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姬唐 > 第五十四章 世家的算盘

姬唐 第五十四章 世家的算盘

作者:乔木兮有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8:29:04

第五十四章 世家的算盘

杜伏威和辅公佑也算是个传奇,杜伏威和辅公佑是齐郡章丘县人,年轻时潦倒失意,也不经营谋生之业,家庭贫用不能养活自己,经常穿壁翻墙偷东西。

与辅公祏是生死之交。辅公祏的姑姑家以牧羊为业,公祏多次偷羊来送给杜伏成,公祏的姑姑心有怨恨,于是告发了他们偷盗的事倩。

郡县紧急追捕他们,杜伏威与辅公祏一起逃命,聚集了一帮人组成强盗团伙,他当时年仅十六岁。

大业九年,杜伏威逃窜到长白山地区,组织山贼,与辅国祏率众起义。

两人就近参加了一只小起义军,刚加入时只是小卒,但杜伏威十分勇猛,出则居前,入则殿后,很快就取得了大家的尊敬和信任,被推为首领,这是杜伏威势力的开始。

江淮一带隋朝的力量较为强大,杜伏威意识到自己的小部队实力太弱,如果不尽快壮大就根本无法生存,于是努力寻找机会去联合和吞并附近的其他起义军。

有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下邳苗海潮,杜伏威派辅公祏对他们说:“现在我们共同遭受隋朝暴政之苦,各自为正义而起兵,力量分散势力薄弱,经常担心被抓获,为什么不联合起来使力量变得强大些呢,就不会担心隋军来制约我们了。

如果你能够做首领,我定当恭敬地跟随您,如果你估量自己不能胜任,可以前来听从我的指挥,不然的话,我们就打一仗来一决高低。”苗海潮害怕了,立即率领他的同伙归附了杜伏威。

之后,随着势力和地盘的增长,始有士人投靠杜伏威,依靠这些士人,杜伏威放弃了以前的流寇式战术,开始努力建设自己的地盘。

由于本身就深受赋税之苦,杜对领地内只收很低的赋税,同时,可能是出于贫苦农民对贪官污吏的先天仇恨,杜伏威下令凡官吏贪污者无论轻重一律处死,这当然是不太合理,但却使杜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支持。

大业十四年,江都兵变,宇文化及弑杀杨广,任杜伏威为历阳太守,杜伏威没有接受。

同年,向东都洛阳越王杨侗称臣,被封为楚王,拜江东道大总管。

到了这里,杜伏威也算是功成名就,下一步就应该是争霸天下了吧?

但可惜的是,和大多数农民起义者一样,目光短浅,只知小富即安,也没有太大的野心。

武德三年六月,唐朝徙封杜伏威为吴王,赐姓李氏,加授东南道行台尚书令。同年,击败李子通,将根据地迁至江南的丹阳。

战败后,李子通守不住江都,只得主动撤往京口,又逃往太湖,江西之地尽为杜伏威所有。

消灭李子通后,杜伏威又派王雄诞进攻江淮间其他独立势力。

这时杜伏威已是江淮霸主,李渊更已经消灭大敌王世充、窦建德,天下大势已定,因此各势力如汪华、闻人遂安等纷纷投降,杜伏威完成了江淮的统一,尽有淮南江东之地。

有了如此底蕴和实力,他应该能有点其他的想法了吧?

但他还是没有,依旧没有争霸天下的想法,这让其兄弟辅公佑心急无比,多次劝谏无用后,只能不了了之。

武德五年,夏,李世民率部平定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徐元朗,徐圆朗的地盘与杜伏威接壤,李世民借攻击徐圆朗之机,陈兵杜伏威境上耀武扬威。

当此之时,隋末蜂起的各路反王大多已经烟消云散,梁师都、高开道、徐圆朗之辈或僻处边疆,或灭亡在即,唯一还能对李唐构成威胁的就是杜伏威了。

杜伏威自然明白李世民的用意,心中十分不安,担心成为李唐下一个进攻目标。为免嫌疑,杜索性上书李渊,请求入朝。

李渊收到报告后自然高兴,批准杜伏威入朝,于是杜将江淮军交给义子王雄诞,自己带了少数亲信于当年七月到长安朝见李渊。

杜伏威的主动献忠心让李渊很是满意,同时也是为了在天下人面前做个样子,李渊加封杜为太子太保,位在齐王元吉之上。

但他们却将同样是江淮军的创始人,辅公佑给忘了。这不,杜伏威是离开了,但辅公佑还牢牢掌握着江南半壁江山的军政大权。

辅公祏毕竟不是甘心雌伏的人,杜伏威一走,他就和左游仙密谋发动兵变。

辅公祏唯一的障碍就是王雄诞,王是杜伏威的义子和最宠爱的大将,绝对忠于杜伏威,王手握江淮军军权,不除掉他兵变就不可能成功。

辅于是使出反间计,伪造了杜伏威的笔迹写信给王雄诞,信中无缘无故地责备王雄诞有贰心。

王雄诞为避嫌,就在家中休养。但之后辅公佑又伪造杜伏威亲笔信,说他在长安收到虐待,要他和辅公佑一起起兵反唐。

到了这时,就是傻子也明白自己被骗了,但大势已去,只能徒呼奈何!王雄诞尽忠于杜伏威,严词拒绝了辅公祏的劝降,终被辅公佑杀害。

自己的旧部造反,杜伏威在长安的日子自然可以想象,历史中倒也没有记载李渊是否因此而怪罪或处分杜伏威,但寄人篱下如坐针毡的滋味恐怕是免不了的。

武德七年二月,杜伏威在长安暴卒,死因不明。史书记载是杜伏威好长生药,误服云母中毒而死,只怕中毒是有的,但如何中的毒就很难说了。

对于杜伏威的死,大家都没有任何意外。

对你个已经没有任何价值的人,以李渊的性子,能容得下他才怪!加上杜伏威身居高位却不懂收敛,出行数百上前护卫相随,不被人记恨才怪呢!

杜伏威已死,也彻底坐实了之前辅公佑说他在长安受虐待的事,这下想不造反都不成了。

军中将士群情激愤,誓要为吴王报仇,这正好应了辅公佑的心思。于是杀掉李渊派到军中的官员祭旗,开始了反唐之路。

武德七年,春,唐军以赵郡王李孝恭为帅,李靖、李绩、阚陵为将对辅公祏发起总攻。

这个阚陵也是杜伏威的义子,与王雄诞并称双雄,杜伏威入朝时与杜同去长安,因而逃过辅公祏的兵变。

阚陵在江淮军中以勇武著称,平时负责军纪,有违反者无论亲疏一律法办,因此在江淮军内威望极高。

两军对垒时,阚陵直接冲过去,摘掉头盔向对方大喝,“汝不识我邪?何敢来战!“江淮军军心散乱,甚至有就此投降的。

唐军兵强将勇,辅公祏连吃败仗,终于在武德七年三月投降,随后被处以死刑。

大概是不甘心一个人上路,辅公祏向唐军主帅李孝恭揭发杜伏威才是谋反主谋,有密令为证,就是这回来的阚陵也是谋反中人。

正好此前李孝恭在没收反贼家产时把杜伏威和阚陵的私产一并没收了,阚陵刚为此和李孝恭吵了一架,李孝恭趁此良机,就以谋反罪将阚陵处死,阚陵被捕前还以为自己破辅公祏有功等着论功行赏呢。

阚陵是江淮军最后一员大将,随着他的死亡,江淮军从此烟消云散。李孝恭随即禀报李渊,说发现杜伏威才是谋反的幕后主谋,人证物证俱全。

但此时杜伏威已死,于是,李渊动手剥夺了杜伏威的官职爵位并籍没其家眷。

贞观年间,李世民即位,知道杜伏威和阚陵惨遭诬陷,为二人平反恢复名誉,以国公之礼下葬杜伏威。

辅公佑的灭亡,使江南世家傻眼了。

大家还想着再这场大战中好好捞好处呢,要是辅公佑给力一点,也不是没有机会划江而治,形成当年陈梁之业。

但他们不但高估了辅公佑,也高估了自己,更是低估了李唐的强势!

短短时间之内,就将占领整个江南的辅公佑给收拾了,基本可以说是不废吹灰之力,这让江南世家全体傻眼了。

现在还要什么好处,保命要紧吧!

于是又是各种跪舔,也许是李渊也不想再起太大的波澜,也就没有再对江南世家做什么,只是将几个出格的给收拾了。

李唐的做法让江南世家的心安了下来,不过之前的想法是彻底不敢有了。

于是,自大唐建立之初,权利分配上基本与江南世家无缘了。

现在大唐国运已经稳定,他们想要搞事情,也没有那么简单了。再加上亲眼看到大唐军队的战力,更是不敢有其他想法了。

但他们甘心吗?肯定是不甘心的。要是不能进入权利中心,他们这些世家迟早会被江北的那些人吃的连渣都不剩。

之后他们不是没有做过努力,但都失败了,没有人愿意接纳他们。于是,这些年虽然还有人做官,但都是上不了台面的。

他们知道,要是再不作出改变,将来他们的消亡是可以预见的,不由得他们不心急啊!

谢廉和他身后的好畤侯姬松出现,让他们看到的一缕曙光。好畤侯姬松虽然年幼,但根据这段时间汇总来的消息来看,这是个手眼通天的人物。

只要得到他的帮助,不管是司农寺,还是军中,都将慢慢改变他们的处境。

但顾延之摇摇头,知道他们心急了,谢廉是做不了姬松的主的,现在他们就是希望谢廉能在他们和姬松之间牵线搭桥,这样就算找上门去,也不算太过突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