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79章 摊丁入亩就是剜部分人的肉啊!

第79章 摊丁入亩就是剜部分人的肉啊!

第79章 摊丁入亩就是剜部分人的肉啊!

被骂成是佞臣的沈立谦一点都没有生气,反而是直接问道:“摊丁入亩一旦实行,既可以取消压在百姓头上的沉重人丁税,又可以让没有田和少田的百姓减轻负担,这是多好的国策。

而某些人却因为自己势力又或者家中田产无数,所以一听要从自己的腰包当中掏出更多的钱财上缴赋税就急了。

我想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奸臣吧。”

沈立谦这么一说之后,顿时让刚才还在跳起脚来大骂的官员们一个个气得的脸色胀红,但却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沈立谦说的是对的。

他们家里边占着房躺着地,而且通过各种手段兼并了不少的土地。

又通过家里边自己当官,和家族当中培育出来的举人、秀才、进士,早已将这些土地都通通变成了不用交税的土地。

只需要每年花点粮食雇用一些佃农帮自家干活,就能躺着一辈子,粮食一倒卖,就是大笔大笔的收入。

用这些收入又可以循环往复的兼并土地,这是多美的事。

这也是他们当官的时候最大的收获。

即使官员们的俸禄并不高,但是凭借着家里边的田产养活着自己,日子照样过得滋润。

只要自己还能当官,只要自己在仕途上面有影响力,就可以把自家家族子弟不断地培养出来进入官场,然后如此循环往复,家族便能延续百年,甚至千年。

科举制度产生以来,所有官员都是通过这个方法,为后辈儿孙铺路的道路,这是家常便饭的事。

而现在如果朝廷真的实行摊丁入亩,那那些没有田地的佃农们,不需要交那么多赋税,怎么可能会任由自己鱼肉?

他们不用交那么沉重的赋税,怎么又愿意低头给自己干活?又怎么能逆来顺受?自己怎么去奴役他们?

想到这里顿觉不行。

沈立谦说完了这番话之后,扫了众人一眼,虽然他职位不高,区区的松江府同知,但是看到了太多士大夫们利用特权兼并土地,从此把百姓们捆绑的事例。

即便没有将他们当作奴隶来使用,但实质上的性质是一样的。

一旦摊丁入亩实行之后,这批百姓将会得到巨大的解放,头上没有了沉重的人丁税,没有了沉重的差役、徭役,这些百姓。就相当于解放了。

但是这却彻彻底底地触及了许多人的利益。

朱标还没有直接说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呢,这要是说了,这帮人更得跳脚大骂。

但正如刚才朱标他们所想的那样,即便摊丁入亩改革触及到了他们的利益,但是首先承受了太子殿下给出的提高俸禄的好处,现在马上反悔就显得,好处就收,坏处就推,那太不像话。

第二个,朱元璋作为皇帝,这个时候可是用一双刀子一样的眼睛在四处地梭巡,他没有说话,但不代表这些政策,没有经过父子二人的商量,这父子二人早就配合得天衣无缝,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现在还没有吵起来,老朱没有多说话,一旦吵起来,他手上的刀子挥下来,那大家都得玩完。

所以有的人即便想要反抗,可一想到反抗的后果又冷静了下来。

沈立谦在把不少反驳的官员给驳斥完了之后,抱着笏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陛下英明、殿下英明,摊丁入亩,一旦实行最为高兴的便是底层被沉重差役、徭役捆绑的老百姓们。

而那些占着房躺着地,拥有大量土地的豪强地主们,多缴纳的赋税完全能够超过从穷苦老百姓身上盘剥下来的那点赋税。

吕大人所言会减少朝廷的赋税,而在下官看来则是完全相反。

摊丁入亩收的是有钱人的赋税,他们身上才更有可刮的有水,反倒是穷苦百姓,卖房卖地,甚至卖儿卖女者不少,但是朝廷的赋税依旧没有多少增加,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夏元吉也是扑通抱着笏板跪倒在地:“微臣附议。”

内阁的十几名官员都是从底层挑选出来,本身品格能耐都经过了筛选,一听如此良好的国策当即是站了出来,抱着笏板跪倒在夏元吉、沈立谦他们身后。

“微臣附议!”

接着凌汉也上前去抱着笏板倒没有跪下,而是躬身行礼:“微臣礼部右侍郎凌汉附议。”

然后就见到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刑部尚书纷纷站出来附议。

这些个尚书们一个个的确会为了各自部门争权夺利,但是应该说,到了他们这种程度的官员,对贪污**多少是没有兴趣的。

他们更想做的是名垂千古,留下个好名声,这对他们来说才是终极目标。

有六部的老大们站出来一起同意,左右侍郎以及各部主事们、六科给事中纷纷是站出来同意。

吕本的人看到如实情况之后,有点颓丧。

朱标一看如此情况之后,大手一挥,“好,摊丁入亩,爱卿们既已同意,那便择一地试行,效果良好,便推行天下。

接下来第三项改革便是官绅一体当差纳粮!!”

而这个话一说出来之后,顿时是引发了巨大的地震。

唐宋之时盛行的科举,也给了读书人一定的特权,但是免的都是本人的田赋、徭役或者丁役。

但是到了明朝时候,开国之初为笼络天下读书人,又因为北方长期在胡人手上,为聚拢天下民心的需要,明朝推出了更加优待读书人的政策。

除了读书人本人免除赋税和徭役之外,还可以连带着免除部分亲属的徭役、丁役和田赋。

这个免除的人数就要看你当官之后的品级。

一般来说最高的就是一品二品的,具体免多少人,首先是看你做的贡献,一般是一到五个亲属左右。

这个数字看上去好像不大,但是天下官员的数量一旦大了,亲属可就会多了。

有不少的地主们之所以愿意培养家里边的读书人,就是可以免除亲属的赋税。

如此一来,一旦地主的儿子们考上了秀才、举人或者进士,就可以优免一到两个亲属的田赋,丁役、差役等……

求追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