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73章 清丈天下土地与考成法!

第73章 清丈天下土地与考成法!

第73章 清丈天下土地与考成法!

陈寒笑道:“村长,看起来您是记住了我之前说的,但我现在说的可跟直接让白银货币化那是不一样的。

贵重金属尤其是黄金白银,在民间已经成为了一个共识,大家都知道这个东西值钱,你可以不允许它成为货币流通,但是你不能不允许百姓们把他认为保值物。

况且从货币发展史的理论来讲,银本位、金本位过渡到国家信用货币,得有一个过程。

现代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只有达到以下两个条件才可以不依赖准备金而发行纸币:

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足以应付一定数量的纸币流通,则无需准备金。

二是人们必须相信政府,会持续地紧守有限制的发钞维持币值。

在宝钞信用还没有被百姓重新接受前,步子跨太大的单纯发行国家信用货币是不现实的,除非实行了一段时间,经济、朝廷信用都满足的时候,才可。

而这就需要朝廷加大经济内循环,加大商业建设,开放海外市场才能做到。

一旦把大明王朝打造成世界贸易的中心,而那时大明宝钞回归到正轨,大明宝钞就是世界货币,可以收割全世界了。”

陈寒说完之后,朱元璋和朱标不由得有点期待。

现在大明王朝还是整个世界的中心,促进了内需,说不定真能达到这种程度。

陈寒再次说道:“首先得明确黄金白银,充其量就只是一块石头而已,有什么舍不得的。

等真正建立好宝钞的信用价值,那时候谁手上的白银越多,就越容易成为累赘。

如果皇帝们都能这么想的话,那就可以放开手脚来改革。”

朱标点点头看向了朱元璋。

朱元璋听到后辈用了近四百年的时间,得了一场黄粱之梦,他才不想大明王朝要走这条老路。

既然陈寒来了,那自然听陈寒怎么来改革宝钞,如果真能够让宝钞重新升值,并且成为百姓们手中真正能够带来幸福的货币,他朱元璋的功德可就大多了。

他自己始终相信因果论,始终相信因为自己杀的人太多,导致自己身边的人一个一个地离去。

尤其是已经过去的自己的嫡长孙朱雄英和自己的元配马皇后。

以及听到陈寒说的朱标还有一年的时间。

这些都让朱元璋心里面产生了一丝阴影,也让他明白,是不是自己杀的人太多了遭到了天谴。

要不然的话,为什么自己身边越是亲近的人,越是先自己一步走?

陈寒还没有跟他说,在他去世之前,秦王、晋王都要先他一步而去,让朱棣成为了皇家最老资格的存在呢。

有时候真不得不相信一下命运论。

古代人迷信的思想还是很重的,如果陈寒能够辅佐着自己把大明宝钞给弄好了,能够在自己身后留下一个美名,那自己也算是积了德了,说不定,因为自己积德,自己的长子朱标,就不用英年早逝。

陈寒说得也对,大明王朝想一步到位以国家信用来发行货币,百姓们目前不会认同,而且步子跨得这么大,就完全浪费了现在大明王朝的存量白银。

如今大航海时代还没到来,大批量白银还没进来,存量白银,现在还有保值效果,只要不把它当货币来用,做锚定物是可以的。

况且第一步是先建立百姓的信任,大明宝钞信用极低,百姓们愿不愿意用,已是两说。

如果还随意废除白银,百姓没有一个过渡期,到时候就像狼来了一样,百姓更不愿意相信朝廷。

朱标听完后倒觉得陈寒是个稳重人,不信口开河,即使只是聊天,畅谈历史,陈寒的逻辑还是稳的。

而陈寒明白得很,银本位是倒退,金本位却流行了几百年。

现在黄金还是保值的贵重金属,依旧保有重要的地位,就足以说明黄金稀缺性比白银要高得多。

在这种情况下,黄金和白银还是可以当做锚定物来缓解宝钞贬值速度。

宝钞先锚定黄金白银,再慢慢过渡到国家信用货币,明王朝初年说不定能挽救岌岌可危的宝钞信用。

接着陈寒又说道,“当然摊丁入亩,想要彻底实行还得有两个工具来保障。

第一个是清丈全国的田土。

朝廷鱼鳞册虽时常更新,但由于有些士绅阶层以及狡猾之辈在其中偷奸耍滑,不一定能使土地清丈得到完全的更新。

重新清丈一次全天下的土地,是作为摊丁入亩实行的最必要的条件。

当年的张居正为了短时间之内把全国土地都测量完毕,还非常创新地发明出了考成法,用于直接评价官员这项工作执行的好与坏。

张居正当年实行考成法,直接跳过吏部对官员的考绩,使天下官员必须得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这项工作。

当然考成法在后世被升级为绩效考核。

既然天下的民户能被分成了九等,那么考成法的优劣,也可以分为九等,直接与奖惩挂钩。

下下等直接就地革职、下中等察看一年,不行再革职、下上等罚俸半年,三年不得晋升;

中下等保持不变、中中等奖励一个月俸禄、中上等奖励三个月俸禄;

上下等奖励半年俸禄、上中等奖励一年俸禄、上上等官升一级。

将考察制度直接透明化,同时把工作考评维度化,分为扰民程度、百姓满意程度、清丈土地完整程度、上报时间长短程度等等都作为考评的依据。

由督察院直接参与考评。

皇帝不要一门心思将一竿子插到底管理,完全可以皇帝考察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以及督察院。

户部尚书、吏部尚书、都察院考察地方布政使以及按察使。

按察使布政使在考察下面的道、府、州、县。

将压力一层一层地传导。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官员们发挥自主能动性,减少行政管理成本。

这是现代的绩效考核法,当然这种方法是就事论事,不能一概而论。

这就叫工作成效与绩效和奖金挂钩与晋升挂钩。

一个官员能力行不行,不能因为他文章写得是否花团锦簇,而应该看他的做事能力。”

……

求追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