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 第400章 老朱的朝堂博弈

第400章 老朱的朝堂博弈

第400章 老朱的朝堂博弈

此言一出,文官之中更是肃静。但与先前的沉默不同,这种安静,更像是一种默认与反抗。

朱肃身边,朱樉、朱棣两人气的脸色通红,此行绝大多数功劳,都要算在自己这位五弟的头上,此事他们兄弟两心知肚明。

若说老五有什么五大罪,他们又该如何自处?

就连朱标也是一脸怒色,自家五弟立下大功,襄助朝廷,降服了纳哈出这个心腹大患。千般推就不愿让朝廷褒扬其功,也就罢了。如今竟空口白牙,欲要加罪?

“一派胡言!”然而老朱已经是怒喝出声。“你莫非以为咱是纸糊泥捏的不成?当着咱的面,就敢这般颠倒黑白、胡说八道?”

“生擒纳哈出的功劳,在你嘴里,都变成了微功?”

不等杨训文辩驳,老朱已经袍袖一挥:“来啊!”

“将这老倌儿带下去!在诏狱里先关上几天!等他不再老糊涂了,咱再决定如何处置!”

二虎高声应是,被打断的杨训文一脸懵然。陛下你怎么不按剧情走啊?

正常情况下,不是应该先问问是哪“五大罪”吗?

只能说,这些文官低估了老朱的心性之坚。他若是想做一件事,即便前头是刀山油锅,那也是要去做的。

杨训文试图用这种说客式的“大言恫吓”的方法,来对付老朱,只能说,完完全全是使错了人。

洪武大帝才不管你什么三大罪五大罪。敢在咱面前抖这份机灵,你就有千罪万罪!

眼看杨训文就要被押了下去,文官队伍中,有人开始流露出焦急之态。但是老朱积威甚深,一时之间,竟也没有人想到足够正当的理由出来劝止。

杨训文亦是不及抢言,就被二虎带着侍卫们捂住了口鼻,直接给拖了出去。

“且慢!”

方拖到殿口,终于有人骤然开声,众皆大喜,正想看看是哪位高贤仗义执言。

循声望去,发现开口的不是别人,竟正是方才处于方训文攻讦中心的皇五子,朱肃!

见是五皇子出言,二虎也不敢怠慢,就在殿门口停了下来。朱肃且看了杨训文一眼,而后回过头,对着御座之上的老朱躬身道:

“父皇,杨大人说我有五大罪状。孩儿还真是好奇。”

“许是孩儿此次出行,当真有什么做的不妥当之处,也未可知。为何不让杨大人将这罪状一一说得明了?”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若是真有其事,孩儿还需拜谢杨大人指正之德呢!”

事到如今,朱肃也算是回过味儿来了。

杨训文和文官们这般不愿意,想来,问题是出在老朱让自己担当的这个位置,“国子监祭酒”的身上。

大明初年的国子监,可并非是后来那个“破落不堪的穷酸衙门”。此时的国子监,可是把持着比开科取士更能“一步登天”的路子,“监生历事”。

明初定制,国子监生学习至一定年限,分拨到政府各部门实习吏事,称“历事”。实习三月,经考核,上等者报吏部候补,但须回监再学习一年,始正式授官。

这项制度若在后世看来,其实比之遗毒甚广的“八股”,还要更加科学有效的多,在国子监学习,在各部历事,可谓是在封建时代的人才培养上,秉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了。

毕竟经过实习的监生无论如何,也比那些只知道寒窗苦读,一朝得中直接“授官”的进士老爷们靠谱的多。

然而无论多好的政策,也难免被底下的人唱歪了经。监生授官虽需要通过历事,但总归是比科举考试要来的容易得多。于是自洪武年后,便有许多人挖空了心思,想方设法的将自家的子侄安插进国子监之中。其中不乏高官勋贵、名门豪绅之后。

数代之后,国子监监生便大都是此类人等了。非但没什么真才实学,平日里只知斗鸡遛狗、虚度时日,监生人数也是日益冗滥。历事名额僧多粥少,真正有真才实学的监生,出路也渐渐困难。

故而到了正统年间,历事制度便被废弃。

但此时尚是大明初年,由监生而为官者的人数,并不比恩科取士的人少。国子监祭酒一职,把控国子监上上下下,即便只是挂名,那也属于是“权重”那一类的官僚了。

老朱莫非,是想借着自己,把控官员的拔擢渠道,让“满朝官员,尽出朱门”。而文官们正是因为嗅到了危险,因此才决意反对,杨训文甚至因此,不惜顶撞圣躬?

朱老五感觉到了麻烦的气息。

诚然,老朱想要处理朝堂上的这些昏官,朱肃是赞成的。洪武初年的这些文官们,那当真是没几个能是好东西。

这些人,大多都是自元末改朝换代之时,“顺其自然”的投诚而来,亦或是出自那些在元末乱世,还能读得起书、上得起学的豪门大户。

元末朝廷腐朽,百姓民不聊生,然而正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即便大元天下已经洪水滔天,却也淹不着那些高高在上的衙门官吏;以及那些家中良田千亩、奴仆如云,自号“耕读传家”的老爷们。

这些人,虽身在大明,但是其中,可是有不少人仍旧“心念旧朝”的。大元朝廷虽然入主中原百年,但始终当自己是个外人,只想享受这中原华夏的花花江山,压根就无心治理地方。

终元一朝,对于天下官吏的管控,那是最为宽松的。《皇明祖训》曾言,“大元以宽失天下”,对于天下百姓与官僚,几乎就是散养。甚至于最为关键的税务,采用的都是极为落后的“包税制”,将税额摊派给官员甚至商贾,只要你们能将税额如数上缴,我大元便懒得管你。

也正因此,官员们往往肆无忌惮,压榨百姓。终元一朝,对百姓压迫之酷烈,可称前所未有。官吏甚至是商贾都能对百姓随意拟定税额,肆意盘剥,老朱的父母,便是死在了“包税”的官商凌逼之下。

可笑后世网络之中,还有因为这一个“宽”字,而大肆曲解,鼓吹元朝“宽仁”的。此类人,怕不是生来就长歪了屁股。

元朝时,百姓们虽食不果腹、家无恒产,但官僚商贾们却是吃的满嘴流油,从来没有这么富裕过。因而如今的大明官吏,甚至是乡间的商人豪绅,“心念故元”者比比皆是。

毕竟人家孛儿只斤老板这般大气,你朱老板却是抠抠索索,贪污个六十两银子就必须杀头。当官当的这般憋闷,还不许爷儿们缅怀缅怀昔日的阔绰?

更有阔绰惯了的,偷偷瞒着老朱,照旧制循旧例盘剥百姓的,其为数亦是不少。

历史上的胡惟庸案蓝玉案,是老朱要对付相权和淮西官僚;而空印案郭桓案,实际上针对的就是此类大元旧吏。寻个由头将这些坐歪屁股的大元旧吏全部换了,非但不是什么“残酷暴虐之行”,反而是爱民护民、巩固国本,是唯有老朱这样的开国皇帝,才能做出的大魄力之举。

只可惜官字两张口,封建时代的百姓阶级又不会发声,因而才让那些著书的说史的,乃至清鞑之流肆意抹黑。

如今老朱想要把持住国子监的官员拔擢渠道,变相削弱这些故元官僚的影响力,朱肃当然是举双手双脚赞成。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