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北静王 > 第323章 二五仔贾雨村

红楼北静王 第323章 二五仔贾雨村

作者:撑死的瘦子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9:46

第323章 二五仔贾雨村

盐政衙门,书房内。

黄花梨木交椅上坐着一袭绯红官袍的中年男子,只见其双目闭阖,颇有一副老神在外的模样,几案上的茶盏已然凉透,显然恭候多时。

忽地,屋外传来一阵声响,让男子睁开闭阖的双目,起身而立,湛然的凝视着屋门处,待走进来一个华贵的公子哥,眸中闪过一抹亮色,恭声道:“下官金陵府尹贾雨村拜见王爷。”

水溶颔首示意一番,径直的朝大案走去,施施然的落座后,才打量起眼前的贾雨村,只见其人生得是腰圆背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眼,直鼻方腮,咋一看,还真就是像貌端正,仪表堂堂,若是不知其秉性,下意识的就觉得贾雨村是个方正之人。

果真是“仪表”人才。

顿了顿,水溶湛然道:“本王先前脱不开身,让贾府尹久等了。”

说起来,自贾雨村求见,水溶先是与黛玉下完了棋,而后又撞见了一场好戏,来来回回的差不多有一个时辰了,即便对贾雨村不感冒,但该有的仪态还是要有的。

但在礼法森明的社会中,贾琏、贾蓉等人如何好色都不打紧,但要是在外失了礼数,你看贾赫、贾珍会不会打死这两人。

所谓的纨绔子弟,不是大街上的街溜子。

贾雨村闻言,心下微微一缓,别看他之前安然端坐,实际上心里也没准,试问哪一个官员拜见被谅了一个时辰会泰然处之?

拱了拱手,贾雨村恭声道:“王爷身为钦差大臣,忙于赈灾事宜,是下官冒昧拜见,还望王爷莫要怪罪才是。”

水溶闻言倒也没说什么,官面上的客套话而已,于是询问道:“贾府尹此番拜见,可是筹得赈灾银两?”

贾雨村从怀中掏出册本,双手捧着,恭声道:“回王爷,下官接到钦差行票后便召集商户捐输,如今已然筹得赈灾银两五十万两白银,还请王爷过目。”

水溶闻言目光微微一动,看向贾雨村的目光多了几分异色,大乾朝的金陵虽然比不上在明朝时期“天下财赋出于江南,而金陵为其会”之说的地位,但也是极为繁华,商户如过江锦鲤,在江南地带,经济仅次于占了盐利的扬州,筹集五十万两赈灾银不在话下。

只是繁华归繁华,但捐输相当于是赠送,商人大抵是唯利是图,从他们手上拿免费的银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贾雨村能在金陵迅速筹集五十万两赈灾银两,可见是有本事的。

贾雨村虽然秉性不佳,但其能力却是实打实的,原著中就有描述,贾雨村才干优长,文采出众,甄士隐、林如海、贾政、王子腾之所以帮衬、举荐贾雨村,不也是赏识他的才学,若是没有真才实干,你以为他们都是大善人?

无耻不等于无能,馅饼从天上掉落,你也得伸手才接的住。

接过册本后,水溶翻阅起来,眉头微微挑了起来,册本记录的商户繁多,捐输的银子参差不齐,大抵都是几千两,万两者占少数。

原以为贾雨村是寻金陵最大的几个商户捐输,一次性到位,不曾想贾雨村另辟蹊径。

一般而言,捐输都是大商户的事情,就比如盐商,他们占朝廷盐务的利处最多,出力自然也就多了,反观那些小商户,大抵都是跟在后面捡些残羹剩饭,让他们捐输相当于是要他们的命,吃力不讨好,故而捐输隐性的规矩就是打“大老虎”,这些小虾米通常不在其内。

当然,小虾米也是相对而言,没几分本钱,连虾米都算不上。

水溶将册本放在大案上,心中计较起来,扬州盐商已然应诺捐输五十万两,加上金陵这边的五十万两,目前而言,已然筹集到了一百万两白银,算起来,筹款完成大半,江南八府一洲,其他各府再如何不济,也不至于颗粒无收。

抬眸看向贾雨村,水溶清声道:“不错,贾府尹有心了,你的功绩本王会如实上报朝廷。”

怎么说呢,为人不迂腐,以量取胜,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难就难在如何说服那些商户“心甘情愿”的掏银子,事情办好了就是本事,若官员都像贾雨村这般效率,筹集赈灾银两的事情可高枕无忧。

水溶不怀疑贾雨村在捐输的过程中动用了权势,如此多的商户,背后不少都是有靠山的人,若是贾雨村敢以权势压迫,没好果子吃。

金陵府尹看似一方大员,说到底不过是四品官而已。

贾雨村闻言,心下微微一喜,深邃的眸子闪过一抹精明之色,眼前少年是北静郡王,中军都督府的左都督,位高权重,更为重要的他乃是荣国公府政公的女婿,能牵扯上干系。

从知晓水溶奉旨来江南筹款,贾雨村敏锐的察觉到这是一个机遇,故而费心费力的周璇于金陵商户,以最快的速度筹集赈灾银两,旋即马不停蹄的来盐政衙门拜见。

贾雨村确信,自己这个成绩,绝对可以让水溶满意。

果不其然,王爷对此颇为满意,不枉费他一片苦心。

念及此处,贾雨村恭声谦虚道:“此乃下官职责,何谈功绩,王爷折煞下官了,也是托皇上的洪福,金陵上下尚算景气,捐输一事方才顺利。”

水溶抬眸看向贾雨村,目光中带着几许玩味,好一个“尚算景气”,这是来吹嘘自己的政绩来了。

不过吹嘘也要有吹嘘的本事,没这个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

沉吟一声,水溶沉声道:“既已筹得赈灾银两,便从金陵的富户、商户手中购买粮食送往灾区,赈济灾民。”

筹银的目的是购买粮食,黄白之物如何填饱肚子。

作为钦差,筹款是一方面,其余与赈灾相关的事情,他也不能置之不理。

贾雨村闻言,心下微微一动,筹得银两购买粮食的确是理所应当,只是眼前的场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此行他不仅仅圆满完成筹款任务,同时也表明自己治下的金陵景气,按照道理而言,身为上位者的水溶应是欣赏他的才干,怎得凡响平平?

且不说水溶的态度反常,眼下水溶既然吩咐下来,贾雨村就必须回应,只见贾雨村拜了一礼,神色带着几许为难之色,道:“王爷,灾情在即,各地物资匮乏,恐怕一时难以购得所需粮食。”

水溶闻言挑了挑眉,凝眸看向贾雨村,眉宇间透着几许不满,冷哼一声,道:“物资匮乏,不尽然吧。”

江南素来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洪灾发生在河南以及山东地带,江南地区并未受到过大的波及,绝对不至于匮乏。

贾雨村并未因水溶冷淡的神色而慌张,只见其面容一正,拱手道:“王爷英明,实不相瞒,下官治下的金陵之中,豪族、富户皆有存粮,只是河南、山东大量灾民涌入江南地带,各地物价飞涨,便是金陵一带的米价已然达到一斗一百二十文的天价,甚至于愈演愈烈,每日一个价格,商人,唯利是图,这些富户、粮食岂会将粮食售于吾等。”

说着,贾雨村抬眸小心翼翼的看了水溶一眼,补充道:“下官不是没有考虑打压这些奸商,只是一旦打压,粮商定然望而却步,百姓更是无粮可食。”

水溶闻言默然不语,遇上灾情,物价上涨是必然的事情,他知晓贾雨村有开脱之嫌,但其内自有道理。

在商丘县之时,水溶的做法简单粗暴,但在金陵不同,金陵城内,豪族大户背后千丝万缕,一旦开了杀戒,朝廷的攻讦即便是水溶这个王爷也不一定吃得消,而且正如贾雨村所言,若是打压过头以至于他们望而却步,粮价是下来了,可没有粮食又有何用。

贾雨村见水溶神色晦暗不定,心下亦是了然,拱手道:“王爷,下官略有浅见,或可借此打压粮价,购得足够的粮食赈济灾民。”

水溶蹙了蹙眉,凝眸看向贾雨村,目光中闪过一抹异色,背靠在黄花梨木交椅舒缓身体,湛然道:“说来听听。”

贾雨村心下微微一缓,微躬的脊背稍稍挺了几许,清声道:“王爷,粮商无非是为利而来,只要有利可图,粮商便会趋之若鹜,下官以为可先扬后抑,第一步,让金陵的粮价翻倍,吸引各地欲牟取暴利的粮商云集金陵,待时机成熟,便进行第二步,放舱赈灾,百姓有了粮食吃,米商们的米也就卖不出去了,一天卖不出去米,一天便是损失,急不可待的粮商们定会降价甩卖,那时便可以低价购买粮商们的粮食。”

水溶闻言面容微微一怔,心下也计较起来,若是照贾雨村的法子,的确可以在抑制粮价的同时,亦可以低价购得大量的粮食赈灾,不可谓是一举两得。

只是水溶也明白此法的弊端,那就是需要时间,然而救灾如救火,这一段空间期,就会让大量的灾民饿死。

赈灾的差事是办妥了,但会饿死不少灾民,本末倒置。

贾雨村似乎明白水溶的想法,适时补充道:“王爷,此法的前提,必须是手中有足够的粮食设立粥棚,确保灾民不会饿死,据下官所知,金陵豪族有不少存粮,足可让灾民饱腹,若是能说服他们,便可无忧。”

水溶闻言了然,这是打上了金陵豪族的主意,金陵的豪族中,其手中握有大量的田产,所囤积的粮食自然也就不少,其中尤以金陵四大家族,贾、王、薛、史,四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四家的总和,绝对是一笔不菲的数量。

贾雨村虽是金陵府尹,但没有这么大的面子去请动他们,反观水溶,现下他与荣国公府结为姻亲,是天然的政治盟友,由他出面,金陵豪族岂能视若无睹。

细细想来,当初永康帝之所以认命滞留在河南地界的水溶为钦差,未必没有这个缘由在。

手指轻点大案,水溶思绪片刻,正色道:“金陵豪族那边,本王会亲往一趟。”

不得不说,贾雨村这个办法很不错,值得放手去做,金陵的豪族们贾雨村解决不了,只能由他去卖情面。

只是水溶也不能确保万无一失,政治盟友归政治盟友,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在利益面前,亲父子都可能反目,更别说是盟友。

况且在哄抬粮价的人当中,金陵豪族十有**参与其中,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贾雨村低着脑袋,深邃的双目中闪过一抹隐晦的精芒,恭声应诺一声。

水溶端坐在大案后,目光打量起贾雨村来,贾雨村言辞灼灼,一看就不是临时发挥,怕是早有成算,此番想来是在水溶面前表现自己的才干,以求获得赏识。

“先抑后扬”,其不止是赈灾的法子,同样也是为了引起水溶的注意。

不得不说,确实如原著中描述的一般,善于观风辨势,抛却贾雨村的心性凉薄,其人确实才干优长,也难怪林如海、贾政等人会一一赏识于他。

沉吟一声,水溶开口问道:“贾府尹治下金陵颇为景气,想必贾府尹今年的考评应当是上等。”

地方官员,其内设有按察司或按察分司,负责地方政府的常态化监督巡察工作,相当于是调研组,通过查阅文件资料、现场实地考察核实、访问地方官吏和百姓等方式撰写详尽的考察报告,年终撰写的考察便会上报朝廷,由此评判官员的政绩。

贾雨村闻言,谦虚道:“托皇上的洪福,今年金陵风调雨顺,粮食又获丰收,下官也是运气使然,得了个上等的考评。”

水溶笑而不语,运气是运气,但若没有才干,再好的运气也枉然,比如那位战神明英宗朱祁镇,二十万明朝精锐加整个武勋集团,天胡开局,硬生生的直接一战打没了,这种人,再好的运气都是白瞎。

默然片刻,水溶开口道:“贾府尹,且先去忙赈灾的事宜,差事办的好,本王自会向陛下举荐于你。”

既然要贾雨村办事,好处定然也少不了,对于贾雨村,水溶也有任用的意思,别说贾雨村心性凉薄,对于上位者而言,在意的是其能力,能创造利益才是真。

况且贾雨村的行为无非是极致的利己主义,这在官场上而言十分常见,也就是品性不端,不妨碍他的能力。

算起来,贾雨村应是官场人员的缩影。

虽说水溶不想掺和文官的事情,但贾雨村不同,其本身就是由贾政举荐,不论水溶如何撇清关系,在众人的眼中,贾雨村就是荣国公府一脉的人。

文官集团不可掺和过深,但不能连下水都不敢。

当然,因为贾雨村的品性问题,可用,但不可重用,如何用,那就是一门学问了。

贾雨村闻言神色一喜,他之所以劳心劳力,不就是为了获得眼前少年郎的赏识,显然眼下已然成功,他任职金陵府尹已然三年,若背后无人提拔,如何调任至朝廷中枢。

背乘大树好乘凉,北静王府这可参天大树,足够他向上攀爬。

思及此处,贾雨村正色道:“王爷放心,属下定然殚精竭虑,为王爷分忧。”

此话就相当于投诚了,其实也不用投诚,只是表态而已。

水溶闻言不再多言,摆手道:“好了,下去吧。”

贾雨村拜了一礼,忽而道:“王爷,此番下官前来,一是为公务,二是为了私情,林公昔年于下官有恩,不曾想突闻噩耗,心中悲怆难抑,然而公务缠身,拖延至今尚不能来,现下既已来此,下官想在林公灵前上香,以表心意。”

水溶闻言了然,当初贾雨村落魄之际,是林如海一封书信向贾政举荐,贾雨村才能任职金陵府尹,的确是有恩,但贾雨村是个念恩情的人?

原著中,贾雨村错判葫芦案,使冯家蒙冤,把自己曾经恩人的女儿甄英莲判给了薛蟠,之后又把门子发配去充军,为了讨好贾赦逼得石呆子家破人亡,贾家失势以后,贾雨村怕受牵连,狠狠回踩贾家,以至贾家彻底被抄。

这样的人是念恩的人?

无非就是立人设罢了,毕竟在这个时代,没有名声的人如何做官。

不过水溶也不在乎,原就是打算把贾雨村当工具,只要好使变成,只是言及此处,水溶想起了香菱的事情。

迫于香菱的软香,水溶应诺香菱寻找亲人,然而为了不引起怀疑,水溶先是遣人来金陵处打听,并未主动提及甄士隐,故而眼下仍旧是毫无头绪。

原是打算拖一段时日后,再提及此事,眼下正好碰见贾雨村这个当事人,或可由此合理的寻找到香菱的亲人。

顺带借此试试贾雨村究竟有几分可用。

思及此处,水溶起身道:“正好本王也要去给林姑丈进香,贾府尹随本王来吧。”

贾雨村闻言心下一惊,心下有几许错愕,他是知晓水溶与荣国公府姻亲的关系,但没想到水溶居然会颇为“敬重”林如海,以至于屈尊降贵为他引路(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