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 第577章 易中海儿媳要跑路了!

第577章 易中海儿媳要跑路了!

后世的李平安在上学的时候是学过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制取的,但毕竟没有在实验室真正实践过,不能立即找到相应的基因片段。

经过反复的比较,不断的研究,终于找到了和乙肝表面抗原相关的基因片段。

接下来就是将这些基因片段分离出来。

基因分离方法是直接从生物基因组中分离出特定基因的方法。

最初主要使用鸟枪法。

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在特异的序列上将DNA双链切成平均长度为几千个碱基对的混杂片段。

这些片段带有粘性末端,与具有相同粘性末端的载体质粒相结合形成重组体。用此重组体群转化受体细胞,再选出带有目的基因的转化细胞。

通过增殖,可使分离到的目的基因得以扩增。

对于高等动物的基因组,用限制性酶切产生的片段很多,单用鸟枪法难于分离出目的基因。可先用凝胶电泳、逆相层析等方法把片段按大小分成几组,再分别用鸟枪法分离。

但对李平安要做的试验来说仅仅用鸟枪法就可以,用不到后世那些难度大、繁琐的技术。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又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可以识别并附着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对每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进行切割的一类酶,简称限制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布极广,几乎在所有细菌的属、种中都发现至少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多者在一属中就有几十种。

病毒载体法是利用病毒作为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宿主细胞中的一种基因转移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将所需的外源基因片段克隆到病毒载体中,再将病毒载体导入到宿主细胞中,病毒载体通过感染宿主细胞将外源基因片段插入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从而实现基因转移。

李平安以一种噬菌体做为载体将目标基因导入到了酵母菌中,制成了含有目标基因的酵母菌,接下来就是筛选这些酵母菌,利用其生产出乙肝表面抗原。

李平安将这些酵母菌培养出来的时候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接下来的工作他没有继续做下去,而是将后续试验转给了卫生部微生物实验室和医大的楚山实验室。

他将自己制备的酵母菌菌种全部都给了微生物研究所进行储备。

后续的工作也很繁杂,微生物研究所联合了楚山实验室以及医学科学院的相关实验室,三家一起进行研究,等到得到疫苗之后再做免疫学试验,证实有效果之后就会交给药厂进行生产、临床试验,最后才会大规模进行生产做为一种预防乙肝的药物。

李平安夫妻两个谨小慎微,在接触乙肝病毒的时候并没有被感染。

将实验室里的工作全部做好以后李林和徐氏从新搬到了医院家属院小院儿。

这段时间徐氏不在,几乎所有想打公共电话的人都到六院打了,也没要钱。

现在徐氏回来可以重新工作了。

李业和楚康这两个小家伙这段时间一直跟着爷爷、奶奶在四合院儿那边生活,同样是没有来这边。

李平安夫妻两个恢复正常生活,他们也是很愿意看到的,毕竟医院家属院要比四合院儿距离学校、幼儿园近一点儿。

乙肝疫苗后续相关试验工作也是很繁琐的,几乎每一步都要进行验证、提纯工作,楚山实验室的人忙的不亦说乎。

楚山实验室又接了一个大项目的消息在整个医大传播开来,学校领导对这件事情相当重视,实验室的科研经费进一步的增加了。

许香和刘启母子两个听说这件事情以后心中特别不是滋味儿。

自从刘怀功进去以后母子两个混的越来越差,最近一段时间她们甚至是她们所在的实验室都回归老本行开始重新研究代食品的相关项目了。

她们实验室的人可都是生化学家,为了一点研究成果居然愿意做这种丢人现眼的事情。

嘴上不说。

母子两个心里都不好受。

听说基因重组型乙肝疫苗是多个单位共同的项目,许香就想分一杯羹。

哪怕是一点点,两人也是参与了乙肝疫苗研制的,说出去也是很有面子的。

“妈,你的想法倒是很好!”回家吃饭的时候许香和儿子说起这件事情,刘启皱眉说道:“只是,我怕楚叔叔不答应啊,这个试验项目是微生物研究所与医学科学院共同参与的,人才、实验经费都不缺,三家的实验设备也比我们的好,人家凭什么让我们加入进去,分他们的功劳吗?”

许香沉默了,叹息了一声,在她看来,就算是丈夫在的时候她们所在实验室就比不过楚山实验室,更何况是现在?

现在的实验室主任比起自己丈夫可是差远了。

有枣没枣打三杆。

抓住这个机会再捞点儿功劳,就算是不为自己也要为儿子刘启想想吧?

刘启还年轻,路还长着呢,当然是资历越多越好。

其实。

母子两个的想法相同,都是想混资历,不求在实验中有什么突出的表现,打酱油就行。

不过。

就算是他们想要好好表现估计也没什么机会了,比较艰难的部分李平安都攻克了,剩下的只是繁琐的工作。

下班吃饭的时候许香还真去找楚山了。

两手空空。

到了楚家以后就开始回忆楚家和刘家那点儿交情,絮絮叨叨的说个没完。

最后。

王萍实在是忍不了了,开口说道:“咱们也不是外人,你有什么事情就说吧,我们能帮就帮,不能帮你也别怪罪。”

就是这计划让许香重新看到了希望。

既然不是外人。

那楚山就应该帮他们母子啊!

只要承接一点儿实验任务,许香就能大摇大摆的对自己所在实验室的负责人说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劳。

要不是自己。

从此以后。

她们母子在实验室里的地位也就水涨船高。

即便是不如刘怀功当实验室负责人的时候怕是也差不了多少。

夫妻两人面面相觑。

这怎么可能?

前面难度大的部分李平安做了,比较繁琐的楚山实验室以及微生物研究所、医学科学院实验室做了。

许香所在的实验室没有电子显微镜、没有PCR扩增仪,她们能做什么,抢功劳吗?

这怎么可能?

夫妻两个要是同意了。

对李平安和其他两个单位甚至是自己所在的实验室公平吗?

“许香!”楚山尽量用一种比较平静的语气说道:“你也知道,乙肝疫苗研究是三家共同进行的,甚至,微生物研究所和医学科学院都算是我所在实验室的上级单位,这件事情我说了不算,帮不了你,如果你们实验室真的想参与进来,你可以找其他两个单位或者是卫生部进行申请!”

楚山说的是实话。

要是不和其他两个单位商量直接将某些实验任务给了许香所在实验室,他还真没法交代!

要是因为许香实验室耽误了进度,人家那边的血源性乙肝疫苗都已经研究好了,自己这边还在拖后腿,他怎么向上级交代,怎么和李平安交代?

“你。”许香的脸色变得有些不好看了,在她的印象里楚山一直都是谦谦君子,没有想到他也有直接拒绝人的时候。

从楚家出来以后许香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了。

她转身就到一个楚山实验室研究员家里询问乙肝疫苗研究的情况,若是她收集的资料多一些,对相关实验有足够的了解,没准儿就能毛遂自荐找医大领导让他们帮着自己去和其他两个单位甚至是卫生部进行协调,她们实验室也可以加入到实验当中。

哪里知道。

这个研究院只是负责其中的一部分实验而已,并不能窥其全貌,当然不能给许香讲解整个实验过程。

说不明白。

许香就问他们是不是在研究灭活苗。研究员摇了摇头说是灭活苗是微生物研究所和医学科学院方面在研究。

虽然不明白所有的实验项目,但多少也是知道一些的,他刚要做进一步的解释却见许香脸色大变。

在她的印象里。

楚山实验室不是在研究灭活苗就一定是在研究减毒活苗。

活苗在研究过程当中很容易感染,许香心里有所改变。

许香匆匆离开了研究员的家,从此彻底的打消了参与到乙肝疫苗研究当中去的想法。

甚至。

她心里还想着要是楚山实验室里的人被乙肝病毒感染就好了,到时候若是再死几个人,楚山实验室可就摊上大事儿,被解散了都有可能。

真要到了那个时候,楚山和王萍还能在自己面前得瑟?

他们绝对不敢!

等到了工作的时候,许香特意找了个理由到楚山实验室门口看了几眼,实验室里的人并没有做特别的防护,和她所在实验室研究员的状态差不多。

许香更加相信楚山实验室要出事儿,她都开始幻想如果楚山实验室出事儿自己该怎么奚落楚山夫妻两个了。

只是。

可惜。

她想的太多了。

楚山实验室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根本就不接触乙肝病毒,更不可能被传染。

她等了好久都没有等到楚山实验室出事儿的消息,反而等来了实验进行完毕,京城制药厂开始小规模进行生产并且进行临床实验的消息。

许香当时就傻眼了。

她心中难耐,终于去找楚山探听事情的真相,楚山本来想要给她介绍什么是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并且介绍自己所做实验的,王萍却轻飘飘的说了一句:“你们实验室没有相关的设备,就是说了你估计也听不懂,反倒是更迷惑了!”

他们夫妻不知道和李平安通了多少次电话在他的指点下才将实验做完。

事情太复杂了。

三言两语怎么可能说的清楚?

楚山也明白过来了。

他想的和妻子不一样。

实验室研究的技术世界领先,这种机密还是不要随便传的好,若是传出去造成什么损失或者是麻烦就不好了。

他知道。

楚山夫妻两个的缄默让许香感到了深深的伤害。

她认为楚山夫妻两个是看不起自己,看不起她所在的实验室。

电子显微镜和PCR扩增仪她所在的实验室都没有。

尤其是。

她连PCR扩增仪的原理和作用都不知道。

到现在为止只是听说楚山实验室接受了一件很先进的仪器。

别说是楚山实验室的人,就是微生物研究所、医学科学院相关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都是三缄其口,很少说起这种新仪器的相关信息。

再次从楚家离开的时候许香带着浓浓的恨意。

她恨楚山夫妻不将自己当作朋友,不但不帮自己甚至还对自己隐瞒了新仪器的信息,让她摸不着头脑。

自从穿越以后李平安就发现医院有共用针头的习惯,他从一开始就进行纠正,从小组的小露等人不再共用针头到整个外科不再共用针头,最后是整个六院不再共用针头。

六院诊断出多例乙肝患者以后李平安又想到了这件事情,在《健康报》和《中华医学报》等多个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提起了这件事情。

共用针头会造成病毒的传播,不仅仅是肝病,就是其他细菌、病毒引起的疾病也可能造成传播,必须杜绝这种事情。

共用针头虽然节省了一点点开支,但从长远看,这项行为的危害是很大的。

还有就是卖血、抽血不专业的行为。

这个年代对血液制品的检查是很粗略的,很多医院在接受捐血的时候检查的非常不仔细,有没有传染病病史、血液病病史都不询问,更别说进行一些简单的检查了。

当然。

六十年代初期医学相对落后,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哪些疾病,更别说是具体到传染病、血液病了。

李平安在文章中要求各个采血点做好采血前的准备工作。

除了检查血型,献血的时候还要做血常规、肝功能检查、病毒抗体检查。

即便是困难时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些地方还存在卖血的现象,李平安知道暂时改变不了这种现象,但是采血的时候总要问一问病史、做一些常规检查吧?

文章发表没多久,卫生部门发出了杜绝共用针头的通知,要求各个医院不准对多个人使用同一个针头,但是要将使用完毕的针头进行回收,将这些废旧针头重新炼成钢铁。

对采血方面也做出了规定。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判断无偿献血的病人是否有炎症、贫血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血常规正常时才可以献血。

了解是否有肝功能损伤,没有损伤才能进行献血。

还要检查乙肝抗体、梅毒抗体等,只有病人的抗体检查结果为阴性,才可以进行无偿献血,如果检查为阳性,由于血液包含病毒,可能会通过血液传染给健康人群,此类病人则不能献血。

年中。

小麦成熟了。

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去年有所提升,再加上进口了不少粮食,困难有所缓解。

还有就是今年夏粮收购工作较往年甚至是去年都有所减少。

公社、农民手里的粮食都增加了不少,基本上能保证吃喝,不会像以前那样社员们顿顿吃不饱。

甚至。

很多公社都允许社员们在家里开小灶,不一定非要在公共食堂吃饭,工分可以兑换一定量的粮食。

消息很快传到京城,原先那些因为家里有困难跑到京城拥有城市户口的人心里开始动摇了。

的确。

京城有固定的口粮指标,生活稳定。

可思乡之情、对亲人的思念终归还是占了上风。

如果在家乡就能活下去,谁愿意背井离乡,千里迢迢的跑到京城来。

很多人开始返乡。

其中有和街坊邻居、居委会、街道办打招呼的,也有不声不响直接走人的。

赵芳有些担心。

她儿媳妇王春芬也不是京城人,该不会也起了离开京城的念头吧?

赵芳和儿媳妇说起此事的时候王春芬很坚决的摇摇头说道:“婆婆,咱们袁家也不是京城人,不也没走吗?我也一样,我是不会走的,我还想着给袁成生个儿子好好过日子呢,回老家有什么好处?回去以后我也是孤零零的,能不能生存下去都难说!”

赵芳想了想觉得是这么个道理。

王春芬已经没有退路了,她只能跟着自己儿子好好过日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