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姬唐 > 第939章 撬动了一个时代

姬唐 第939章 撬动了一个时代

作者:乔木兮有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8:29:04

第939章 撬动了一个时代

第939章 撬动了一个时代

自从这日开始,姬松除了去兵部转一圈外,就将所有时间耗在了芙蓉园里的藏书里。除了有什么大事外,基本上不再理会朝堂之事。

但有时候你不去理会,事情偏偏就来找你。

放下手中的一册古本,揉了揉发胀的额头,朝早已等候多时的陈寿道:“陛下找我什么事?现在我就管兵部的一摊子,其他的事根本就不想理会。”

听到姬松的话,陈寿面色不该,道:“这就不是奴婢能知道的了,陛下还在等候,我劝郕国公还是早点去的好,要是惹的陛下不快,那可就.”

话虽然没说完,但威胁的意味很重,这就很让人不高兴了。

“行了,和你个没把的说这么多做什么?浪费时间!”

说完不顾陈寿难看的脸就朝外走去。

“不生气,不生气,杂家和他置什么气!”

看到姬松已经快看不到身影,他也急忙朝外小跑而去。

太极殿,此时众多大臣都一一在列,就是辽东的张士贵也赫然在列。

李世民站起身来,来到众人身边,凡是他走过的地方,就算是再桀骜不驯的人也低下了自己头。

这就是帝王之气,万人臣服的威势!

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而是在一次又一次大胜之后,让人不由自主地对皇帝产生不了任何抵抗之心。

来到头发花白的尉迟恭跟前停了下来,有些感慨道:“朕现在还记得伱当年在洛阳救下朕的画面,那时候朕带着你们百骑冲营,要不是你在身边护着朕,恐怕现在也不会有现在的大唐了。”

不等尉迟恭说话,又来到秦琼面前,看着当年雄姿英发,一双铁鞭打遍大江南北的秦琼秦叔宝。但现在却是久卧病榻,早已拿不起当年的兵器了。

“你的这身伤是为朕,为大唐伤的,朕不会忘记,大唐更不会忘记!”

他一一从当年的老臣跟前走过,他都能说出每个人的英勇事迹。凡是被说过之人,全都湛然泪下。

铁打得汉子,在战场上就是粉身碎骨也不曾流泪的他们,却在皇帝短短几句话后都留下了泪水。

不为其他,之位得到了自己效忠之人的认可!

哪怕他们杀人如麻,哪怕他们凶名在外。但他们所作的一切就真的是为了杀人而杀人吗?

难道就只是为权势吗?

现在或许大多数人都有此想法,但他们敢拍着胸脯大声地说道:老子当年也是为民请命的响当当的汉子。

多少年过去了,有的人还在一直坚守本心,就算权势滔天也不曾忘记初心。但更多的人却在权势面前迷失了自己,就如侯君集!

但无论如何都不能抹杀他们对大唐对这个民族的贡献,他们是幸运的,活到了最后。但那些战死沙场的人呢?

就真的能够忘记忙?

他们被文人称之为武夫,莽汉,是杀人如麻的厮杀汉,是百姓畏惧的将军。但谁又知道,要不是他们舍生忘死,为大唐撑起一片天,谁知道又有多少人还生存在水深火热当中?

“陛下!”

所有都跪下了,他们以头戕地,有的更是抱头痛哭。

李世民上前将他们一一扶起,让人给他们搬来座椅,这才说道:“你们有委屈朕都知道,有不甘朕也知道,被文官们卡脖子的事情朕更是知道的清清楚楚!”

所有人都望着皇帝,眼中的疑惑怎么也掩藏不住!

他们很想问一句,为什么?

“因为大唐现在的重心在内政,在于民生。”

好似知道他们要问什么一样,李世民直接说道。

“不是朕不需要你们了,也不是大唐不需要你们了。我们用剑为大唐开疆扩土,但现在却需要铸剑为犁,为大唐的长治久安努力!”

“大唐百姓的苦你们都是知道的,当初为了突厥,更是全国勒紧裤腰带的出兵,你们想过没有要是失败了呢?恐怕那时中原又是一片腥膻。”

“经过隋末十多年的战乱,百姓厌战至极,已经到了不得不暂缓战争的时候。朕现在就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在解决高句丽之后,大唐短时间内很难有大的战争,这是不争的事实。”

李世民说了很多,众人虽然不甘,但也明白今后想要打仗难了。他们很多人都没怎么读过书,更不知道这些大道理。

他们只是知道,没有了战争,他们就没了用武之地,那时候他们就是砧板上的肉,别人想怎么揉捏就怎么揉捏。

没有仗打的将军还是将军吗?

“臣姬松拜见陛下!”

就在众人心神大动的时候,姬松来了。

所有人看到姬松都有一丝欣喜,这种情绪不知何时就出现在了他们的内心深处。是漠北之战,还是辽东之战?

总之,有姬松在的地方,就是最让人放心的地方。

并且,他现在就是兵部尚书,他们将士的头头。现在皇帝说没有仗可打了,但大家总得有个用处吧?

难道就只能待在长安醉生梦死?

姬松虽然很多时候都介于武臣和文臣之间,两者的界限并不是很明显。但武将这边却始终将他当做自己人,这和姬松对他们的态度而决定的。

文臣们瞧不起他们,想姬松这种基本到顶的勋贵,对于武将的态度却始终没有发生改变,只要是能帮的就绝对会帮一把。

不像李靖,在功成名就之后彻底断绝了和军中的联系,程咬金看似义气,但却是最滑头的,秦琼卧病在床,根本做不了什么。

最后数来数去,能帮到他们的也就只有姬松了。这些年大家也都看清楚了,姬松的地位特殊,算是保皇派的核心人物,但又介于众多势力之间,那方都能说上话。

再有就是对姬松本人智慧的信任了,姬松所作的一件件事情,早已被人剖析的彻彻底底,他们就是想不知道都难。

刚开始大家只觉得莫名其妙,甚至觉得姬松傻。但多年以后再看才发现自己才是那个杀子。

之前姬松的大分家,所有人都觉得这事姬氏衰落的开始。

但现在呢?这才不过不到一年时间,姬松本人成了兵部一把手,将来出将入相不过应有之意。

四大弟子封爵,更是出了两个侯爵,自己更是为家里挣来了与世同休的好畤侯爵位。只要大唐还在一天,姬氏想要衰落都难。

这样人物他们当然明白其本事,现在看到姬松也来了,顿时眼前一亮。

众人的神色李世民都一一看在眼里,看来自己一番安排却是没有白费工费。至于姬松的威望是不是太高,李世民转眼就甩到脑后去了。

姬氏嫡系就那么几个人,其他族人都分了出去。这再大的家族,只要一分家,在想要合并,那基本上没什么可能了。

人都是自私的,自己能当家做主,谁愿意去给人伏低做小?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岂是说说而已?

“平身吧!”

姬氏看眼所在众人,拱手道:“不知陛下叫臣来所为何事?”

“先不急说事,毕竟你也是勋贵,那么今日所说之事就不能绕过你。正好现在所有人都在,朕也就不卖关子了。”

李世民正襟危坐,朗声道:“现在大唐威加海内,在上次辽东之战后,大唐的重心也放在了民生上,但在座诸位都是大唐的将帅,朝廷减少军队开支想必心中不快。”

“所以今日朕就说说如何安排尔等的事宜,要是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今日大家畅所欲言,朕洗耳恭听!”

众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哑然,李靖等人也睁开眼睛,疑惑地看向皇帝,不知皇帝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李世民也不卖关子,直接说道:“朕左思右想,现在虽然不打仗了,但诸位却都是大唐的功勋之臣,要是就这么闲置,却是可惜了。”

“因此,朕准备设立一个部门,以此来安置诸位。”

随后朝陈寿点点头,陈寿随即拿出一份圣旨,大声朗读起来!

众人先是不以为然,以为皇帝不过是担心他们,这才相出这么一招,不过是有名无权的名头罢了,没什么用。

但听着听着就品出一点味道了,建立武英阁,设立主事人一名,辅佐两人,参赞军务人数不定。

职责是帮助皇帝处理全**机要务,战时由皇帝指派武英阁成员外出领军作战,其余人员则是军机推演于庙算,为大军制定相应且实际可行的方案。

在最后更是明确表示文臣不得进入武英阁,但宰相中可进入一任参谋,但不得担任武英阁主事人,只能从旁协助或查漏补缺。

这.

所有人都愣住了,这哪里是坐冷板凳啊,这分明就是实权啊!

虽然不在领兵,但关于军务的事情却都要经过他们的手,又规定除宰相一人外,其余文臣不得入阁,这样一来岂不是说以后军方的事情都由他们决定?

众人面面相觑,实在不敢相信会是这样的结果,本以为他们要解甲归田,或者被朝廷发配,但现在看来,这哪里是发配,分明是重用啊!

“陛下.”

众人嘴唇蠕动半晌,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李靖此时也睁开的眼睛看向皇帝的目光格外不同,今日之事他们事先一点消息都没有,就这么突然宣布,根本就没有半点准备!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幸福来的他突然,他们还没反应过来!

“陛下圣明,施行文武分治之策,实乃大唐之福,天下之福,臣为陛下贺,为大唐贺!”

就在说有人都不知所措的时候,姬松却上前躬身道。

这时,李靖的目光突然看向姬松,又看看皇帝,心中却是有些明白了。

姬松早就知道,并且很有可能就是他的主意。

这下他放心了,多年的经历却是让他疑神疑鬼,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要是姬松这小子出的主意,那就说的通了。

这小子什么人他清楚,不可能做出对军方不利的事情。看似温和的外表下,这小子心里却恨不得将天下全打下来才甘心。

要说好战份子,在座诸位每一个能比得上这小子的。

让他惊奇的事皇帝竟然答应了?并且还做出实际动作。

今日没有文臣,就是身为宰相的房玄龄,杜如晦都没在,这就耐人寻味了。就算是要照顾武臣,那也不至于撇开文臣吧?就不担武臣这边安排好了文臣那边又出问题?

但姬松的话却是让他豁然开朗,文武分治?

李靖舒了口气,明白了,全明白了!

恐怕不光是武臣这边,文臣那边估计也有这么一出大大戏。

文武分治,这个点子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之前朝代不是没想过真正的文武分治,但自先秦以来,从来都是文武不分家,武臣也能当宰相,文臣也能马上杀敌!

造成这种原因的,就是因为自先秦以来从来都是贵族政治。平民百姓想要跨越阶层简直凤毛麟角。

而贵族的特点就是教育垄断,从小从文习武,根本就没有什么文武分家的念头,上马领军,下马治国,这本就是自古文人的最高追求。

但现在.

李靖突然惊骇地发现,此时正是文武分治的最好时机。

世家被海外领地的事牵扯心神,不少精英子弟都将出海,为自己家族寻找一片立足之地。

这样一来,世家大族的人才对大唐朝廷就输送的少了,而空出的部分必然为寒门和庶民学子占据。

所谓的贵族政治,这里的贵族不光是指有爵位再身的人。氏族,士族,勋贵,皇族,外戚,豪强等等所组成的联合体才是贵族政治的核心。

之前有教育垄断,底层百姓想要上升难之又难。

他想到了书院,这个每年都能培养出大量人才的书院。加上因为书院影响的世家们也在大肆在地方上建立书院,于朝廷争夺读书人之心。

这些年来,书院简直在大唐遍地开花,这也就导致了大唐的读书人越来越多。而这其中庶民的学子占据了绝大部分。

庞大的基数,就决定了将来朝堂上庶民学子必然占据一席,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趋势将越发明显。

姬松,靠着一个书院,却真正的撬动了整个时代.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