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 第940章 鞑靼

第940章 鞑靼

第940章 鞑靼

于是整个冬日,朱肃都往来于春和殿与自家府上,一面和朱标、老朱参赞监军改革以及安南情报诸事,一面,将自己肚子里有关政委文宣的那一点知识,全都事无巨细的教导给了朱雄英。

另外,他也开始为朱雄英物色帮手,襄助他妥善完成这一次的“监军”事宜。方孝孺、解缙二人是必不可少的。此去大宁,在军中推广附和大明主旋律的话本、戏曲,是朱雄英尝试改革监军军制的最主要破局点之一。方孝孺和解缙两人都是才子,先前又曾主导过“捧杀”武勋的舆论作战,这两个笔杆子到了大宁,就是为朱雄英编写话本、戏曲的左膀右臂。

朱肃原本最瞩意的人选,该是撰写出三国的罗贯中罗老爷子。奈何老爷子而今已过七十,再一路奔波去了塞外,指不定就要埋骨异乡……因此也只好让方孝孺与解缙二人随行。

好在方孝孺与解缙二人倒是甘之如饴,并未觉得让他们去北面当个写话本的先生,是什么辱没之举。一则,这几年新学昌盛,“经世致用”的思想已经慢慢影响了新一代的读书人,写话本开启民智、在报纸中发表文章,已经不再被文人们视为娱乐他人的下九流。

二则,朱雄英乃大明太孙,其承天之运,受朱元璋、朱标父子重视,几乎已是板上钉钉的大明第三代君王。能伴随他走这一遭,安知日后会不会有什么更大的造化?

另一方面,为了使得朱雄英此行顺遂,朱肃给了这位大侄子三个伤上了锁的锦盒。

“雄英,你要记住。”朱肃将三把钥匙交到了朱雄英的手上,对他郑重其事的说道。“为叔已将大体该如何造势的方法,告知于你。你此行北上,只需按部就班,监军之事当可无虞。”

“但,鞑靼部虽然不甚强大,却终究也是打仗,或有意外发生。”

“若是无有意外,则自无碍。可若是有了意外,军中军心浮动,亦或者你遭遇了危险。”

“你便根据时局,依为叔今日之嘱,打开相应锦盒……”说着,朱肃将每个锦盒所对应的情况一一告知。

朱雄英细细听着,确信自己听得没有差池,这才郑重的点了点头。对朱肃道:“叔父放心,侄儿一定漂漂亮亮的做成此事,不使父亲、叔父蒙羞!”

朱肃从他还在娘亲腹中之时,就对他极为爱护,除了皇爷爷与皇奶奶,是最为担心他的身体是否康健之人。而且这位叔父与其他人都不相同,总能天马行空,带着他做各种不一样的趣事,又能教给他许多道理……从个人感情上来说,朱雄英对朱肃的亲近甚至要胜过亲生父亲朱标,看向朱肃的眼中也满是濡慕。

“身为大明太孙,该是不为我大明蒙羞才是。”朱肃拍了拍朱雄英的肩膀,随后又想起了什么,对他道:“对了,你记住,你此去军中,担任的是监军之职。”

“万不可插手军务,也不可影响军中决断……更不可以以为有趣,想着去和本雅失里部沙场对垒……听清了么?”

此话一出,本来还一副乖巧听话模样的太孙殿下,神情竟是肉眼可见的垮了下来。他有些不情愿的狡辩道:“五叔,侄儿都十七岁了。” “二叔四叔五叔你们,在侄儿这个年纪的时候,都已经在苏州和诚王余孽打了一仗了……甚至还出海剿倭,北上收辽。”

“怎么到了侄儿这,连和区区的蒙元残部过过手儿,您都不让了?”

朱雄英平日里在亲爹面前乖巧端方的紧,朱肃却知道,其实这大侄子私底下就是只皮猴儿。朱标性格文质彬彬,朱雄英的本性却有些像朱棣小时那般是个混世魔王。而今随口一说,这猴崽子竟然还当真是打着要北上和鞑靼打仗的主意,朱肃不由得白眼一番,而后更加郑重道:

“正是因为我和伱的二叔四叔他们都上过战场,所以才知道,战场之上,刀枪无眼,绝不是匹夫斗狠逞能的地方。”

“那些鞑虏,可不会因为你是太孙而手下留情。反而,正因为你是太孙,他们深知,若是擒住了你,会为他们谋得多大的好处。”

“即便你当真有名将之姿,干涉军务,运筹帷幄,能小胜鞑靼几场……但只要有一个马失前蹄,你要有一个万一,于我大明而言,就是极大的祸事。”

“为护你安泰,常家兄弟必竭尽全力。若是因你胡作非为出了事,纵然前方是刀山火海,他们也必定会为你去趟……届时,还不知要有多少好男儿为你埋骨沙场,朝廷要为你付出多少代价。”

“军国大事,不是儿戏,也不是给你去试错的……万万不能干涉军务,纵然你是太孙,遇到行军打仗之事,也要以主帅军令为先,这是监军之责,断然不能违背,知道了吗?”

“……是,叔父,侄儿知道了。”朱雄英有些失望,但还是点了点头,表示听进去了朱肃所言。他虽然也向往领兵作战,但也知道,自己的身份不是儿戏,若是因为自己,使得大明的大好局面有所反复,这也是他所绝对无法接受的。

除了朱肃,老朱、朱标,都分别将朱雄英唤去,好生嘱咐了一番。而后,于年后冰雪消融之时,朱雄英带着方孝孺、解缙及一众新学子弟,还有老朱给他安排的护卫人马,离开了帝京应天,开始坐大船沿海路北上。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海上行船,以及又半月的一路跋涉,于三月的最后一日,皇太孙朱雄英,抵达了大宁都司的大宁城。

大宁都司,地处喜峰口外,属古会州之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一大镇。下辖二十二卫三千户所。山阳万户,亦即如今的朵颜三卫,亦在大宁都司的管辖范围。在历史上这里是宁王朱权的封藩所在,朱权有甲兵八万,革车六千,此时的大宁兵力亦相差不远。但如今老朱已经绝了在本土国境内封藩之念,因此大宁都司,此时是由朝廷中央直辖。

派驻此地镇守的大将,便是郑国公常茂,以及其弟常升二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