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北静王 > 第315章 黄河之患

红楼北静王 第315章 黄河之患

作者:撑死的瘦子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9:46

第315章 黄河之患

第315章 黄河之患

河南,归德府,商丘县。

水溶一袭湛蓝色锦袍,伫立在窗扉之前,眺望着外间连绵大雨漫天飘落,眉头紧蹙,面色凝重如阴云密布的天空一般。

原本剿灭鸡鸣山土匪之后,水溶一行人进入河南地界便是暴雨倾至,河南的老天爷像发了疯似的,一个劲儿地下雨。

路途泥泞,不便人马出行,更别说作战,无奈之下,水溶便停止了剿匪事宜,一行人来到商丘县安顿。

探春捧着漆器走了进来,英眸看向伫立的少年,修眉间带着几许担忧之色,柔声道:“姐夫,瞧你胃口不怎么好,我准备了些糕点,姐夫尝尝吧。”

水溶闻言回过身来,目光落在漆器上摆放着几种精美糕点上,笑了笑,缓步近前,凝视着少女白皙的玉颊,温声道:“三丫头有心了。”

怎么说呢,之前不愿带探春出来,可现在身边还是要有知冷暖的可心人伺候,闲时“洗手作羹汤”,忙时“先遣小姑尝”。

嗯,真香。

探春展颜一笑,恍若绽放的玫瑰花,明媚动人,凝眸看着少年,英眸闪了闪,轻声道:“姐夫可是担心洪汛?”

水溶闻言,拿着糕点的手儿顿了顿,目光凝视着俊眼秀眉的探春,她原就是有才干的人,近段时间天气的异常,精明的探春怎会察觉不到。

尝了一口糕点,只觉软腻、甜香,颔首道:“河南下了半月的瓢泼大雨,瞧这情形,似乎不见停歇,如何不担心洪汛。”

不说什么悲天悯人,单说水溶作为大乾朝的王爷,与国同戚,自然希望百姓安宁,这个时节,再加上连天的大雨,不担心就有鬼了。

探春闻言轻点颔首,不光是水溶担心,探春也颇为担心,这洪汛不得不防。

水溶瞧着探春思索的模样,神情专注,浑身散发着干练的气息,伸手摸了摸少女的螓首,轻声道:“我已经令人通知河南藩司各官员视察河堤,加固河防,咱们也不必担忧过甚。”

注意,是通知而不是命令,水溶贵为王爷,地方官员不敢不给情面,且他已经写了一封奏疏上报朝廷,提醒永康帝注意河南洪讯。

当然,水溶能依仗郡王的身份命令下去,但他管的是军事,不能贸然插手地方政务,过度插手且不说力不能及,还会将自身陷于被攻讦的地带。

怎得,你出来带兵剿匪的,还操心起了地方政务?

无论出发点是不是为朝廷分忧,越界就是越界,所谓大忠似奸,你的一片拳拳之心,在上位者眼中就可能是图谋不轨。

所以说啊,做人要有边界感,千万不要自以为是。

探春闻言轻轻颌首,这些事儿原就不是她考虑的事情,明眸看着少年欢愉的将糕点吃进了肚,芳心只觉甜蜜,捧着茶盏递了上去,眉眼带笑道:“姐夫,吃口茶润润。”

水溶接过茶水呷了一口,压下嘴中的甜腻。

正此时,外间便传来一阵动静,丫鬟禀报说是冯紫英冯将军来了,

没一会儿,水溶看见形色匆匆的冯紫英,心下顿时有了不好的感觉,当即问道:“紫英,可是出了什么事了?”

冯紫英沉声禀道:“王爷,河道官员来信,黄河河水猛涨,河堤多处决口,淹没田土房屋无数.”

水溶闻言蹙了蹙眉,倒也没说什么,现下河南连天大雨,洪汛来临倒也不算是意外之事,只是没想到此次河南洪讯规模比他想象的要大。

沉吟一声,水溶吩咐道:“通知下去,让河南藩司各官员全力赈济灾民,减免伤亡,抢修河堤,避免二次洪汛,若有怠政者,休怪本王在圣上面前参他一本。”

洪汛一过,灾民无数,真就是浮尸遍野,事情已出,当要之急就是赈济灾民,抢修河堤。

至于说插手政务,此一时彼一时,洪汛未至之时,那就是越俎代庖,图谋不轨,给人攻讦的借口,可此刻大水漫堤,作为大乾朝的郡王,水溶插手就是义务。

需知灾情传到朝廷需要几天时间,在加上朝廷赈灾要调动各方面的物资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来来回回的至少要半个月,这空窗期,在危机万分的灾难时刻就错过了拯救灾情的黄金时期。

所谓救灾如救火,性质不同,意义方面就不同,于上于下都有交待。

况且水溶也不算是插手地方政务,他不过是给河南藩司各官员一个提醒,大乾朝的北静郡王在灾区盯着他们,让他们头上有一柄悬空的利剑,勤政救灾。

一个掌权王爷参他,不死也得脱层皮。

吩咐过罢,水溶继续补充道:“另,传令河南卫所驻兵,让他们协助维持灾民秩序,防止暴乱。”

大灾无情,人为了活命什么都干的出来,这种时候匪徒数量激增,稍有不慎,贼寇肆虐,便是兵祸,不得不防。

身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调遣河南卫所驻兵,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冯紫英应诺一下,当即便退下安排事宜。

水溶目光微转,呼了一声小福子后,坐在书案前,手持狼毫书写,而探春见状,英眸闪了闪,乖巧的替水溶研磨。

一番挥斥方遒后,水溶举着宣纸吹了吹上面的湿润的墨迹,清声道:“小福子,立即让人遣快马将本王的奏疏呈递圣上,十万火急。”

到底是越界插手了政务,故而此番水溶必须向永康帝陈情,奏疏里面慷慨激昂,让永康帝重视灾情,二来便是以此表明自己的态度,以防天子多疑。

我作为大乾朝的郡王,皇室宗亲,眼见洪汛席卷,难道视若无睹?

小福子接过奏疏,恭恭敬敬的下去安排去了。

安排过后,水溶倚靠在黄花梨木的交椅上,眉头紧蹙,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生命无比脆弱,此番洪汛,怕是要数以万计的家庭流离失所。

原是出京保境安民的,怎么就碰上这么一件事儿。

探出英眸闪烁,莲步至水溶身后,纤纤素手落在少年额间轻轻揉按,声音柔和,似有安抚人心之效,道:“姐夫,事已至此,如今紧要的是赈济灾民。”

水溶闭眸享受着少女的揉按,轻“嗯”了一声,现在能做的只有如此了嗯,对了,为防止河南官员隐瞒灾情,导致百姓无故罹难,还需摸清各地灾情,奏疏上报。

事实证明,水溶所忧不假,他只是是一个王爷,地方官员无需向水溶汇报灾情,若不是水溶身处河南,且又重视洪讯,那些想讨好的河南官员也不会向水溶汇报,事实上洪讯的灾情远比水溶知晓的严重许多,遍及之广,蔓延河南、山东两省.

京城。

河南、山东洪讯,各府县奏报的公文已经陆陆续续以六百里加急递送到京城,经由通政司递送至内阁,在京城引起轩然大波。

乾清宫内,永康帝端坐在大殿的金銮椅上,凌厉的目光冷冷地扫视向下方的文武官员,恍若刺骨的寒风刮过,冷声道:“朕每年拨付河防二三百万两银子,河防凡有所请,一概拨付例项,不想今天就收到这一堆河报,黄河泛滥,河南、山东多处河堤决口,这就是伱们给朕的交待?”

黄河泛滥,由来已久,历朝历代以来,哪一年百姓不受黄河之路,故而对于洪讯并不意外,但永康帝没想到遍及之广,蔓延两省。

十有**是河防问题,准确来说是吏治。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此刻天子威严尽显,文武百官皆然伏首叩拜,一个个胆战心惊,整个大殿内静如寒蝉。

乐王目光微微闪动,起身禀道:“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永康帝面色冰冷如铁,淡淡道:“讲。”

乐王筹措了一番言辞,恭声道:“自父皇当国以来,殚精竭虑,倾力治河,百姓不受黄河之苦已久,此次黄患突发,儿臣以为不在人事,纯属天灾,奏疏所报灾情,恐为各地督抚意欲从国库掏银子,将灾情无限夸大。”

随着乐王话音落下,当下便有官员附和,毕竟自永康帝当国以来,确实没有黄患,可见河防巩固,却有用处,而夸大灾情一事,太上皇当朝便有过一回,前例可循。

永康帝面沉如水,凌厉的双目中迸发出滔天的怒火,将手中的一封奏疏狠狠扔在乐王身上,怒道:“这是北静郡王的奏疏,据奏疏所言,河南全省连天大雨,致使河水决溢,波涛横流,淹没田土房舍无数,近百万百姓罹难洪灾,你以为这是在夸大灾情。”

他要的是解决办法,却没想到乐王所奏居然是推诿之言,这就是他的好大儿?

乐王面色一白,连被奏疏砸在身上的疼痛都置若罔闻,他忘记了北静郡王正在河南,更没想到北静郡王会上奏疏,他的奏疏不需经过通政司,直达天听。

一侧的永王看见这一幕,心里止不住的乐了起来,想着十六叔真是他的福星,帮他为永王府延绵子嗣,更是让乐王吃瘪,果然选择十六叔是最为正确的做法。

默然片刻,乐王再度禀道:“父皇,灾情已生,可从灾区邻近省份调粮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另从国库拨出银子抢修河工。”

既然已经激怒了父皇,乐王唯有从赈灾方面抢救。

永康帝凝视着颤栗的乐王,冷哼一声,凌厉的目光扫视着跪拜的文武百官,落在忠顺王身上,,淡淡道:“户部。”

乐王所奏,说到底无非是钱粮两项,这些都是户部管理。

见永康帝询问起了户部,乐王心下一缓,可见是他的建议被采纳了,这关也算是过去了。

身为户部主官的忠顺王闻言,起身奏道:“回圣上,据奏疏所报,此次灾情甚广,邻近省份虽有余粮,但远远不足,各地税银尚未押送入京,此时国库库银不足八十万两,又要赈灾,又要修堤,依臣弟估计,此番赈灾,至少缺银一百五十万两以上。”

永康帝默然不语,对于国库的状况,他也知晓,并无怪罪之意。

忠顺王沉吟一声,再度禀道:“臣弟愚见,皇兄可降旨灾区邻近省份,命他们立即将存粮调往灾区赈灾,另从国库调拨五十万两,在直隶一带向富户买粮,急运灾区,以解燃眉之急,其余不足之处可派钦差前往江南筹款购粮,赈济灾民过冬,抢修已坏的河堤。”

永康帝闻言面色依旧,凝视着忠顺王的目光中见着几分欣慰,到底是他的左膀右臂,能为他分忧解难。

不过永康帝并未回应,目光落在左侧为首的那道佝偻身影上,冷声道:“忠顺王所奏,严爱卿以为如何。”

严自成闻言,垂首的身躯微微一颤,浑浊的目光闪过一抹精芒,起身奏道:“圣上,老臣以为忠顺王所奏合情合理,然此番洪讯,颇有疑虑之处,当遣人穷查彻究,以防贪腐情状。”

永康帝目光平静的凝视着严自成,淡淡道:“允奏,彻究一事就交由严爱卿。”

严自成闻言了然,果如他所想,陛下那番震怒之言,俨然是对于河防的不满,有意彻查河防贪腐。

其实,严自成自己也怀疑河防贪腐。

伏首的乐王见永康帝要彻查河防一事,双眸中闪过一抹异色,双拳微微一握,垂眸不语。

永康帝环视一圈,清声道:“江南筹款,何人可去。”

百官闻言垂首不语,至少一百五十万两的银子缺口,且不说筹不筹的到,便是筹到了,那也是得罪人的事情,一旦办不好,在这灾情万分的时刻,轻则乌纱帽不保,重则.

趋利避害,百官们怎会不知晓。

永康帝见状,面色阴沉,满朝文武当中,居然没一个为君分忧之人。

一侧的永王心中计较起来,他清楚此事父皇甚为看重,若办成此事,定然在永康帝面前更加露脸,只是他爷明白此非易事,若是办砸了,地位不保,不得不三思。

思虑片刻,永王还是放弃了,如今形势大好,没必要兵行险招。

正当气氛愈显冰凉之际,忠顺王禀道:“禀皇兄,臣弟愿往。”

永康帝闻言心下一缓,看向忠顺王的目光渐显平和,清声道:“户部还需你操持,换个人选吧。”

此番灾情甚广,作为户部主官的忠顺王还需调集物资。

忠顺王闻言默然片刻,禀道:“北静郡王闲置河南,他对于灾情河南灾情深有感触,可遣北静郡王前往江南筹款”

河南,归德府,商丘县。

大水漫堤,祸从天降,四乡八寨的难民纷纷拥进城里,大街小巷,庙宇寺观,城墙根屋檐下,到处搭起了简易的窝棚,堆放着**的行李,挤满了面黄饥瘦的难民。

水溶立在城门的箭楼上,望着城外亦步亦趋的涌进县城的难民,单薄的衣衫上满身泥浆,抵挡不住阴雨中的瑟瑟秋风,蹙眉道:“难民进城后,安排妥当,务必确保百姓安全。”

身后的商丘县令闻言,恭敬道:“下官明白,请王爷放心。”

说罢,商丘县令神色犹豫,小心翼翼的抬眸看了少年一眼,恭谨道:“王爷,恕下官直言,城内已经容纳了十几万的难民,而难民又蜂拥而至,怕是难以为继。”

水溶闻言了然,城内难民太多,一旦管理不善,难民就会聚集作乱,这若不是有县衙府兵以及水溶此行随行的近六百精锐之士巡防,焉能太平。

不过到底兵丁数量太少,而难民好似无穷无尽,不得不防,沉吟一声,说道:“那就在城外搭建窝棚,施粥派米。”

对于难民而言,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以及一口吃的足以,城内城外的差别并不算太大。

商丘县令闻言面容为怔,低声道:“王爷,县城的粮食不多了。”

水溶蹙了蹙眉,粮食是关键,要是没有粮食的话,绝对安抚不住难民,便喝声道:“那就向城内那些富户买粮。”

富户都是有田地的,他们坐拥大批粮食,存粮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多,只要撑过这一段最为艰难的日子,待朝廷赈灾粮食送达,一切皆可迎难而解。

商丘县令被水溶的语气吓了一跳,忙弓着身子说道:“王爷有所不知,现在城内店铺关门,粮价飞涨,平日只要一个大子儿的烧饼,如今得花一两银子才能买到。”

水溶闻言面色沉了下来,恍若腊月寒霜,大灾之时,这群家伙居然还想着发国难财,真是可恨。

沉吟一声,水溶湛然道:“你去联系本地粮食最多的几家富户,就说本王有请。”

商丘县令闻言眉头一挑,心里隐隐有不好的感觉,应了一声,当即下去安排。

水溶眺望着满城的难民,目光幽幽,吩咐道:“紫英,你派人打探一下,了解一番本地的富户作为。”

冯紫英闻言目光微转,应道:“属下明白。”

待冯紫英离开后,水溶捻了捻手指,眸光森然,希望这些富户识相点,若是不识相,正好拿你杀鸡儆猴,面对这些发国难财的人,他可不会仁慈,你一家哭,总好过满城的百姓哭.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