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 第1011章 鸡汤大师朱肃

第1011章 鸡汤大师朱肃

在运用教苑的课程夹带大明私货、利用打入普通科内部的黄淮暗中煽动士子外,朱肃本人也没有闲着。

他不断开展公开讲学,如黎氏所愿,不断增进新学在安南的地位。除了适龄的学子之外,不少安南官吏甚至是致仕大员,也为了聆听朱肃的讲学向武曲港汇聚,安南盛行程朱,不少程朱理学在安南的拥趸也蜂拥而来,想要从朱肃处阻断新学在安南传播的势头。

然而这都是无用功,且不说朱肃本就伶牙俐齿,能言善辩,就说早先新学刚刚兴起之时,这样的辩论在大明就不知发生了多少次。

大明学界皓首穷经的氛围,那可比士族把持政治的安南要内卷多了。若说先前大明程朱理学遗老的攻势如惊涛怒浪,那而今安南程朱士人的攻势就只能算是蒙蒙春雨。

讲学场上,每次都有人上前寻朱肃辩经,每次都只能铩羽掩面而归。面对这群人色厉内荏的咸鱼突刺,朱肃简直不知道怎么输。

属于是在青铜局里遇上了最强王者,只有被其蹂躏的份儿了。

新学的名头在安南越来越大的同时,朱肃的名声,也在安南越来越响亮。不止是士子慕名而来,甚至是武曲港左近的安南黔首,也会前来凑个热闹。

毕竟,高台子上那位来自大明的年轻王爷,将那些本来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们说的或捶胸顿足,或掩面哭泣,这样的好戏可不是时常能够看到的。

也因此,朱肃的名望也开始在民间扩散。甚至于,武曲左近一些胆子较大些的安南百姓,已经开始跑到朱肃暂住的武曲租界府衙前伸冤,求这位看上去就很有学问的大明王爷,为他们主持公道了。

而这,其实也是朱肃所乐见其成……要不然,他每次公开讲学,都摆出那般大的阵仗作甚?

黎季犛一心想要在安南小朝廷里一家独大,想要通过新学,使黎家一统士族,以通过士族的支持达到他篡权夺位的目的。

然而,当一个人的目光只盯着他想要的东西时,他往往就会不自觉的忽略掉其他的东西。

例如,底层百姓的支持,亦或者,中层想要更进一步,却苦无进身之阶的豪族、商贾等等。

这一日朱肃公开讲学的题目是《大学》中的名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在台上,朱肃侃侃而谈,从《大学》的句子中顺势提到了新学的核心观念“格物致知”,顺带又驳斥了几个头发已经花白了的安南理学家。

看着那些老古董们被说的哑口无言,要不是有人相扶就要喋血台上的模样,一众看客们大呼过瘾,喝彩连连。

虽然其中很多人,可能压根没有听懂这一场辩论,但只要是听到了,都觉得受到了自己伟大学问的洗礼,满意离去。

朱肃也走下了看台,在护卫们的簇拥之下回返教苑而去。不料在半途上,却被几名生员给恭敬的拦了下来。“殿下,关于方才所言,我等有不明之处。”

“学生斗胆,能否请殿下为学生解惑?”

为首的生员一鞠到地,极度恭敬的说道。

朱肃眼睛微微眯起,已认出了此人正是那个自己下令重点关注的黎利,可能是未来大明撤出安南后,捡了便宜成为黎朝太祖的家伙。

看了看周围簇拥着的人潮,朱肃想了一想,笑道:“自无不可。不过,此处实在嘈杂,不是做学问的地方。”

“不如回教苑中,本王再为汝等解惑,如何?”

黎利等自无不可,毕恭毕敬的跟着朱肃回到了教苑之中。朱肃着人寻了一处僻静的所在,与一众学子们一同席地而坐,而后平易近人的道:“好了。”

“你等对今日所讲有什么疑惑,尽情说来。我当知无不言。”

“是。”众学子再度毕恭毕敬的向朱肃行礼,仍是黎利当先道:“殿下,学生之疑惑,便在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句上。”

“我辈读书,不愿只是修身齐家,而是欲以己之能使我安南国家国昌盛,我等亦能够明德于天下。”

“然而……我等虽蒙殿下恩典,得蒙圣人之训。但却注定无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这般我们读书,还有意义吗?”

黎利目光灼灼的看向朱肃。

朱肃闻言,知道他们心中已有不平之气,这股气积郁已久,终于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了。他温和的笑了笑,问道:“你等心中,为何会有如此疑窦?”

“莫非是苑中发生了什么吗?”

一众生员沉默,脸上皆流露出气愤神色。黎利犹豫许久,才告诉了朱肃,原来,他们普通科的人参加童生试,被全部黜落了。

童生试,无一通过,这于他们这些已经粗通文墨的人来说,无异于奇耻大辱。

安南的科举名义上效仿大明,亦有童生秀才举人之分。其中,童生试最为简单,几乎只要通过蒙学,就能考得童生。

他们这些人在入教苑前,就已粗通文墨。入了教苑之后,更是接触到了正儿八经的儒门经典,对于通过童生试,本该是十拿九稳的才对。正巧这几日乃是安南国举试之期,以黎利为首的几個普通科生员们,便起了心思,想要去试着取一个童生的功名。

但事实却给了他们一个响亮的耳光。

“不过是因为我等没有保文!”黎利愤愤道。“原先我等还不信邪,而今才知,没有保文,我等即便有状元之才,那些人也断然不会取中我等。”

“本以为至少童生试不会如此腐朽,却不料,我等此行一十八人,连一人他们也无意教我等取中!”

“殿下,我等恪修己身,最后却是这样一个下场。我等当真还有继续学文的必要吗?”

黎利一脸悲愤,情绪激动的看着朱肃。

原想着他或许多少也是个开国之祖,但从现下看来,此人不过只是个容易被煽动的愤青而已。不过也有可能,此人是在行苦肉之计,意在通过倾述,使得自己以周王之尊,出面为他们讨取公道。

当然,朱肃是不会为他们讨公道的。垄断科举,是安南士族把持安南政治利益的根本命脉,自己若是充大头出面,定然受到士族们的联合排挤,即便是黎氏也定然会生出警惕。大明还指望着这些士族们继续作死,把安南小朝廷推入深渊,大明才好“神兵天降”呢。

因此朱肃道:“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些许的郁闷并不值得你一直为它感慨,世间黑暗,所以你等便要避之不行,泯然众人吗?”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环环相扣。或许,安南国确实有所弊病。可国若无恙,又何须你等来治?”

“积累,沉淀,稳住自己的心。所谓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岂能因为一次挫折,便迷茫了向道之心?”

“只需心存高远,终有一日,你等会得到该有的回报的。”

朱肃一记浓浓的鸡汤给他们灌了下去,脸上则依旧慈和。

“积累,沉淀……”众人若有所思,只觉得似乎这位殿下什么都没说,但他们又确实得到了安慰。

论灌鸡汤,朱肃不觉得自己比那些七老八十的老狐狸们要差到什么地方去,必要情况下,他甚至能批量生产浓汤宝,兑出来的鸡汤浓郁鲜香,任谁喝了都要说声好。

反正心灵鸡汤这档子事儿贯穿中华五千年,从来都没有失去过市场。

因为永远有人年轻。只要年轻,就可以让他“积累,沉淀”,你所有的怨气,都是因为积累不够。所有不公的待遇,都是因为你沉淀不足……然而等伱沉淀够了,积累够了,你就会发现……卑鄙的先行者已经把一切都给占据了,然后又拿出来一部分无关紧要的,标上价格,正在出租。

想要吗?

想要,就付出千百倍的代价来换。只要年轻人们愿意卑微的付出一切,还是会收到卑鄙者们赏赐的汤汤水水的。

一定要低头,一定要卑躬屈膝……

现在方受挫一次的黎利等人还没能体会到卑鄙者们的卑鄙,但是,朱肃的心灵鸡汤无疑给予了他们抚慰。许多人的神情复又振奋了起来,激动道:“殿下,我悟了。”

“只要我等坚持信念,终有一日,必然能够以我等毕生所学,造福家国天下。”

“可若是此时放弃,则必然蹉跎一生。而今正是沉淀之时,不应怨天尤人。”

“孺子可教也。”朱肃不置可否,笑道。现在要这些生员们闹事,还是太早了些。至少也要等到黎季犛举事,大明开始介入,这些生员们和他们代表的阶层,才能够成为大明的力量。

现在,若没能安抚住他们,或许就会被黎氏和士族们窥见威胁,先行腾出手来肃清了这些觉醒的生员们。

“听闻汝等第二次月试的成绩,十分不错。”朱肃移开话题道。自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受那似是而非的鸡汤,比如黎利,就仍旧显得有些疑虑的样子。朱肃觉得十分有必要,在鸡汤之后,再给这些人来一剂鸡血。“你们普通科的范淮,已是连续两次,取得了我们教苑榜首的名次。”

“他一介商贾子弟,能有此佳绩,实在不易……我此前有言在先,这几日,便会将范淮收为弟子。”

随着朱肃话音落下,一众学子中,响起一阵低低的欢呼。出身商贾的“范淮”先于精英科子弟被收为弟子,于他们而言,实在是一件教人兴奋激动的事。朱肃笑着看向黎利,道:“听闻你此次亦有佳绩,已进步至第七名。”

“再接再厉,若能更进一步,本王亦愿意将你收入门墙。”

黎利精神一振,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脑门,激动道:“谢周王殿下厚爱,黎利必定不负殿下期待!”

激动之下,方才对朱肃话术的疑窦已经忘至了九霄云外,满脑子都是周王殿下或许愿意收自己为弟子的喜意。

果然,至少在这教苑之中,一切都是公平的。没有所谓的出身门第之分……黎利心中想着。

……若是其他地方也能如此,那该多好。

朱肃倒也不全是安抚生员,黄淮已再次获得榜首,有如此天才之成绩,自己已经有足够的理由收他为弟子,而不会遭到安南士族的怀疑了。收下黄淮为弟子,毫无疑问,他便会成为黎氏等士族眼中的香馍馍,士族们必定会为了获取他这个师尊背后的政治能量,而争相拉拢黄淮。

而这,也是黄淮卧底计划的第二阶段。

打发走这些喝了鸡汤打了鸡血,昂首挺胸踌躇满志的生员们,朱肃叫来了三保,吩咐道:“后日,将阮氏、黎氏二家的代表叫到府衙来。”

“他们在此间徘徊许久,我们始终避而不见……如今也是时候该见一见了。”

朱肃道。

“是。”三保躬身应道。而后又对朱肃道:“殿下,明日的收徒仪式,已准备完全了。”

“既然明日要接见两家使节,那么,是否要将收徒之事暂且后延,以免您过于劳累?”

“不必。”朱肃道。“兵贵神速,不必再多拖延了。”

“正好,本王收徒之事,也需要他们两家中的某一家,好好的放一放血。”

“两家人互相内卷攀比,本王才好居中坐收渔利不是?”

三保一脸懵然的退下了,不知道殿下口中的“内卷”究竟是什么意思。

但却也能隐约猜到,殿下是想要在这两家中价高者得,将“范淮”这个徒弟好好的“卖”个好价钱。

而后,时间便到了次日,朱肃在早课上宣布要收“范淮”为徒的环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