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 第258章 贾张氏:一大妈因祸得福了

第258章 贾张氏:一大妈因祸得福了

第258章 贾张氏:一大妈因祸得福了

京城确实是有不少寺庙、尼姑庵,可赵氏也不是总是在城里进香的,经常到城外去。

甚至。

要不是手里没钱,她能到津市甚至到其他相邻省去烧香拜佛。

赵氏到寺庙之后多给了一点儿香油钱李平静就受不了了。

拜了跟没拜一样。

丈夫不是出事儿了吗?

相隔千里,公公的情况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过的好不好还两说呢!

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李平静干脆和丈夫说要不让他当家吧,他自己赚的工资自己拿着,让他拿钱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算来算去。

周胜也觉得自己的工资根本没多少,赵氏这么个花法儿,周家的生活很难再维持下去。

不过。

可是让她失望了。

邻居们看到她的时候都是大吃一惊。

托里对外说让一大妈给他捡来的孩子喂奶,一大妈自然就能顺利“出院”回到四合院儿了,以后她经常给托里的孩子喂奶也解释的过去。

在那个年代,各种防疫措施并不完善,减少人口流通确实可以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爆发。

不得已。

什刹海地区不仅有烟波浩淼的海子、遐迩闻名的银锭桥,宗教建筑也十分丰富,既有人们较为熟悉的护国寺、广化寺、关岳庙、拈花寺、瑞应寺、嘉兴寺、火德真君庙、广福观、贤良祠、什刹海寺、铸钟娘娘庙,还有人们较为生疏的哑嘛庙、无量寺、秘密阁、五门庙、丛林寺、北极庵,它们被形象地称为“九庙一庵”。

一大妈要是出院了不得补养身体啊,易家需要的米面多着呢,未必会有多余的指标给贾家。

出院以后托里专门给她租了个小院子,好吃好喝。

一大妈心里牵挂着自己女儿,自己家里、托里家里两处跑,给聋老太太按时做饭的时候并不多。

孩子难产死了。

能不胖吗?

一大妈“出院”了。

母亲终于愿意消停一点儿了,周胜心里高兴不少。

贾张氏向易中海询问什么时候一大妈会出院,再不出院月子都要坐完了,她的身体还不好?

“快了!”易中海开口说道:“就这几天她就出院回来!”

妍妍稍微大一点儿了,李平静自己带着也费不了什么事儿。

这种时候。

贾张氏很同情一大妈。

周家距离什刹海也不远,到这些寺庙上香也不会花什么钱,赵氏退而求其次,手里没钱只能到这些寺庙去。

这一年南方梅雨季节比往年延长了四十多天,南方甚至是京城也是经常下雨,出于防疫的目的,从城外迁移户口这件事情一直都不开放。

要不是牵扯到粮食指标,几十斤米还真不算什么。

就那点儿米能值多少钱,能省多少钱?

难产以后一大妈非但没有瘦下去还胖了不少。

在托里的运作下,扎钢厂很多苏国专家都知道一大妈难产孩子死了的事情,他趁机提出让一大妈去哺乳季阿娜,这個计策简直是完美!

一大妈平时也不出那个小院子,没事儿净琢磨吃喝了。

就算是脸皮最厚的贾张氏也不好意思找到易中海要粮食指标。

易中海告诉贾家几人一大妈难产,孩子死了。

贾家遭殃了。

只要不过度花钱,李平静也懒的去管婆婆,赵氏爱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就算是不帮着做饭和带孩子都行。

一大妈身体恢复“出院”,最高兴的人除了易中海还有聋老太太。

更何况。

易中海已经得到消息了。

整个四合院儿。

郭嘉对宗教势力也很宽容,只要不作奸犯科、藏污纳垢,建国以后各种寺庙、尼姑庵就不会被取缔。

易中海家媳妇儿出院以后就有人帮着她做饭了。

和贾家走的最近的要算易中海夫妻两人了。

周胜目瞪口呆。

周胜找母亲谈了谈,说是不让她到处上香,赵氏却是仰着头对儿子说道:“不是还有你叔叔送过来的那点儿米吗,咱们家这一两个月不用买米了,剩下的钱都给我,让我去烧香,这也是对你爸好的事情啊!”

刘悦的户口一天不迁过来贾东旭就要到黑市上多买一天的口粮。

每次赵氏外出进香不给几千的香火钱?有时候还给上万块呢!

丈夫和婆婆商量无果,李平静故意躲着婆婆,只要她一提起要去烧香,给自己要钱的事情李平静就往外躲,能不给她钱就不给她钱!

李平静大着肚子,眼看着就要生孩子了,赵氏自然不会和她争吵,只能稍微消停了一点儿。

远一点儿的寺庙去不了,只能在附近寺庙烧香拜佛。

现在还要给一个外国婴儿喂奶,心里能是滋味儿吗?

贾张氏到易中海家串门,正打算安慰一大妈几句的时候却被告知她也不是白给苏国人的女孩儿喂奶的,一个月有好几十块钱呢,比贾东旭的工资都多。

贾张氏尴尬的笑了笑,心里想着一大妈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讪笑着和一大妈又说了几句言不由衷的话,贾张氏回家了。

回去之后。

她有些羡慕的和儿子、儿媳唠叨起来这件事情,最后却是冷笑着说道:“怪不得我看着一大妈胖了,怪不得孩子死了那么久她还有奶水,可能是怀孕的时候易中海让她吃的太多了,没想到各人有各福,居然让一大妈找到这么一个好差事!”

李平安夫妻两个听说了一大妈的事情之后都是一阵冷笑。

哪有那么巧的事情。

托里出趟门儿就能捡回来个孩子,他居然愿意花大价钱请一大妈去照顾孩子。

糊弄谁呢?

两人都很清楚。

孩子就是托里和一大妈的!

院长是不经常做手术的。

他出去开会,参加其他活动的时候手术组的护士就没事儿做了。

大多时候院长是不会分配任务的,究竟是到病房还是门诊室帮忙就看自己的意愿和自觉了。

其他护士还行。

王霞却不那么自觉了。

她经常在上班的时候到药房和母亲闲聊,大多都是和母亲提要求,有时候要粮票,有时候要钱,更多的时候是想让梅姨找找同事,托托关系让院长更器重她。

秦淮茹心里明镜儿似的,她知道王霞其实是在含沙射影,王霞是想让自己丈夫和院长说说,让院长多给一些机会。

其实。

院长的事情李平安也没有和秦淮茹说多少,她也不认为院长会多么器重自己丈夫。

这种事情秦淮茹是不能答应的,更不会接她的话茬儿,心里还想着王霞这人怎么这样,怎么老打自己丈夫的主意。

若不是李平安不经常在实验室。

她宁愿在实验室给丈夫当助手。

秦淮茹始终不接话,王霞没办法了,甚至连梅姨都束手无策,她们总不能强迫秦淮茹去找李平安说情吧!

秦淮茹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李平安。

李平安说道:“我怎么可能影响到院长?若是王霞再到药房,你要是不想在那里听她含沙射影就到实验室去,将实验室打扫一遍,仪器检查一遍,我有时间就到实验室里做实验!”

虽然他并没有做实验的几划,暂时也用不到实验室,不过,他可不想让秦淮茹和王霞过多的接触。

也不知道王霞说那些话是不是经过了母亲的默许。

秦淮茹面对她们母女的时候确实是有些尴尬。

“我知道了!”秦淮茹微笑着说道。

她知道丈夫都是为了自己好,自然是要答应的。

周末的时候秦淮茹也没有去加班,李平安先带着她到烟袋斜街洗澡,之后就到集市上赶集。

原先集市上有很大一片区域是卖各种布匹的,现在却是销声匿迹了。

虽然还没有对外宣布布匹、丝绸要进行统购统销,但是已经开始准备了。

集市上原来卖布匹的摊贩得到了通知,可能不再允许随意买卖了。

这个时候基本上没有卖成衣的。

卖布的商贩离开以后整个区域都是空荡荡的,稀稀疏疏,有一些卖食品的占据了原来卖布的地方。

这才刚刚开始。

若是再过一两个星期,这片区域怕是都要被做其他生意的商贩给占领了。

李平安夫妻两个从这片区域经过的时候发现有人在卖肉馅盒子,大热天的生着一个大火炉子,现做现卖,也不算太贵,两千块钱一个。

他走到火炉前面买了两个,夫妻俩人一人一个。

事实上。

他们刚刚吃过早饭没多久,也不是太饿,也就是吃个稀罕而已。

集市上摊位很多,卖各种东西的应有尽有。

不过李平安两人却没见发现什么需要买的东西。

天将正午,集市上人还挺多,秦淮茹不想在集市上再待下去了,对丈夫说道:“平安,咱们回去吧,妈可能已经将午饭做好了,别在集市上吃!”

李平安点头答应。

两人一起回了四合院儿,徐氏果然将饭菜做好了。

捞面条。

西红柿鸡蛋卤子。

李林吃过饭以后就离开到扎钢厂医务室加班了。

若是在以前,秦淮茹可能也会到药房加班,但是现在却是不会了。

“平安,我在家里帮着咱妈带孩子!”秦淮茹说道:“你要是有什么安排,想到外面去的话就自己去吧,我,我不想出去了!”

天气太热。

丈夫说过他还要到药物研究所那边去一趟,秦淮茹不想跟着过去,就算是过去了什么事情也做不了,根本帮不上忙。

“行!”李平安开口说道:“我到药物研究所找刘御医去,你不想到药房加班就别去了!”

他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去了药物研究所。

等到了那里,发现刘御医和孔伯华都在,两人和他谈论了滇南白药里那种保险子的研究进展。

他们已经基本弄清楚李平安所说的保险子是什么东西了。

这种药物其实和速效救心丸的药效有些相似,所谓的保险子必须要有瞬间镇痛的效果,不过不是滴丸,而是一种类似气雾剂的东西,一旦使用能够瞬间发挥作用。

活血化瘀止痛的药有三七、麝香、栀子、连翘、重楼、败酱草、赤芍、虎杖、三棱、莪术、**、没药等,这类药物适用于跌打损伤等疼痛。

药物很多。

保险子的组成可能很复杂。

更重要的是如何使这些药物瞬间发挥作用。

虽然研究速效救心丸的时候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不过,毕竟保险子还有其特殊性,想要研究出来并不容易,数月、一两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都有可能。

和速效救心丸一样,保险子也是使用后世现代工艺制造出来的,而且是一种新剂型,有气雾剂的特性但不是这种东西。

以现有的条件研究出和后世疗效一样的保险子有些难度,可能需要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需要等候制药设备的更新换代。

李平安知道刘御医等人在短时间内可能制造不出来保险子这种东西但是没有打断他们的积极性。

和后世拥有相同甚至更好药效的保险子做不出来,但是研究出类似的、有一定作用的药物还是可以的。

而且。

醉翁之意不在酒。

李平安对保险子这种东西也不是太期待,在这个年代,能够研究出止血迅速还能治疗跌打的药物已经不错了。

至于那种保险子,只是锦上添花而已,能够研究出来最好,倘若研究不出来也没什么遗憾。

李平安是想用这件事情让刘御医忙起来,只要他不胡思乱想,身体就可能慢慢好起来。

李平安将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平滇南白药和保险子的事情都说了出来,让两人慢慢进行摸索。

刘御医和孔伯华答应了。

他们对这件事情还很感兴趣。

这可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啊。

要是将滇南白药也就是惠仁堂正在出售的平安止血散改进了,再研究出保险子,那可是天大的善举!

李平安将自己所知告诉刘御医两人之后他们就开始进行讨论了,基本上不再理会李平安。

李平安笑了笑,无奈的和他们告辞离开。

两人还挺投入,李平安离开的时候他们连送都没送。

不过。

这正是李平安希望的。

财经委下发了《关于进行棉布统购统销》的指示,棉布、丝绸统购统销进入倒计时,已经有工作人员找到侯方城了。

对于大城丝绸行这种规模巨大的丝绸商,上级是有所考虑的,他们不希望侯方城出售现有的丝绸退出丝绸买卖,而是希望公私合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公家知道如何运作丝绸行,彻底的掌控丝绸行。

其实。

侯方城是想过要彻底退出买卖丝绸这一行的。

和苏国做了这么久的外贸,达成丝绸行也算是多了一个出路,就算是放弃丝绸去做其他生意,侯方城相信借助侯大妻族的力量,他们一样能混的风生水起,何必一定要公私合营,将一切都掌握在公家手里呢,他可不想只当一个摆设!

可是。

工作人员说上级希望侯方城能答应让大城丝绸行进行公私合营,侯方城只能同意。

不过。

他没自己做私方董事和经理,而是将位子让给了侯二。

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是侯二负责到南边进货,他对丝绸买卖这一套熟悉的很。

让侯二做私方经理再合适不过。

侯二压根儿就不想当什么私方经理,可是侯方城执意让他做,说是等公方的人熟悉了所有丝绸买卖方面的操作,到时候再将大城丝绸行里的货物都卖了,到时候他们再转做别的生意。

虽然有些不乐意,但侯二还是答应了。

大城丝绸行确定要进行公私合营,就等着京城地方工业局的人过来核实资产。

彭母听说自己女婿做了达成丝绸行的私方经理,和公方经理一起打理丝绸行的一切业务,心里高兴的很,仿佛是大城丝绸行成了女婿的一般。

她让女儿彭芳烧了一些好菜说是要给女婿庆祝。

饭侯二吃了。

不过他看起来有些不高兴。

丝绸行怎么可能是他的?

丝绸行永远都是老爷侯方城的!

要不是侯方城执意要他当私方经理,他才不愿意呢。

彭母高兴起来就絮叨个没完没了,还说女婿往后也是公家人了,看病不花钱,更重要的是公私合营以后小半个丝绸行都是女婿侯二的,将来自己外孙出生以后也是大富大贵之人。

彭芳却是有些不高兴。

虽然丈夫做了私方经理,但是任何人都知道大城丝绸行还是侯方城的。

况且。

侯二对侯方城忠心耿耿,根本不会生出二心。

母亲这么说,不是要让丈夫难堪吗?

大成丝绸行是侯方城的,所有做丝绸买卖的商人都知道这回事儿。

改变不了的。

和彭母喜气洋洋的表情有所不同,侯二的脸色非常不好看。

这种事情也能随便说。

自己这个岳母是傻了吗?

“妈,你快别说了,我丈夫跟着他的东家干了几十年了,这个事实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彭芳急忙劝说道:“东家只所以不当这个私方经理是因为人家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和你想的不一样,不是一回事儿,你就别在添乱了!”

“真是这样吗?”彭母有些失落的问道。

她很想女婿给出和女儿不一样的答案,双眼紧紧盯着侯二。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