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160章 死了就埋进地基里!把小鬼子不

第160章 死了就埋进地基里!把小鬼子不

第160章 死了就埋进地基里!把小鬼子不当人来用真爽啊!

五天之后在大明城。

大内义弘的亲弟弟大内弘茂,在陈寒沐英两个人的监督之下,继承了大内氏家主的位置。

而那些个臣子们,也都在相对简陋的‘宫殿’里边,为他们的新主子进行了庆贺。

只是让大内氏所有的臣子们都伤心的是,之前山口城富丽堂皇,可现在居然分配给他们大内氏的木屋,只能住下区区的一百来人而已。

虽然他们已经重新拥戴了主人,而且名义上大内氏依旧统领着六个国度。

可是他们所有人的活动范围,也就只现在只仅限于方圆两百米之内而已。

所有大内氏发出去的那些文字,全部都经过陈寒他们之手。

剩下的几个国,除了周防国和石见国之外,都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因为谁都没有想到,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而已,他们国内就发生了如此大事。

就连此时的足利义满接到了从汤里发出来的,大内义弘病故,他的弟弟继承家主之位的信之时,都是一脸的懵。

足利义满看着信件上面说,大内义弘突发疾病,在一个月前去世。

他的弟弟受到遗命继承了家主之位,还请求让足利义满封他们家族为九州探题。

九州探题目前还是今川了俊在担任着,足利义满虽然知道今川了俊跟大内义弘关系不错,但绝对不会将九州探题这个位置交给大内氏的。

所以当看到这封,一方面是报告大内义弘病亡的消息,另一方面又是求官的信件之时,足利义满是气的把他们的信件都给撕了个粉碎。

如今他们北朝这边是节节败退,赵审言控制的倭奴南朝,将整个四国地方由本来的土左国一隅之地,扩展到把整个四国岛都给占据了。

目前正在准备着要往中国地方的山名氏等氏族在之处进攻。

他正在烦恼之际呢,就接到了大内氏这边的来信。

足利义满气得要命,他根本都没有时间去探听探听,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边,大内氏那边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而大内氏那边,由于石见国、周防国除了沿海地带人口相对集中一点之外,内陆的山区那大部分都是村子,还没怎么开发。

大家各过各的日子,也就平日里上交点粮食而已,谁会关心哪个大名今天被灭掉,明天又是哪个大名成了自家的领导。

反正在他们的眼里面一直都认为,铁打的江山流水的大名,百姓们都不关心。

所以根本就没有消息泄露出去。

除了石见国那些百姓被掳掠之外,其他国根本都没有消息。

唯有边上的曾经被大内氏占据了两个国的山名氏最近这段时间活跃了起来。

他们听说石见国莫名其妙的人口全部失踪,所以在经过了一番试探之后,大量的在山名氏管辖之地的无田百姓们,纷纷入侵了石见国把那些田地都占为己有。

不过他们应该是不会高兴太久,因为再过一两个月,等陈寒他们开始挖矿,这些兴高采烈、觉得自己占据了那些田地就可以享用一生的老百姓们会发现,突然就有一大批的军人,将他们给抓起来,然后送到银矿当中去当矿工了。

足利义满这边正在生气之际,就有一名大臣上前来:“大将军,从大内氏领地之内的石见国和长门国,这段时间传来战争开打的消息,该不会真的是遇到了倭寇吧?”

足利义满呵呵冷笑,“你就去信他吧,尔等怎能如此天真?

难道不知,那些倭寇尽皆是他大内氏豢养的打手?

难道你们都忘记了濑户内海之内发生的多起劫掠事件,背后都有他大内氏的影子?

现在他求救咱们无门,居然自导自演一场戏,让他自己闹去吧。

他们不是说要和海盗倭寇进行战争?让他们打,正如之前所说,咱们当前第一要务乃是遏制南边的发展。

他们占据了四国岛,马上就要兵指近畿之地,这才是咱们的当前要务。

至于大内氏,他们如何不用管,等平定了南朝,本将军再挥兵袭击,把他一鼓作气灭掉。”

所有大臣都觉得有道理。

估计大内义弘也是自找苦吃,一开始他拒绝足力满要求他派兵的借口,现在却成了他一语成谶的最终下场。

足利义满让他派兵,他为了推搪,直接就说他的国土之内发生了海盗倭寇劫掠者。

所以他没有时间去理会室町幕府的命令,只能先把自家内务处理了。

可没有想到大明的军队就在这个时候打了过来。

于是足利义满以及边上所有的氏族都不相信他们遇袭的鬼话,也就没人知道,他们国内发生的事情。

这真的是狼来了的最好的印证。

就因为这一点,不仅为大明这一次的袭击打了很好的掩护,更是把他自己的命都给送掉了。

……

陈寒他们回到了大明城之后,经过一番清点,有了巨大的发现。

首先是这一路过来真是十分的有收获。

光是浮财就有黄金二十万两之多,白银更是达到了三百万两,至于粮食更是数不胜数。

山口城附近不愧都是富户集中之地,这一次直接搜罗一空之后,陈寒他们甚至都有了,可以将打劫过来的将近三百万两的钱财直接装船运回大明。

因为他们现在就光是在石见国掳掠了那十几个城池,得到的物资,就足够他们自己自我发展两年的时间。

将太多的财物堆积在大明城,反倒不利于大明城的发展。

于是在陈寒的建议之下,直接是将二百万两白银和十五万两黄金装船运送到大明去。

同时也得给皇帝陛下他们报告一下,自己等人在这里一个多月的工作进展情况。

话说目前就已经是洪武二十五年的正月份了。

看着外面飘雪的场景,陈寒格外的感慨。

这算下来出海都已经三个多月了,进展的还是相当顺利的。

不仅开发了和朝鲜国合浦港的各项合作,将棉布倾销到了朝鲜国。

更是端掉了对马岛曾经在大明肆虐的倭寇。

虽然不能完全说是绝了倭寇的根,但至少是报了一笔血仇。

又直接占领了整个汤里,将它建设成了现在的大明城。

掳掠到了人口达到了二十五万之巨。

整个大明城现在规模瞬间扩大一倍,这些人口基本上是不需要付出任何俸禄的。

只需要给他们口吃的,他们就必须得干活,这是多么便宜的人力。

而现在自己等人光是弄到的粮食就已经多达千万斤之多。

有了如此多的粮食,陈寒知道,就算是不再去殖民,也必须得要先将整个石见银矿给他挖空。

第二天陈寒就开始安排运输部的人,将多余的两百多万两白银装上船。

然后将大明城现在的所有建设情况陈述给远在大明的皇帝陛下。

这一次的奏章,陈寒一共写了有半天,用毛笔字足足写了一万多字,这才将这里的所有情况都给详详细细地描述了一遍。

并且展望了一下今后,自己等人能够在这里做多少贡献。

紧接着陈寒就开始安排整个采矿部和勘探部、建设部没日没夜地开始干。

二十多万俘虏为整个大明城的奠基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不论这些个俘虏是什么样的身份,只要你是俘虏就都得给我干活。

不管伱之前是富户,还是平民,只要你有口气在,你能干活就必须得所有人都上阵,甚至是三班倒。

在这种进度之下难免会出现死伤。

而对于这所谓的死伤陈寒,这一次终于不再是像一个现代人那样有所怜悯。

他很明白对敌人的怜悯,就是对自己的最大犯罪。

所以即便是修路,即便是采矿、挖矿、探矿,这当中几乎每天都有一两个人会死俘虏。

这些都是小鬼子的先辈,陈寒用得极为顺手。

就像当年这些小鬼子抓住了东北的那些百姓,逼着他们到煤矿里面去挖煤,然后死伤无数那样。

这次陈寒对死的那些人,直接就填埋进路基当中去。

最大的一次死伤,还是因为那重达三千多斤的巨大的石头滚轮,因为绳子没有栓牢,直接从半山坡之下滚落下来,一次就把一百多俘虏给压死。

即便如此陈寒也并没有停留下来,而是带着血腥味一路的继续。

或许这里的俘虏们都明白自己要做的是什么活,真的有人死伤,陈寒给的抚恤还是不错。

多给了他们一点粮食,大家也就不当回事了。

反正在他们的眼里边,自己的人的命本来就如此。

更不要说即便是干活死了人,人家明朝人还给抚恤呢。

甚至陈寒将他们的子女送到在这里的学校去进行洗脑,他们都觉得这是对他们难得的一种恩赐。

通过这种强化的pua,陈寒充分的让这里俘虏们个个信服自己。

甚至二十多万人每天死伤这么一两个,对于这么大的基数来讲,都不算得了什么。

沐英他们在每天进行训练的同时,更是全面出击,能够将打下来的城池就全速打下来,然后将所有的物资全部拉过来,把人口全部都给掳掠过来。

他们知道自己这种处处去树敌的办法,肯定会惹起室町幕府的注意。

但对沐英他们来讲,现在倭军的水平是什么样,心里面已经很清楚了。

占便宜的事情为什么不去做?

而接着,那些占领了石见国土地的倭奴百姓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土地是分配给他们了,但是收税的,却并不是像他们一样的矮小的人,反倒是一个个高大健壮的。

他们自称也是大内氏的官员,所以种了他们的地,还没有等收庄稼,就被收了一道税。

他们不知道的是,现在他们缴税的对象居然是明朝人。

……

一个半月的时间很快过去。

当陈寒他们的船队到达了宁波港的时候,整个宁波都沸腾了。

所有人都已经听说了,大明现在虽然没有直接放开海禁,但已经不是很严格。

也有一些百姓在征得了官府的同意之后,可以出海打鱼。

更让他们欣喜的是,从南洋地带上来的商船,好像日渐增多。

从正月之后,到现在的二月份,已经有好几批的南洋的商船停泊在了宁波港外边。

而那已经荒废了许久的市舶司衙门,也在原来的元朝衙门的基础上,开始重新修建,又有官员陆续地入驻。

从正月过后有船只,进港口之后就开始进行抽分这种种现象,都告诉了宁波这批敏锐的买卖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那就是朝廷有可能会打开海禁,允许老百姓们进行海外贸易。

这对老百姓们来讲是个莫大的机会,对于那些嗅觉敏锐的商人来说更是如此。

他们早就已经盯上了松江一带的便宜的棉布。

又听说松江那一带的棉布,现在引进了新的技术之后,大面积的开始生产,效率极高,价格也是很便宜。

可是如今整个大明的商人,都将这批棉便宜的棉布贩往了内陆地区。

更让他们有一种错觉的是,现在整个内陆地区的粮食价格一下子就降下来了。

本来往内陆地区贩卖粮食是一个非常好做的买卖,现在却行情不涨,于是棉布这种东西,就成为了大家伙主要贩卖的东西。

可是毕竟也会饱和,所以沿海一带的买卖人就盯住了海外贸易。

而现在宁波府市舶司的设立以及从南洋的带来的海船越来越多这些信号,都显示了,朝廷现在的风向如今变了。

当陈寒他们派遣的第一支东征军返回的船队,带回了收益之后,更是令整个宁波府沸腾。

虽然他们不知道从宁波府下了港口的那一艘船只上面,到底运载的是什么东西。

但却难以抵挡大家伙对那一支舰队的热情。

宁波府港口下了之后的第三天,所有的信件就经过了层层的驿站传递,迅速地到达了乾清宫朱元璋的书房里。

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两个人,在看到了陈寒带回来的消息之后,那是异常激动。

甚至老朱在还没有拆开信封之时,就先将夏元吉和江都郡主给召见到了书房之内……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