之徒?趁此机会将他们一网打尽,岂不痛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