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219章 每年一千万两白银的利润!你们

第219章 每年一千万两白银的利润!你们

第219章 每年一千万两白银的利润!你们想不想要?

“这么一来,朝廷继续修路,而大明商会也赚了钱,有更多的资本可以快速地发展,岂不两全其美?”

晋王听了这话之后,马上说道:“不对呀,如果朝廷不需要支付任何钱财,直接动用徭役、差役来修路的话,岂不是无本的生意。

这对朝廷来讲,岂不更好?”

太子朱标这时候立刻说道:“摊丁入亩之后,徭役、差役就已经大量裁减,给百姓们带来了巨大的减负,怎可重新提及?”

晋王一听这话赶紧点头,“原来是这样,那陈寒你继续说吧。”

陈寒说道,“其实让朝廷支付给大明商会这笔钱,看上去好像朝廷吃了大亏,但未必。”

燕王朱棣问道:“此话何解?”

陈寒回道:“殿下的这样看,首先修一条路,必然带来人群集中。

人群集中之后吃喝拉撒都要花钱,工人们拿到了工钱之后,他们可以就地采买,拉动周边的经济。

有了商机之后,自然会有无数的买卖人嗅着商机而来。

如此就带动了当地的整个发展,各种配套设施也可以应运而生。

朝廷支付了修水泥路的费用,但带动周边的商业也能收取大笔的商税。

一来二去朝廷并没有损失什么,却得到了百姓的认可,提高了朝廷的公信力。

最重要的是道路畅通后,有多大作用,我想晋王、燕王二位殿下,你们处于塞外边境,应该非常明白,每次作战,粮食补给的运输有多么的重要。

一旦水泥路面铺设到全天下,形成巨大道路网络,那么从南边运送粮草到北边,将不再是遥遥无期的事情。

而南北贯穿之后,南北商人做买卖,岂不更加方便?届时商税还会少?”

燕王朱棣一琢磨好像也对。

陈寒继续说道:“第二样就是,水泥绝不仅仅只是用于修路。

红砖即被烧制出来,那么以后修建房屋是不是也可以用?

玻璃也烧出来了,难道仅仅只是用来制作望远镜?

完全可以把如今的纸糊窗改成透明玻璃的窗。

诸位想一想,纸糊的窗搞得咱们的屋内一片昏暗,而且一旦刮大风,还容易吹坏。

大户人家如果想要改善环境,想要让家里亮堂点,用上玻璃是不是就是两全其美?

既美观、透光又防风,我想这也是一大笔的生意。

机械制造你们更应听过珍妮纺纱机以及如今升级的洪武纺纱机,还有飞梭织布机。

江南的各大作坊,每年要采购多少我们的机械?

这也是一大笔生意。

最最重要的是,大明商会现在成立的东洋分会,每年……不,是每个月,从倭奴那边运回来一百万两白银。

如今的这些白银是全部入库到朝廷国库,然而大明商会一旦运转,我已和陛下、殿下达成了协议。

其中的一成,也就是十万两白银,是入库大明商会的。

这是给大明商会东洋分会的分红,我想这种真金白银可是要比虚的来得更加稳妥。”

当陈寒说完这番话之后,燕王、晋王、楚王、齐王、湘王几个人个个目瞪口呆。

真是没想到,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面,陈寒已经将如此的规划布局下去。

尤其是修路。

就像陈寒说的一样,大明商会是和朝廷做买卖,那就是天下第一大商号。

将会吸引多少买卖人一起过来?

而这当中操作的空间可就大了。

朝廷和大明商会做买卖,大明商会完全可以和那些民间的字号做买卖。

以后挣钱那是没有问题,而且是挣大钱。

所以这些王爷们现在就心动不已。

尤其是晋王他带头问了,“那我们需要伱说的入股本金多少?”

其他王爷也说了,“对啊,这才是重点!”

“还有,我们能有多少分红,也得说说吧!”

王爷们这么问,陈寒立刻回道,“我对大明商会股份的安排是这样的。

大明商会的股份一共一千万股,朝廷占五百万股,宗室占二百万股,皇室占三十万股,我占一万股,商人是二百万股,剩下的六十九万,则作为今后对功臣的奖励。

至于奖励多少,就看功臣立功多少,这也是一种激励。

至于每一股是多少钱的,暂时定价为一贯宝钞每股。”

王爷们听到陈寒说的大明商会股份每一股是一贯宝钞,那可是相当大的一笔数字。

这么算起来的话,朝廷就得先拿出五百万贯入股。

而自家宗室占有二百万股,分配到每一家也得出个十万贯左右。

这果然是一笔大买卖呀。

不过很快就有王爷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

站出来的是齐王,“不是,陈寒你怎么能让商人占据二百万股呢?

这不是和宗室一样?那些商人怎么能和我们平起平坐呢?”

听到齐王这么说,其他的王爷纷纷是议论。

“说的就是,我等乃是皇家宗室,这么一来,到时候难道我们还要听他们的不成,这绝对不行。”

“我绝对不会和那些低贱的商人平起平坐的。”

“此言甚是,绝对不能搞这种退步。”

陈寒看的这些王爷们一提到要跟商人平起平坐,就个个是不服气的样子,马上说道:“如果诸位王爷能够亲自操持生意,能够亲自来主持每一次的买卖,那我无话可说。

我甚至可以把商人所占的股份,给愿意站出来亲自做买卖的宗室,怎么样?

有人愿意亲自去做买卖吗?”

陈寒这么一反问,这些王爷们又哑口无言了。

因为刚才他们就说,他们作为宗室,是绝对不会自降身份去做生意的。

原来陈寒说的大明商会旗下会有很多生意人去做这些买卖,亲自操刀,是要通过股份将这些买卖人拴在大明商会这条船上。

这下宗室们没有话讲了。

陈寒见状说道:“将股份拿出来招募买卖人进来,为的就是把那些买卖人捆在大明商会的这根绳上。

我要招募的那些买卖人,首先本身就具有品德好、能力强、资金雄厚的大商家,这样的商家才有资格进入到大明商会。

他们本身带着雄厚的根底进来之后,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来帮大明商会去做买卖。

而大明商会,则提供大量的订单。

如此一来,大明商会可以获得利润,买卖人也一样可以获得利润,他们还可以获得分红,同时有大明皇家商人这个称号,也是一种荣誉。

就像一年前户部右侍郎夏元吉赈灾之时,在夫子庙前立碑为信一样,那些商人不一样踊跃地捐钱?

其实商人以前地位低下没人尊重,他们需要获得大众认可。

通过什么办法?行善呐!

而现在他们通过什么办法获得更高的地位,当然是通过与皇家商号大明商会合作,获得皇家商人的称号。

这可是一块金字招牌,也是大明商会最大的资源。

将他们都给拉拢过来,不仅能让他们亲自操刀去主持大明商会的买卖。

更能利用他们的资源互惠互利。

诸位王爷,我这样解释你们心里能好受一点吗?”

王爷们没话说了。

大家都不大好意思,最后还是齐王解围说道:“那你还是说说到时候我们能分到多少吧?”

陈寒笑道:“好的,诸位王爷,你们要知道,二百万股宗室的股份,分到你们每一家,每人至少能拿到十万股。这是什么概念呢?”

陈寒再一次朝门外喊了一声,“把白布以及我的炭笔拿过来!”

外面有太监,将一块简易黑板,现在变成了白板,抬了上来。

这块白板长两米,宽一米五。

陈寒拿的是碳笔,也是因为他毛笔字实在是太烂,他只能拿自己制作的碳笔,类似硬笔来给这些王爷们上课。

陈寒把黑板拿过来之后,先是在黑板上面写上——大明商会股权分红有关事宜。

然后把朝廷、皇室、宗室、商人以及自己的股份、奖励股份分别列在上面,使整个版面非常清晰。

接着陈寒说道:“如果大明商会每年的利润是一千万两白银……”

楚王站起来说道:“欸,为什么要用白银呢?不能是宝钞吗?

你现在摊丁入亩回笼用的都是宝钞,我还听说,今后不允许白银和黄金当作货币来使用,而是拿宝钞来使用的。”

陈寒解释起来,“楚王殿下所言甚是,现在朝廷的确不允许黄金白银单独货币。

但是黄金白银当做概念就更清楚了,我是要让你们明白你们每年能够拿到的分红是多少?”

楚王听完之后坐了下去,陈寒接着解释:“如今的亲王,就拿镇守边塞的晋王、燕王殿下每年的俸禄来算的话。

其中粮食收入是四万石,如今粮食价格是一两白银四石粮,也就是说您粮食收入每年是一万两。

加上丝绸、布匹、草料、赏赐等等折合一千两,您觉得合适吗?”

晋王点头,燕王也点头。

”至于内陆的亲王你们,每年的俸禄是三万石粮食加上各种其他,折合成白银收入是八千五百两白银,这么算的话就相当清晰。”

陈寒把他们的收入都清晰地写在了黑板上。

然后回过头说道:“把你们的收入都给算完了之后,咱们再来算一下你们能拿到的分红。

就按照大明商会一年一千万两白银的利润来算的话,每年的股东大会,拿出五百万两来分红!”

湘王朱柏比较年轻,立刻站起来说道:“不对啊,你不是说有一千万两白银的利润,为何不能全分了?”

晋王笑了起来,“你这小子,果然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难道赚来的钱全部给你分了?以后做生意不做本钱了?

谁家做生意会把赚来的利润全给分了?”

湘王朱柏闹了个大红脸的坐了下去,大家伙也都哈哈大笑。

陈寒笑道:“看起来晋王殿下还是相当精明。”

晋王顿时洋洋得意,“那是,咱怎么也掌管整个山西的边防,要算的账目那也不少,这点还是知道的,你继续说吧。”

陈寒笑道:“好,那我问一下在座的王爷们,如果拿出五百万两百两作为分红,按照你们所占的股份,你们自己算一下每人每年能拿多少白银,你们先算,我喝口茶。”

说着陈寒停顿了一下,拿起茶碗喝起来。

下面的王爷们嘀嘀咕咕起来。

这毕竟是一笔大数目,他们这些人从小数学就不好。

算了一遍又一遍都觉得不对。

而陈寒等了片刻之后笑道:“还是我来帮你们算一算吧,五百万两的分红朝廷占一半,拿去两百五十万两。

宗室占二百万股,分红就是一百万两。

而分到你们手上,每一个人能拿到多少呢?”

一百万两?

我的天!

王爷们震惊万端!

陈寒双手撑在桌子上,身子朝前倾,脸上带有笑容:“答案是四万五千两!”

四万五千两!!!

当这个数字被说出来之后,即便是晋王和燕王,都吓得一大跳。

这也太多了吧!

即便是自己没有削减俸禄的时候,也根本拿不到其中的一半。

更不要说其他的王爷。

就连太子朱标坐在下边,都吓了一大跳。

如果大明商会真的每年能够做到这么大的利润的话,那还需要朝廷去支付宗室的俸禄?

不仅不需要,朝廷还每年能从大明商会拿到几百万两的利润。

这是什么概念?

这简直就是在抢钱。

难怪陈寒会说,既可以解决宗室的俸禄问题,又能让老百姓们以及官员们没有任何怨言。

因为从此往后,根本不需要朝廷拿出一枚铜板来支付宗室们的俸禄。

王爷们一个个眼睛都快要冒绿光了。

特别是像楚王、湘王、唐王这样的王爷们,他们本身就身处在中原内地。

这一次削减俸禄直接削掉了他们两万石,按照陈寒说的只能拿到八千五百两白银的俸禄。

而现在如果真如陈寒说的那样,他们每年能分到的起码是四万两,那不比之前多个四五倍?

一想到这里,顿时期待起来。

他们现在是绝对支持。

不过还是燕王朱棣站出来说道:“陈寒你现在说的只是水中花镜中月,你怎么就能保证每年的利润能达到一千万两,如果没有呢,你怎么办?”

要不怎么说这是后期能当永乐大帝这个称号的王爷,果然是聪明,能看出最关键的地方。

而陈寒笑了笑:“殿下,不瞒你说,其实东洋分会每次只运回一百万两白银,还是我跟他们讲,大明今后不需要这么多白银的流入,所以产量才有所控制。

如果真放开了来挖掘白银,按照大明商会东洋分会所掌握的技术来看,每个月运回二百万两白银还是绰绰有余。

但即便是每月只运一百万两百银,大明商会每个月也能从中拿到十万两白银的分红。

也就是,说一年就是一百二十万两白银的纯收入。

剩下的七百八十万两白银的利润,怎么来的?

修水泥路、卖玻璃、机械制造以及今后大量的纺织订单。

国与国之间的贸易绝对要打开,海禁是一定要开放。

届时咱们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队伍,南下拓展南洋各国。

这也是咱们大明商会要做的买卖。

届时别说一千万两,我说每年的利润有五千万两都算是少的。

至于如何经略南洋,这也是我等一下马上要展开的一个课题。

甚至我还要搞币缘战略,也在这一次跟你们都讲一讲!!”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