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 > 第一千八十九章 南征北伐(两章合一)

第一千八十九章 南征北伐(两章合一)

转眼已是入冬,大地萧瑟,北方的多数州郡,都迎来了今年的初雪,即便是在荆州的南阳,也在两日前下了一场小雪。

襄阳城中,地面上的积雪早已被清扫干净,仅能从屋檐上那偶尔能瞥见的一抹白色,才能找寻到那场雪的些许痕迹。

雪后的晴天,往往才是一个冬天中最冷的时节,尤其是这个晴天还伴随着凛冽的西北风,吹得一向繁华的襄阳城中,街道上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人。

一辆马车停在了宫门之外,这是当初曹操在襄阳城中,为所谓的天子,刘协,所修建的皇宫,曹操兵败之后,这位比原有历史上更加悲惨的汉献帝,便落到了孙策的掌控之中。

马车内走出了三个身穿毛皮大氅的男子,一个中年,两个青年,都是一般的清瘦儒雅,目光凌厉,正是司马防带着司马朗和司马懿两个儿子。

自从司马氏成功劝说荆州诸多家族,迎接孙氏入主之后,他们在孙策麾下的地位,便水涨船高,在如今孙氏军中的话语权,几乎仅次于周瑜和程普二人而已。

三人径直走入宫门,守门的侍卫没有阻拦,更没有盘问和搜查,司马氏本就有骑马入宫,剑履上殿的荣耀,只是他们自己行事谦逊,每次入宫仍然是遵照本分和规矩,因此侍卫也没有搜查的必要。

孙策比之于曹操,明显霸道许多。曹操虽然不将刘协放在眼中,独掌朝政,可至少在表面上,还是恪守礼节,平日里三天一小朝,五天一大朝,依然作出一副尊奉天子的态度。

而孙策则直接搬入了皇宫之中,将刘协软禁在后宫,自己住持朝会,除了一个帝号之外,其他的几乎已经彻底与皇帝无异。

三人来到大殿之外,诸多“大臣”都已在此等候,很快的,一个宦官便出来高呼一声:“上朝……”

众臣进殿,文官以张昭为首,其后是荆州大族蒯氏的现任族长蒯良。武将则是以老将程普为首,其后便是周瑜。

孙策却也没有直接坐上龙椅,而是在龙椅旁边,又摆了一张小一些的椅子,坐在上面,俯视众人。

“拜见大司马。”众人行礼。

孙策虚扶一把:“诸位同僚不必多礼。今日朝会,所议者,只有一事。”

他竖起一根手指:“便是来年开春之后,我军军机战略,各位但有所想,不妨直言。”

众人显然是早就知道了这个议题,很快的,在蒯良身后,一个跟他有几分相似的男子便要出列,却被蒯良拉住,暗暗冲他摇了摇头,那人便退了回去。

张昭第一个站了出来:“老臣以为,如今我军新得荆州之地,而荆州之兵,多数已在虎牢关外,归降刘赫,我军实力,并无明显壮大,且荆州民心初定,不宜大战。不若休养生息,招兵买马,囤积粮草,待三年之后,整军二三十万,再行北伐不迟。”

张昭如今刚刚四十多岁,年富力强,声望又高,在江东文臣中地位超然,他一发话,诸多文臣都纷纷附和。

排在后面的鲁肃,张了张嘴,似乎欲言又止,他看了看周瑜,见他嘴角带有几分不屑和讥讽之意,心中了然,也便打消了要出来表态支持张昭的念头。

这时,一个文官却是出言驳斥起来:“子布此言大谬。”

众人循声望去,却是陈群,只见他面带怒容地看着张昭,语气之中,不无喝斥之意。

“如今程良战死,洛阳伪朝廷损一大将,更兼刘赫太后徐氏日前新丧,听闻刘赫悲痛莫名,几度晕厥,洛阳已罢朝十数日。且虎牢关一战,虽是刘赫一方获胜,却也是损失惨重,全仗刘备临阵倒戈,才得以取胜,否则胜负之数,犹未可知。”

“如今刘赫沉沦于悲愤之中,敌军士气定然大挫,而我军在函谷关虽败,却因老主公之死,而致全军将士,人人激愤,战意高昂。如此情势之下,北进讨伐,纵不能攻取洛阳,可要拿下敌军根基未稳的豫州,绝非难事。若待敌军回缓之后,怕是难如登天。”

张昭冷笑一声:“长文与刘赫有杀父之仇,灭族之恨,更兼祖坟宗祠,俱在豫州,能有此言,也是意料之中。”

陈群一听,顿时双眉倒竖:“老匹夫,你这是污蔑陈某以公谋私了?”

“放肆,朝堂之上,怎敢如此无礼?”张纮怒喝一声。

“陈群言之有理,分明是你等软弱无能,惧怕刘赫威势。”

一时间,原先曹操麾下投降过来的兖、豫等北方文臣,与张昭等江东文臣,爆发了剧烈的争吵。

孙策眉头一蹙:“吵吵嚷嚷,成何体统,还不住口?”

众人立刻安静下来。

孙策看向周瑜,脸色瞬间变得柔和起来:“公瑾以为如何?”

周瑜这才一步跨出:“回主公,诸公所言,各有道理。然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诸公虽是满腹经纶,有王佐之才,却都忽略了一点。”

孙策闻言,来了兴致:“公瑾详细说来。”

周瑜说道:“休养生息也好,尽快北伐也罢,皆是立足于我江东,而未曾考虑敌军之动向。”

他转过身,看了看众多文臣武将:“两个月前,张任所率川蜀兵马,遭张辽、诸葛亮、杜宪之伏击,全军覆没,张松暗中勾结刘赫,与孟达献了汉中。刘焉老儿惊惧之下,一命呜呼。十天之前,张辽等三人率十五万大军,兵临剑阁,刘璋暗弱无能,在张松、法正、黄权、李严等众臣的一力劝说之下,打开成都城门,亲往剑阁投降。如今益州之地,已归刘赫所有。”

周瑜随即看回孙策:“主公英明睿智,必能想到,刘赫夺取益州之后,会如何行止?”

孙策沉吟片刻,便说道:“从益州顺江而下,配合豫州兵团,两面夹击,谋夺荆州,随后以荆、徐二州为跳板,攻取扬州,再拿交州,就此一统天下。”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色变,他们显然不曾考虑到刘赫主动出击这一点。

果真如孙策所说的话,以刘赫如今的实力而言,只怕快则一两年,慢则三五年,这大汉的天下,便要完全落入他的手中了。

周瑜对众人的反应,显然是早有预料,他稍作沉吟,便继续说下去。

“主公明鉴,正是如此。子布方才所说,要休养生息,囤积粮草与兵力,此确为必备之法,然诸位再细细思量,我军所占州郡有几何,治下人口有几万?而刘赫治下州郡,人口,又是如何?”

鲁肃主动回应道:“我军治理两州之地,还有交州勉强可以为援。下辖人口一百七十六万余户,约八百多万人。而刘赫如今收取益州后,掌控了大汉十三州中的十州之地,人口约三千万,自非我军所能比拟。”

“呵呵,子敬果然知之甚详。”周瑜笑道。

“依照如此情形,敌我双方,一同休养生息,数年之后,诸位以为彼此实力差距,是愈发悬殊,抑或日渐拉近?”

张昭等人,一时语塞,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应答。

孙策面带笑意,似乎对这个局面的变化,感到十分满意。

“公瑾就不必卖关子了,依你之见,我军该当如何部署?”

周瑜立刻躬身说道:“以属下之见,养、战二者,理当结合而动。”

“怎得一个结合法?”

“其一,依照上述所言,主动出兵,乃是势在必行,既为了陈群先生所说的夺取豫州,为日后攻打洛阳打下基础,还要让刘赫疲于应对我军攻势,而无法纠集大军,从豫州南下侵入荆州,同时更是借助战事,赏罚分明,以此逐渐凝聚我军新得降卒之军心。”

“其二,我军新入荆州,此地多年不曾发生战事,土地富饶,比起多丘陵山地之江东,荆襄之地实乃屯田养兵不二之选。刘赫多年来劝课农桑,鼓励垦荒,将百姓开垦之荒地,一半划归其永久所有,一半为其暂时耕种,待开垦者死后,由朝廷收回。且每开垦三亩荒地,还可减免原有耕地一亩之田赋,而荒废一年之耕地,来年赋税翻倍,荒废两年之地,也由朝廷收回。因此短短十余年间,北方各州郡之中,人人耕有其田,辛勤劳作,户户家有余粮,朝廷由此囤积军粮不知凡几。”

“属下以为,我军当可借鉴此策,稍作调整,以此吸引流民,以及山间野民等,入各郡县之中登基入户,发放农具,多多耕作生产。同时招募工匠,不断打造楼船、舰船、走轲,以及诸多水战用具与器械,以备日后与刘赫在江面上一决雌雄,此乃扬长避短之策。”

孙策听得两眼放光,连张昭等人,也不由得暗暗颔首,面露赞同之色。

“公瑾果然国之栋梁,有如此良策,何惧他刘赫小儿?”

就在众人都以为今日朝会便要就此结束时,司马懿却忽然站了出来。

“启禀主公,属下有话要说。”

“二弟,你……”司马朗心头一急,都到了这个节骨眼上了,自己这个二弟出去凑什么热闹,说对了,有和周瑜抢功劳之嫌。说错了,更是不知天高地厚,有损司马氏在主公心中的威望。

他正要出去阻拦时,父亲司马防却是摇了摇头,轻声道:“不必担忧,仲达向来聪慧,多有主张。”

孙策和周瑜,对司马懿的突然出现,感到有些惊讶,不过也并没有太当回事。

孙策问道:“仲达有何高见?”

司马懿说道:“周公瑾之计,自是绝妙非凡,属下年轻识浅,不敢有半点异议。只是懿之愚见,我军要和刘赫抗衡,单凭此两条计策,尚不足以弥补如此悬殊之实力。”

“哦?”孙策来了兴致:“那仲达还有何方法?”

周瑜也一脸期待地看着他。

司马懿面不改色,宠辱不惊:“除了北伐之外,我军还需南征。”

一言既出,四座皆惊。

“南征?”孙策微微皱起了眉头:“南面的交州,士燮已然臣服,此刻征讨,岂非有背信弃义之嫌?”

司马懿却说道:“非也。主公义薄云天,乃当世豪杰,可那士燮却是个十足的小人,所谓‘墙头草,风吹两边倒’,便是这等贼子。主公派人要求他臣服,他虽然明面上答应,却在边界屯驻重兵,还对主公索要的粮草、铁矿、布匹、珊瑚等贡品,多加推脱,毫无诚意。而且臣还听来往客商提到,士燮这些年招兵买马,大有继续向南扩张地盘之意,他大肆修建城墙,碉楼,哨所,分明有不臣之心,如此恶贼,此刻不去征缴,待其羽翼丰满,便是尾大不掉,恐为朝廷之祸,主公之祸。”

孙策面露喜色,可在场的文臣们又坐不住了。

“此举万万不可。”鲁肃也按捺不住了。

“我军兵力,本就不如刘赫,以弱敌强,尚需借助天时地利,倘使再分兵南征,岂非自绝其路?”

一旁的周瑜,也是眼观鼻,鼻观心,看似漠不关心,可司马懿却很清楚,鲁肃的这番话,必定暗中得到了周瑜的默契允许。

他依旧是波澜不惊地回答道:“子敬之言,诚然有理,却是顾此而失彼也。”

“我军坐拥长江天堑,北军不擅水战,如今即便取得益州,占据长江上游,然益州军士多擅山地作战,因此,论及水战之勇,尤以我江东兵马为先。纵然刘赫顺江而下,我军也有绝对把握,将其击败于江面之上。”

“至于北面之高顺兵团,由周公瑾亲自率军阻击,数年之内,其必然难有所成,而这数年之间,我军便需快速积蓄实力,否则迟早仍是难逃败亡一途。”

鲁肃很快便冷静了下来,低头沉思。

张昭却再次驳斥:“南面群山环绕,土地贫瘠,遍布刁民,纵然攻取,又有何益?”

司马懿意外地用一个不屑的眼神,瞥了他一眼,这让张昭心中顿生不悦。

“子布先生所言大谬。这片群山之中,非但不是贫瘠,反而处处是宝,一旦收入囊中,大加开发,在下敢断言,单凭其中所出,便可供养不下十万大军。”

张昭闻言,正要出言嘲讽,司马懿却直接继续说了下去,根本没给他插嘴的机会。

“刘赫登基以来,发展商旅,使得四海之物产,得以在南北各地流通。徐州所产之海盐,到了冀州,价格便要翻三倍。而司隶地区所产丝绸,到荆州便是五倍的价格。其中利益,绝非泛泛。”

“而这群山之中,毛皮、兽骨、犀角,还有各类矿石、香料,以及南海之中所产的诸多宝物,不一而足。在下结识的几个大商队,每年单单是从那些山越、南蛮,还有交州所获取的物资,运到中原之地售卖,所得利益,便不下数十亿,而这不过是九牛一毛尔。”

这番话,听得在场众人都有些诧异,而孙策更是喜上眉梢。

司马懿转过身,对孙策躬身下拜:“主公若信得过属下,属下只需两万人马,两年之内,荡平山越诸部,彻底收服交州,到时,仅凭这片旁人眼中贫瘠无用的大山,属下便可为主公供养一支大军,随时听候调用。”

“好,仲达目光锐利,忠勇可嘉!”

孙策抚掌大笑:“来人,封司马懿为平蛮中郎将,赏丝绸五百匹,开春之后,领兵两万,南下征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