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姬唐 > 第1187章 姬氏嫡长孙

姬唐 第1187章 姬氏嫡长孙

作者:乔木兮有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8:29:04

第1187章 姬氏嫡长孙

第1187章 姬氏嫡长孙

“不错,非我族类,齐心必异。更何况是一群吃里扒外的东西!”

姬松终于知道后世恒罗斯之战,大食人为什么不找其他人,就找这几个部落作为策反对象了。原来这是有根源的,葛逻禄和拔汉都是铁勒部落,游走于安西西北部的游牧民族。

严格来说他们和西突厥的契苾可汗有着血缘关系,算是突厥王庭血脉。在西突厥被唐灭掉之后,为先祖报仇,反叛大唐,联合大食,好像并不是什么难以抉择的事情。

并且他们都处于安西西北部,和大唐天然隔着一层,倒是和安西西部诸国来往密切,很多时候交易,贸易等等,都是在和西部诸国在做,反而和大唐关系并不密切。

“不但是他们,还吐谷浑,薛延陀,铁勒,回纥,突骑施等部都要关注,一旦有异动,定要以雷霆之势扑灭,绝不给他们丝毫机会!”

“诺!”——

寒风袭长安,雪落梅花开。

盛景流连住,不知寒暑来!

雪后的长安是美不胜收的,雪后的长安是静谧的处子,动人且安然!

今年的的长安下好几场大雪,但都时间不长,并没有造成太大的灾害。加上现在长安百姓生活不错,再有煤炭和火炉的普及,使得大家并不担心生活。

就算是贫困百姓家,也有近些年在北方盛行的火炕,不需要煤炭,也不需要木炭,只需要田地里的干材就能享受温暖冬季。

一家几口在大雪封路的冬季,坐在火炕上吃着小吃,喝点小酒,小日子别提多美了。这样的场景在以前根本不敢想。

现在圣君当朝,关系百姓生计。上行下效之下,官员们也不敢太过欺压百姓。

百姓的日子过的好了,百官发现自己竟然也闲了下来,恶性案件减少,滋事也少见。百姓们也本着不与官府交集就不交集的想法,只要不是什么大事,也不会去找官府,村中三老,以及族中族长就能处理。

这是华夏自古以来的行事作风,族长的权利大于官府是常有的事。李世民不是没有想过皇权下乡,但经过核算后顿时打了退堂鼓。

成本太大了,并且也容易滋生权钱交易。

现在大唐就有一千八百余县,所有朝廷正式官员加起来,足有三万多人的官员,这些官员可是要吃禄米的,加上勋贵,外戚,诰命,和皇族的王爷,郡王,以及众多皇族子弟,公主,驸马,郡马等等,每年的支出占据大堂税收的五分之一。

要是在将将权利下乡,这每少则数十个村,多则上百个村,虽然俸禄不会高,但加起来朝廷将来要负担的官员人数至少要翻个三到五倍以上,这样一来,一年啥也别干了,就养活这些人就得财政崩溃。

也有人说大秦当年不是做到了吗?为什么反而大唐不行?

呵呵,大秦时中原才多少人?大唐多少人?

特别是在大秦横扫六国之后,除了关中等地,其他地方皇权下乡就是个笑话。

不过,在仔细调查之后发现,现在大唐的这种治理方式其实也有可取之处,百姓不愿意个官府打交道,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事情,根本就是不是几十年间能改变的。

加上此时大唐民风淳朴,不管是世家大族还是小世家,或者是小门小户,作为长辈的虽然有时候有失偏颇,但却至少秉持公正。

现在还不是后世民风败坏的时候,世人都以追求美名为荣。如果鱼肉乡里,那是要臭大街的,别说的是科举,就算是和人做生意都不会有人搭理。

这也是儒家无为而治的最好时期,也是儒家学说大放光彩的时期。德治之下,朝廷的治理成本其实很低,只要不发生天灾**,百姓安居乐业,很少有犯贱做科之事发生。

对于百姓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他们是幸运的,但就是不知道这种风气还能持续多久?

这日,长安城崇仁坊的郕国公府乱做一团。

在东跨院内,侍女们端着热水进进出出,丝毫不敢耽搁。在院子里,姬氏老夫人,夫人,以及姬润,还有听到消息的卢国公府的裴夫人,鄂国公夫人等人都在院子里焦急等待着。

“老夫人,夫人,公子,太子和太子妃到了!”

正说着话,李承乾和太子妃苏氏就来到院子。急忙问道:“怎么样了?”

老夫人和攸宁也行礼后定了定神,反而安慰李承乾和焦急的太子妃道:“大夫说胎位很正,问题不是很大,不过是第一次.”

她没有再说下去,作为过来人都知道生孩子是女人的一道鬼门关,稍有不慎就是一尸两命。

“太子放心,有子毅留下的人参药丸,要是稍有不对,立即就服下,不会有事的!”

“嗯!”

李承乾点了点头,稍稍放下心来。

“哇~”

突然,在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声中,一道嘹亮的啼哭声响起,众人先是一愣,但随即大喜。

只见房门打开,一手是血的稳婆大喜道:“恭喜老夫人,生了,是个带把的。”

“好好好!”

姬母闻言大喜,大手一挥:“重赏!所有人都重赏!”

“多谢老夫人!”

侍女,稳婆都是大喜。

这可是郕国公府的嫡长孙啊,自己何其幸运竟然能遇到这好事?

不一会儿,当房间里收拾停当,为了不使孩子受到风寒,众人来到房间的外间,稳婆将清洗好的孩子抱给老夫人。

“你看,这小眼神多像他爹!”

“鼻子像她娘,这小子将来必定又是一个俊俏的,不知要迷倒多少小娘子!”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什么夸赞的话都往外说。

“快,快,让孤看看孤的外孙!”

李承乾看着被女人们围住的外孙,别提多着急了。

好不容易接过孩子,看着皱巴巴的小脸,紧闭的眼睛,但他心底却着实松了口气。嫡长孙好啊,这下什么都稳了。

“德喜!”

“奴婢在!”

李承乾吩咐道:“快去宫中给父皇母后报喜,就说是个男孩!母子平安!”

“哎,奴婢这就去!”

说完就急忙跑了出去,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作为太子身边的亲近之人,他太明白这个孩子出生的意义了。

待德喜一走,李承乾笑道:“本来这孩子的名字应该是子毅来起,毕竟说起学问,我们可比不过他。但他现在不在,不如由本宫来取如何?”

老夫人一愣,随即大喜道:“太子是这孩子的外祖,给孩子起名再合适不过,我们一群妇道人家,哪有你懂得多啊!”

李承乾满意地笑了笑,就开始想名字。

而一旁的姬润欲言又止,但每次都被他娘给瞪了回去。得,他这个做爹的就是没人权啊!

“伱姬氏从子毅一辈就有五行取名的规矩,子毅是木字辈孩子他爹是水字辈,要是按照顺序,这孩子应该是火字辈。”

他沉吟片刻道:“既然如此,那就叫姬烁如何?”

“火字旁的烁,有光彩照人、活泼之意,希望这孩子将来能够闪耀大唐,开朗活泼!”

老夫人低头想了下,越想越觉得这个名字很好,姬烁,姬烁,叫起来郎朗上口,寓意也好,是个好名字。

“好,那就叫姬烁,烁儿,你有名字了,高兴不?”

抱起孩子,老夫人高兴道。

李承乾也舒了口气,其实这名字他都想了好久,还好大家都挺满意的,不然他可下不来台了。

皇宫,崇政殿,得到李妤要生产的消息,本来他是准备亲自去的,但被长孙给劝了下来。

“现在是承乾那孩子施恩的时候,你去凑什么热闹?”

这是长孙的原话,气的皇帝吹胡子瞪眼,但也没再提去的事情,只是叮嘱太子第一时间回报。

踏踏~

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唰,李世民连忙站起来。

“回禀陛下,娘娘,生了,是个男孩,母子平安!”

李世民先是一愣,但随即大喜。

“好好好,男孩好,男孩好啊!”

看到皇帝手舞足蹈的样子,长孙也高兴的很,连忙说道:“陈寿,吩咐下去,看赏!”

“是!”

直到房间只剩下帝后两人,李世民也慢慢平静下来,喝了口茶,叹道:“男孩好啊,这下大家都安心了。”

长孙默然不语,皇家看的是这孩子出生的意义,其他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姬氏的嫡长孙有皇室血脉,这点很重要。

可以预知,当着孩子长大,无论如何他都将会是姬氏的继承人。有着血脉联系,加上那好畤候的传世侯爵位,那就是皇室最信任的勋贵!

姬氏不同于其他勋贵,他太特殊了。有姬松这么个祖宗,将来就算再差也差不到哪去,只要将其彻底绑在皇家的战车上,将来必定是大唐的定海神针。

“等子毅回来,朕就将南海水师舰队彻底交给他。但他必须答应朕,将来只能再在好畤候这一系传承。”

长孙闻言点了点头,有些欣慰道:“您倒是看的清楚,水师就算是再强大,也威胁不到大唐陆地上的统治,最多也就是在海外搞风搞雨。”

“要是将来事有不协,那也是一条最安全的退路。”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朕不得不未雨绸缪啊,这孩子的出生就注定他将来的责任,子毅是聪明人,他会知道朕的心意的。”

“不过,这次回来他怕是再也不会进入朝堂了,可惜了啊!”

长孙闻言翻个白眼,没好气道:“你还没死心啊?当初你硬是窜索我去将他拉进朝堂,不知道多少人在后面说我不体恤臣子,我都成了薄凉之人了。”

“嘿嘿,这不是没办法吗,让你受委屈了啊!”

长孙摇了摇头,道:“委屈什么的我不在乎,但子毅却是不适合待在朝堂了,不管是为了将来承乾,还对他都是好事,省的将来闹翻了。”

“也是,退了好,退了好啊!”

李世民叹道:“人啊都是会变的,有些人就是贪心!”

最近朝堂上长孙无忌的身影无处不在,他想做什么李世民心中清楚,但他并没有阻止。太子要是连这点事情都不能处理,他就要怀疑他的能力。

长孙无忌不足为虑,虽然在朝堂上根深蒂固,又有关陇贵族的身影在后。但现在文武分治,有武英阁在,他翻不了天。

“我哥哥他.”

长孙欲言又止,咬牙道:“还请您放他一马吧!”

说完就要跪下来,却被皇帝扶起。道:“不至如此,不至如此啊!”

“无忌跟了朕这么些年,他的心思朕还能不知道?争权什么的朕不在意,要是一个个都安分守己,朕这个皇帝才难做呢。”

“只要他做的不过分,将来必定不会亏待他的。毕竟是你的哥哥,承乾的亲舅舅,都是自家人,这点容人之量朕还是有的。”

“在这说了,现在朝堂上年强一辈官员越来越多,有他这个老成持重的老臣坐镇,才能压住那些无法无天的家伙。”

说到这里,他就有些哭笑不得。那些个年青官员一个个要说本事那绝对不错,但就是心气太高,没学会走,就想着跑了。

想法激进,以前还有房杜二人压着,现在两人退了,一个个都像是放飞的风筝,什么事情都敢想,还敢做。

什么拿下交州,开荒拓田,有的还直接建议打到海边去,和三佛齐海峡接壤,到时候大唐从陆地上也能到达南海。

还有说要拿下吐蕃的,说什么看这地图别扭,要拿下吐蕃,大唐的地图就‘圆润’多了。反正就是想一出是一出,他都有些头疼了。

说实话,他确实心动了。但想到这样做的代价和成本,以及风险,他还是按耐住了。

按照姬松的说法,现在的大唐疆域已经到人治的巅峰,除非重启分封,不然大唐绝对无法统治这么大的疆域。

从东到西就得半年时间,这样的时间和空间跨度,要是发生战乱,待朝廷得到消息,再到支援,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现在要做的是守成,将已经到手地盘给笑化了再说。

倒是吐蕃可以展望下,但不是现在,至少现在大唐还没有那么大的胃口。吐蕃太大,差不多有五分之一个大唐大小,并且地处高原,没有足够的适应高原的军事力量,没可能拿下吐蕃。

现在也只能慢慢蚕食,直到时机成熟,再一举拿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