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姬唐 > 第四十三章 上山(为新舵主加更)

姬唐 第四十三章 上山(为新舵主加更)

作者:乔木兮有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8:29:04

第四十三章 上山(为新舵主加更)

“《青囊书》早已失传,松怎么会他的本事?只能算是一些小技巧而已,比不得道长的本事。”姬松谦虚道。

孙思邈看着宛若谦虚君子的少年,也是思虑良多。姬松的本事他也是知道的,不说医术,就做事的本事却是当世少见。

他经常十天半月都在深山老林采药,但对姬松的事迹还是有些了解的。当他听说他在一年时间就带领百姓在好畤县开荒二十余万亩耕田时,还当是天方夜谭。

但之后的事,以及他的开荒政令在整个关中遍地开花之后,就让他不得不信了。

随着政令发布,以及各地官府在司农寺的带领下全面开荒,作为司农寺现在最高施政者,姬松的名字也随之传播开来。

而他的事迹也被众人所周知,什么单骑破突厥,二战撅可汗,少年封侯,家财万贯等等,都为人所知!

虽然有夸大之言,但却也说明了姬松此时在关中的名字是多么响亮!就连关外,山东之地的民众都有所耳闻。

他虽然对这些不太关心,但对姬松的行为还是报以赞赏的,这是个真正将百姓放在心上的贵族,和其他人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他抚须含笑道:“你不必如此谦虚,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要是连这点实事求是的精神都没有,又何谈治病救人?”

“小子受教了!”姬松有些赫然,自己本事自己知道,要是一般的病症他还能有些办法,但说到中医调理和会诊,就不是自己能参合的了。

所以这段时间他都在有意识的淡化自己医术得事情,但事与愿违,反而有了越演越烈的趋势,还真是..............

他摇摇头,道:“小子有多少本事自己知道,虽有些小手段和非常之举,但都是小道,登不上大雅之堂,实在不敢随意出手,就是担心害人性命。

更何况松对医书也是一知半解,说不上什么医术高超,也没什么人教导。这些年一直都是一个人在独自摸索。

知道的越多,越发觉得当初的自己是多么的胆大妄为,我华夏医术博大精深,松只得些许皮毛,在大家面前实在不敢班门弄斧。”

姬松知道,假的就是假的,总有被戳破的一天。还不如大大方方的承认,省的到时弄得自己太过狼狈。

孙思邈暗暗称奇,没想到这少年能如此坦诚。他见过,遇过的人太多了,真话假话,一听便知。

他知道姬松没有撒谎,也并不是真的谦虚。他此时越看姬松越喜爱,想到自己一生治病救人,也想过找个人将自己医术传承下去。

他这些年遇到的良才不少,但不是德行不行,就想借自己名号入仕为官,真正想学医术的一个没有。

想到这里就对姬松说道:“不知你可愿学................”

刚说到这就停了下来,想到姬松的身份,哪有什么可能跟随自己去学习医术?

苦笑下摇摇头,没有再说下去。

姬松聪慧异常,在他开口后就知道他想说什么,但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去随他学医的。

倒不是姬松矫情,而是真的志不在此,更不愿违心答应。孙思邈这样一位世间少有的慈悲之人,他怎能去骗他呢!

在他想来,像孙思邈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应该被世人膜拜的对象,他比谁都有资格使人跪拜。

对于这样的人,姬松只能仰望,这是真正将自身荣辱放下的得道高人。世间富贵对他来说只要愿意,皇帝会毫不吝啬任何赏赐的。

但他却不曾如此做,富贵与我如浮云,只愿世人无灾痛。皇帝多次召唤都被拒绝,可见其道心之坚定。

接下来俩人都没有说话的性质,灭掉火堆,防止燃烧山林。两人结伴而行,接过老刘拿着的自己的佩刀,让他回去。

然后就带着大黄,俩人一犬就开始了华山之旅。

华山作为关中有名的山峰,自古以来的神话故事就层出不穷。

华山一带流传的民谣:‘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往上爬’。其中关于老君犁沟的由来有一段神话传说。

相传当年华山通北峰的山道是权贵驱使佃户和黔首修的。修路过程异常艰巨,伤亡不少。

有天太上老君骑青牛路过华山,看到了开山人的辛苦,便用如意柄变成铁犁,套上坐骑青牛,自己扶犁挥鞭,硬是在陡峭的岩壁上犁出了一道长沟。人们遥对驾云东去的老君叩拜,并把老君开得这条陡道叫“老君犁沟”。

后世人们在聚仙台开石凿洞,命名“犹龙洞”,供奉老子。老子走得匆忙,把青牛忘了。青牛留在了华山,化为“卧牛石”。

姬松乃是练武之人,对于华山的奇险视若无睹,让他惊奇的是,孙思邈虽然没有姬松的闲庭若步,但也不曾落后姬松半分,可见还有余力。

华山的奇险是举世闻名的,山涧,悬崖,险阻的道路。从山脚下看,华山就像是从平地上突兀而起直插苍穹的山峰。

姬松后世还听过这样的一个观点:源于三秦大地关中西部的仰韶文化,约当距今五千年前分化出一个支系。

其在华山脚下形成以成熟型的,双唇小口尖底瓶与玫瑰花枝图案彩陶,组合为基本特征的'庙底沟类型',这是华夏远古文化中以较发达的原始农业为基础的、最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火花'。

其影响面最广、最为深远,大致波及华夏远古时代所谓九州全境,从某种意义上讲,影响了当时中华历史的全过程。

以‘玫瑰花’为标志的仰韶文化,同起源于燕山北侧大凌河流域以‘龙’为徽的北方红山文化,在桑干河上游交错相会,相互撞击、聚变,迸发出新的文明火花。

‘华山玫瑰燕山龙’的相遇,拉开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帷幕,这正是以华为名、以龙为徽的华夏民族共同体的前身。

姬松不知道这到底是真是假,但可以说明的是,华山在华夏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此时只有山脚到半山腰处才有历代凿出的山道台阶,要是姬松没有记错的话,这个山道的尽头应该是后世‘书生回首处’的景点。

不是不想向上继续开凿,而是上面山道已经不是一般人可以到达的地方了,由此可见华山的奇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