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462章 不甘心的文官准备污蔑燕王!

第462章 不甘心的文官准备污蔑燕王!

第462章 不甘心的文官准备污蔑燕王!

在这个问题上面,文官们第一次发生了分歧。

有些文官认为现在大明王朝已经进入到了正轨。

不应该让太多的武将派再次崛起。

因为原本皇帝就已经意识到了,不应该让太多的武将把持着太多的权力。

所以才会借着一次又一次的,想要把武将派的势力给打压下去。

当然这是他们美好的意愿。

其实当时的皇帝朱元璋到底想要干什么呢?

他不是所谓的大压武将。

而是要想要把所有的官员,把所有的权利都给收回到自己的手上来。

但是文官们却天真的认为这是皇帝认识到了,武将在这个会有很大的伤害,所以才要把武将的权力给收回来。

于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就提出来。

要么就是继续执行下去,让此时的朱棣认识到。

即便是他们现在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可是依旧需要跟我们合作,依旧需要被我们文官给压制着。

就像这次,我们只要些微的出手,就能够把你们所有的所谓的战果都给抹除掉。

然后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这个说法虽然很无耻,但是却让文官们意识到了,这又是一次拿捏武将的好方法。

可是在这個问题上面,有些文官却不认同这么无耻的做法。

首先来说如果这么做了的话,那一定会寒了很多将士的心,到时候蒙古鞑子次南侵的话,怎么去抵抗这些人,这是一个大问题。

第二个明明在调查上面已经有如此多的破绽,可以看出现在的朱棣没有说任何的谎,却还要把这么一份调查报告往上面报。

如果泄露了的话,以皇帝陛下对官员们这方面的严苛要求,很可能就所有人一起死。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面,意见就不那么容易统一了。

谁都知道,要么生要么死谁敢赌呢?

这种事情一旦暴露了的话,等待自己的那可能就是个全家抄斩的大罪过。

但是有官员却非常的执拗。

他们认为如果咱们自己不站出来的话,可能今后就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武将。

“在这么明显的漏洞当中,我们文官都不能团结一致的,把他们揭露出来,今后武将说什么就是什么。

今后咱们想要插手军事方面,那就只能是当个门外汉,完全得不到尊重。

咱们如今有如此好的机会可以拿捏他们,却要因为咱们现在贪生怕死,而放过。

今后后辈儿孙们,该如何去拿捏这些武将?

难道任由他们发展,任由他们将大明拖向深渊吗?”

这个时候他们一个个的好像很大义凛然,好像站在的是大明这个立场上,从来就没有自私的以自己的立场去想问题。

但其实他们就是从来从自己的立场上出发的。

至于所谓的大明的将来,他们才不管那么多。

只要能够保住自己现在的地位,其他的,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他们就是这么认为的。

终于大部分的官员都被说服了。

于是他们定下计策,这次为了给朱棣一个教训,一定要好好的敲打敲打他。

当然他们这么敲打朱棣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进城的时候居然被北平府那些个百姓们如此糟蹋。

这是他们一辈子都难以挥去的阴影。

他们身为钦差大臣沿途过来,即便很多官员对他们有不满。

但是从来就不敢对他们有任何不尊重的地方。

因为他们出来之后就是代表的皇帝,代表皇权。

可是在北平府城门口,他们居然遭受到了百姓们的无端攻击。

他们一直都认为这种事情一定是朱棣怂恿的。

那些百姓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觉悟。

他们一定是被朱棣给威胁了。

就是要阻拦他们这些个钦差大臣进城。

所以现在他们就是要给朱棣一个教训。

让他知道知道我们这些个人代表的是皇帝。

你对我们不尊重,就是对皇帝不尊重。

我们就必须要让你知道知道什么叫做教训。

甚至有官员直接就说道,“即便这是他们没有谎报军情,可是为了解本官这一口气,本官也绝不能让他们这么轻轻松松就被带过。

本官为官以来一直秉承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是做事还是做人,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但是朱棣居然敢怂恿百姓在城门口,对咱们围追堵截。

咱们是钦差大臣,咱们代表的是皇帝,他们都敢这么做,可见这个朱棣对咱们有多么的不尊重。”

他自己口头上说的尊重尊重,但是却对朱棣直呼名姓,如果有心人往上的爆一下的话,那他很可能就得被扣上一个大不敬之罪,然后被抓进大牢去。

可是这个时候他已经出离了愤怒,根本就不管不顾这些细枝末节。

在他们认为只要是对文官不尊重,那就是对所有的官员不尊重,就就是对皇帝不尊重,就是对天下人不尊重。

武将派本来就是他们一直要提防的人。

现在武将派的在陈寒的改革变法之下,变得是越来越无法无天。

他们手上拥有了更好的武器之后就想着毁天灭地,想着到处开战。

可是这对于文官来讲,可就是个非常不好的信号。

他们主要靠的就是磨嘴皮子,主要靠的就是谈判。

如果那些文官各个都能够上战场的话,他们也不至于在后边打嘴炮。

但是就因为他们没有办法上战场,但又想着要从战场上分一杯羹,他们就只能天天喊着和谈。

甚至一天到晚的向上面建议说不要打仗,这样的话才有他们文官说话的份。

那现在的情况就很明白了。

如今的大明王朝已经在四散开花一般的作战,绝不可能因为他们的只言片语就搞那些个特殊。

甚至在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得出来,如今这些文官个个做不到让百姓说他们的好。

也做不到让统治者说他们的好。

反正是两头堵。

老百姓现在对作战这块基本上不反对。

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通运输补给线,有了完善的后勤保障,其实朝廷不需要向老百姓征收粮草。

大部分都是朝廷自己解决。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带动了沿线的经济,这对百姓们来讲是个好事。

正所谓枪炮一响,黄金万两,有了战争,就需要更多的粮草补给。

甚至原材料以及运输线上面的功能,还有修缮武器的工匠,等等一系列的经济,都被一场战争给盘活了。

尤其是在东边小日本鬼子那边被占领了之后。

现在大量的黄金白银不断运进现在大明的白银黄金,库存量已经非常大。

如果仅仅只是将他们送在仓库里边,保存起来,那跟一堆石头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必须要运用起来,如何运用,现在陈寒他们的原则是进来了多少黄金和白银就按比例的印宝钞。

由于在各地的宝钞提举司能够源源不断的得到黄金白银的储备量,所以他们从上面接收了黄金白银和新印发的宝钞之后,根本就不担心会造成市面上的通货膨胀。

因为陈寒的原则目前是进了十两白银就印发一贯宝钞。

也就是说十比一来发宝钞,这样就能保证宝钞不会比黄金白银多,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面令宝钞的价值越来越高。

甚至到最后,陈寒会根据经济情况不再印发宝钞,而黄金白银却会被当作后备准备金存储起来。

因为随着经济越来越好,随着科技越来越好,随着全天下各地的物资慢慢的进入就需要不断的有宝钞被印发出来。

需要不断的有货币来支撑着越来越丰富的物质条件,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之前宝钞滥发会造成通货膨胀,这是肯定不行的。

但是一旦黄金白银进来了的多,货物从世界各地运过来的越来越多,但货币不够用了的话,那也会造成通货紧缩。

这两种都不利于经济发展,所以必须要有完善的经济监察制度,就落在了如今的税务稽查司头上。

正因为现在有税务稽查司,在把所有的问题都扼杀在摇篮当中,所以才会有如今大明经济的繁荣。

随着越来越多的白银和黄金的运入,宝钞的价值越来越高,百姓们再也不用担心到宝钞提取司取不出黄金白银来。

于是乎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越来越习惯用宝钞作为结算。

陈寒他们甚至将宝钞的面值越来越小化,精准到定位十文钱二十文钱这种小额的纸钞。

因为面额最小的宝钞都到达了二百文钱,二百文在大明初期。相当于二百多块钱。

谁家里边天天拿着二百块钱的纸币去花,在完全有保证的情况之下。

现在所有的百姓其实不排斥战争,尤其现在战争对于国内经济的促进,是相当大。

比如朝廷采购粮草物资,完全是现金结账,根本就不拖欠。

老百姓们能参与到其中,赚的盆满钵满啊。

更别说那些大买卖家了,更是趁着这样的一个机会把生意做的翻了个倍,甚至翻好几倍。

规模扩大人员增加招了更多的工人,那些在乡村里边曾经因为是黑户不敢出来务工的老百姓,由于家里边税收降低之后,没有那么强的压力。

于是多出来的人口,也不至于被一辈子困在了田地里,便纷纷出外打工。

尤其因为现在户籍管理制度的松懈,不再限制老百姓在当地务工。

不再限制老百姓的出行,不再用户籍制度卡着百姓流动。

就这一举动,立刻是让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曾经朱元璋觉得让老百姓们,待在原地不走动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天下平静。

可是现在陈寒却用实际行动告诉了他,即便没有用户籍管理制度,其实老百姓们在有更多的金钱的支持之下也不会混乱。

他们更想要获得很好的务工环境。

老百姓们没有那么复杂,其实他们想要的很简单。

那就是吃得饱穿得暖。

只要有这些个条件在就不会混乱起来。

相反的如果一天到晚的压榨百姓,一天到晚的把老百姓们弄得苦哈哈的。

即便你有再完善的户籍管理制度,该乱而不是一定要乱,这是不可避免的。

也正因为现场老百姓们的日子过得很好。

所以才能够把老百姓们牢牢的掌控中。

也不是说掌控。

只要给百姓们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环境,老百姓们乐得让你统治他们。

汉人民族这个民族是最坚韧不拔的,只要能吃得饱饭,他们就不会造反。

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其他的民族还追求个性,追求自由。

唯有汉人民族把这些对他们来讲不切实际的都给摒弃掉了。

老百姓们只追求吃得饱穿得暖。

这可能就是环境造就的吧。

所以这些文官觉得战争可能是百姓们不喜欢的,完全就是自己的异想天开。

老百姓们其实对于没有打扰,他们正常生活的战争是非常开心的。

又能感受得到大明现在改革变法之后变得强大,然后迫使周边国家对大明进行称臣,谁不愿意?

其实老百姓们能感受得到这一份荣耀感。

甚至因为战争,让如今不少小国的好东西能够流入到大明。

老百姓们既开了眼界,也方便了他们的生活。

尤其是香料的进入,更是让老百姓们的生活过得很好。

由于猪肉的食用,慢慢的进入到了普通百姓的饭桌上面。

但是猪肉这个东西,一是没有掌握阉割技术,会使它内部的味道很重;

第二是没有更多的香料,来掩盖猪肉的腥膻味道。

所以即便很多人,只能没有办法接受猪肉这种食材,却对猪肉并不感冒。

大家还是想着要吃很好的羊肉。

但因为现在香料的进入,大量的香料可以给烹饪这道食材,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

厨师有了更好的发挥空间,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

即便是在不靠近海边的北平府这边,老百姓们都能够接触到从南洋过来的香料。

这难道不是现在战场上面开打之后所带来的好处?

所以这些个文官在这里异想天开,觉得老百姓们通通都厌恶战争。

其实老百姓厌恶的是打了败仗的战争。

打了胜仗的战争,谁不喜欢?

既带动了朝廷的发展,同时也让自己日子过得更好,岂不两全其美?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