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姬唐 > 第1270章 谏言!

姬唐 第1270章 谏言!

作者:乔木兮有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8:29:04

第1270章 谏言!

第1270章 谏言!

可以想想,汇聚安西,北庭众多河流和万千溪流的通天河水联通将是多么振奋人心的事情?开天辟地以来,或许只有隋炀帝杨广挖掘的大运河,先秦的郑国渠才能与之相提并论。

但相比前者的代价,联通乌孙河和海河的代价要小的多。因为姬先成的原因,只是在必要的地方进行疏通,剩下的不是深谷就是两山之间峡谷。虽然这样一来绕了不少路,但这都是小事。相比代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却不要小看了它,一旦联通,西域从河中之地到玉门关外数千里之地将成为通途。天涧变坦途,这是何等的伟业?

从河中乘船入乌孙河,从天上东南横穿而过进入海河直入河海湖。然后随船东去,经孔雀河汇入蒲昌海。

有了这条运输通道,以往九死一生的丝路将变为坦途。不但时间为之缩短大半,运输货物的数量也将为之大涨!

这将会对大唐和西域的经济和民生产生巨大且深远的影响,税收大涨是基本的,货物的多寡也将影响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刺绣等等。都会随着这条通道的出现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只要把握住了,至少未来百年之内无忧!

后世有句话:要想富,先修路!

现在想要在西域修路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不说沙漠的变化会让之毁于一旦,光路通遥远就能彻底打消的朝廷的心思。

但现在,本就缺水的西域竟然能形成一条运河?这是何等的怪谈?

但他却知道,这不过是牺牲了西域其他地方发展罢了。别看那些小溪流无足轻重,但这些水不是无辜消失了,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储存在了地下而已。

它们的存在让这片土地充满了奇迹,沙漠中的绿洲,戈壁上的湖泊,这都是地下水的造成的影响。

他知道,自己如此做将来必然会让缺水的地方越来越缺水,本来存在的绿洲也因此消失不见,戈壁上湖泊也将慢慢消失

但他不后悔,因为他知道,要是不如此做,不将西域和中原捆绑的更紧密一些,让西域不再是可有可无。不然,一旦中原有变,朝廷将会第一个放弃西域,这是代价的问题。

当整个西域不再是朝廷的负担,而是能为朝廷争加赋税和众多支持的时候,那他将会是中原永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谁也不能.

“开始吧!”

“诺!”

只见姬先成跨出一步,来到山崖之前,拿出一个竹筒轻轻拔开后高高举起!

“嗖~”

“砰!”

绚烂的烟花在空中漫舞,而山下的人却也得到了消息!

“诸位,听我号令!”

“点火!”

“轰!轰!轰!”

巨大的声响震慑方圆百里,四起的烟尘让山上的人都看不见山下的情进。但轰隆隆的奔腾声却慢慢变大,直到变成滔天的波涛。

只见,一条白练从乌孙河中向右边的山中奔腾而出,水善万物而不争,但当他真的挣脱束缚,那将是这天下最大的天灾之一,非人力能挡!

河水滔滔,逐渐漫入山谷,凡是低处都是它应该去的地方。早就规划好的路线,河水理所当然地按照人们给他的路线一路向前。

山中谷道众多,在没有填满沿途的所有山谷地处之前,水是不会流出山中的。

“你带人前去查看,记住一旦有所不对立即截断炸开的山道。”

姬先成严肃地点点头,立即带人进入了深山中。他知道,一旦河水不能被束缚,其将会成为脱缰的野马,不但不能成功连接海河,并且还会成为西域一害,直到它重新找到新的河道。

他虽然对自己有信心,确信这条路线万无一失。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鬼知道这里有没有什么地下暗河或者山洞连接到其他地方?

所以他必须按照缺口的流速计算出大概的流水量,然后对照之前已经算好的山谷蓄水量。两相对比之下,他才能确定是否有误。

一旦出了问题,他会立即下令截断河流让其重新回到原先的河道中。

为此他并没有率先连接上百条河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平阳,姬松,程咬金等人下山了。在这里等下去没有任何意义。他们下一步将去山道中的另一面,也就是连接海河的出山口。

要是不出意外,在不久之后,在那里,众人将会见到有史以来西域最大的奇迹百川归流!——

太白书院,此时李世民正和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坐在藏书楼中面面相觑。从今天早上开始就是如此了,不是不想说,而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说姬松大胆还是说他异想天开?

联通西域河流,百川归流,形成横穿大半个西域的运河?这是何等的疯狂又是何等的天方夜谭?反正想破脑袋他们都想不到姬松留在西域竟然是因为这件事?

之所以不立即下圣旨让其回京,一来大战结束各方事务都需要他亲自解决,有巨大的威望在身,没有比他更加合适的人了。

二来则是朝廷不想逼迫太甚,让姬松拖着残疾之身出征就已经惹的天下人非议不断,要是再像防贼一样防着姬松这个大功臣,那让史书上怎么说他们?

嫉贤妒能?还是薄待功臣?

要知道人家手中握着数十万精锐大军呢,姬松他们倒不担心,但那些将士就说不定了,谁知道他们一个脑子抽筋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到时候怎么收场?

因此,朝廷上不管是皇帝还是朝臣都对姬松宽仁的很。

但就在昨日晚上,众人快要就寝的时候一封鹰信从数千里之外的西域而来,当时皇帝不在,太子李承乾得知消息后惊呆了。连夜通知诸位大臣议事,完了还快马加鞭赶往书院给皇帝传递消息。

就在刚刚,众人才感到。当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还以为在做梦,一条连接大半西域的运河?这代表着什么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一旦成功,西域将成为大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比岭南都来的重要。这将会对大唐接下来的国策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很多政策都要向西域倾斜。

谁能知道和小子暗地里不声不响竟然做出如此惊天动地的大事?

良久,回过神来的李世民轻声道:“这能成功吗?”

脸上满是希翼,在座众人如果说谁最希望姬松成功非他莫属。为什么?因为巨大的功绩。成了,他将成为第一个在西域有重大建树的帝王,而不是像之前那样只当做一个可有可无,甚至一个敌域敌人的缓冲地。

从此,大唐将会对西域形成不下于中原地区的统治,甚至还会成为大唐的财富重地。玉门关往西不足三百里就是蒲昌海,而蒲昌海就是这次姬松计划的终点。

从蒲昌海乘船向西,不管是运送货物环视将士粮草,这将士比之秦直道更加辩解运输方式。将大大缩短路程和时间,长安出发之前需要三月时间快马加鞭之下才能到达河内之地。但乘船的话,可是能连夜行驶的,时间将缩短三倍以上。

也就是说今后从长安到河内只需要一月所有的时间,这和从长安到岭南的时间也差不离多少。如此重大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将是剧烈的。‘西域’不再是可望不可解的边地,更不是可有可无的大唐领地,而是将成为大唐起飞的开始。

丝路上的财富经过大食之事的发酵众人才幡然醒悟,自家累死累活地做着精美,甚至举世闻名,西方诸国可望不可及的物品,将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

只要在这件事上分一杯羹,不需要全占,只要占据一半,甚至三成,大唐将不再缺少钱财,国库将充盈无比!

太子李承乾闻言猛地说道:“父皇,我相信他!”

李世民没有着急反驳,而是问道:“说说,为什么?”

“因为他总是能创造奇迹,之前他没有上报朝廷可能是没有万全的把握,但现在他能详细的将路线,计划,以及具体的时间都开始上报,这说明他已经有了把握,并且这个把握还不低。”

“他,您是了解的,什么人您更是清楚。”

“不过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他竟然能想出如此辩解,甚至天马行空的办法。花费最小的代价,联通乌孙河和海河,这中间还连接这两大湖泊蓄水。更是引导百川归流,物尽其用。扩大河流深度和宽度以及水量。”

“如此一来,春、夏、秋三季将诚通无阻,来年冬季准备物资商品,在春夏秋三季货通中原。这是何等的通天计划”

听到这里,房玄龄沉吟道:“殿下,不是老臣打击你,泼冷水。要是失败了呢?或者酿成更大的灾祸了呢?又或者好事变坏事了呢?”

“要知道水火无情,想要征服水,和火中取栗没什么区别,你只看到了这条运河带来的好处,但没看到它的坏处。”

“陛下!”

他微微行礼道:“此事老臣以为还得从长计议,立即暂停此事!”

李世民一愣,不过环视说道:“说说伱的理由!”

“臣以为,运河的出现是会给大唐带来天大的好处,但同样也有坏处。从今往后,西域做国要是再有大食这样的国家征伐大唐,这条运河将是他们运输后勤最便捷的方式。当然,对大唐来说也同样如此。”

“还有,姬松此策是在牺牲其他地方发展而成全运河沿途的发展,说是难听点就是损人利己,如此西域不少势力都将受到影响,如此会不会造成他们离心离德?”

“再次,姬松将如此重大的事情不上报朝廷,而是一意孤行,他想干什么?简直就是目无尊上,胆大妄为。仗着有点功劳就无法无天,此风决不可涨。”

“臣请陛下下旨申饬,并且令其立即回朝,决不能将其放任!”

在房玄龄说话的当口,杜如晦不止一次拉着他的衣角让他住嘴,没看皇帝和太子的脸色都变了?你说你一个退休的老臣说这些做什么?

要说房玄龄陷害姬松他是不信的,这个搭档一辈子的老友什么心思他一清二楚。不过是给姬松找个由头而已!

胆大妄为目无尊上,肆无忌惮,这些罪名都是可大可小。等姬松回到长安再加上其背后之人推波助澜一番,来个功过相抵,或者小惩大诫,这事就算过去。

朝廷对朝臣们有了交代,姬松也算是彻底脱离一处风波,皆大欢喜!

但李世民和李承乾可不这样想,姬松什么本事他们清楚。这样的人放任在家简直就是对上天的侮辱。

不说政务,军方就需要这样一个没有野心,但却有巨大威望的人坐镇,这才能镇住下面那些牛鬼蛇神,使其不敢妄动!

再一个,他一直没有卸掉文官方面的官职,甚至还是太子太保。

什么是太子太保?那是太子的军事老师,平日里的职责就是保护太子的周全,传授他行军打仗或强身健体的本事。

这是一个允文允武的职位,很多时候都是皇帝给太子挑选托孤有能力的臣子。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从一开始皇帝就没想过让姬松闲着。

但现在房玄龄的话却让二人骑虎难下,姬松如此却是有些不像话,但还上升不到那个程度,最多就是小惩大诫一番。

“玄龄,你可知道你说的是什么话?此时收回朕就当做没听到”

“陛下!“

房玄龄不顾杜如晦劝阻,直接道:“陛下,适可而止啊!”

“这样既能保全一位大唐将来的定海神针,也能让君臣有始有终。陛下,他的腿.能上战场已经惹的天下非议,是,此番是胜了,但要是败了呢?”

“陛下,放他去吧,这对您对他都好”

“闭嘴!”

“陛下.”

“朕让你闭嘴听到没有?”

李世民死死地瞪着房玄龄,双拳紧握,他在极力忍着。

“玄龄,过了!”

杜如晦拉住房玄龄,将其拉开。

“哼!”

李世民冷哼一声转身离去,李承乾看了他一眼道:“你太小看父皇,也太小看孤了。这样的人父皇敢用,我也能用。我相信他能重新站起来的,孙道长已经找到了,他在龙虎山。来信说已经对子毅的伤势有了眉目,等他回到长安就开始医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