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281章 海军整装待发剑指海盗!南洋国家掉

第281章 海军整装待发剑指海盗!南洋国家掉

第281章 海军整装待发剑指海盗!南洋国家掉入陷阱,开始囤积粮食!!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三个多月。

这三个月里面蓝玉已经来到了宁波港外边的海域,开始训练。

蓝玉不愧是一个有坚强意志力的人。

据说第一天出海,从来没有出过海的蓝玉以及手底下像定远侯王弼等人都晕船。

毕竟他们属于内陆的人,也很少打水仗。

所以在海面上颠簸来颠簸去之后,吐得肠子都快要吐出来了。

可是呢,这些人心里便憋着一股气,那就是绝不能被人小看了。

也绝不能辜负皇帝陛下、太子殿下以及陈寒的举荐,于是蓝玉以及他的那一干忠心耿耿的铁杆兄弟们,就开始没日没夜地在海船上吃喝拉撒。

即便吐得再厉害,即便身体再难受,也在海面上漂泊着。

而且越是海潮大,越是风浪大,他们越要把战船驾驶出去,就是要在海面上的颠簸当中经受考验。

如此没日没夜地在海面上待了大半个月之后,整个人吐得都瘦了两圈,他们终于适应了那颠簸的海面,也终于可以正常地进行训练。

说实话,这种违背人体意志的行为,十分的令人佩服。

而且他们也表现出了军人的意志,让那些一直在沿海生活的海军战士们,非常佩服有这样意志力坚强的统帅。

即便是吐得那么厉害,大家伙看得都心疼,甚至有好几个常年在海边的水师将领,看到蓝玉如此模样都忍不住,劝他不要这么拼命。

可是蓝玉是什么人?

他是一个骄傲的统帅。

他是一个上了战场上就一定要完成所有任务的统帅。

正因为有这样的意志力,他才能够打那么多的胜仗。

正因为有这样的意志力,他才能够拜将封侯。

而且他沉淀了两年,这两年里他被雪藏了,心里边要是没有一点点的怨气怎么可能?

心里边要是没有一点点的想要征战的想法,怎么可能?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一方面是不服输,另一方面不想辜负了陈寒对他的期待。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蓝玉率领着他的海军在海面上进行各种各样的训练。

尤其是红衣大炮,搬上了战船之后,更是令所有的海军战士兴奋到极点。

曾经海军没有成立还是水师的时候,他们使用的大炮是小口径的,威力小的只能用于震慑敌人。

而现在不仅战船是小一号的福船,但是每一艘都有三十米长,十几米高。

而且都是崭新崭新的战船。

此次海军的一支编队由指挥舰以及三十艘战船,十艘补给船,五艘瞭望船组成。

主力战舰,上面安放了三门红衣大炮,各战船上都安放了一门红衣大炮。

这一次陈寒他们是舍了本钱来打造一支最强的海军。

也就是说这一支海军编队足足有三十三门红衣大炮。

武器弹药更是源源不断的供给。

同时整支海军战队第一编队,有海军战士五千,但是他们手上的遂发枪就达到了三千只。

除了那些水手之外每一个海军战士,几乎是人手一把最新型的遂发枪。

至于其他的武器,装备更是配备得齐齐整整。

这样一支如此豪华的队伍拉出去,那就是所向披靡。

陈寒的意思是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强的战斗力来武装这一支部队,使海面上的海盗闻风丧胆,使他们再也不敢有任何侵犯的想法。

为了这一次能够圆满的完成任务,陈寒甚至花大价钱让钢铁厂用水力冲压冲床打造了一大批钢铁的薄板。

这些薄板是镶嵌在主力战舰上的。

有了这样的铁甲作为防护,普通的刀剑,甚至大炮轰在上面,只会形成一个小小的白点。

原本这种技术在大明现在的科技是达不到的。

可是经过陈寒炼制出来的钢铁,又有水力冲压床的打磨,才能够把薄如纸片一般的铁片给打磨出来。

才能够安装在船身上,使第一艘铁甲战船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虽然还不能把所有的战船都变成铁甲战船,但主力战舰,那艘长达六十米高、十几米的巨大战舰。

只要鼓起风帆便能够像一艘巨无霸一般,向敌舰冲击而去,那时候将会在巨大的冲击力之下把敌方的战船像石头砸鸡蛋一般冲散。

蓝玉率领着这样一支强大的战舰怎能不心生豪迈?

这一天,蓝玉站在甲板上俯瞰着海面准备着,如果有战争来临的话,他一定能够率领这一支军队打个大胜仗。

且不说自己本身就拥有着强大的嗅觉,拥有着强大的指挥能力。

就说现在如此强悍的武器装备,摆在自己的面前,如果都不能够打胜仗的话,那怎么对得起自己常胜将军这个称号。

况且自己已经习惯了海面上的风浪,所以他现在就等待着一场大战来临。

就在蓝玉带领着手下的将领,在甲板上感慨之时,有传令兵急匆匆赶来。

“大帅!大帅!朝廷有旨意。”

蓝玉和定远侯王弼,南雄侯等人一看那传令兵如此着急,立刻下船。

下来之后传令兵宣布了圣旨。

原来广东布政使夏元吉急匆匆给朝廷上奏了一封奏报。

最近陈祖义的海盗团伙越发猖獗,广东的水师已经抵挡不住,急需要朝廷的支援、

而朝廷这边得到了广东的来信之后,马上就转给了在宁波港外训练的海军,也就是蓝玉这里、

蓝玉听到这封奏报之后是既愤怒又兴奋。

刚才他还和手底下的将领们商议,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怎能不好好去发挥?

而现在就有了战机,岂能不兴奋?

这些做将领的这辈子最大的期待是什么?

不就是战争的爆发吗?

虽然这显得有点缺德,但他们这些将领,想要名垂青史,就必须得有不断经历战争的洗礼,必须得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蓝玉接到了奏报之后,回头看向了手底下的将领们。

他拿着奏疏,宏声道:“将士们,咱们等待的机会来了!!”

就是一句话,下边的将领,还有海军战士们,眼睛都红了。

他们一刻都不想等待,整装待发,粮船把补给装好,装备船将各种装备补给全部填装完毕。

在第五天即刻赶往了广东布政司。

……

安南国。

自从在去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安南国的使者出使大明。

被陈寒忽悠后,开始与大明进行海外贸易并大量地收购粮食。

他们在国内自行收集粮食,然后转卖到大明。

出使的使者非常鸡贼,他回去之后,果然是找了自己熟悉的商人,还有亲戚朋友。

花了大价钱收购了十几船的粮食,全部卖给了大明。

那一次他们的利润是国内的十倍。

这一下可是把这些人的眼睛都杀红了。

他们大量地在民间收购粮食。

甚至还真的就如同陈汉他们所预料的那样。

这些人根本没有帮助大明去宣传,而是把这消息紧紧地捂住。

先肥了自己的一拨人,等到半年之后,很多大粮商都注意到这件事情,这使臣才不得已透露出去。

原来大明那边开了大价钱要收购粮食。

当然他没有说大明愿意出三倍于本地粮食价格收购,而是悄悄摸摸地自己以低价收购粮食高价卖给明朝。

就这样,明朝的粮食收购价格,都要比他们国内高出两到三倍。

于是乎不仅是安南国,边上的真腊以及占城、还有爪哇等国,只要是南洋国家都开始了收购粮食。

然后一船又一船地卖到大明去。

而明朝那边开放了市舶司之后,虽然没有明文说要开放海禁,但是大家伙就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以前沿海的水师,对于出海的船只,都要进行严格的筛查,不允许民间的船只下海,只能官方船只出行。

可是现在民间的船,只到了海边,甚至到了海外十几里去打鱼,都没有水师会对他们进行搜查。

这一下百姓们明白,朝廷没有明文说开放海禁那是不好意思。

毕竟当时老爷子朱元璋,下的命令是片帆不得下海。

如果贸然在这时候就打开海禁,脸上无光啊。

那就证明了之前的政策是错的,所以以这种默认的方式,让老百姓们自行的体会。

而老百姓们自然会一传十十传百。

最后这项政策就会以默认的方式形成定例,果然在一传十十传百的这种推荐效果之下,大家伙都默认了朝廷其实是开放了海禁。

正因为如此,海洋贸易开始兴盛,积累了几十年的能量,这一次全部释放出来,这当中的商机可想而知。

正因为如此,南洋各国在这一次的贩卖粮食的过程当中赚了个盆满钵满。

当然他们这一次赚到的钱,都是以宝钞作为结算的。

一开始南洋各国都不太放心,因为宝钞的尿性他们都明白。

你今年拿到了宝钞是值一贯钱,可能明年就变成半贯钱了。

但是经过了他们的一番检验之后,发现今年的宝钞不仅没有贬值,反而升值了。

这就证明,陈寒说的是对的。

所以以宝钞作为结算货币,得到了各国商人的信任。

他们用粮食或者土特产卖给大明的商人,得到了大量宝钞之后,用宝钞又购买了丝绸、瓷器、茶叶等,在自己国内贩卖。

这一来一回,对于他们来讲,只是用粮食换了一些丝绸茶叶瓷器。

虽然他们用几船的粮食才能换回半船的丝绸之类的东西。

可对于他们来讲,这依旧是有的赚。

因为粮食于他们而言,是非常廉价的东西。

以至于他们根本没有在意过。

而在这个情况之下,却有人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只是这样的明白人还是非常少的,

安南国某处茶馆。

这里聚集了不少的商人,而他们今天要商议的就是要做大买卖的事。

“诸位有个好消息,近日大明那边粮食价格持续走高,

听说大明那边为了营造西北大屏障这个工程,会发动几万民工进行修建工程,

这对咱们来讲是个利好的消息,他们发动人员越多,对咱们来讲就越有好处。

今后只要持续不断地贩卖粮食,咱们便能够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在这里我还是要说一下,我们现在遇到了几个问题,还需要与诸位共同商议一下。”

下面有商人立刻说道:“会长,你就好好给我们说一说,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

“这可是事关所有人财运的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咱们赚钱赚得都不安稳。”

坐在下边的商人纷纷说道,“对啊,会长这件事情不可马虎,我们刚刚搞了如此赚钱的买卖,又是这么断了的话,这大半年可白忙活了。”

“说得对呀,我今年可是又搞了两千多亩田,准备大量种植粮食,然后卖到大明去的。

这要是财运断了的话,那可是损失巨大,我可担待不起呀。

我这笔本钱里边,光是参与进来的买卖人就多达二十多个,这要是折了的话,那二十多个合伙人非得扒了我的皮不可。“

这话说得所有人都非常认同。

他们发现这商机之后,都开始大量囤积粮食,然后有的人更加大胆开始囤积土地,囤积粮田。

甚至为扩大自己的生产,更是把不少老百姓的田都给霸占了过来。

为的就是能够趁此机会发一笔大财。

所以他们可不敢有任何马虎。

商会会长也没有隐瞒说道:“这第一个就是朝堂上面,有一帮清流,认为咱们收购粮食会导致国内粮食锐减,一旦遇到了灾荒,会发生饿死百姓的现象。

这些人到处串联,散播谣言,说咱们收购粮食乃大逆不道之举。”

这话一出来,立刻让在场不少人愤怒地拍案而起,“胡说八道,这简直是胡说八道。

咱们收购的这点粮食卖出去了,换来不少的丝绸、瓷器、茶叶,让咱们的老百姓也能尝到甜头。

有多少老百姓家里面现在种粮食就能赚不少,咱们带动了多少百姓发家致富?那些官员怎么不说?

百姓们发财,是因为咱们的功劳。

现在他们反倒揪着咱们穷追猛打,他们就是眼红,咱们赚了点钱。”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