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437章 民心可依,民心可依呀。有如此民心

第437章 民心可依,民心可依呀。有如此民心

第437章 民心可依,民心可依呀。有如此民心,还担心打仗胜负问题吗?

此时在燕王朱棣准备开拔的那些军营外围,老百姓们正围着军营,热闹纷繁。

老百姓们排队着。

有的人手上提着篮子,篮子里边有鸡蛋有粮食。

有的人提着桶桶里装满了蜂蜜。

有的人挑着担子,担子里边也同样是刚刚打出来的新的粮食。

也有不少人拿着被子,或者棉花。

他们如今之所以在这里排队,绝不是为了卖粮食,而是要把这些粮食都捐出去。

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如果老爷子朱元璋看到了这一幕的话,一定会十分感慨。

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时代,造就了如此朴素的百姓了。

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政策之下,才能够把这些百姓感动成这个样子。

老百姓亲自把自家的粮食拿出来,要捐献给朝廷军队,这是多少年都未曾出现过的事情。

这即便是放在整个历史当中,几千年下来也减少发生这样的事。

因为说句不好听的话,自古以来官匪是一家。

尤其是这些个当兵的,有几個会真正体恤百姓的?

那些个百姓见到某些个当兵的,就好像遇到了土匪一样,根本不敢靠近不说,还害怕这些当兵的,要么抢自家的粮食,要么玷污自家的女子,要么把自己的脑袋砍下来杀良冒功。

这种事情多的是。

所以自古以来当兵的跟老百姓之间就好像水火不相容一样。

一旦发生战争,那躲自家朝廷的军队,跟躲敌方的军队是一个样的。

因为杀红了眼之后,那些当兵的谁管你是自家的百姓还是别家的百姓。

反正能让他立功的,他就能把你的脑袋切下来。

但现在却反过来了。军队还没开拔,老百姓们听说北方的蒙古铁骑要集中来打一打北平府以及宣大一带的秋风,老百姓们自发的开始捐钱捐物。

为的是什么?

为的就是要让朝廷军队能打胜仗。

可这本身是朝廷的事情啊,为什么他们要这么主动呢?

没有其他的原因。

就因为如今他们看到了陈寒的改革变法带来的欣欣向荣的局面。

他们不想这种局面被北方那些异族破坏。

他们不想再次回到北方异族统领之时,就这么简单。

在辕门口的将士们赶紧给百姓们解释:“诸位乡亲,你们的好意我们心领了。

但是你们要知道,如今我大明有铁路有水泥路,从南方可以不断地调粮食过来。

如今开往北方草原作战的部队军饷充足,完全不需要诸位献出自己的口粮,拿你们的粮食喂给我们这些将士们吃,那不是在打我们的脸吗?所以乡亲们回去吧。”

可是如此和谐的一幕却发生了一些意外。

老百姓们听完了这话之后很不满意了。

说道:“怎么,朝廷军队难道现在都不愿意接受我们这些个老百姓们的一点捐献?”

“我们这些个老百姓没有其他想法,就一个,朝廷对我们很好,我们看到朝廷军队这些子弟兵们要去上战场跟敌人拼命,我们就想让他们吃得饱一点,吃的好好一点,穿的暖一点,去跟敌人打仗。”

“对啊马上就要到下雪天了,咱们明朝将士们那个个都是好儿郎,绝不能冻死,饿死在了北方草原上。”

老百姓们这么一说,顿时引起许多人的共鸣。

大家纷纷说道:“对,我们就这么点心思,将军不要阻拦,这些东西不算什么。”

“就如您说的这样,国公爷现在改革成功了,水泥路面铁路大量把那些个便宜的粮食,从南方给我们运过来了。以前我们能买一斤粮的钱,现在能买到三斤粮食,大家的日子过得都好了,那怎能苦了咱们去北边打仗的将士们,我们还是有点良心的。”

将军们一听百姓们这么说话,感动的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从来打仗粮草问题都成为了大家往北边发兵的最大阻碍。

多少次他们北平府的将士们,在燕王朱棣带领之下想要一鼓作气打到最北边去。

可是为何匆匆收兵,不能再往前?

就因为战线拉的太长,后勤补给跟不上。

到时候仗虽然打得很精彩,敌人也杀了不少,但如果没有粮食吃了的话,可能回都回不来。

所以考量这么多之后,只能放弃已经获得的战果撤退。

而他们很明白,草原上那些个游牧部落民族,就像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但凡明军一走,隔不了多久,又会有一大波一大波的草原部落重新回来。

他们把马养的肥肥的,他们吃的饱饱的,然后呢,一到吃不饱的时候,就南下来掳掠。

有多少汉族好男人,就这么死在了他们的屠刀之下?

有多少好女子,被他们掳掠到北方去凌辱?

有多少农户家里边过冬的粮食被抢走?

又有多少子民被杀的妻离子散?

北方这些个百姓体会的更深,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痛恨就更深。

虽说他们远离了故土四百多年,然而现在好不容易回归到汉人的家族怀抱,他们才感受到了真正被当作人看待是多好的事。

往上数多少代,他们都被那些个异族统治。

先是辽国人,又是金国人,之后又是蒙古人。

这些人轮流践踏着汉人子民的尊严。

现在好不容易出了大明,好不容易出了像国公爷这样的改革者。

他们越发珍惜眼前得来不容易的和平和发展。

老百姓们的觉悟还是很高的。

尤其是北方的这些百姓。

都说北方这些个百姓脱离了汉人统治太久,他们早就已经忘却了自己身上的血脉。

然而一旦真正的战争爆发才会发现,根本不是这样。

因为唯有在异族铁蹄之下艰难求活的百姓才会知道,异族人会有多么区别对待汉族同胞。

将军们听得非常感动。

将士们更是握紧了手中的武器,心里面只有一个念头。

如此民心民意,如果自己等人不能打胜仗,岂不辜负了他们?

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思,他们个个握紧了拳头。

接着有将士大喊起来,“乡亲们,你们的心情我们都了解,但这些东西我们真不能收,如今我们燕王殿下说过,现在朝廷富裕了,现在朝廷不需要愁粮草问题了,那咱们就不要去麻烦百姓们。

老百姓虽然被我们保护着,好像有给我们提供粮草的义务。

但是如果我们这些当兵的不能够独当一面,难道要你们这些百姓冲在前面去挡那些异族的铁蹄和弯刀吗?”

这话一出来十分振奋人心,尤其是年轻的战士们。

他们一开始听说要打仗了,一开始听说北边的游牧民族部落不知有多少,可能会要了他们的命,那时候会有一些害怕。

但现在这句话一出来之后,所有人心里就只有一个念头。

老百姓都自发地把粮食,把他们过冬的衣物送给自己了。

如此民心民意的支持之下,自己怎能打败仗。

在如此民心民意的支持下,打了败仗岂不是丢人现眼?

将军们更是说道,“乡亲们,你们储存这点粮食也不容易,拿回去吧,伱们的心意我们心领了,但我们绝对不能收这些东西。”

然而将军们这么一说,老百姓们可不答应了,他们七嘴八舌的说道:

“都说了我们是自愿拿出来的,都说了我们不在乎这一点。”

“现在朝廷有钱了,我们也有钱了,家里面存的那些一个宝钞,突然之间又值钱了,又能买到很多东西,我们都赚发了,我们不缺这一点。”

“是的,我们拿着宝钞能买到任何东西,从南方不停的往北边运来的好东西,源源不断,我们不缺,反倒是你们这些要去作战的将士们才缺这些,给你们比浪费在我们手上好的多。”

“说得好,你们要是不收我们就放在这里,你们要是觉得我们东西脏的话,你们就不收。”

说着老百姓们哗哗的把东西放一下,然后立刻就跑了,一哄而散。

让本来想把这些东西还给老百姓们的将士们都没有办法去找他们。

一时之间看着满地的物资的将士们面面相觑,心里有热血在沸腾。

有这样的民心民意,自己等人怎能打败仗?

有这样的民心民意在,已经可以断定,这场战争是一定会胜利的。

朱棣跟姚广孝此时刚好从城里边出来,就看到大批大批的百姓,如逃窜一般欢快的在路上跑着。

一开始朱棣跟姚广孝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

甚至以为是军队哗变,搞的百姓纷纷逃窜。

朱棣皱着眉头正有生气。

现在如此大好局面之下,怎能发生这种事?

自己手底下的将士他已经严令,绝不可以欺负老百姓。

自己手里将士如果敢做就这样事,要么剁手要么剁脚。

他已经把这些写入到了军规当中,这军规刚刚发布下去,居然就发生这种事情,那还得了,一定要严加惩处。

不过就在他要说话的时,突然姚广孝指了指那些百姓:“殿下,你冷静一下,你看百姓们好像并没有一个人觉得自己委屈了,反倒一个个开心的很,咱们还是得先问一问老百姓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再下决断不迟。”

这话说出来之后,朱棣马上下马,然后拦住了一些百姓,“这位乡亲,到底发生了什么?你们现在这副样子好像逃荒一样,为何脸上又有笑容?”

那被拉住的百姓听到这话之后脸色一怔,“谁说我们在逃荒,我们在逃那些个将士追我们。”

朱棣一听这话大怒:“好大的狗胆,那些当兵的居然还敢欺负百姓,说,到底是哪一个营的将士,我一定给你们做主。”

那老百姓听后立刻笑道:“没有没有,您是哪一位啊?看您这样子应该是个大官,您可不能冤枉了那些将士,我们没有被欺负。”

姚广孝上前一步道:“阿弥陀佛,施主还请将原委说来听听!”

就听那百姓边上的百姓哈哈一笑,“你们不知道吧?我们北平府这个地方马上要打仗了,听说北边草原上面那些个蒙古人,集结了几万人要来我们北平府以及山西一带打秋风。

我们燕王殿下此时正在厉兵秣马,要给他们一个大大的反击。

我们听说了,那当然不能装作看不到。

现在朝廷这么好,对我们也那么好,我们经过这两三年朝廷的改革变法获得了很多好处。

如今大家的日子过得都非常不错,听说了在北边鞑子们又想要来打秋风,我们哪能答应?

所以我们自发的拿出一些粮食吃的喝的,准备给我们北平府的战士们送过去。”

一听这话,朱棣跟姚广孝眼睛都瞪大了一些。

原来是自己误会了。

原来这些个周边百姓都是给叫什么送物资的。

姚广孝又问道:“那你们又为何要跑呢?”

另外一个百姓哈哈大笑,“这就得说我们北平府这些个将士们军纪非常严明,他们的军记里面有一条呢,就是不收百姓的物资,他们爱民如子啊,不想让我们破费。

我们知道他们体谅他们这么做,可是我们也得让我们的将士们知道他们爱民如子,我们也希望他们每个人都吃得饱穿的暖,绝不能到了战场上受风寒地冻的迫害,对不对呀?乡亲们。”

那些满脸兴奋的乡亲们个个都是笑道,“对呀,那些孩子年纪都不大,可是却要到战场上去跟蒙古人拼命,我们没有办法做更多的,就只能把一些吃的喝的给他们送过去。

可是他们还不收,不收怎么办?我们撂下就跑,让他们追不上我们,他们就只能收下,要不然难道还能坏在那里不成?”

说着话的功夫大家伙哈哈大笑,就好像做了一件很大的事一样。

老百姓们的满足感是非常低的,只要能做一件让自己高兴的事,觉得自己值得的事情,他们就很高兴。

就像把这些个粮食物资送给了将士,让将士们没办法还给他们,他们就很开心。

朱棣跟姚广孝对视了一眼,满眼的感动。

胸膛里那流动的血液都滚烫了起来。

民心可依,民心可依呀。

有如此民心,还担心打仗胜负问题吗?

胜负已经决定了,一定能赢的。

没有人能挡得住这样的军心跟民心!!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