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165章 殖民区委员会半年总结!实现了

第165章 殖民区委员会半年总结!实现了

第165章 殖民区委员会半年总结!实现了机械化 半自动化!!

甚至有很大一部分的俘虏,是把陈寒他们当做了救世主一样来看待。

他们对于大明城的各项工作不仅不排斥,反而是积极的加入,把这里当做了家。

陈寒在看到这批俘虏如此的表现之后,不得不说自己的这个举措是对的。

反正让人吃饱饭,就已经是很幸福这件事,让陈寒有了一个很大的颠覆。

因为在这个时代,大部分的人其实连吃饱饭都保障不了,更不要说让他们有其他的想法。

以至于只要给他们吃饱饭,他们就能够干很多的活。

即便是那打铁的,在倭奴传承了数百年的家族,整个家族上上下下四百多号人全部被陈寒他们一锅烩把他们都给抓了过来。

但是让陈寒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族不仅没有觉得自己被俘虏了很丢人。

反而是在这个地方有了个稳定的打铁的行当,以及能吃饱饭,让他们的手艺活能延续下去,他们有很大的荣誉感。

甚至不觉得自己被俘虏,被陈寒他们奴役是丢人的事,反倒是崇拜陈寒他们这样的强者。

由此可见啊,倭奴这个国家的百姓,他们刻入骨子里面崇拜强者基因是一直存在的。

他们不在乎国与国,他们只在乎自己。

在这种情况之下,陈寒并没有去批判他们这种所谓的精神,反倒因为他们帮自己做了不少的事,对他们没有那么的刻薄。

让他们能吃饱饭,让他们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当中,去做自己的喜欢的事。

甚至陈寒在要准备回去的时候,是准备将这个家族当中至少二十位精英带走的,绝不能够让这种技艺断掉。

因为他发现这个家族把这种技艺当做了一个瑰宝来看待,甚至他们记载技艺的书籍用的是唐朝时候的纸张,被他们非常完好地保存了。

虽然陈寒没有用武力去剥夺他们这份书籍,但要求是让他们的传人带着这份书籍回到大明王朝去,在那里进行传承。

不会强夺他们的但必须得要将他们这份典籍一个字一个字给抄下来给大明王朝。

陈寒甚至发现这上面不是倭奴的文字,而是属于华夏的文字。

这个家族世世代代都能够熟读汉字,虽然发音已经跟大明官话完全不一样,但听着就那样的抑扬顿挫类似于岭南的语言,也就是粤语味道。

陈寒有点明白,为什么很多人说真正保存了上古发音的,可能是客家人的原因了。

而自己也是属于客家人,听到有一些音节与自家方言有点相像之时,颇为亲切,对这个家族稍微有了一点点尊重。

接着再说一下,这一次在挖矿这方面铁轨车的运用。

陈寒他们用生铁铸造的轨道,虽然笨重,但很有用。

甚至于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陈寒只能将事情做到这个程度。

但对于采矿部来说简直就是神器。

原本从矿井当中将铁矿石运送上来,最多的也不过就是竖井,然后用辘轳铰动,把篮框给铰上来,然后还是得由人背出来。

可是现在不一样。

现在是把整个矿道都用铁轨铺设,利用同样的辘轳拉动来运行。

可这效率就不是一次只能一筐一筐地运送矿石,而是一辆小车接着一辆小车给拉上来。

在底层挖矿的工匠,只需将矿石放在小车上面。

然后每次要拉矿石,都拉扯一下绳索就有铃铛响起。

每一个节点之间设置的工人就会铰动辘轳,将矿石从矿井之下几十米甚至上百米,慢慢地拉动推上来。

这里要说一下节点的问题。

节点是根据坡度来设置的,一般来说是五百米一个节点,坡度大的地方就一百米设置一个节点。

每个节点安排一组铰动辘轳的工人,每一组只需要有二十个壮汉也就够了。

等拉到近前之后,立刻就用专门可以卡在铁轨上使用的刹车系统,也就是一个铁轨卡套,卡住那些小车的车轮。

接着这个节点的工匠会把铁钩钩住最前方的那一节车厢,然后以同样的方式拉动摇铃,那么上面一节节点上的工人,则会铰动辘轳把矿车给运送上去。

如此接力的方式,使每一组所承受的工作压力都不这么大,让他们都能够循环往复。

而且如此接力的方式,也加快了运行的速度。

人力背那是相当之困难,但是利用铁轨将银矿石都给从矿井当中给拉出来,那就非常快。

工作效率增加之后,每一组每一次都能够拉上来成千上万斤的矿石。

而且这个铁轨是一直铺设到碾压矿石的水车工作车间的。

之所以说这是一条流水线就在是每一次从井下面挖出来的银矿石,都可以直接拉到碾碎矿石的工坊当中碾碎了。

之后直接以铁轨送到熔炼工坊里面去,然后直接熔炼出大量的白银。

白银熔炼完后,工坊当中通过铁轨车再一次一点一点地送下山上去。

铁轨一直铺设到海边港口仓储部的银库之内,在那里直接入库。

可以说很多时候如果效率够快的话,基本上还不等那些白银完全冷却,就已经到达了山下边距离十几公里之外的银库当中。

陈寒每天最快活的就是站在自己的二层小楼上,看着小铁车在已经修建好的上山大道两边的铁轨上穿梭不停,而且还是日夜不停。

那铁轨上面,基本每一次都是十几节车厢一起动上面,每一次都的都会有整整十节车厢,每节车厢都能够拉至少一千斤的白银。

所以一次性就是一万斤白银下山。

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一个节点依旧是这种用能力来进行推动辘轳传送整个银矿和白银,利用这样的方式能够大量的节省人力,可以将运输的过程全部半机械化。

这是陈寒现在能够用上的最好的一种方式。

也让那运输部这些一个大老粗们觉得十分的新奇。

而这也是陈寒能够把白银产量,从一个月的八十万人推向了一百多万两的关键。

而这还不仅仅是最高峰的产量。

因为按照采矿部那边的预估,如今是一边摸索着一边正在挖掘表层的白银,质量不是很高。

所以越往里边白银矿品位会越高,品位越高就代表着每一块矿石当中含的银的量越多。

当然每一块矿石里边除了有银还有一些其他的矿产,这就不是陈寒能搞懂的。

但是挖采矿部的一些工匠们能区分出来,被一一的区分堆放,说不定今后就有作用的。

当采矿部的主管说完了产量之后,所有人都惊呼。

陈寒也没有吝啬,直接是一拍手掌:“我之前就说过,如果你们采矿部能够完成每月一百万两白银的产量,奖励你们采矿部十万两白银,马上兑现,如何分配那是你的事,只要保证得了伱手底下那些兄弟们不会有怨言,你就算是一个人独吞我都没意见。”

采矿部主管哈哈大笑:“陈主席,您这就实在是太看不起我了,我难道连这点觉悟都没有?

我只是负责在监督、负责每天的工作布置,而不是亲自去上手。

如果我手底下那些工匠们不那么努力做事,哪轮得到我在这里逞威风。

所以您说这些实在是折煞我了,我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事。

我宁愿自己一两都不拿,也要分给手底下的弟兄们。

同样的也希望从当中拿出五千两白银来买一些肉类,补贴一下那些俘虏。

即便他们曾经是咱们的仇敌,可是他们依旧很辛苦。

如果不让他们吃得饱穿得好的话,实在是很难保证效率。

这批俘虏被训得相当好,他们的手艺也很好,不能让这些人那么快的死掉。”

陈寒笑了,“那是你自己的安排,你拿多少白银给后勤保障部,他们就给你提供多少额外的肉类,你们自己自行商量。

后勤保障部主管在这里应该说两句吧。”

后勤保障部主管站起来了,“陈主席您说得对,他们给我们多少钱,我们当然要做多少事。

而且有了这么大笔收入,难道采矿部不应该请大家伙吃一顿好的嘛?”

这话一说出来大家都起哄,让采矿部主管请大家吃吃喝喝一顿。

采矿部主管大家会声一笑道:“那一点问题都没有。”

接着陈寒又说道:“我这一次要运一百万两白银跟我一起回去,除了奖励给采矿部的十万两,剩下的十万两白银,就都作为奖金平分给其他的部门和军队。

以后朝廷也是如此,每个月你们保证一百万两白银运回朝廷就行,剩下来多少,都作为大明城发展的经费以及诸位的奖金。”

当陈寒这么说了之后,连边上的沐英都震惊。

因为他很明白,随着目前大明城都慢慢扩张,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

陈寒他们在礼仪部的这种攻心为善的宣传之下,大量的倭奴百姓自发地来到大明城。

他们需要的不是俸禄,他们只需要一口吃的,需要的是能有个干活的地方。

所以慢慢的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俘虏进入到大明城来充当工匠,将会加快挖掘的进度。

甚至白银每个月的产量,应该会有更大的提高。

可陈寒要求的却那么低,一个月一百万两,剩下的又都是所有工匠的奖金。

那如果出了一百五十万两白银一个月,那是不是五十万人都大家平分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吸引力就实在是太大了。

果然当陈寒这么一说之后,所有人眼睛都发光。

不过陈寒没有办法跟他们讲,这是因为朝廷需要白银,只是前几年的过渡而已。

一个月一百万两,一年一千二百万两的白银,在大明就已经很足够。

经过几年的积累之后,白银不再需要去跟宝钞兑换,大家都相信朝廷有巨大的信誉之时,白银流入太多,对大明来说就没有多大的意义。

所以陈寒就不再需要有那么多的白银,反倒越多,对于白银的价值冲击将会越大。

甚至到后边,他一定会让这里的采矿量维持在每个月有五十万两进来就可以了。

至于后面这些白银到底要用作什么,陈寒也脑海里面有大量的规划。

白银可以不在大明使用,但可以在其他地方掠夺更多的财富的,也可以把它当做一种商品来用。

当然陈寒最大的目标就是边上在往东边去的佐渡金矿。

那里那座金矿才是陈寒最大的目标,但是必须得要在这里完成更多的制度化,更多的可以复制的经验,才更好去挖掘那些金矿。

沐英这边其实也一直在做工作,他甚至把俘虏来的那些士兵进行编组进行训练。

不给他们提供热武器,但却给他们提供了更多建功立业的机会。

毕竟他们现在还一直认为自己乃是大内氏的士兵,不会觉得臣服的完全是大明城。

可是大内氏现在可都在大明城也就是明朝掌控当中。

所以利用这张傀儡,可以完全指挥这些士兵,也是一批很好用的人才。

让这批士兵在前面当炮灰,攻击其他城池,然后大明的士兵则在后边帮他们打击对方的士气。

甚至是直接拉着火炮去攻城,让大内氏那些士兵相当于有了一个援助。

不过拉回来的粮食、人口、财物又全部都在大明城内。

沐英在这方面是相当高明的指挥者,非常会利用这帮小鬼子。

而充足的粮食支持,使这帮小鬼子又能有更强的战斗力,反正驱使他们去灭自己的同胞,那就相当于培养了一批伪军。

而这批伪军的数量多达两万人,忠诚度相当高啊,战斗力相当不俗。

他们被其他倭奴军阀称作大内氏的敢死队,被整个倭奴讨厌……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