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熢火之下 > 我们不知道的历史:鬼子挺进队造成的后果:八千

我们不知道的历史:鬼子挺进队造成的后果:八千剩700

1940年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虽然对华北的公路、铁路等进行了“大破袭”,也对日军的有生力量造成了一定的杀伤。但是,同时也将八路军的实力暴露,让日军明白在华北搞“以战养战”,就必须消灭八路军。

为了报复八路军,日军大本营在1941年安排冈村宁次接替多田骏出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制定了“百万大扫荡”的计划,加大了对八路军敌后根据地的扫荡。到了1942年5月,针对八路军总部和八路军129师的“c计划”也悄然拉开帷幕。在日军第一军军长岩松义雄的亲自筹划下,从36师团抽调了精干力量组成了两个“杀人挺进队”。其中,从223联队抽调的由益子重雄任队长的第一队,主要任务是袭击八路军总部,刺杀彭德怀、左权等;从224联队抽调的由大川桃吉任队长的第二队,负责袭击129师师部。这两股“挺进队”各由百余人组成,他们化装成八路军士兵,随身携带地图和八路军领导人照片、简历,骑着自行车,先于日军的大部队开始行动。

大川挺进队的行踪,是小曲峧民兵在5月22日发现。他们立即报告给第5军分区司令皮定钧,“小曲峧发现穿皮鞋、灰衣服的敌探100余,有向王堡、会里前进模样。”虽然,皮定均在23日才将情报报告给刘伯承,不过幸运的是在大川挺进队进入会里之前,刘伯承和129师政治部主任蔡树藩已经提前几个小时离开。当得到这份情报后,刘伯承立即组织部队转移,进入莽莽太行山之中。大川挺进队扑空了,只好撤回去与日军主力汇合。

129师是幸运的,但是八路军总部就没有那么幸运。益子挺进队的行踪在22日就被麻田附近的民兵发现,并及时报告给了八路军总部。“麻田附近出现了100余人的武装,而且携带着电台”,当这份详细的情报被彭德怀与左权看到后,立即开始进行转移。但是,益子挺进队数虽然之后百余人,但是在他们身后去尾随着日军第36师团,第1、3、4、8混成旅团,共20个多个大队的2.5万人。这2万余人将八路军总部压缩在了十字岭周围地区,一场血战开始了。

此次被包围的不仅仅只有八路军总部机关的人员,还有后勤部、卫生部、军工部、**中央北方局、北方局党校、新华社华北分社、新华日报华北版编辑部、鲁迅艺术学校以及129师的各种机关,约1万余人。但是,相对于庞大的非战斗人员,负责保卫的战斗人员又太少。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负责保卫八路军兵工厂及总部机关,129师385旅769团一部快速机动至南十字岭地区,担任掩护八路军总部、北方局机关转移任务。此时,“日本兵已经漫山遍野的出现了,钢盔在阳光闪闪发亮,像一片嗜血的硬壳甲虫,他们密集而沉默,人数之庞大”远远超出八路军的预判。担任掩护的八路军将士没有退却,为了保卫总部机关,以及行政人员,他们以死相拼,“把人的勇气发挥到了极致”。可惜,在装备、兵力上的巨大差距,让八路军寡不敌众。死守南艾铺的部队,除一名被炮弹掀到山下的通信员以外,打到最后一人,两万日军整整一个下午寸步难行。

就在八路军部队顽强抗击日军的攻击之时,八路军总部各机关单位的行政人员,8000余人分头行动准备突出重围。

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200余人,按战斗编制分成3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撤退。这些人平时或者是奋笔疾书的记者、编辑,或者是进行印刷、排版的工人们,面对残暴的日寇,自身又缺少自卫武器。所以,只能寻找日军包围圈的缝隙进行突围,很多新华社工作人员都在突围途中倒在了日军的枪口下。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社长,拔枪带队突围中叮嘱身边的人,:“不要把子弹打光了,留下最后的两颗,一颗打我,一颗打你自己。我们不能当俘虏!”最终,一颗罪恶的子弹从背部打进他的身体,年仅37岁的何云不幸罹难。更多的缺少自卫武器的新华社工作人员,只能寻找安全地方隐藏以图躲过日军的搜捕。不过,残暴的日寇几乎将包围圈中的每一寸土地都给翻遍了。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管委会秘书长杨叙九、印刷厂指导员梁振山、编辑李晖先后被俘,由于他们宁死不屈,惨遭日军杀害。新华社华北总社的经理部秘书主任黄君珏、译电员王健和医生韩岩,三位女性为了躲避日军的搜捕,躲在一处山洞中。当日军不断逼近之时,黄君珏拔出自卫手枪毅然决然的冲了出去,打光所有的子弹后,纵身跳下悬崖壮烈殉国。黄君珏的壮烈,让日军不敢轻易进入山洞,残忍的他们在洞外放火,试图让烟火将藏在洞内的王健和韩岩逼出来投降。生死之间,年仅16岁的王健和23岁的韩岩,面对日军引火烧洞宁死不屈,最终被烟火熏晕在洞中,日寇冲进洞里残忍的将二人杀害。这样的事迹举不胜举,战后统计,新华社华北分社共牺牲46名工作人员。

与新华社相比,鲁艺的那些娃娃们同样壮烈。虽然在八路军的掩护下,很多机关单位的人员突出重围,但是很多人还被封锁在了包围圈中。当担任掩护任务的八路军,再也无力庇护这些手误寸铁的人们时,日军如一群饿狼扑向了这些手无寸铁的人们。就这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句“有枪的留下,没枪的跳崖”。鲁艺的男学员、男教员们用一切方式开始了与这群屠夫进行搏斗,他们所能倚重的无非是他们瘦弱的血肉之躯。他们无非是想用自己用生命组成的这道“人墙”争取短暂的时间,为自己的姐妹们争取哪怕一分钟脱离日军追击的机会。但是,她们已经被逼上了绝路,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和逃脱的机会。“那些被围追的人,从悬崖纵身扑向大地。深谷接连不断的回响着物体坠落和撞击的声响。他们有儒雅的学者也有稚嫩的少女,他们是身怀六甲的母亲也是敦厚平实的工人,他们选择尊严的时候也选择了死亡,而且选择得从容不迫。”其中,一名叫培蕊的鲁艺女学员,因为《追我魂魄》而广为人知。这名当时年近17岁的花季少女,来自一个山西基督教家庭,也是一个抗战的忠勇之家。在她之前,她的两个哥哥已经在“卫国抗战”中血染沙场。如今,在陷入日军的重重围困之中,年轻的培蕊系紧了她的红色小鼓,走上了峭壁,毅然决然的纵身跳下了悬崖。

……

经过多日厮杀,日军以伤亡三百人的代价重创了八路军总部。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也在此次扫荡中中弹牺牲,彭德怀在突出从重围后身边只剩下两个人,后来又陆续收拢40多个人和7条枪。

八路军派人重返十字岭,搜寻各单位人员。

总部特务团团长欧致富率三个连搜寻7天,只收拢了700多名疏散隐蔽的各单位人员。其中包括,彭德怀的妻子浦安修和滕代远的妻子林一,这两名坚强的女性,躲在山洞中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侥幸躲过了日军搜捕,被找到时已经奄奄一息。

当然,更多的是烈士的遗体,还有树丛和山石上爬满的蝴蝶一样的血肉碎片。牺牲的烈士们用自己的鲜血书写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华有不朽之儿女,慨属民族之无上光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