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姬唐 > 第1191章 闲谈!

姬唐 第1191章 闲谈!

作者:乔木兮有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8:29:04

第1191章 闲谈!

第1191章 闲谈!

姬松的话让程咬金心中哑然,没想到他连远在万里之外的拜占庭皇帝都算计上了?不过说的也对,年轻有能力的皇帝,岂会忍受如此奇耻大辱,想到当今陛下,当初不也是如此?

“以前是没有机会,但现在有了。大唐在海上全歼十万大食水师,这就是最有利的证明。证明我大唐有能力和大食人对抗,并且战而胜之。”

姬松继续说道。

“所以,他来信说牵制大食西方军队,这事我信。这也是我不在意赛尔德求援的原因,因为君士坦丁二世只要不是傻子,就绝不会让大食人调兵东去。因为一旦大唐战败,携大胜之威的大食,下一个目标就是他们。”

“所以,就算赛尔德求援,恐怕也不会调来多少士兵,更大的可能就是重新征调新兵,而这样一来,虽然人数多了,但却战力下降了。这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好事。”

“所以,我根本就不在乎他们是否求援,之所以要重罚他们三人,就是为了给他们一个教训。薛万彻就不说了,那就是个没脑子的,我都习惯了。但苏烈和薛礼不一样,他们年轻,有很大的塑造性,希望这次教训能让他们成长起来”

“行吧,你心中有数就好!”

“不过,你就这么将这什么二世的信给陛下送去?陛下看的懂吗?”

程咬金有些牙疼道,这小心没安好心啊,估计陛下看到这书信鼻子都能气歪了,也不知道翻译好了给送去。

“要不你翻译后再送去?”

姬松大手一挥:“不用,伱也太小瞧陛下,他老人家不懂,但有人懂啊。书院养了不少先生,可不是白养的,也是时候让他们出力了。”

“那你看着办吧,老夫不管了!”

看着他那不怀好意的笑脸,他就想一拳头砸上去。不行了,待在这儿他心里不畅快,赶紧得走了,省的皇帝到时候连自己也记恨上了。

待程咬金出去,姬松用蜡封好竹筒,叫来亲兵道:“此信立即送往长安,用巡鹰。另外我还有几封信,你晚一天再送出去。”

“诺!”

虽然不知道大将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他也只能照办。

战争来临之前的日子总是煎熬的,但也是平静的。西门关已经建成,长三里的关卡,彻底将乌孙河谷给堵住了。为了防止有人从山上突袭,姬松更是令人用火药炸山,凡是容易攀登的地方全都给炸成了险地,别说是大军登山了,就是这里的山羊也难以登上。

八卦城正在有条不续的建设当中,城墙已经彻底建设完毕,八边形的城墙,加上引水后的护城河,更是令八卦城的防御力大增。

现在正在建设城内设施,军营是必不可少的。但并没有聚在一起,而是分为八块,分别驻扎在乾、坤、震、巽、坎、艮、离、兑八个方位,一来是为了方便调兵,二来也是为了让他们分别熟悉战阵,省的到时候手忙脚乱。

并且还规定,八个方位的大军每隔一年会相互调换,就是怕一方被吃掉,剩下的人完全抓瞎了。

城中心的城主府,和道观也都建成了。姬松在前段时间就已经开始入住。道观的话也只剩下些人员配置,但也在来的路上。

当李淳风将八卦城的俯瞰图送去长安后,袁天罡那牛鼻子别提多激动了,二话不说就将道家的精英弟子送来二百余,这些可都是精通道家精义的道家人才,不属于儒家的那些人的。只要这些人到位,道教在安西之地传播的事情也该提上日程了。

武有大军镇压,文有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思想上有道家,这样一来,安西之地算是稳妥了,剩下就只有耐心等待了。

这座城池从一开始就一座兵城,将来住在这里的大部分都是将士和将士家属,另外还会有一些工匠和商人。不过这商人不会是异族人,只能是皇商,或者中原商人。

但毕竟这里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不可能没有交易和让商旅停歇的地方。于是,他在西门关和八卦城之间又修建了一座小城,方便过往商人。

今后,八卦城必将成为安西的中心,也是统治西域的核心之地,万万不能有失。

有一座规模宏大的道观在,这里也必将是道家的另一据点,就算不为其他,道家也必然会大力扶持此地,有他们在这里平添几分安全。

千万不要小看道家,这一世一群真正的老六,别看佛家在外面跳的挺欢的,但要说隐藏势力,道家并不输于佛家,并且人家还懂得隐藏。

从佛家建立被灭了多少次了?但道家当年有了黄巾之乱,但人家遭到清算了吗?

这才是真正的一群聪明人,蠢货也不可能成为道家的核心弟子。

道观的名字环视一如既往的毫无新意,就叫做三清观,按照李淳风的意思说,三清是道家鼻祖,以他们来人家的名字命名,那就是最高规格的道观,还想怎么样?

反正姬松毫无意见,不管叫什么,只要他能吸引道教来到这里就行,其他的他才不会去管,闲的慌!

这日,在一片白茫茫的河谷中迎来了一支车队。早已被过往车辆压的呲溜滑的道路,不管是马车还是人都不小心会摔倒。

这不,迎头就看到一个中年模样文士装扮的人,鼻青脸肿,牵着马一脸的郁闷走在前头。

“焦国公,你有好东西不早拿出来,非要等我除了丑才用是个什么意思?我老许就这么不招人待见?好歹我对你也算有些人情在,不带这么坑人的.嘶!”

说着就觉得脸上生疼,连忙捂住脸。

柴绍一脸无辜,指了指马车,小声道:“我也没办法了,公主专门交代的,你说你没事招惹他干嘛?这不是找不自在吗?”

许敬宗闻言脸顿时就黑了,他娘的老子费了这么大劲,就闹了个里外不是人?柴绍,彼其娘之!

现在他还想着怎么给姬松那混蛋交代呢,这倒好,两边的不落好啊!

“还有多久能到?”

正在和许敬宗斗嘴的柴绍听到这声音,立马换了脸色,满脸堆笑朝后说道:“快了,快了。要是不出意外,天黑之前就能到。”

“你说这子毅也是,这成了大将军威风了啊,我们都快到他家门口了也不知道迎接下?等下见到了非得数落他不可,太不像话了!”

但没想到平阳柳眉一掀,冷声道:“你想数落谁?子毅现在身担整个西域安危,能和你这个闲散人能比?自个没办事,还怪孩子们人不像话?我看你就最不像话。”

不等柴绍解释,平阳就撤下帘子,声音从里面传来,道:“等到了地方你就去替子毅驻守地方去,都老大的人了,连孩子都不知体量下。本宫可警告你,别耍你姑父的架子,要是让我知道,仔细你的皮!”

“听到没有?”

瞪了眼偷笑的姬青和许敬宗一眼,柴绍连忙道:“听到了,听到了,看你说的,我是那样的人吗?”

“哼,你自己什么人自己知道,别给我犯浑!”

听到后面没了动静,柴绍装模做样道:“看到没,别看公主对老夫呼来喝去的,但还是向着老夫的。这是怕我出事啊!”

姬青和许敬宗对视一眼,都看懂了对方的意思:信你就有鬼了!

“青哥儿!”

“嗯?”

“想好到了做什么不?”

姬青有些疑惑地看着柴绍,不知道他肚子里又打什么鬼主意!警惕道:“伯父有事?”

柴绍摆了摆手,随意道:“哎,你这孩子,伯父就是问问你去了军营想干什么而已。要知道现在安西可是大将军云集,凡是我大唐能叫上名字的都来了小半拉子。说是藏龙卧虎也不为过,你可要提前想好了,别到时候手忙脚乱的。”

姬青一愣,想了下,说道:“我没什么主意,到时候老师安排什么就做什么呗!”

“不过,我文不如先成,武不如薛礼,论交集不如玄策。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这后勤之事了。之前听说一直是卢国公在管理后勤,我就去接他的班吧!”

如若别人说这话,柴绍能一巴掌直接呼过去。就你?还顶替卢国公?人家就算再怎么差也轮不到你一个后生来评价。

但姬青说这话他信,这几年他虽然不在长安,但长安的大小事情可知道的清清楚楚。这小子在三省轮流的转,差不多都快将三省的几个位置全都坐了个遍。

虽然随着武英阁和麒麟阁的横空出世,三省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现在还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重要部门。

不说其他,就说他主管的户部,礼部,吏部,那可是实权部门。尚书仆射长孙无忌现在一门心思在麒麟阁争权,户部尚书还是自家人谢廉,这小子虽然官职不大,但却在三省横着走。

很多时候三部的大小事宜都要经过这小子的手,所以,千万不要小看这小子,这才是扮猪吃虎的狠角色。

姬松的其他三个弟子虽然不错,但将来在官场上走的最远的恐怕还得看这小子。小小年纪就能自律,还沉稳的很,数年来办过的大小事情基本上就没出过错。

“也好,卢国公到底是年纪大了,管理后勤这么繁杂的事情恐怕也是筋疲力尽,不过我估计你师父也是这样安排的了。”

说完无不羡慕道:“你说你姬氏一门一个个都是理财和统筹的好手,说说,是不是有什么诀窍?”

姬青白了他一眼,没搭理!

但一旁的许敬宗却跟着说道:“您还别说,不管是郕公被人,还是他的几个弟子都在这方面有很高的天赋。那薛礼在军中也是将军中将士管理的井井有条,不曾有丝毫失误;就算他那三弟子王玄策听说在当鸿庐寺少卿时,也将鸿庐寺那些外国使臣管理的服服帖帖。”

“想当年郕公带着关中百姓开田亩,拓荒地,关中大熟,自此不再从关东运粮,这等办事谁人能及?虽然最后被朝廷调离司农寺,并且拆分成数个官署。但他的理念却一直延续了下去,这等本事,真真是令人嫉妒!”

谁说不是呢,这简直就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情。

不但如此,当时姬松当年还命人大量种树,凡是不能种粮食的地方全都种成树。不是那些杂树,而是具有价值的树。刚开始还只是在关中地区,但随着司农寺的扩大,这道命令却没有消失,还越演越烈,最终变成凡是司农寺过处绝不留空地的传统。

刚开始大家还不是很明白,但随着时间流逝,渐渐地有人发现了不对。本来已经浑浊的黄河突然变的清澈起来了,虽然还不能达到清澈见底的效果,但其携带的泥沙却少了很多,就连黄河下游的河流也减少了洪灾的发生。

后来,书院一学生很疑惑,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切的?

随意就和书院的几个学生到各地去考察,还别说,还真研究出了一点东西。但当研究成果发布后,却引起了轩然大波。

你道为何?

原来经过这些学生研究各地的地理后发现,黄河之所以频繁河水泛滥成灾,最大的原因就是黄河从上游携带大量的泥沙,随着流经中原,地势变缓后慢慢堆积在河床上。这样一来河床越来越高,堤坝越建越高。只要有一处决口,那就是天大的灾难。

但这几年这种情况变少,根据当地的老人说,这河床这几年不但没有变高,还在缓缓下降。有些河流急促的地方更是下降的极为明显。

学生们这才恍然大悟,当他们来到黄河上游时,才发现,当初已经被砍伐一空的黄河两岸竟然重新出现了成片成片的森林,最早的竟然可以追溯到近二十年前

如此种种,可见姬松的先见之明有多么高远。无声无息之间就解决了上千年来治河的难题。但更让人惋惜的是,这样一个人竟然成了双腿残废之人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