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姬唐 > 第五十九章 取经

姬唐 第五十九章 取经

作者:乔木兮有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8:29:04

第五十九章 取经

三小傻眼了,相互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这是抬起石头砸到自己脚了?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说呢,他们还想着和先生一起去好好领略下大海的风光呢,这下自己一说,谢伯伯知道了,那姬家婶婶还会不知道吗?

还去个屁啊!

以姬家婶婶对先生的宠爱,要是知道他要跑到海上去冒险,那还不哭给先生看?

先生平时最孝顺,恐怕不等婶婶哭就打消了这个念头,那他们怎么办?

这次的事深深地给他们上了一课,那就是少说话,特别是关于先生的事更是尽量少说。

接下来三小和张氏说了会儿话,这才告辞离去。

刚才有一点他们确实说的是真话,那就是他们确实很忙。不管是财务的收支,当然,现在只有支出没有收获。

但都需要他们审查,这是先生给他们的任务,也是考验。

按照先生的话来说,那就是没有经过实践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只有在磨砺中挺过来的学生才能真正的肆业。

而这次建造船厂的任务就是给他们的肆业考验,要是能通过,或者是让先生满意,那就代表着他们肆业了,就可以去选择去做自己的事业。

要是没有通过,那就只能待在这里,什么时候让他满意了,才能毕业。

这让他们都不敢大意,要是真的不能毕业,而其它学弟们都毕业了,那他们算是没脸见人了,还不如抹脖子算逑。

他们的任务看似很简单,那就是根据他们在那些匠人和造船大家那里学到的知识,设计出一种可以在大海上航行的海船。

听清楚,是海船。

以先生的说法,大唐现在的水师战船,就只能在内陆的澡堂子里游一游,但只要到了海上,那就只有被风浪掀翻的份。

所以,就要求他们按照海上的情况,设计出一种能在风浪中航行的海船,还要兼具攻击与防守,这........这简直就是............疯了!

先生疯没疯他们不知道,但在他们来到明州后,和那些海上了解过情况之后,他们首先快要疯了。

本来这些事情是那些人用自己命换来的经验,不是亲近的人是不会说的。

别以为只有大唐百姓知道将好东西都藏起来,其他民族其实都是一个鸟样,你以为世界上那么多民族为何很多好东西都没能留下?

还不是很多好东西都掌握在少数最顶层的权贵手中,普通民众你连接触的机会都不会有。

当这些权贵消亡之后,要么被其他人继承,要么就是因为藏得太深,没有被找到,彻底掩埋在地下了。

但当他们知道这三个少年是长安那位贵人的弟子时,那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能说的都说了。

这么一个能好好接触那位贵人的机会,作为成功的商人怎么可能错过?

听过海商们的诉说,他们这才初步了解了海上的危险和困难.............

海阔天空,苍茫浩渺。古人有“海者晦”之说,道出了望海者的困惑。

人类从陆地走向海洋,就是以船为载体,乘风破浪,进入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

而掌舵者则必须掌握新的生活技能等等,实现从内陆到海上生存的转变,方能在惊涛骇浪中有所作为。

就以明州为例,明州濒临东南海域,是市舶贸易的发源地之一,连结着国外和国内两大市场。

此时的海舶,每年冬季启碇出港,航向溽城,才正式进入深海,直至南巫里“住冬”,候冈办货,次年返航;如连续航行,就进入风浪诡异印度洋。

一艘在大海航行的海船,犹如一个浮动的小坊区,包括了各色人等。

水手、管事人员、操作人员和给大家提供服务奴隶。而驾驶海船的船长则要操控整个航程,分工细密,各就各位。

张帆乘风为基本动力,船上的人结构稳定,管理体制也大同小异,这些都是大家经过多年摸索下来的成熟经验。

王玄策善于交际,就由他发出问题,姬青灵动,由他来补充,而刘先成则负责记录。

水分较少的陈米,牛苏,面粉,干胡饼,干蒸饼,干萡饼,捻头,毕钵、诃梨勒、胡椒、阿魏、石蜜、蔗糖等,蜂蜜,甘蔗等。

这是他们询问过多位海商,最后总结出的海上食物清单,里面主食,副食都有,还有各种他们也不了解作用的东西。

为了让他们更加直观的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一位海商让仆人拿来了不少样品实物,让他们辨认。

这就是权势带来的好处了,要知道这些可是他们耐以生存的东西,虽然在各个海商之间都不是什么秘密,但对不了解的人来说,这就是能救命的东西!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三小都知道了海上生存并不是自己等人想想的那么简单,所以就问的更加细致了,争取不放过任何纰漏。

也同样明白了为什么来的时候,先生要他们一定要先去找这些人了解之后在做决定。

此时才知道了先生的良苦用心,同时也震惊于先生的广博。要知道这些事情没有亲身经历过,谁又能知道的这么清楚呢?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甘蔗是经久耐放的农作物,蔗汁含维生素,在蔬菜、水果欠缺的海舶上,嚼生蔗,可以减少患坏血病的风险。

这也是古人的智慧所在,但这份智慧却是用活生生的人命换来的。

“接下来就是事关生死的大事——取给淡水。”一位海商唏嘘道。

“大家都知道海水咸苦,不宜饮食。一旦淡水枯竭,就会死难临头。因此,如何取给淡水,是历代海上航行的一大难题。”

刘先成快速换过一张纸,认真地听着。

此时,他们没有了任何侥幸心理,知道了海上的危险,那就要了解清楚。

不然,不但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同样也是对将来使用自己等人这份记录人的不负责。

汲水。根据前人的海图,沿线定点汲水。为防搁浅,自身不宜靠岸,而是放下名为“柴水船”的小船,去搬运淡水和一些必需品。

保鲜。淡水久存会变质,换水之前必须保鲜。竹筒贮水,最为简便,至于别的保鲜方法,限于见闻,他们也未得其详。

配给。海舶上的饮用水,得来不易,通常都是定量配给的。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合理的分配淡水,向什么洗澡之内非必要的用水都会尽量避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