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姬唐 > 第1455章 姬松的新职位!

姬唐 第1455章 姬松的新职位!

作者:乔木兮有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8:29:04

第1455章 姬松的新职位!

第1455章 姬松的新职位!

一场偶然的闹剧有人欢喜有人愁,不过最后大家也都有所收获,也算是不虚此行。玩闹结束,众人开始谈起了正事,也不进大殿,就在这大殿之前,高台之上,分君臣落座。

李世民轻抚将军肚,环顾一周,笑道:“此番姬松回京,不但为大唐解决了巨大隐患,还带回了巨量财富,一场风波却无形中消散,其功莫大焉!”

“说吧,你想要什么赏赐?只要朕能做到的绝不推辞!”

众人都羡艳地看向姬松,恨不得以身替之,但人家是实打实的功劳,就算他们想,也没门啊!

姬松肃然起身,躬身道:“陛下赞誉了,本本山野小儿,能有今天成就都是陛下信任而是,臣不敢鞠躬,就如方才臣文章中所言,没有陛下这位伯乐,臣也只能泯人众人,何以高居朝堂,高官厚禄?”

“并且这些都是臣应该做的,身为臣子,为君分忧,此非常事?”

李世民:“.”

众人:“.”

“.”

众人心中暗道:你清高,你是忠臣,我们都是小人?

“郕国公此言差矣!”

李承乾无奈,只能说道:“功就是功,臣子建功,上位赏之,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不然外人就要说朕和父皇吝啬了!”

姬松闻言心中苦笑,看来今日这赏赐不要也不行了!

“多谢陛下,如此那不如将那三艘战船赐予臣,如何?”

众人一愣,李世民和李承乾也愣住,心道那不是你自己建造的吗?怎么还要朕来赐予?

李承乾眼珠子一转,顿时明白过来,有些哭笑不得地在父皇耳边小声说了几句,李世民这才反应过来,指着姬松苦笑道:“你啊,还是那么谨慎,好吧,从此以后那就是你的,这下你满意了?”

姬松却闻言大喜道:“多谢陛下!”

“如此,臣也就不用每次出海还要掖着藏着了,可以光明正大的使用了!”

没错,那三艘大船是他私自建造的,并且没有任何备案,这事在别人看来是茫顾朝廷的大事,但在他这个位置来说说大也大,说小其实也不算什么事,但总归是个隐患,现在名正言顺成为自己的,也算是了了自己一桩心事。

“行了,除此之外,武英阁的担子.”

“陛下!”

不待李世民说完,姬松就出声打断,肃然道:“陛下,恕臣直言,此时的武英阁正当其时,诸位将军也都做的很好,并且武英阁作为大唐军事最高机构,权利不宜过于集中,最好由皇帝亲自主持武英阁。”

“请陛下明见!”

众人都愣住了,这还没听说谁嫌弃自己权利大了的。太上皇的意思再明显不过,就是要让姬松继续担任武英阁阁首的职位,继续统领军方,但他却拒绝了?

“这”李世民也一时间哑口无言,他当然知道这样最好,这是他为何要拆分武英阁的原因。

但姬松却是不同的,因为信任,他从来都没想过姬松会在那个位置上成为什么威胁,只是认为有他坐镇武英阁,天下武将都必然不敢胡作非为。

“父皇,既然郕国公如此说了,那就另外安排吧!”李承乾适时出来说道。

“也好.”

但姬松明显没有就此打住,也是说道:“臣现已辞官,陛下已经批复,并且微臣已无心继续身处朝堂,还请陛下成全。”

这下轮到李承乾意外了,之前不过是放他出去一段时间,等回来了继续重用,但现在这家伙明显是要撂挑子了,这怎么能行?

“不可!”

李承乾摇头道:“你也就比朕大了一两岁,正当年富力强之时,之前你因为你的腿朕和太上皇不忍心你劳累,但现在你已痊愈,再说辞官的话就有些不妥当了。”

李承乾和李世民父子两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眼眼中的坚定:决不能放过姬松!如此治世能臣,岂能束之高阁,这岂不是最大的浪费?

“陛下.”

“行了,不要说了,既然你不想去武英阁,那你总得有个去处!”不待姬松说话就被李承乾打断。

“许爱卿!”

正在吃瓜的许敬宗突然听到皇帝叫他,连忙起身道:“微臣在!”

“你身为内阁阁臣,又兼任吏部尚书,说说有没有合适郕国公的位置?”李承乾直言道。

“这”

这下轮到许敬宗傻眼了,姬松什么地位?是随便一个位置就能打发的?虽然也也想姬松身居高位,但他实在想不出有什么位置适合他的啊!

去麒麟阁?笑话,自从文武分立之后,麒麟阁和武英阁就是两条不相交的线,怎么可能?

三省已经成为了麒麟阁的下属机构,更不合适了。至于六部?那更不可能了,以姬松的地位和威望,到时候到底是谁听谁的?谁敢去指挥姬松干活?

“回陛下,臣实在不知如何安置郕国公,还请陛下圣裁!”许敬宗苦笑道。

众人面面相觑,也对许敬宗报以同情,这事放谁身上都不好做啊。

“陛下,既然朝廷没有合适位置,那不如.”姬松闻言笑了笑,这正是他想看到的,于是就想大小皇帝的念想。

但李承乾怎么可能这么放过他?不待他说完,就挥手道:“既然没有合适位置,那朕就说一个,大家也都参详参详,看看合不合适!”

他看了姬松一眼,眼中藏着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直接道:“经过朕和父皇商议,人命你为太子太傅,仍是武英阁大学士,但不再操持具体事务,只有在宣召时参议即可!”

“除此之外,朕之皇儿李厥,天性聪颖,为稳大唐国本,随后会加封为储君,郕国公,今后厥儿朕可就交给你教导了,万不可让朕失望才是!”

轰!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傻眼了,怎么这就把储君之位给定下了?

但此事他们也插不上嘴,皇帝就这么两个年长的皇子,大皇子李象已被罢辍储君之位,已经无缘东宫,现在也只有李厥才是最合适的。

之前他们早已劝谏皇帝早立储君以安国本,现在说出来他们也无意见,实在是没得选啊!

但太子太傅.这就让人眼红了啊!

不等姬松拒绝,李承乾继续说道:“朕知你无心朝堂,这样,每隔十日你进宫教授皇儿三日,如何?另外随着各国书籍不断增多,翻译事宜越加艰难,朕意在长安建一和太白书院一样的藏书馆,正好没有人主事,这事你熟,就交给你了。”

“朕没有其他要求,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输于书院的那座,并且此馆对外有限开放,凡是有功名的学子都可进入其中,也算让大唐学子开拓下眼界,不要局限于中原之地。”

姬松呆住了,他没想到会是这件事,他此次回京就有了此想法,只是想凭借姬氏财力和影响力促成此事,以完成自心中理想,他没想到竟然和李承乾相一块去了?

“怎么样?如此郕国公可还要拒绝?”李承乾笑着说道。

拒绝?笑话,怎么可能拒绝?和这简直说到自个心坎上了,傻子才会拒绝?

“那建造费用.”姬松希翼地看着李承乾问道。

“哈哈哈哈!你们看看,郕国公此时像不像一个锱铢必较的商贾?”李承乾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就笑的前仰后合,就连一旁的李世民和长孙都忍俊不禁!

其他人更不用说,谢廉哭笑不得指着姬松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道:“此事陛下已经交代下去了,既然是朝廷建造,费用当然由朝廷出,难道你还想自个掏钱不成?”

姬松闻言大喜,才不管众人嘲笑,连忙道:“多谢陛下,此事微臣接了,必将不会让陛下和太上皇失望。”

“嗯,你办事朕从来都是放心的!”

李世民感慨道:“那些翻译过来的书籍由于朕要查询西方建筑方面的事情看了不少,其中有不少巨著都让人大开眼界,什么苏格拉底,希腊七贤泰勒斯、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毕达格拉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人,都是在先秦时期出现的贤者,几个和诸子百家同时出现。”

“他们的巨著和理念虽然和我华夏文明有所冲突,但正所谓殊途同归,很多思想都让朕茅塞顿开,一向想不明白的事情现在确实豁然开朗。”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贤人重视逻辑和追本溯源,从微小事物解释天地,见微知著;而我东方贤人却是从宏观,大天地来阐述天道,一个由小及大,一个由大及小,虽然路不同,但却最终的结果是相同的。”

“朕现在终于知道当年你派弟子出海,叮嘱他们其他的都不重要,只有那些文明的书籍精华才是最重要深有体会,财富虽然可贵,但却只能富贵一时,但我们华夏只要融合了不同文明的精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那么我们将获取另一个文明数千上万年的无数积累,这才是我们留给后世子孙嘴宝贵的财富。”

众人对视一眼,眼中充满凝重,集体躬身道:“臣等谨受教!”

“好了,人老了话就多了些,这些就不说,你们要是有时间可可以去看看,其中不少思想都极为震撼人心,并且直指本质,想必对你们今后施政也会有不少启发!”

“臣等遵旨!”

既然太上皇都如此说了,那么就去看看,说不定就有什么收获呢?

到他们这个位置,世间的很多东西都已经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华夏数千年文明璀璨,不管什么难题都能在史书上找到解决之道。但随着大唐日新月异,很多他们不曾见到的东西纷纷出现,这就导致他们在施政过程中犹犹豫豫,生怕出了状况,既然如此那他们就去看看到底有没有太上皇说的那么神奇!

“好了,此事到此为止,再说说其他事情吧!”

李世民不想再浪费时间,继续说道:“之前商贾渗透读书人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不待众人答话,李世民就阴沉道:“真真是好大的胆子,难怪自先秦以来都在打压商人,如此看来不是没有道理的,当年吕不韦以嬴异人为比作货物,最终获得千倍,万倍的利益,如此之人能力越大危害越大,自古以来每个王朝都在打压商人,汉朝更是达到极致!”

众人点点头,在前汉时期,商人就是一群最没有地位的群体,每当有战争,赘婿,闲汉,商贩都会成为抽调对象,地位也就比奴隶强那么一点。

“现在因为商税大涨,朕有感他们贡献随即放松了对他们的管制,没想到这才几年啊,就已经开始渗透官员和朝堂了。”

“根据百骑司调查,十余年来,被骑资助和腐蚀的读书人不下万人,而这些人大多都是有些才学的,并且九成都是寒门和农家子。”

“七品以下官员就有千余人,七品以上,五品以下百余人,好在时间不长,不然过了百年,怕是朝堂上半数官员都是他们的代言人了。”

说起此事李世民就不寒而栗,这简直比之世家都要可怕,世家至少还在乎名声,并且家里钱财不缺,很多人就算以家族利益为上,但至少不会因为贪腐而损坏名声,很多事情都不敢摆在明面上。

而且世家都在明面上,一目了然。但商人就不同了,他们不在乎名声,为了利益什么都敢出卖,要是让他们在朝堂站住了脚跟,那还得了?

想到今后有可能朝堂上的官员,为了背后之人的利益争夺不休,不管民生疾苦和大唐利益,他就不寒而栗!

那种场面实在不敢让人想象,那个时候,官商一体,要钱有钱,要话语权有话语权,那种危害比之世家之害还要严重百倍。礼乐崩坏,人心不古,凡事都以利益为险,没了礼义廉耻,各种男盗女娼

想到这里他看向李承乾凝重道:“皇帝,你要记住,商人可用,因为他们为大唐贡献了大量税收,用之可以减轻百姓负担,不可一棒子打死。但同时也限制他们,为商者不可为官,为官者不可经商,这要写进大唐律中,一旦发现李绩罢官,三代以内不得为官!”

“此事万万不可大意,让他们钻了空子.”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