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 第503章 民以食为天

第503章 民以食为天

第503章 民以食为天

安国草药市场那边也没有刨根问底的追究刘海中、阎解成是不是六院的人,李平安更是不想追究。

刘海中总算是知道李平安的态度,从李家离开了。

回到四合院儿刘海中和阎家父子说了李平安的态度,他又说道:“李家暂时是不会来四合院儿这边了,他们都不是多嘴的人,不会将咱们的事情说出去,等时间久了估计李家人就将这件事情给忘记了!”

阎家父子点了点头,心里松了一口气。

只要李平安不多管闲事将这件事情说出去就好。

要是让许大茂、贾张氏这些恶邻知道他们借着买草药的机会从中牟利,怕是又要生事了。

很快。

关于口粮指标又出现了新政策。

居民口粮低标准供应,把“统购统销”后实行的居民“凭证”供粮改为“凭票”供应。

凡是在京有正式户口(所谓“吃商品粮的”)每人按月发放粮票。

粮票分为:粗粮票,面粉票,大米票……。

粮食定量依年龄大小,因人而异,从婴儿降生的3斤、少儿6斤、儿童8斤……至成人21斤不等。

此外还依身份不同,指标各异,如在校大中学生、机关干部、特殊工种……,略有所增加。

其中面粉供应占总定量百分之二十,大米占百分之十,其余供应粗粮——玉米面、白薯干、有时即高粱面儿、鲜白薯等杂粮。

婴儿发给奶证,每日两瓶,每瓶半斤。满周岁的,供应1瓶,再掺兑“代乳粉”。

代乳粉票和婴儿糖票,每月各发一张。凭票到指定商店可购代乳粉1市斤(由黄豆粉、大米粉及少许奶粉掺兑而成)和黄砂糖2两。

这个标准虽然比只实行了一个月的百分之二十口粮指标好上一些,但和最开始实行票证时的标准却是差了很多。

就算是刘海中这样的重体力劳动者每月的粮食指标都减少了不少,大部分都是粗粮,面粉最多只能购买百分之二十。

听到这个消息。

四合院儿的邻居们都是很激动的。

如此。

加上他们先前买的那些草药,说不定能对付个一两年的,到时候也许形势会重新好起来。

街道办主任刘婶还亲自到李家解释了新政策,说是年后去买粮食就不用粮本了,到时候粮店工作人员会直接给粮票。

李平安点点头。

他觉得上月粮食供应指标锐减可能是因为上面觉察出粮食不够了,短期进行应急而已。

从表面上看,现在的粮食指标只比过去减少了百分之二十左右,实际上却不是这样。

以前的指标是按照面粉计算的,现在却是将所有的粮食都计算在内,面粉只能购买百分之二十,大米只能购买百分之十,其他粗粮在价格上比这两类要低的多。

这么算起来其实每個人的粮食定量只有原来的一半多一点儿。

不过。

这样总比只能买以前指标的百分之二十要强的多吧?

李平安知足了。

他和刘婶说了一些感激的话,还说过年以后就让徐氏去粮店买粮食。

都到了这个时候了,自然是无论粗粮还是细粮都要买过来。

刘婶离开以后李平安就和徐氏商量着今年过完春节以后干脆就别再往四合院儿搬了,一直住在这边算了。

医院家属院儿小院邻居少,就算是李家顿顿吃肉都没有关系,如果搬到四合院儿,别家整天吃粗粮、山药的时候李家天天吃白面馒头,时不时还能吃顿肉,贾张氏那帮人不嚼舌头根子才怪。

徐氏思索着答应了,开口说道:“过完年李业就虚岁六岁了,他也跟着你爸认了不少字,要不明年就让他上学,我们就说要留在这边照顾两个孙子,不回四合院儿了!”

六中附小是附近比较好的一所学校,距离六院这边近一点儿,徐氏想出的这个不回四合院儿的理由也算是合情合理。

李平安点了点头。

还是等困难时期过去以后再让父母去四合院儿,再到那边开火吧!

临近年关。

秦淮茹的叔叔秦奋又到李家一次,给李平安送了几只鸭子和几尾鱼,说是秦家屯所在公社让他捎过来的,为的就是感谢李平安对他们的照顾。

六院医生特别是李平安自己也经常到公社那边去义诊,他们自然是感激的。

鸭子和鱼都产自秦家屯附近的池塘。

现在池塘是公社所有了,池塘里养什么,具体收益怎么分配都由公社领导说了算。

难得公社领导还记挂着自己。

东西李平安没有全要,而是分了一点儿给岳父家和秦奋,让他将东西带回去捎给秦父、秦母。

秦奋很开心的答应了。

他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也能分一杯羹。

年底。

过了小年六院才放假。

李平安到四合院儿贴门对儿的时候被阎埠贵叫住了,什么也没说就塞给他一把地瓜干,将他拉到自家的房檐底下说了几句话。

首先是感谢李平安和六院,他认为安国草药市场那边既然给六院写信了,或许已经知道刘海中、阎解成冒充六院采购到市场上买药的事情,那边之所以没有发作八成是李平安将事情压了下来。

其次还答应李平安就这一回了,以后他们不会再冒充六院的采购。

阎埠贵和刘海中商量过了,灾年最多一两年,再加上现在粮食指标又增加了许多,他们买的这些药材足够应付,不需要再冒充六院的人。

李平安点点头不再多说什么,拿着门对和浆糊离开了。

阎埠贵急忙跟了过来,说是要帮着李平安贴门对儿。

李平安也没有拒绝。

到中院儿的时候贾东旭也从家里出来跟着李平安去了后院儿。

刚到后院儿许大茂也跟着去了李家。

李平安只需要贴两对门对儿而已,在阎埠贵等人的帮助下很快就贴好了。

他刚想走,贾东旭终于忍不住了,开口就向李平安询问能不能想想办法将刘悦的户口从乡下迁回来。

母子三人都没有口粮指标,贾家的日子太难过了。

甚至。

贾东旭还提到了钱明。

李平安和钱明可是好朋友,现在钱明在派出所已经站稳了脚跟,就不能让他帮帮忙将刘悦的户口从乡下迁回来?

贾东旭说完,展现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用一种哀求的目光看着李平安。

同时。

许大茂也用一种诚恳的目光看向李平安。

他们家也有相同的问题。

谷雨的户口在乡下,她也没有口粮指标。

如果李平安能将刘悦的问题解决了,顺便将谷雨的户口也迁到城里来又何妨?只是。

让他们失望了。

李平安摇了摇头说道:“你们这是让我为难,违背原则的事情我是不会去找钱明帮忙的,我若是去了就是让他为难!”

说完。

李平安冲着三人笑了笑,离开了四合院儿。

经过中院儿的时候贾张氏也从家里出来了,看到自己儿子和阎埠贵、李平安一前一后的走着就知道事情没谈拢,李平安没有答应帮她们贾家的忙解决刘悦等三人的户口问题。

贾张氏没和李平安说话。

李平安也没有搭理她,径直从她身边走过了。

隐隐的。

李平安听到贾张氏向儿子问道:“东旭,事情谈的怎么样了,李平安能不能帮咱们的忙?”

“可能这件事情再问多少次他都是给出同样的答案!”贾东旭叹息了一声说道:“死心吧,人家是不会帮咱们了!”

贾张氏母子两个进屋了。

回到医院家属院小院儿,李平安将刚刚盛浆糊的碗交给母亲清洗,自己则是去了附近菜市场买了一点儿肉,拿回家里一些,又给陈雪茹和小露送了一些。

陈雪茹微笑着接收了。

小露则说自己要回家过年,家里什么都不缺,所有的年货父母都买好了。

“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你还是带回去吧!”李平安继续劝说道。

小露这才将他带的东西收下。

到外面购买年货的时候李平安才知道不仅是粮食,就连肥皂和民用碱都开始凭票供应了。

李平安象征性的买了一点儿。

这些东西家里用到的不多。

牛羊肉下个月也要凭票供应。

但可能是为了防止年终挤兑,牛羊票证竟然提前发行了。

京城居民成人每人每月发放三张牛羊肉票,凡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居民,在京有正式户口的,每位每月多发给“清真肉票”三张。

票面标明:上旬、中旬、下旬,每张票一次性使用,可购鲜肉1——3两(牛、羊肉二者选一)。

牛羊肉票和清真肉票相同,都是三两的肉票,每次限购三两以内,用过就作废。

不过。即便是过年,除了某些少数民族,一般家庭购买牛羊肉的不多。

徐氏将李家的牛羊肉票拿出来的时候李平安到菜市场全部使用了。

每张都是买的最高限额三两。

每人每月定量九两牛羊肉,李家人总共才能买五十四两牛羊肉,当时使用十六两制,也才三斤多一点而已。

不过怎么换算也都是那点儿东西,五十四两是两千七百克,这一点儿没错。

牛肉、羊肉一样一半,也就是一千三百五十克,用后世十斤制计算每种也就能买两斤多而已。

李家人吃的完。

年底。

李平安也带着两个儿子到四合院儿看过电视。

只要他过去。

阎家人或者是刘海中总会坐到他的身边,害怕他和其他邻居接触,说起他们给邻居购买草药的时候从中渔利的事情。

李平安也懒得多嘴。

他不会和其他人说起这件事情,既然阎家、刘家人想要坐到他身边进行监视,那就监视吧!李平安也不会陪着两个孩子看到深夜,只是看一会儿就离开了。

民以食为天。

即便是现在日子过的有些艰难了。

年夜饭还是要吃好的。

年三十儿晚上。

秦淮茹帮着徐氏包了饺子,一家人就去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

春节。

天还没有亮李平安就被秦淮茹叫起来了。

起床。

吃了点儿饺子,李平安跟着父亲带着两个孩子到四合院儿给邻居们拜年。

阎家给了两个孩子一点儿地瓜干,今年阎埠贵又是没有买糖果。

他们的副业都没了,今年的年景也不好。

买什么糖果啊!

用一点儿地瓜干凑数将前来拜年的孩子们打发了就行。

到贾家的时候贾东旭已经到外面拜年了,贾张氏什么东西都没给两个孩子,这家伙还在想着李平安没有帮他们贾家将刘悦的户口从乡下迁回来呢。

易中海家。

何家。

后院许家。

聋老太太家都没有人。

其他人可能是去给别人拜年了。

聋老太太估计是躲出去了,为的就是不想给前来拜年的小孩儿们一点儿礼物,像她这个年纪的人还需要去给什么人拜年?

最后。

李平安去了刘海中家。

屋子里散发着一阵阵酒气,二大妈微笑着给了两个孩子一点儿糖果,绝口不提屋子里的酒气是怎么一回事儿。

就算是二大妈不提李平安也能猜测出来。

估计是大儿子刘光齐依旧没有回家,刘海中旧酒消愁了。

从四合院儿出来李平安和父亲分道扬镳了,李林去看望自己的老朋友、老患者,李平安则是回家和秦淮茹一起去给梅姨拜年。

王淼带着自己的儿女、儿媳到邻居家拜年去了,只是留下了梅姨一个人看家。

不见他们更好。

李平安夫妻和梅姨闲谈了几句离开。

夫妻两个又到了其他几个同事家,连钱明家都去过了,直到七八点的时候才回医院家属院小院儿。

初三的时候李平安要去岳父、岳母家拜年,顺便先去舅舅徐年达家一趟。

李平安和徐氏商量的时候她说今天李平静也要来李家拜年,到时候徐氏夫妻给她儿子、女儿一人一块钱意思意思就行了。

她给李业兄弟留多少钱徐氏就替李平安夫妻两个给外甥、外甥女多少钱,算是交换一下压岁钱。

李平安点头答应。

夫妻两个带着两个小孩儿先到舅舅家拜年,之后又去了惠仁堂分店给秦父、秦母拜年。

在秦家吃了一顿午饭,四人一起回家了。

等到了家里,徐氏说她给了李业兄弟两个一人一块钱。

不用问。

李平静给两个孩子一人留了一块钱当压岁钱,徐氏也帮着李平安夫妻两个给周家两个孩子一人一块钱。

粮食新政策终于开始了。

李家拿到了属于自己的粮票。

李平安到粮店买粮食,老老实实的按照规定办事儿。

购买了百分之二十的面粉,百分之十的大米,其余都是粗粮。

他也不挑剔。

将粮食买好就用自行车带着离开了。

当时。

三岁一下的孩子都算是婴儿。

整个四合院儿只有小当一人而已。

贾张氏认为很可惜。

她不是城市户口,领不到牛奶,要不然自己孙子就能每天喝到牛奶了。

当然。

牛奶也不是白领的,需要用钱买。

不过。

小当却是连买牛奶的资格也没有。

贾张氏想给自己孙子弄一点儿牛奶喝却是无计可施。

假期结束。

李平安到医院工作的时候却碰到了蔡全无。

蔡全无是专门来找他的,说是有事儿相求。

当时李平安正在门诊室,蔡全无是老老实实的排队等到轮到自己的时候才扭捏的说道:“李医生,我是第一次来你们医院求你办事儿,费了好大功夫才打听到你在门诊室,找到你!”

李平安眉头紧皱。

他没有想道蔡全无过来并不是看病而是有事儿求自己。

他不动声色的说道:“什么事情你就说吧,那要看看我能不能帮到伱!”

“能的,只要你愿意帮我,你肯定是能帮我的!”蔡全无急切的说道。

他将具体情况说了出来。

原来。

他是为了徐慧芝和贺永强来找李平安的。

自从去年合作社变成了公社。

吃饭就在大食堂,顿顿管饱、还能吃好。

贺永强夫妻两个一合计就将自留地产的那些粮食都卖了。

本来以为能靠着公社吃喝一辈子,谁能想到才过了几个月形势就变了,而且变化很大,打破了他们的固有认知。

公共食堂里的饭菜越来越少,越来越差,甚至开始顿顿喝稀的了。

尽管不是农忙季节,不用干重活。

可天天都这么整,别说孩子们,就是他们的身体也抗不住啊!

徐慧芝故态复萌,又开始想着将易家人都迁到城里来了,只要能将户口迁移到城里来,每个月都有一定的粮食指标,最起码可以保证饿不死!徐慧芝并不敢直接找姐姐徐慧真帮忙,而是去找了蔡全无,想让他这个当姐夫的想想办法将贺永强、徐慧芝一家人的户口都迁到城里来。

还说是只要成功了,她们夫妻两个就算是当牛做马也会报答蔡全无,绝对不会让蔡全无白帮忙。

蔡全无知道李平安和前门大街派出所所长陈军有关系,急忙跑到六院想让李平安帮着想想办法。

李平安冷笑。

徐慧芝、贺永强这种人的忙他才不会帮呢。

估计是上次冒充秦淮茹和李平安的亲戚被揭穿了,再用这一招不灵了,否则她们才不会假惺惺的求到蔡全无头上,夫妻两人可能早就胡编乱造一个身份直接去找陈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