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逐鹿从战国开始 > 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打仗没有稳赢的

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打仗没有稳赢的

逐鹿从战国开始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打仗没有稳赢的如今第一次交锋就折戟沉沙,这让左大将陷入了两难处境。

这时,有万骑长说道。

“左大将,不如我们用三线进攻如何?”

左大将立马说道“详细说说。”

“根据士兵们的反馈,对方应该是夏国人,但人数不多,只有区区千人规模,就是仗着强弓硬弩,导致我们首攻失利。”

“也不知道这夏国到底出了什么神兵利器,箭羽密集不说,我们的铁甲竟抵挡不了。”

“不过他们的人数终究是硬伤,我们可以组织三路万人队,进行冲杀,我就不信以千人的弓箭射速,能抵挡的了三万骑兵的进攻。”

因为距离的关系,匈奴人只隐约看到人,根本就没有看清马车里面的蹶张弩。

按照万骑长的设想来看,如此频繁的弓箭射速,此时的中原人必然双臂酸软,拉不开弓了。

左大将眼中精光一闪。

“你这个计谋很危险,是否想趁着对方没力气的时候进攻,但必须要尽快,可如果一旦攻不下来,那我军的士气将降到谷底,甚至整个大军有崩溃的可能。”

也不怪两人都会觉得此事的夏军已经疲惫不堪,以刚刚那高速射箭的数量以及频率。

说句不好听的,但凡体魄差点的人,胳膊都得废。

万骑长双手一摊。

“左大将,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如果实在不行,就集体冲锋,我们还有七万五千人,以如今的数量,别说杀敌,一人一口吐沫都能淹死他们了。”

左大将沉吟半响后,脑袋上逐渐沁出了冷汗,刚刚他在脑海中推演了一下,感觉三支万人队出动,不稳妥。

将领考虑的是如何打仗,但他是统帅,必然要考虑全局。

这次大意了。

八万匈奴人带了十几万的战马,自备粮草,可也就撑死了三到五天的量。

奔袭用了两天时间,只剩下两三天的时间斡旋。

在匈奴人的设想中,只需要将拓跋族击溃,族内的粮食牛羊足以支撑他们返回,而且草原马不挑食很好养。

主要是士兵们的吃喝。

他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只有一战定乾坤。

左大将万万没有想到,曾经引以为傲的事情,现在却是自己的最大掣肘。

“我不信他们有这么多箭镞,三支大军可以,但我们的粮草不够,必须全军突袭,一定要在今天击溃拓跋一族。”

“传我军令,全军分成三支,两万五千人为一支,中军由我亲自指挥,两军包抄进入。”

“进入后,如果有抵抗就地歼灭,如果抵抗不强,合围!”

“是!”

七个万骑长纷纷将军令通知下去。

河边营地。

杨乾穿戴着自己的甲胄,身旁竖着琴匣,这次他没有合上面具,一直用望远镜查看着。

克里斯娜穿上甲胄后,那庞大身躯看上去更加伟岸。

“你今天有点不对劲,是不是太过看重匈奴人了?”

看着杨乾那紧张之色,克里斯娜有些好奇,也不知道这男人怎么想的,后手埋了这么多,一张张的底牌甩出来,人都看傻了。

当克里斯娜知道杨乾的后续安排,她顿时就绝的,自己家乡那边的战争,放在中原,吃席的时候只能坐小孩那桌。

将望眼镜放下后,杨乾朝着临时搭建的简易高塔上喊道。

“阿日娜,给我监视他们,有任何意动叫我!”

“诺!”

阿日娜不敢怠慢,立马从身后的背包里面,拿出十几个零件,花了几分钟时间组装好后,就看到一架至少有两米长的望远镜被架在了望塔的栏杆上。

不得不说,墨家的人是真特喵的厉害,在这种年代竟然已经在研究光学了。

杨乾收到消息后,整个人直接是懵逼的,但懵逼归懵逼,手可是松的很,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这不,琢磨了几个月,将一架新式望远镜弄了出来。

最早的望眼镜只有一两倍,经过不断突破最高也就五六倍,因为没有专用设备,所以也就是个大概。

这款望远镜,杨乾感觉至少有七八倍,因为以前他家里就有一个望远镜,听说是老爸从大毛那边带回来的。

非常皮实,放到最大也就五倍,毕竟那望远镜比杨乾的年纪都大。

这个望远镜超过家里的那个,但不是特别多,所以杨乾估计应该有个七八倍。

阿日娜全身心观察起来,当这个望远镜出马后,直接锁定对方,嘴巴里面还不断念叨着。

这是她最新技能,从一个奉天军身上学来的,唇语,现在她还不是很熟练,这东西没办法走捷径,唯手熟尔。

多看,多练,多比对就成。

看向克里斯娜,杨乾脸色凝重。

“西匈奴这批不算精锐,但也不差,八万人马一点都不乱。”

克里斯娜笑道“你的后手都准备好了,还怕啥?”

杨乾这才露出了笑容。

“打仗没有稳赢的,任何一个小瑕疵都可能导致战败,说实话,跟西匈奴每次碰撞都是取巧,正面搏杀不知道对方如何,但第一次就试出来了,他们的军心正盛呐。”

杨乾想了想说道。

“通知下去,让所有人等待,只要对方移动就给压上来!”

克里斯娜大吃一惊。

“见面就决战,不会太快了吧,万一跑了,我们可没有足够人马去追击。”

没错,杨乾有不错的后手,但骑兵数量太少,游骑可以,追击?找死啊,别人毕竟人多,一个回首掏,杨乾就得损失惨重。

杨乾抓着克里斯娜的手掌,其中突显出几个老茧,显然是克里斯娜努力练武的证明。

克里斯娜对于杨乾的想法还有很多不明白,不同频的地方。

战争就是打保障,所以才有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

但这句话更多说的是农耕文明。

熟知历史的杨乾明白,纵观整个历史,中原几乎很少对外面主动发起战争,当然,隋炀帝和汉武帝除外。

总有几个例外的。

因为古代属于农耕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无法支撑大规模的职业军队。

而匈奴人却不一样,他们生活在北方的草原和戈壁深处,逐水草而居。

丰盛的水草,养育了大量马匹,有句话叫“匈奴草黄马正肥”。

充足的马匹供应,为大规模的骑兵作战提供了可能。

事实上,匈奴骑兵以其良好的机动性和强悍的战斗力,给秦汉王朝带来的巨大的困扰。

匈奴骑兵的数量并不多,少则数百人,多则上千人。

但他们来去无踪、打一枪就跑,让中原军队防不胜防。

以汉朝为例,匈奴曾经三次大规模入侵上郡、云中,烧杀掠夺。

当汉朝军队好不容易集结赶到时,匈奴已经从容退去,只给汉朝军队留下一队令人惆怅的背影……

匈奴让人头疼的就是他们的闪电战术,也是杨乾学的炉火纯青的战法,甚至有青出于蓝的趋势。

所以也导致了,匈奴人出征的时候,几乎不会带很多的粮草。

举一个例子,以前我们出门旅行,乘坐火车,总要三五几天才能到达目的地,所以行囊里总少不了一堆方便面。

现在出门乘坐高铁,半天就到了,谁还带方便面出门?撑死了带点零食解解馋。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就是需要百里,千里奔袭的地方,他们也会制造方便食物。

说起方便食物,匈奴可能是我国最早使用方便食品的民族。

北方草原除了盛产马匹外,还盛产牛羊。

当中原民众因为要使用牛作为生产工具、对耕牛倍加呵护时,匈奴却将牛肉作为日常食品。

匈奴骑兵的军粮,也是风干牛肉。

具体做法是:将一匹牛杀掉,取出数百公斤的牛肉进行风干,变成十几公斤、二十几公斤的牛肉干,塞进一个牛膀胱里,由一名士兵随身携带。

牛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营养丰富全面,其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一小块牛肉就可以维持人类的生存需求。

一名匈奴骑兵随身携带的一包牛肉干,极限情况下能吃上几个月之久,根本就不必要额外配备后勤保障人员。

匈奴骑兵就是依靠这种高热量、营养全面的牛肉干,屡屡南下侵犯中原。

杨乾为什么一直在观察,他就是在找寻那种篮球那么大的牛膀胱。

果然,在一些士兵身上看到了牛膀胱,但却并没有多少。

到了现在,杨乾才恍然,这是怎么回事。

匈奴人肯定知道,那五千斩杀党项贵族的大军被全军覆没,为了报复。

在极端的时间内拉起一支大军,气势汹汹就跑去找拓跋族的麻烦。

拓跋一族已经后撤,所以他们必然估错了距离,又加上寻找的时间,磨磨蹭蹭才过来。

按照拓跋一族的实力以及距离,只要匈奴出动八万骑兵,那就跟三根手指抓田螺一样,十拿九稳。

只要能将拓跋一族打下来,粮草什么的,不就有了吗?

匈奴人知道夏国人已经介入,但却没有想到,双方竟已经聚集到一起,刚刚的一个冲锋,直接被打了回来,这让驰骋草原数百年的西匈奴尝到了,当年东匈奴的无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