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225章 改变大明国运!商业 工业 农业

第225章 改变大明国运!商业 工业 农业

第225章 改变大明国运!商业 工业 农业三步一起走!

朱标这个时候也站了起来,虽然陈寒是他的女婿,可是他没有倚老卖老。

听完了陈寒的这番课程,他现在非常庆幸。

在陈寒刚刚来到大明王朝的时候,他阻拦了父亲,要杀掉陈寒的决定。

朱元璋这时候也在后背冷汗直流。

幸好当时自己没有因为愤怒而冲昏头脑。

要不然的话,陈寒怎么有机会来救自己的长子。

怎么有机会来救整个大明。

一开始朱元璋听到陈寒说大明迟早灭亡,他还以为是制度上面的问题。

他还以为是经济上面的问题。

他还以为是朝廷**无能的问题。

而现在才发现不是这样的。

归根结底的问题是因为气候一直在寒冷,粮食产量一直上不去,矛盾就会一直产生。

现在陈寒开出了好几剂的良方。

比如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一开始朱元璋只以为那就是在税制改革上,可以让朝廷收更多的税,而现在却不一样了。

他发现陈寒其实是真的冷。

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必须得要让所有土地都交税。

这样才不会把赋税压在老百姓们的身上。

因为土地上面的粮食产量迟早会降低。

一味地强压在老百姓们身上,老百姓就会官逼民反。

现在朱元璋才了解到,陈寒这项改革有多么的伟大。

绝不仅仅只是帮助大明获得更多的赋税。

而是在根本上拯救大明。

陈寒一开始就已经看到了最根本的问题,而现在当这些问题都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解决的方法之时。

甚至朝廷已经根据陈寒的改革思想在实行。

陈寒就明白到了和盘托出的时候了。

尤其是太子朱标活了下来,让朱元璋更加相信他的能力。

就会更加相信他接下来说出来的各种政策方针。

而陈寒还真就如同朱元璋所说的那样,他要马上说出来,如何应对整个气候变冷带来的问题的方法了

朱元璋这个时候终于是说话了,“猴崽子,既然你已经说了这么多,也摆出了这么多的道道。

我等已经幸福你所说,王朝的更迭与皇帝的能力有关系,但也可以说是没关系。

而最大的可能就是你所说的气候持续变冷,地里的庄稼长不出来,可是赋税又不减少,从而逼迫的百姓只能造反。

伱说的这个情况,与咱年轻时候遇到的是一模一样。

元朝末年包税制之下,元朝朝廷根本不管当时的土地,已经被他们侵占了。

也不管,绝大多数的土地兼并掉了,只一味地向老百姓们施压,一味地要收取粮食。

可是那时候地里的收成的确如你所说,由于天气太寒冷,长势不好。

所以才最后官逼民反,才最后逼得老百姓们起义。

我等这才建立了大明王朝。

既然在这小课堂当中没有外人,咱们就敞开天窗说亮话。

既然大明是一样的情况,那你的意思是说,大明也有可能会因为这个缘故而灭亡?”

陈寒点头,“老爷子你所说一点不错,大明现在的气候条件,比之元末之时没有一丁点改变,甚至寒冷会持续下降,而到时候各种矛盾就会纷至沓来。”

陈寒说完这番话后,整个气氛就变得十分的压抑。

朱标也感觉到了气氛越来越压抑,他当即说道:“那你说咱们该如何做呢?”

燕王也是说道:“先生,既然已经把大明的症结点出来了,就一定会有办法能够解决问题。

要不然,您花费这么长时间给我们捋清楚了,几千年下来气候变化导致的王朝更迭的原因,就没有意义了。”

周王也是说道:“对呀,先生,咱们现在应该要讨论出一个更好的办法来,要拯救大明王朝啊,不能让大明王朝刚刚建立又被北方的异族给灭掉。”

晋王更是直爽,“咱们汉人好不容易有了现在的江山,不可以毁在咱们的手上,先生您就直说吧,您要我们做什么都可以。噢,我现在反应过来,您叫我们过来成立所谓的大明商会,应该也是这个原因吧。”

陈寒点头,“的确如此!”

接着他很干脆地哗啦一下翻过了另一面,那是一幅地图。

上面画着大明的疆域同平时更画了有南洋地带的疆域图。

“老爷子,太子殿下,还有诸位王爷,你们来看一看这幅图。”

朱棣是非常习惯用地图的,所以他上前去看了一眼。

发现南洋地带那一大片标注得更加的清晰。

他就明白:“先生,您的意思是说,要我们南下?”

陈寒嘿嘿一笑:“看起来燕王殿下,果然机敏的确如此,我们应该要承认一个事实。

随着越来越寒冷,北边已经不适合种粮食。

而南边,现在我们自己本身就还没有耕耘的大量土地依旧在荒废。

比如两广以及更往南边的琼州所在海南岛,那里都拥有着大量的良田。”

“两广?”身在楚地的楚王很惊讶。

两广现在虽然有广西布政使司、广东布政司,城池和人口也有了一些。

广东的总人口不过二百万左右,而广西更少。

在他的眼里,两广是蛮荒中的蛮荒,不值得去开垦。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如今两广多是蛮荒之地,烟瘴丛生,而且都是山地,那里的土地能用?”

朱元璋也是这样认为。

两广一直都说是蛮荒之地,而且偏僻得很,连打仗都不想去。

现在陈寒的良方居然是两广一带。

陈寒笑道:“如今的两广和海南看上去的确是蛮荒之地比较多,但是我告诉你们,这是救大明的良方。

首先两广和海南处于更南地带,即便受寒潮影响,也不会影响他们那里温暖潮湿,适合粮食的生长的优势。

而且从唐宋以来,广州就一直是南边的重镇,也是出海贸易的港口,有着较为良好的基础。

还有更往南的南洋地带,那些国家,老爷子您曾经列为了不征之国,您当初这么做,是觉得他们那个地方蛮荒。

那里的百姓不开化,不值得浪费兵力去征伐。

但我却要在这里跟您说一句,您定下来这个国策实在是荒谬绝伦。”

陈寒当着朱元璋这么多儿子的面来批判朱元璋的政策是错误的,本来会让他很不高兴的。

但是有了前面陈寒的那么多铺垫之后,朱元璋知道自己在政策方面的确是不如陈寒见识得多。

所以他反倒没有生气,而是说道,“那你觉得该如何?”

陈寒解释起来,其实在南洋地带,包括如今的安南国、真腊国、暹罗国、占成国,苏门答腊等,他们都处于温暖地带。

在我们北边遭受寒潮肆虐的时候,他们那里四季如夏。

他们那里的粮食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可是他们那里耕种技术不发达,拥有如此宝地,却不知利用。

所以按照我对于南洋那边的策略来讲。

咱们首先是要将咱们的两广给他经营好。

尤其是海南这个岛屿,更是宝地当中的宝地。

如今那里人烟稀少,依旧是一片原始森林地带。

但是只要将这片地带给它开垦出去,那里就是大片大片的良田。

老爷子如果真有这样的魄力的话,可以移民。

北方不是多的是老百姓们没有田没有地嘛。

把他们移过去,给他们农具、给他们种子、给他们耕牛,让他们到两广、海南岛前去开垦。

告诉他们开垦的土地都归自己所有。

同时还可以把监狱里面的犯人,拉到两广和海南岛上面去,让他们砍伐树木,开垦土地当做劳改。

给他们一个刺激,开垦出了多少土地就减一定的刑期。

以后犯罪的要坐牢的,直接拉到那边去劳改。

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开垦出足够多的良田。

甚至那些一个不打仗的闲下来的军队,完全也可以拉到两广那些地方去开垦土地,顺便监视劳改犯。

给他改造出一大片的军屯地,大力地开发两广、海南的潜力。

那都是最肥沃的土地,前期虽然会死一些人。

因为那里的确是烟瘴丛生,但是花他一代人的努力。

将两广海南等蛮荒之地的良田开垦出来,将会对后辈儿孙,有巨大的作用。

可以帮助大明抵御寒潮的来临。

咱们还可以发展大明商会南洋分会,南下南洋这些国家。

咱们就买他们一样东西——粮食。

提高三倍于当地的价格来收购粮食。

使南洋地带的那些国家纷纷陷入种植粮食的竞争中,贩卖到咱们大明来,让他们成为咱们大明的粮仓。

等我们南洋分会的实力越来越强的时候就给我吞掉他们。

让那片土地永久成为我们大明的土地。

记住这无关什么道德不道德,为了生存我们只能如此。”

燕王立刻问道:“难道要我们放弃整个北方?”

晋王也是不解:“这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土地,这要是放弃了我们岂不是成为了不肖子孙?”

周王也表示土地是不能放弃的

朱元璋的脸色也有些不对:“陈寒你是这个意思?”

所有人都表示不解:“放弃北方的土地可不行!”

“对啊,先生这绝对不行!”

“其他的我们都同意就是这一条不能同意,我大明历经千辛万苦才从元朝鞑子的手上抢回来那些土地。

怎么能拱手让给他们?”

见大家都一脸的悲愤,陈寒哈哈大笑:“瞧把你们各位给急的。

你们不想放弃那边的土地,难道我们就会想?

我告诉你们诸位,我不仅要守住北方的土地,更要把我们大明的领土一直往北扩。”

说着他哗啦一下又翻开了一张纸。

新的图纸上面,画的是矿产的分布图。

东北三省可是重工业基地,那里矿产十分的丰富。

而现在他暂时只画了煤和铁的分布。

“你们来看,在北方不仅有着无数的煤矿、更拥有无数的铁矿。”说着他看向了辽王朱植。

辽王是今年才就藩的封地,成为了重要的九边重镇之一。

所以他甚至都没来得及将所有的情况摸清楚。

“辽王您来看,在你的封地辽中卫、海州卫、广宁卫、盖州卫,那里有着无数的铁矿,我不管你用什么样的代价,必须给我去挖出来!”

陈寒指着鞍山的位置告诉辽王。

鞍山的铁矿,探明储量为100亿吨,居全国之首。

现在他需要那里的资源。

辽王愣了半晌,看向自己的封地。

他真是没想到陈寒居然有这么清晰的地图。

“先生,你说的含量很多是多少?”辽王不解地问道。

陈寒道:“得有个两千万万斤吧!”

啥!!!?

所有人听了之后都是大吃一惊。

如此之多?

轰!!

朱元璋他们都刷的一下站了起来。

如此之多?

陈寒看着他们的表情,这是他想看到的。

“所以有如此多的储量,你们觉得我会放弃北边吗?绝对不会。

我只是想要告诉你们,北方因为寒冷它不适合种植粮食。

但是南边气候温暖,不管寒潮怎么影响,都很难影响到南边。

那里将是咱们大明新兴的宝藏,南边种粮食,北方搞工业,这就是我给大明定下来的基调。

咱们得分清楚主次,而不要一味地将所有筹码都压在北边。

拉他一百万人口到南边去,将两广以及海南岛的土地都给开垦出来种水稻,提高粮食产量。

然后北方大量地挖掘煤铁炼钢,我们不仅要修路,还要修铁路,要跑火车。

既然提前了,咱们就提前他个几百上千年。”

陈寒这么说让燕王朱棣周王他们都感觉到非常的诧异。

不知道陈寒表达的几百年是什么。

也不知道陈寒所说的铁路和火车是什么。

只有朱元璋和太子朱标两个人听完了之后十分的激动。

他们知道陈寒一定又要搞出一些什么好东西来了。

而陈寒没有跟他们细说,只是再一次说道,“咱们不仅自己要发展工业,要提振咱们大明内部的经济。

同时也要打开海禁,像之前的宁波、漳州、广州等地的市舶司要重新开展起来。

咱们要工业,农业,商业,三步都要一起走。

既然气候已经没有给咱们太多的时间,咱们就要同时开展。”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