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 第657章 人人有书读

第657章 人人有书读

“听闻今早,爹他上朝上到一半,就不发一言,拂袖而去了?”

碧峰皇庄内,朱肃正在山间一处亭子里,与朱标、朱?两位兄长对饮。早上的早朝只是小朝会,三位兄弟并未参加,但饶是如此,三人执掌朝政实权,自会有人将这事传到他们的耳里。朱肃拿出此事来问朱标,既是对老朱的行动有所不解,也有彰显兄弟几人无话不谈、并无隔阂之意。

毕竟老朱爱憎分明,遇到了朝臣在他面前争执的事,往往都是当场惩处,从未有将其搁置,直接离开的。他突然做出这种颇为引人遐思的行动,倒是确实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哦,无妨,爹并没有当真生气。”朱标却是已经当了十几年的太子,对于帝王的心思这件事儿,比朱肃、朱?二人更加经验老到了许多。“爹是在使诈计呢,故意让朝中这两派揣摩他的心思,好将那些人一次性揪个干净。”

“老五,你可知,这些突然站出来为你海事派站台的,都是些什么样的来头?”

“呵,这有什么不知的。”答话的却是朱?,这几年他醉心研究,对政治的那一份敏感和聪慧倒是也没落下。“还不是为那些商贾站台的货色。海事搁置,最着急的便是那些商贾。”

“城中已有流言,因为御史台抵制海事,父皇已经起意,要干脆将这凤鸣洲划为我朱家亲王分封之地,不许他人染指。”

“如今取得前往凤鸣洲勘合的赵家、沈家,都是与老五你亲近的商贾,更让他们确信了这个想法。现在这些商贾生怕这凤鸣洲的财宝没了他们的份,自然急着想要扳倒保守派,好将凤鸣洲一事继续定位国策,让他们也能分一杯羹。”

“那些出头的朝官,不过是受了这些商贾的指派……”

“三弟所言,鞭辟入里。”朱标赞道,亲自给朱?斟了一碗茶。他放下茶盏,面上露出一抹忧虑来。“我大明朝官,本该是代天牧民,为民请命。可如今,却是受制于商贾,为商贾所驱策。”

“虽然在海事一事上,他们与父皇思虑一致,若他们能让保守派心甘情愿的退让,对大明也大有裨益。但……受制于商贾,这样的官吏,我大明不要也罢。”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朱肃叹一口气。“虽天下已经太平,但百姓家中,还是没有太多余粮。若有男丁,往往是家中难得的壮劳力。依然少有人凭一家之力,就供应出一个读书人来?”

“也只有接受商贾资助,才是有志读书之人最为简单轻易的读书之法。既然受了他人恩惠,那么报偿一二,也是应有之义……”

“想要彻底根治此疾,还是需要让百姓们尽皆富裕、国家更加富强。而后自然便可设立无数无偿之私塾,使得人人皆可读书。家家户户也不需要以孩童为劳力,孩童们都可在私塾之中读书明理,日后更好的将我华夏文化发扬光大……”

朱肃的这句话,说的朱标悠然神往。人人可读书、人人有书读,这得是何等强大的民族与国家?好半晌朱标才从那个人人皆有书读的大明里脱出神来,苦笑着开口道:“为兄也知道,这事根子还是在于我大明教育上的不足。”

“但要使人人有书读……短时间内,还是太遥远了些。”

“而如今商贾插手朝政之势已现,无论如何,此风断不可长。父皇暂时不作理会,就是想将这些听命于商贾的朝臣一网打尽。”“日后朝中诸官,自然就懂得掂量掂量轻重。”

朱肃认可的点点头。杀鸡儆猴虽不治本,却是能暂时治标的办法。明朝中后期之时,也确实出现过江南豪商借助盘根错节的各种关系纽带,来操纵朝政的局面。老朱深知大明历史,对于这种局面自然也是深恶痛绝,即使如今那些出面的官员,大多也只是在揣摩他这个帝王的心意而已。

因此起意要将这些官儿除了,也在常理之中。左右如今四方都需要大量文官,这些犯官被发配各处,比在大明朝中更能发光发热。

“那些不过是朝局小事,海事大势如何,更多的是要看实际上的利益。”朱?对朱肃道。“伱的玉米如今怎么样了?可能确保丰收?”

“这才是如今的头等大事。若是玉米都能丰收,那么前往凤鸣洲利国利民就无可置喙了。我可警告你,我龙江船厂可是已经新造好了十来艘船……若是这出海一事当真被这些保守派搅黄了,我龙江厂的这些船可就算白造了。”

“为了造船,我船厂可是寻大明钱庄借了不少的宝钞……若是这些船你们吃不下,哥哥我可就要砸锅卖铁了。”

“玉米赌约,只能胜不能败,你可知道?”

“知道知道……三哥你放心便是。我这里,正好有一侍弄庄稼的能手,这玉米的亩产,保管教那些御史都心服口服!”朱肃笑道。

“侍弄庄稼的能手?”朱标却来了兴趣。历朝历代,对农事有所专长的人,无疑都是国家最为需要的人才。哪怕是能让一亩地里多产一石,若将其推广全国,对国家来说都将多出一笔巨大的收益。看着朱标一副求贤若渴的模样,朱肃笑了:“大哥莫急,帮小弟侍弄玉米的这人啊,你也认识。”

“不是咱们的好侄子铁柱,还能有谁?”

“铁柱?”朱标愣了一愣,似是想不到,幼时性情孤拐的铁柱朱守谦,如何竟成了侍弄庄稼的能手。

朱肃笑着一一解释,原来昔年他在碧峰皇庄之时,便是朱守谦、李景隆最先在此作陪。李景隆性子好动,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经济学兵事物理都囫囵学了一点,博而不精;而这朱守谦或许是老朱家心里深处种地的基因作祟,竟是对蔬菜大棚、庄稼的杂交、嫁接等等知识情有独钟。

他本就孤僻不合群,一头扎进这些知识里,便不再顾及其他。又因和姚广孝交好,学了不少的释家学说,变得更加避世自守,日日只在皇庄里自耕自作。要不是这一次朱肃在皇庄遴选照料玉米的庄户,他毛遂自荐,朱肃甚至都不知道这侄子已经成了农学上的大师。

但想起历史上朱守谦曾经顶撞老朱,自弃王爵,只愿为一平民种地,朱肃又觉得此事十分合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