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259章 分二十年还清赔款!把女真人迁

第259章 分二十年还清赔款!把女真人迁

第259章 分二十年还清赔款!把女真人迁往岭南去开垦良田!

啊啊啊……

对面李氏朝鲜的时辰被陈寒这么一说,差点气得一口气喘不上来。

明明这就是倾销,这就是用便宜的棉布把自家国内的纺织户们弄得破产,之后不得不依赖大明的棉布。

这样一来的话,今后就算是想摆脱都没有办法。

以后国内的棉布价格,那还不是人家说了算?

这种祸害他们还是能够看得清楚的。

但是在陈寒这里,陈寒却成了李氏朝鲜百姓们菩萨,自己等人倒是成了地主恶霸了

这简直就是强词夺理。

诶……这就是强词夺理。

谈判桌上就是要让对方哑口无言。

朱棣他们都看傻了,真是没想到陈寒居然有这样的嘴皮子,

而且一切看起来还都是合情合理的。

但怎么想都觉得这当中好像有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东西。

大明出口棉布到李氏朝鲜可不仅仅是帮助他们那边的百姓,而是为了从他们那边直接弄来粮食支援倭奴的军事行动。

因为从大明直接运送粮食过去的话,实在是太不划算。

但是没想到在陈寒这里他们这一举动,倒是成为了帮助李氏朝鲜百姓们的善举。

这种颠倒黑白的能力在座的也就只有陈寒了。

所有人都使用佩服的目光看向陈寒,实在是太厉害了。

再看李氏朝鲜那边,被说得是哑口无言。

而陈寒这边火气全开,显然没有收口的打算。

“再说了,这是商业上的行为,至少在目前为止你们的百姓拿到的是我们大明正宗而且优质的棉布,

我们大明也没有亏待过你们,没有缺斤短两,没有以次充好,更是秉着两国乃是宗藩关系的份上,对你们在价格上做出了许多让步。

就这样忍让,伱们在商业行为上面搞不过大明,就要在背后捅刀子。

你们的行为如此的下作,你们的后人会怎么看待,简直丢人现眼,

李国主,本国公听说您年轻的时候也是一员骁勇将军,

请问您在战场上,都是用这种下三烂的手段才赚得了今天的威名吗?”

陈寒的这张嘴,好像是安上了弹簧一样,说得对面李氏朝鲜人人都不敢说话了。

燕王朱棣听完了陈寒的话之后,补充道:“身为军人,就算是也要光明正大地死在战场上,在背后捅刀子,而且还是捅对自己有恩的宗主国刀子,简直是无耻!”

宁王朱权也说道:“说的就是!要真有本事的,就来真刀真枪地干,在背后扶持女真人,把他们当作棋子来使用,这算什么?”

辽王朱植道:“听说李国主乃是李氏朝鲜国内唯一的战神,可是今天看你们的所作所为,我们严重怀疑,你们的战绩都是有水分的。

因为要脸的人,绝对做不出这种事情。”

呃……

如此轮番的话术,让在座的李氏朝鲜的所有人芒刺在背。

李氏朝鲜这边这下气势全落下去。

谈判本来就像打仗一样,要是气势没有了,那就等着被人家狠狠地宰割了。

此时就算是李成桂,坐在椅子上虽然生气但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但是他们也是生气。

同时更是因为,实在是想不到什么办法能够遏制明朝这边在经济上的攻势,这才想到了这样的昏招,

可是想不到大明王朝这边化解的能力如此之强,

终于过了许久之后,李成桂才说道:“还请宗主国能看在李氏朝鲜国力不济的份上,稍微的让步一些。”

哼!!

陈寒很明白这种事情一定要经过好几天的磋商,才能真正的确定下来,具体的数额肯定不能这么多,但是其实上面一定要拿捏得住。

就是所谓的绷得住。

谁要是崩溃了,谁就是吃亏的一方。

陈寒冷哼一声:“让你们赔偿一成你们都如此扭捏,哈哈哈……果然是这样……”

说着他看向了燕王朱棣,用一种非常唏嘘的口吻说道:“殿下,我就说即便你一番好心同情他们国力不强,只让他们赔偿一成,他们依旧要找借口,看起来您的一番好心真的是喂了狗了。”

燕王朱棣被陈寒这番话说得有点懵了,他们什么时候商量过这些?

而且自己什么时候同情过他们?

这不是你一个人做的主吗?

不过燕王朱棣也是个非常聪明的人,瞬间明白陈寒这就是要自己来配合他演双簧,

他当即也是一拍桌子道:“本王一心觉得李氏朝鲜国力微弱,一次性可能拿不出如此多赔偿,所以才与先生商量,既然李氏朝鲜这边如此不给本王面子,那就按照先生说的,赔偿五成吧!”

嘶嘶……

陈寒都没有想到燕王朱棣还真是个演双簧的好材料,一说出这番话来,顿时让李氏朝鲜君臣脸都白了。

五成!

那就是翻了四倍,那得是一万万,这不得要了老命啊。

虽然李氏朝鲜君臣也知道他们这就是在演双簧,但是人家要真的这样做了的话,那自己等人可是吃不了兜着走啊。

想到这里顿时脸色煞白。

而这场谈判还真的就是坚持了好几天。

一共是进行了整整五天。

在这五天里面双方都是唇枪舌剑,谁都不服谁。

最后达成了协议,一共是赔偿一千五万两白银,分二十年还清,每年是七十五万两。

这还是因为他们是附属国的关系,要不然得赔死他们。

之所以要这样对待他们,无非就是给他们个教训,让他们知道知道不惹怒了明朝,是个什么样的下场。

这样一来,既让他们这些人长了教训,同时也让今后大明王朝边境地带和平一点。

省的李氏朝鲜一天到晚想着,要如何夺得辽东更多的土地。

每年的七十五万两白银当中,允许他们上供二十万两白银的粮食,剩下五十万两,如果有其他的货物能换的话,也可以。

其实说是在要他们赔偿这些白银,不过就是为了教训。

但是对于李氏朝鲜来讲这笔赔偿可是一笔重重的枷锁。

当然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因为有了这笔要赔偿的白银,他们只能放弃闭关锁国,开始加入到大明的商业活动圈子里面来,

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赚取到更多的利润。

这也为今后他们成为重要的贸易港口奠定了基础。

所以这也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的道理。

……

这件事告一段落之后,陈寒他们上了折子,把一应有关的功臣进行了论功行赏,

也对辽东地带的百姓进行了安抚。

同时辽王和宁王对北边野人女真和海西女真的清扫也在进行。

而那两个部落的女真人听说了建州女真的下场之后,没有选择抵抗,而是乖乖地归顺。

以至于到了后面,即便是知道要把他们迁往炎热的岭南,他们也没有意见。

等陈寒带着辽王他们找到了辽阳一带的铁矿的时候,陈寒已经看到沿途已经多了很多在迁徙的女真人。

这一次的迁徙主要是到辽东出海口坐船,直接到岭南去。

如果真的是走着去的话,那路上不知道要死掉多少。

而第一批迁徙的女真人足有一万,他们登上了大船之后,一路漂洋过海到岭南去。

在那边已经上任的夏元吉会很好地安排这批人。

此时的夏元吉在南方干得也是不错,虽然刚上任,而且还是人生地不熟的岭南一带。

这里地头蛇很多,但是有楚王他们几个王爷在场,没有什么人敢闹出幺蛾子。

楚王他们平时也不参与到具体的事务,他们的任务就是给夏元吉撑场面,

然后在夏元吉的安排之下,带领着人马对岭南的原始森林进行开发。

而陈寒之所以要女真人去那边,除了提供劳动力之外,最重要的是,这些人都是打猎的好手。

岭南原始森林当中有不少的猛兽,猛兽伤人时常会发生,尤其是大规模的开垦原始森林,更容易遭受到袭击。

由擅长狩猎的民族前去帮忙,多少能减少一点损失。

虽然第一批发配过去的都是一些囚犯,但对于现在大明来说,这些人力资源还是非常宝贵的。

陈寒这边确定了辽阳一带的铁矿之后,没有多做停留,眼见着就快要过年了,陈寒还得赶紧到宣府大同一带去考察一下,

考察完了之后他又得赶紧回到京城去。

现在的自己简直就是个陀螺啊,忙得脚不沾地。

辞别了燕王朱棣他们,陈寒一路从北平西进,不了几天,就到达了宣府。

宣府在现在的河北张家口宣化,这里可是扼守鞑靼南下的重要隘口,

在正统年间,战神朱祁镇被瓦剌给抓住,为了从宣府的关口南下,把战神推出来叫门。

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的险要,几乎全部都与鞑靼接壤。

陈寒过去的时候,就看到边关的百姓对于与鞑靼进行交易,并没有表现出多少抵触,

甚至因为现在陈寒鼓励经商的关系,此处的商贸环境非常的不错。

而鞑靼的普通百姓也对交界处的市场非常地看重。

陈寒甚至出了关城前去城外的大市场查看情况。

陪同着他的是宣府总兵赵怀德。

他是个文人武将,能文能武。

这种现象在明朝还是很普遍的。

明朝的文人大概可以分两种,一种就是酸腐的,喜欢结党营私,蝇营狗苟。

另一种就是赵怀德这样的,正经科举出身,平常也没有表现出多么的热爱军事,

但是一旦边关告急的时候,这种文人往往能够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当然不是说他能够披甲上阵,在两军当中杀敌人个尸横遍野,

这种不是统帅,是武将。

赵怀德是统帅,所以他在治理宣府的时候,就比较注重调节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

他能看到两个民族之间老百姓可是没有那么多时间来管,你们上面是不是在打生打死,老百姓的愿望很简单就是为了活下去。

赵怀德看到这种情况就鼓励双方互市贸易。

如此一来到还真的是减少了不少的冲突。

尤其是最近朝廷的政策是鼓励经商,赵怀德更是抓住这个风口,大力地推进大市场的建设。

如今在永宁、靖安、牧马堡、样田等处都设置了互市贸易的大市场。

“赵总镇看起来还真是贯彻了朝廷的国策啊!”陈寒道。

赵怀德身形魁梧,满脸的络腮胡子。

真可真是明朝的钟馗。

看起来老爷子录取进士还真不像唐朝那样看重容貌。

或许是在宣府这样的边关重镇浸染久了,他的性子相当的大大咧咧、豪放无比,可真不像是个文人,倒像是个上阵杀敌的将军。

“国公爷,这可是拜您的国策所赐,以前我等开放市场用于贸易都是偷偷摸,如今可以光明正大了,

您虽然不是菩萨,但是您才真的是有颗菩萨心肠,

大明与鞑靼之间虽然打得你死我活,但是老百姓才不管这些,不管是大明的百姓还是鞑靼的百姓,他们只想好好活着,有这样的大市场,大家倒买倒卖,不知道和谐了多少。

不瞒您说,本镇属下的将士们经常还能吃到鞑靼的羊肉呢!”

赵怀德的神情非常的潇洒。

“赵总镇,你们这样的大市场纳税情况如何?”陈寒问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

说实话这样的边关市场,要是能够做到纳税全额,那就真的是见了鬼了。

赵怀德也是一点都不隐瞒:“国公爷不瞒您说,我们倒也想按照您说的那样纳税,但边关人员流动大,根本不可能有集中的收税点,我们能做的就是按照出关货物多少进行抽分,

比内地是要低很多,但考虑到边关互市贸易上面的东西也不是什么值钱的,就没有过多的要求。”

陈寒大致了解了情况:“你说得不错,想要在这种情况下拿到更高的税额,的确是强人所难了。

这样,你写个折子,把你们推进边关贸易市场大致情况给我一份,到时候由我来上折子给太子殿下,要搞就搞大一点,

我有意在宣府和大同之间建设几座边关城镇,用水泥路面硬化,红砖建造,一方面是建几个桥头堡重镇,另一方面也方便你们进行贸易,

届时不管是鞑靼商人还是大明商人都同样纳税,以此来补贴边关将士的军饷!”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