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215章 税务稽查司比锦衣卫恐怖一万倍

第215章 税务稽查司比锦衣卫恐怖一万倍

第215章 税务稽查司比锦衣卫恐怖一万倍!

周王、燕王、晋王三个人,也跟随着老百姓们的脚步,一同前去三山门。

要去看一看,这个陈寒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

即便是还没有到京城,还在城外边,却已经有如此多的百姓想要去见证一下他的庐山真面目。

周王、燕王、晋王,他们也是只知道其人,不知其面,也想要一看,这个陈寒到底是何方神圣。

是不是像人家说的一样,三头六臂。

一同来到了三山门街口之后周王说道:“陈寒这家伙真的是会用杀人诛心的这一招。”

晋王问道:“怎么说?”

周王回道:“三哥你想,陈寒现在跑到曲阜去把整个孔家都给灭了,又在曲阜招收了一大批愿意学习科技的学生来京城。

岂不就是要告诉天下的人,如今就连孔老圣人家乡的百姓都信奉科技。

那其他地方的人还有什么理由来怀疑科技?”

燕王朱棣说道:“说白了陈寒是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所以特意跑到孔家去,把孔家名声搞臭,抬高自己。

厉害!着实是厉害!着实是小看了这小子,搞起阳谋来也是一套一套的。”

晋王也不是本人听完之后道:“这小子能有今天看起来还真不是靠着老爷子还有大哥在撑着,他本身就是个手段耍得飞起的人。”

燕王点点头心里面对陈寒越发的感兴趣。

这可真是没有见其人已经是对他的名字如雷贯耳了。

周王这时候又小声说道:“不过把孔家弄成这个样子,又从曲阜招来这么多学生,读书人还不得恨死他,估计生吃他的肉都是轻的。”

晋王扑哧一声笑了,但边上听到他们说话的一个长衫读书人这时候反倒是说了一句,“仁兄看起来不常在京城走动吧?”

这话问的周王晋王和燕王一头雾水,还是燕王朱棣脑子比较灵活,马上说道:“这位兄台所言甚是,我等一直在北方经商,近日才到京城,兄台,应该是对刚才我等言论有异议,还请赐教!”

“你们三人是商人?”长衫读书人问。

燕王这才觉得有点孟浪了。

读书人向来瞧不起买卖人,自己刚才信口胡诌说是商人,岂不是被他小瞧了。

当即找补:“我等也是读书人,只是家中老夫年迈,兄弟们还年幼,只得出来打点!”

不想那长衫读书人轻轻地拍了拍手上折叠起来的折扇,哈哈一笑:“诶,商人也无所谓,如今商人在我大名可是香饽饽,他们贡献赋税不少,减轻了老百姓们的负担。

就连做官的,再见到商人也得客客气气,这可都是侯爷改革的好处!你们难道在一路过来的时候没有受到官府的优待?

须知侯爷税制改革后,当地百姓不再给官府支付岁办、杂办。

他们办公所费,皆从商税当中抽成,官员都势力着呢!”

朱棣他们还真没有了解到这当中的详细,一听这倒吸凉气,还能如此。

难怪沿途都说百姓们的日子过得好了。

他们虽不参与地方官服的行政管理,但多少知道这里面的道道。

往常官府衙门上到笔墨纸砚、下到吃喝拉撒,全都是辖地百姓支应。

虽说各朝各代以来,田赋看上去都不重,但是这岁办啦、杂办啦才是真正压得老百姓闷喘不过气的恶政。

可没想到陈寒的税制改革居然连这个都改掉。

取而代之的是从历朝历代以来都不受重视的商税当中支应。

这可真是天才之举。

三王听完了长衫读书人的解释之后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难过读书人现在读书人对商人都没有歧视的目光。

不过有一件事情让朱棣很不理解:“兄台,自古要是商人做大也不是件好事,难道平虏侯爷没想到这件事?”

长衫读书人嘿嘿一笑:“还真别说伱们问到了点子上,要是一般人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你。

但是我却知道后也是怎么对付这些人的!”

晋王赶紧问道:“说说,快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长衫读书人解释起来:“如今锦衣卫从单纯的情报机构变成了税务稽查司你们知道吧?”

三王噢了一声。

对对对!

这个他们听过。

当时不少官员都觉得锦衣卫变成了税务稽查司应该温和一点才是。

但是随后才发现那真的是大错特错。

税务稽查司比锦衣卫恐怖一万倍。

那长衫读书人提到这税务稽查司也是觉得汗毛倒竖。

他解释起来:“如今税务稽查司绝对是咱们大明最大的衙门!

以前锦衣卫只有区区的五千人而已,但是现在居然有四万人之多。

他们的职责就是将天下几乎所有有收入的人都给纳入到,他们税务监管的范畴当中。

尤其是商人,只要登记是商籍的买卖人,就必须将做的每一笔生意的纳税记录保存好。

每年开春正月到四月期间,都必须到当地户籍所在地税务稽查司衙门去核销纳税记录。

一旦有税务登记不对的地方,听说会直接被税务稽查司抓到大牢里面去。

最让人佩服的是,侯爷也没有让税务稽查司成为没有人管束的衙门。

因为税务稽查司收上来的赋税,有一部分是要给当地官府衙门提供办公资费的。

当地官府也怕税务稽查司在征税的时候,糊弄他们,所以当地官府也要查税务稽查司的账目。

听说两方人马都瞪大了眼睛盯着对方,一旦哪方有错,那都不会客气。

而且大家利益攸关,都不想被对方糊弄,势必互相监督。”

燕王朱棣对这样互相监督的衙门,十分的佩服。

“这才是应该的,要不然税务稽查司真会无法无天了。厉害,实在厉害!”

长衫读书人点头:“可不是嘛,税务稽查司无孔不入地监督包括官员在内的收入情况,一旦有差,马上就抓人。

官员们被搞得不敢贪污,跟税务稽查司的人还能和平相处?

听说这一年来,地方衙门和税务稽查司那是互相的平衡,互相制约,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但到了收税的阶段,大家那一份都在其中,所以都尽心尽力。”

晋王心道:那不是废话吗?这当中有他们自己的利益在,可不得尽心尽力?

长衫读书人道:“有了税务稽查司和当地衙门都盯着,你们说商人还能闹到哪样去?

说是监督税务的,其实也是监督商人。

你好好做买卖不坑人害人,该交的赋税都交了,那你尽管发财。

但你要是来阴的,那税务稽查司和当地衙门是会联起手来搞死你的。

因为你不交税,那就是抢他们的钱。

那你要是好好纳税,那你做的什么买卖,你有多少身家,不就一目了然了?想瞒都瞒不了!”

这么一解释燕王朱棣他们更是无比的佩服。

这个陈寒就算是在治国方面也是天才。

就光使用税务稽查司和当地官府互相牵制这一条,就让赋税制度有一个很好的保障。

而且锦衣卫改编成的税务稽查司只对皇帝负责,那就是派到地方上去监督地方官府的。

他们不直接参与行政管理,但是会打小报告啊!

这样的机构势必到哪都让人讨厌。

而这又是皇帝希望看到的。

看得出来这长衫读书人对陈涵那是佩服崇拜到了极点。

长衫读书人说完了这些,这才转回头来说道:“至于你们说的那个问题,读书人还真就不是很介意。

说实话,侯爷最近一年的改革,我们这些读书人也看在眼里。

孔家到底怎么样?我们更是有目共睹。

之前我等的确没有看清楚孔家的真面目,可是自从一个月前,侯爷和衍圣公论礼之后,我们读书人的脑袋也不是不开窍。

大家也都明白,侯爷现在针对的不是我们这些读书人,而是孔家。

之所以要斗倒孔家,完全是因为孔家借着孔老夫子的名头在外面招摇撞骗,欺压百姓。

这与读书人以及孔圣人的儒家之道大相径庭。

解决了孔家之后,我等读书人也更明白,孔家不是我等读书人的靠山,反倒是读书人当中的败类,反倒是让读书人明白了将来读书是为了什么。

儒家的养浩然之气并没有因为改革而消失。

正如侯爷所说,他反对的从来都是披着孔老夫子名头招摇撞骗的,那帮利益既得者。

而不是儒家的思想。

以后我们这些读书人能科举的就走科举之路。

能进侯爷创办的工程学院,在那里顺利地结业获得结业书,从而下到县乡去做技术官员也是一样。

按照侯爷最近跟吏部那边出台的律法,已然写得很明白。

今后选拔官员除了科举这一途之外,工程学院能够在四年之内顺利结业,也是做官的标准。

从这个角度来看,侯爷不仅没有让读书人陷入困境,反倒是给读书人多了一条选择。

唯有那些迂腐的,一味地崇拜孔家,觉得孔家乃是圣人血脉的才是痛恨侯爷的。”

长衫读书人说完之后哗的一下打开了折扇,潇潇洒洒地扇着扇子,好像给燕王他们三个买卖人普及了一样,表情分外的骄傲。

燕王晋王周王三个人听完了这番话之后更加是诧异。

没想到啊,都以为陈寒搞倒了孔家得罪了读书人,但相反的是有很多读书人反倒支持陈寒。

无他,就因为陈寒给他们找了另外一条路。

天下读书人不知凡几,科举考中者寥寥可数。

能多一条路,就相当于给这些寒窗苦读数十年的读书人的人生多了一种选择,那可是大恩人。

毕竟三年一届的科场考试,不是什么人都能等得起的。

即便是从底层官员做起。

进了这个门槛才能有机会往上面爬不是?

所以这读书人不仅没有对陈寒有丁点的厌恶,反倒和其他的读书人一样翘首以盼,等待着要看一看陈寒的庐山真面目。

三个人听到那读书人的反应之后,走到边上一边去。

晋王对周王说道,“看起来你预测的有问题,读书人没有都厌恶陈寒,反倒觉得陈寒给他们多谋了一条生路。”

周王抓了抓后脑勺:“不应该呀,按理来说读书人应该恨他,恨得入骨才是,怎么会感激他呢?”

燕王在边上小声说道:“老五啊,你果然是落伍了,你以为现在的读书人还是之前赤胆忠肠的那些读书人?

还是那些儒家的弟子吗?

其实非也!

他们早就已经将读书视作晋升的途径而已!

你以为他们真的就乐意在那书斋当中,寒来暑往数十载?

其实那苦得很,无非是想要当官而已。

如此的功利心态,早就已经忘记了读书人兼济天下的根本。

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大明王朝一下子提高了读书人如此多待遇,他们还不得拼了命?”

周王听完四哥的话之后,这才点头,“四哥,你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我也是现在才终于想透这一点,以前的读书人多少还自觉自己有身份上的骄傲感。

现在却不是,真正能够骄傲的读书人,都是那些当了官的。

咱们大明虽然比隋唐已经晚了将近八百年,可是隋唐乃至两宋,他们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都要比咱们大明少得多的多。

所以咱们现在的读书人早就已经变味了,难怪陈寒这么折腾,还能让读书人认为他还不错,说到底还是骨气没了。”

燕王再一次说道:“骨气?你要明白,孔家都那副德性了见谁跪谁,还想让天下人有骨气,简直开玩笑。

为何陈寒要急着将孔家给打掉,无非就因为孔家把读书人的风气给带坏了。

连孔家圣人后裔见到异族都能把膝盖跪下去,他们这些读书人有何不可?

所以呀,打掉孔家我是支持的,陈寒做得对。”

正说着话,就有人大喊:“来了!来了!看看,来了!”

这么一喊,不少百姓都踮起脚来往城门外看去。

只见的城门外,陈寒乘坐的官船已经在码头上停了下来。

陈寒站在甲板上,看着城门口,除了官员们来迎接自己,更可看到老百姓自发地站在道路两边,殷切地期待着。

陈寒看到了夏元吉以及内阁十一人,礼部尚书凌汉,还有江都郡主。

礼部尚书凌汉此时表情相当的微妙……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