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姬唐 > 第1116章 妫州郕氏

姬唐 第1116章 妫州郕氏

作者:乔木兮有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8:29:04

第1116章 妫州郕氏

第1116章 妫州郕氏

那现在怎么办?

在理清思绪之后,众人脑海里突然出现这个问题!

派谁去?

程咬金?

李世民摇摇头,程咬金作为大将还行,但遇到如此复杂和需要极强掌控力的事情上,他是做不来的。

李绩?

他也摇摇头,倒不是说李绩不行,一来李绩有自己事情要做,二来一旦西域有事,朝中定需要大将镇守,北方也需要防备。

郭孝恪和苏烈既然能上书,那就说明他们已经失去了对事态的掌控,不然也不会在大失颜面的情况下上书朝廷了。

数来数去,他竟然发现无人可用!

薛仁贵虽然不错,这几年历练也成了朝中大将,但毕竟年轻,经验不足,是把握不来如此复杂情况的。

张士贵?或者说柴绍?

最后他将目光定在姬松身上,但当看到他的腿后,只能无奈摇头。要是他的腿没事,那该多好?

要威望有威望,携大胜大食水师之威兵临西域,不战,也能让对方心虚三分。

但现在.

姬松当然看到了皇帝的目光,但他没有做声。不是他不愿意为大唐效力,而是现在还不到时候。

西域之事虽然重要,但只要防守得当,坚壁清野之下,大食人未必能占得便宜。毕竟他们劳师远征,一旦时间一长,久攻不下之后必定退兵。不然其他势力可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此事再议吧!”

李世民无奈,只能暂且搁置。

“陛下,虽然如此,但我们还是要想办法加强西域实力才是,不然距离太远,一旦事发突然,恐怕会让我们措手不及啊!”

姬松建言道。

李世民沉吟片刻道:“那就增兵,西域还是以稳定为主,我们不能打乱我们自己的节奏。不然因噎废食,最后只能得不偿失。哪怕是胜了,但同样也是输了!”

“十六卫久不经战事.”李世民喃喃道。

“臣建议从南方或中原调兵!”

不等李世民说完,姬松就说道:“大唐不光是关中人的大唐,更是中原,河北,蜀中,江东,岭南人的大唐!”

“一直以来,大唐都是关中本位,一切都以关中为主,那怕是征兵也是从关中征兵,臣不是说这样不好。而是作为一个大一统帝国,守卫家国,人人有责,不能将所有危险的事情都交给关中百姓。”

“不然时间一长,关中将领越来越多,而其他地方百姓也不能凭借军功获得利益。长此以往,必然会产生将领抱团和矛盾。”

“所以,臣请陛下此次从全国各地征兵,不限于地域。不管是常规州县,还是羁縻州,附属国等,都进行征调。”

“如此,不但能减轻关中百姓的厌战情绪,还能让其他地域的百姓因为战争带来身份跳跃。”

“更能加强对地方的掌控,和提升各地百姓对大唐的认同!”

姬松继续说道:“保家卫国,是每个大唐人的责任和义务,所以,臣建议,不管是勋贵,还是文臣,或者是皇族子弟。只有有心,此次征兵百无禁忌!”

李世民闻言一愣,他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不管是前隋,还是更早的两汉,都是从京都附近地域征兵。

因为不管是兵员的质量,还是传统来说,这里的士兵更能更快的适应战场。因为他们祖祖辈辈基本上每代人都有当兵的。

但回想姬松的话,他眼中光芒大盛,随即哈哈大笑道:“好好好,你小子果然有点东西,这件事朕允了。”

但随即有犹豫道:“不过,这件事还是在朝堂商议下才是,毕竟牵扯太大,要是阻力.”

听到这里,一旁不敢说话的程咬金突然道:“陛下,您就放心吧,朝堂上不会反对的。”

“哦?此话何解?难道他们不怕战场危险吗?”

李世民不解道。

“嘿嘿!”

这货嘿嘿一笑,得意道:“您恐怕不知道现在多少人望眼欲穿想要在战场上马上封侯?之前高句丽之战,姬青等人十年归来,南海之战,这件事朝廷封了多少爵位?”

“加上只要有爵位就能有海外开拓的资格,以及获得时间保护的承诺。”

“现在全天下人都等着朝廷征召呢,之前是没有机会,因为朝廷很少从关中之外征兵,他们也只能想想。”

“但现在您要是在朝堂上说出此法,怕是一个个能乐疯了。大唐现在制霸四海八荒,各方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神话早已深入人心。大唐多少落魄将门翘首以盼?恐怕到时候会有不少惊喜!”

李世民愣住了,还有这样的事?

“陛下,卢国公虽然说的有些夸张,但却是事实。隋末乱世天下涌现出多少有能力的将帅之才?又有多少豪杰趁势而起?”

“只有有机会,这片大地上从来不缺少武将。江东,蜀中,中原,河北,辽东。这些地方只要政令下达,怕是真的会有不少惊喜!”

“他们只是缺少机会而已!”

李绩有些感慨道。

他也是在乱世中崛起的,要不是乱世活不下去,他恐怕也只是山东地方一富豪,怎会有现在的成就?

姬松也笑着说道:“天下英豪何其多也,陛下不是忧心无可用之将吗?现在就给他们一个机会,也给大唐一个机会。看看这天下到底还隐藏着多少豪杰之士”

砰!

“好,随后朕就召集百官议事,朕倒是要看看是不是真如你们所说的群情踊跃!”

说实话,李世民他有些不相信。

倒不是不信任他们几个,而是这事他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自古当兵都是九死一生,什么时候这么积极了?

可惜,李世民他虽然是这个天下的至尊,但他却不明白底层百姓的追求。在和平年代,一切规矩都已建立。

有家室,有关系,有财富的人更能掌控更多的资源。不管是读书还是为将,他们的机会要多的多。

底层百姓在慢慢健全的律法和规矩下循规蹈矩,就算有才能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埋藏在家里琐事,和生计上。

整日忙于茶米油盐酱醋茶,那有时间去想别的?

盛世之下,可能他们过的并不好,但却至少安全。没有机会之下或许只能埋首地里田间,或寄情于山水之间。

正所谓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哪怕是化龙,也需要风云才能乘风而起。

所以,机会,他们缺少只是机会!

倏忽三日而过,正如李绩等人所言,当皇帝当朝宣布此次全国征兵前往安西支援后。除了关陇军事贵族极力反对外,文臣方面却是大力支持。

有的甚至不惜撕破脸皮也要支持此次征兵,特别是寒门子弟和中小世家为主。而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山东,河北,蜀中,江东,江南等地的官员。

他们之前不是没有想过让自家子弟进入军中,但从前隋开始,朝廷正兵都是关陇、河洛等地的百姓为主。而这些人恰恰都是关陇军事贵族最为集中之地。

此时,大唐武德充沛,将士地位也很高。远的不说,高句丽之战,远征舰队,南海之战,三次大战封了多少爵位?

从皇帝登基以来,不断淘汰自甘堕落的贵族爵位,除军功和特殊功勋外,极难获得爵位。这也导致开国之处烂封爵位的事情得到遏制。

所以,此时的爵位虽然比不上前隋,但也是很多人一辈子都很难达到的高度。加上有爵位在身之人有南下海外开拓的权利。

不同于世家需要打下领地封爵,此次南海大战之后,大唐水师舰队搜寻到了无数的无人领土,只有你有爵位,有能力,那就能请求朝廷将自己的封邑置换到海外,不但至少十倍以上的置换比例,还有获得大唐水师舰队保护十年之期的承诺。

如此以来,大家这才发现,原先并不吃香的爵位现在竟然成了香饽饽。

哪怕是最低等的男爵,也是众人抢着要。因为一旦获得爵位,那就说明伱有了在海外立足的门票和资格。

别以为一个十年之期的保护承诺没有什么,那至少可以让你安然无恙地在海外发展十年。这十年之间,凡是大唐海外领地都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其进行攻击。

有了十年缓冲,只要上点心,到时候自保还是没有问题的。

于是,在陇西军事贵族铁青的脸色下,众人欢欣鼓舞之中,这道政令瞬间轰传天下。

河北,山东,江南,江东,蜀中,甚至是岭南的冯氏,辽东的高句丽遗民都极力响应朝廷号召。

妻子送别丈夫,母亲送别儿子

凡是觉得自己有些本事的人,大多数都踏上了西去,北上,南下之路。但有些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成行。

妻儿的牵绊,父母的老迈,或无盘缠等等。有时候就是这样,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啊!

河北,这里是隋末乱战中受损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哪怕是现在都还没有彻底恢复过来。自从朝廷财政收入增多之后,就隔三差五地免除一些地区的赋税和劳役。

河北,妫州。

这里当初在大唐和窦建德建立的大夏大战中百姓流离失所,青壮男子基本上都死绝了。后来再加上刘黑闼反复,更是雪上加霜,直到现在还有不少当初遗留下来的**,寡妇村。

有的时候,甚至一个村子只有三五个男子,还是那种身体有残缺的。

二十多年的治理,这里虽然不在是毫无人烟,但也没好到哪去。整个妫州数县之地只有五万人口,但成年男子却只占二成。

在妫州城中有一间新开的私塾,是三年前开的。里面住着一家姓郕的人,众人只知道这户人家是从南边搬过来的。他们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会舍弃繁华的南方而来到这里?

记得刚来的时候,此户主人就买下一座三进的宅子,据说是当年窦建德手下大将的宅院。

贫瘠的妫州竟然来了个大财主?这可是此地多年来少有的大事件,听说县尊都亲自上门拜访。

不是没有人想过去‘借’些钱财,正所谓越是贫穷的地方百姓越是彪悍,这些在大战中存留下来的人可没一个是善茬。

但他们失算了,当三波在当地的‘强人’被收拾后,所有人都老实的。谁也没想到这家主人竟然是个练家子,不但武艺高强,还手段高强。

被收拾三波人的老大被打了之后,不但没有报复,还彻底被收服了。平日里没事将去人家哪里跳水砍柴,跟个孙子似的。

本以为这就完了,从此以后妫州这地方或许会多一位豪强。但这户人家的家主却再次让所有人惊掉了下巴!

开私塾!

不错,在半年过去之后,郕家主又花大价钱在城中买下一座宅院,竟然办起了私塾。这事虽然令人惊讶,但大家认为和自己没什么关系,随后也就不在关注。

但谁知数日之后,郕家主竟然派人到处宣传,要有心就学的八岁以上孩子愿意上学,所有学费都将会在其成年后,有能力偿还再付。

哗~

这下所有人都惊了,这世上还有这样的好事?

开始大家都是不信的,但等有人试探般将孩子送入私塾上学,确定不收费用后,大家都急了。

读书,这对于贫穷的妫州百姓来说,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这里连个读书人都很难找到,谁家要是出了能写会算了,那就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不但十里八乡的小娘恨不得以身相许,身份地位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鱼,我所欲而,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性相远.”

“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格物之道在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每当路过私塾的百姓听到郎朗的读书声,他们就情不自禁地在私塾门口驻留。自家的孩子正在里面读书,听着清朗的读书声,他们就好像看到了希望。

虽然不知道说的什么意思,但只要听着抑扬顿挫的读书声,他们就好像听到了这个世界上最动听的乐曲。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