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宰相 > 第974章 物物不务于物

寒门宰相 第974章 物物不务于物

作者:幸福来敲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8 18:10:29

第974章 物物不务于物

第974章 物物不务于物

四月汴京。

“陛下,如今西夏国相梁乙埋亲率重兵攻泾原路,此皆章越调划失策,既与辽国不能和,又使熙河空虚,以至于我军进退失据。”

“臣请罢章越宣抚使之职!”

邓绾疾声,几乎震动宫阙。

这一次邓绾是在大起居中向官家提出对章越弹劾。大起居五日一次,由待制以上官员参加。

按照参与会议人数越多,越决定不了的性质。

其实对会议结果的影响,并不会由什么真正决定作用。

但胜在力量大,堪比炸弹丢粪坑。

当初唐坰弹劾王安石更是在常朝时,当着所有朝参官的面上。

总之突出一个效果惊人,把事闹大。

官家听邓绾弹劾章越也是眉头一皱,邓绾欲倒章越不是一次两次了。两府执政的名额有制,身为御史中丞的邓绾,争执政之心可谓路人皆知。

挤掉政见不同的章越,顺理成章地位列二府。

连官家也是鄙夷他的为人。

如今执政中,枢密副使曾孝宽,参政元绛是支持变法,王珪老滑头,一点错都不让挑。所以邓绾要上位一定要挤掉章越。

不过既是异论相搅,官家也是默许邓绾此举,毕竟你要弹劾人,也要有真凭实据,不可以随口乱喷。

……

退入便殿后。

只余两府及谏臣。

邓绾再提弹劾之事。

吴充出面回应道:“陛下,如今已探明辽国三十万腹里兵驻于西京,而我军在真定,定州,中山,代州,河间一线兵马不足十万,又缺乏骑兵,若不调熙河路马军如何能维持?”

“至于西夏狼子野心,若是我真的对辽国谈判让步,焉知他不能乘虚而入?”

面对辽国重兵集结于西京,宋朝前线兵马不足维持。

一旦辽国全军南下,真定,定州,代州一线的宋军全线崩溃概率很大,没有调熙河路兵马,连谈判的筹码都没有。

所以章越的决策没有错。

王珪道:“可否让章越率军撤至邢州或大名府一线?让熙河路骑兵回援陕西?”

曾孝宽道:“章越陈奏,河北一马平川,唯有太原,真定,定州有险可守,若无马军,辽骑则肆无忌惮。”

王珪叹道:“此乃失燕云十六州之弊。”

曾孝宽道:“确实如此,无燕云十六州,唯有将兵马集结于真定,定州的外线进行防御,几无纵深可言。”

“若真定,定州失陷,辽国铁骑可饮马黄河。”

邓绾听了心底大怒,好个曾孝宽,王珪,借着聊天的方法,你一言我一语,将自己对章越的弹劾一句一句地顶了回去。

邓绾觉得你们是在帮章越,但官家心知,他们说的乃事实。

何况这时候追究章越之前不与辽国议和已无意义。

辽国下了国书,那么自己也要以国书答之。这对于注重身前身后名声的天子,要以国书答之割地之事,放在谁身上也丢不起这个人。

而官家不知道的是章越这里耍了个花招,辽主要天子以国书答之并非划界割地之事。只是辽国使节带着国书还在前往汴京的路上,他现在还没有看到辽国国书的全文而已。

官家道:“都到这个节骨眼下,还在追究他人的责任,邓卿难道不能为朕分忧吗?”

邓绾闻言面红耳赤,他听出官家对他不满。

殿内继续议论,官家则道:“李宪在密奏言,他从河州蕃部首领中听得一个消息,梁乙埋出兵之前,曾沟通青唐,约定一道夹攻,两家平分熙河。以熙州,洮州,岷州归青唐,以会州,河州归西夏。”

“此事真假难辨,伱们以为如何?”

此话一出,众人都是失语,真是如此就难办了。

王珪道:“陛下,董毡,阿里骨眼下尚且恭顺,这或许是西夏的离间之计。”

“朕也希望是离间之计。朕听闻如今董毡多病,青唐城中是由阿里骨主事,此人朝见过朕三次,还算恭顺,朕不信他会反。”

官家说到这里,想起阿里骨,不由对这个年轻人还是颇有好感的。

邓绾道:“陛下,董毡之妻是契丹公主,岂可深信?”

众臣言语一阵,争执不下。

正待这时,内侍道:“陛下,宣抚使章越有札子上!”

章越的札子如今是朝堂上优先级最高的公文,一旦有紧急之事乃内侍可以半夜叫醒熟睡天子的那等。

一般而言只要章越的札子到,无论在何时何地,官家都必须立即看到,哪怕是在这等两府重臣集议的重要会议中。

内侍当着天子与大臣之面,用楔子破开竹筒,取出札子来。

…………

大茂山的岩洞外,昨夜下过了一场大雨。

章越走到洞前,看着眼前的嫩叶垂挂着雨珠,大雨洗刷了一夜,仿佛山间一切都是新的。

山泉水汩汩有声,注入了山间的小溪之中。

章越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穿着草鞋,手持竹杖,背着酒葫芦在山间转了一圈,寻得了山泉的去处,便坐在一处林下干燥的地方,拿起酒葫芦缓缓饮之。

遥看着山林间烟雨如障,喝着草木清新之味下酒,酒亦素酒,味道寡淡至极,可喝着喝着却品出了闲云野鹤,悠然自在的意境来。

身在官场,位列宰相,便是世上最入世之人,但心却可以是出世之心,如广阔天地中一沙鸥,擅飞,能水,亦能走,天下之大哪里都可去得,没有什么能够困住自己。

藏身这僻静之地,也可以窥天下之博大,道理之精微。

这一切的道理就藏在‘物物而不务于物’之中。

坐了不知多久,章越回到岩洞中,坐在案边磨墨,提笔写下给官家的札子。

臣受命宣抚河东,河北两路以来,战战兢兢,寝不安席,不敢辜负陛下托付之任。今契丹屯兵三十万于界上,以势凌人……

章越给官家的札子,先写如今辽宋对峙的现状,自己现在的处境艰难,辽使的蛮横,不讲理,故意连连讹诈,用战争的威胁,逼迫宋朝让步。

章越铺垫之后,讲到西夏出兵之事,这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出自契丹的唆使。

如今西夏看似攻泾原路,但不过是掩人耳目的疑兵之计,其目的定是取熙河路而来。

……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此乃臣的艰难之处。

陛下圣心独运,运筹全局,御寇之策贵在一以贯之。

青唐虽似抚定,然董毡已不理事,养子阿里骨实为枭雄,看似恭顺,实能隐能藏,能起能腾之杰出,朝廷绝不可轻之。

……

写到这里,章越想起了阿里骨。原先董毡之下,鬼章,阿里骨并列,如今鬼章一去,阿里骨实力膨胀的厉害,实际上已是青唐蕃部的话事人。

从章越与阿里骨打过交道可知,此人能力出众且野心勃勃。

这人并非唃厮啰的子孙,在重视血统的青唐,阿里骨这样的出身便算是‘寒门’子弟。

寒门子弟要上位有两等,一等是人情练达,身段柔软,能拍会捧,到哪里都有贵人一路提携着你。

还有一等便是自己拿自己的主意,六亲不认,打落了牙齿和血吞,手拿两把西瓜刀,从南天门砍到蓬莱东路。

这阿里骨恰恰是属于后者的代表。

这样的人,对于同样出身寒门的章越而言再熟悉不过了,他认识的很多人都有阿里骨的影子。

他们办事一切都从利益出发,全然不讲任何的情面。

可以说阿里骨迟早是宋朝的大患,只是眼下实力不够,所以表现得非常的温顺。

所以章越在札子中请官家割让湟州之地给阿里骨,让他从青唐出兵全力攻打西夏!

章越写到这里,知道自己的建议太过惊人,甚至令人难以接受。

湟州是章越亲手打下来的,而且是大州,宋朝经营已有两年,一下子拱手让给青唐。而且湟州在章越设计中,是出兵攻打凉州城,并重新夺回丝绸之路。

你这边与契丹争数百里地,但在青唐却又弃几百里地,这不是有病吗?

而且宋朝的大战略是要灭夏,你在青唐弃几百里地和在契丹弃几百里地是一个意思吗?

章越知道此议论一出,朝廷上肯定是炸翻了。

他在这里举出一个例子,那就是湘水化界。

这是当年东吴与西蜀之间的约定,当时曹操要攻汉中,东吴欲谋荆州,刘备思量再三与东吴以湘水划界,将长沙郡、桂阳郡送给了东吴,让他出兵淮南攻打曹操。

三国演义里有这段话,诸葛亮离开荆州入川援救刘备,临行曾问过留下镇守荆州的关羽。

如果曹操来犯怎么办?关羽说以力拒之。

诸葛亮又问关羽,如果曹操和孙权同时来犯怎么办?关羽说分兵据之。

诸葛亮说这样就完了,我送你八个字‘北拒曹操,东和孙权’。

所以章越的战略就是‘西和青唐,北拒西夏’。

章越在札子中言,用兵的大忌就是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得不到。

正所谓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只要击败了西夏这一次进攻,且气势上压倒了辽国,湟州不过是暂时借给阿里骨的,日后甚至整个青唐,都可以拿回来。

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的意思,就是争势不争地,物物而不务于物。

ps:开玩笑的话也有人当真,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