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姬唐 > 第九卷 塞北风云起 第一章 万物皆备与我

第九卷 塞北风云起 第一章 万物皆备与我

贞观三年八月,江南还是热火朝天,暑热难耐的时候。而长安已是秋风气爽之际。

刚刚一场大雨使得本来还有些闷热的关中大地彻底清爽起来,雨后的泥土芬芳,淡雅草香,将有些粗矿的北方变得清柔起来。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清朗的读书声从一座古朴典雅的院落里传来,姬松在讲台上来回走动,看着底下读书的学生,自己也是自得其乐。

“先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学生不是很懂。”

一个看起来不大,但眼睛却十分明亮的少年歪着脑袋向姬松问道。

他停了下来,朝着对方压了下手道:“你先坐下!”

然后有对其他学生问道:“你们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看到众人摇头,姬松这才说道:“这是《孟子-尽心上》中的一句话,你们才刚开始学习《孟子》,不懂其中的道理也是无可厚非。

但既然不懂,那为什么只有李安一人询问,而你们却一言不发?是都懂了?不见得吧!”

这些少年当中有不少是长安勋贵家的孩子,程咬金家的程处嗣就在其中,尉迟宝林同样也在列。

他们这两家和其他勋贵有着明显区别,那就是发迹之前早已家道中落,以至于族里连个真正的读书人都没有。

想要求学,但又毫无门路。一般读书人他们不愿意,世家门阀他们又被别人看不起,以至于这些年几个孩子除了识字外,学问就别提了。

直到姬氏学堂扩建之后,就立马将自己孩子送了过来。对于姬松他们是放一万个心,不提他本身的学问,不管是文武两道都是人中翘楚。

这样的老师打着灯笼都这不到,更不要说姬氏学堂第一期的那些孩子,一个个不管是学文还是武艺,那都是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的存在。

于是,在将他们放到姬氏学堂之后,就放话了:除了逢年过节回家看看之外,就在学堂待着,要是敢不听话或者调皮捣蛋,要是让老子知道,就等腿打折吧!

完了还对姬松道:“孩子就放到你这儿了,你虽然现在是文官,但毕竟是武侯起家的,这些都是你同辈的兄弟。

反正是交给你了,不管你怎么教,这些老夫不管。要是不听话就可劲的揍,只要不揍死,就往死里揍,只要成才就好。”

遇到这些沙场上的悍将,他们也不管你怎么教,只要能成才,其余的一概不管。

姬松能说什么?只能让他们留下,老将们满意地离开了,只留下一个个平时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的长安纨绔们。

姬松没有做其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摸底,但当她拿到卷子时,差点没被气出病来。

天啊,就这些连字都认不全,写字如狗爬的东西,让他给整成才了?教他们?姬松还不如教几头猪来得实在。

“你就是我们的先生?看起来也没比我们大多少啊?”一个看起来鼻孔朝天,一副目中无人的模样的少年说道。

姬松看了他一眼就出去的,随后只剩下里面杀猪般的叫声。

教育他们,姬松就一个办法,打,打到听话为止。不把这些人身上那些臭毛病给治了,就是给他们请来大儒也是这个鸟样。

刚才提问的少年看样子也就九、十岁的年纪,名叫李安,是柴绍送过来的,说是小姨的一个晚辈,人挺聪明的,就是没什么好老师,就带过来让他看着教就是。

姬松也没在意,李氏皇族家里人多了去了,姬松又不全认得。只以为是一个旁支而已!

教室里的学生被姬松问的哑口无言,有的惭愧地低下头,有的对始作俑者的李安目怒而视。

就好比这位!

“房遗爱!你想干什么?”

姬松一声怒喝,吓得他赶紧正襟危坐,目不斜视!

看到他这样,姬松也就没再说什么,这些个权贵家的,特别不是嫡长子的那种,都不怎么被家里看重。

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目空一切,对谁都一副看不起的样子,还特别好脸面。

所以姬松有时候打他们没事,但要是做的过了,这群王八蛋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让他头疼不已!

摇摇头不去想这些,他说道:“............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万物之理本就近在眼前、在内心之中。向内在生命求索,道理就会实实在在地呈现出来,没有比这个更大的快乐了。

以之为起点,努力把这个道理推己及人,仁就在此处。”

更深一层的意思姬松没说,说了他们也不懂。

天人本就合一,只是人向外逐物,未曾反躬自省,向内关照此合一之真实。天本是诚而无欺的、实实在在的,只有人动思审虑、谋算作伪。

故真反身者,能与天合一,享其天爵,安其天乐,此谓修身,此谓明道。并以此推己及人,近而远之,以合内外,可谓仁矣。

这段话后世的朱熹对其解释的最为详尽,但朱熹这人却让姬松有所不喜,至于原因嘛?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李安?”

“学生在!”正在思考姬松所说话的李安被叫醒,他连忙行礼道。

他娘告诉过他,这次求学的机会不容易,要他一定不要调皮捣蛋,要是被先生赶回来,今后可能就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还说这位先生是父亲为他亲自选的,这让从记事起就很少见到父亲的他极为开心,父亲原来一直都惦记着自己,只是太忙了而已!

娘告诉他说,只要自己从那位先生手中出师,就能见到父亲了,这让他本来就好学的性子更加刻苦起来。

“你可曾明白了?”姬松对这个懂事听话,还很勤奋的孩子充满了好感,于是耐心问道。

李安有些局促,不安道:“学生........学生不是很明白!”

姬松一笑,对所有人都说到:“《孟子》是先贤的心血之作,其中很多都是微言大义,你们才开始学,不懂也正常,今后努力就是了。”

“学生谨记先生教导!”众人齐声道。

姬松点点头,示意他们继续读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