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 第240章 针灸治疗疑难杂症

第240章 针灸治疗疑难杂症

第240章 针灸治疗疑难杂症

门诊室。

侯二过来了。

李平安将他的情况和刘御医做了介绍,并说自己给他诊过脉,不过没有看出端倪,似乎根本就没有病。

刘御医给侯二诊了诊脉,又看了看舌苔,说道:“脾脏阴虚之证,不过很轻微,不要紧,你没有生孩子应该,应该是时机还没有成熟,和这个病没有关系,不用大惊小怪,正常生活就可以!”

阴虚是指由于阴液不足,不能滋润,不能制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

临床可见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

阴虚可见于多个脏器系统组织的病变,常见者有肺阴虚证、心阴虚证、胃阴虚证、脾阴虚证、肝阴虚证、肾阴虚证等。

侯二的脾脏曾经受过伤,还是李平安给他做的修补手术,这大概就是他有些略微脾阴虚的原因。

不过。

李平安给他把过脉,只是有一点点的症状而已,应该没有大碍。

刘御医也说了彭芳之所以没有怀孕并不是因为侯二这点儿小毛病。

李平安松了一口气。

刘御医认为侯二身上的这点儿毛病根本就不算病,甚至连药方都没有给他开。

只是。

彭芳却是不放心,缠着刘御医一定要他帮丈夫开点儿药。

刘御医没办法,只得给他开了一副参苓白术散,方中用人参、茯苓、白术(麸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几味药物。

李平安还特意看了看每种药物的药量,发现根本就是原方,没有做任何加减。

参苓白术散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此方很是常见。

这个方剂李平安很熟悉,自然是不用记。

彭芳虽然是护士长但她不了解中医,更是不知道这个方剂。

可是。

刘御医写的随性,李平安看过之后连记都没记,她就猜测出刘御医开的药方多半是很平常。

她也没有多说什么。

刘御医和李平安都认为丈夫得的是小病根本就不用治,她极力要求,人家只能应付。

事实上。

她想的有点多了。

大多数寻常药方都是很高明的。

经过几百上千年之后依旧还在用的药方能说不经典,没作用?

之后。

刘御医也给彭芳把了把脉,却是没有看出一点儿问题。

李平安说道:“你们拿着这个药方去药房抓药吧,几副药之后侯二的身体应该能好一些,他曾经做过脾脏修补手术,如果说一点儿后遗症都不让有那是不可能,无大碍就行了!”

侯二倒是看的很开,点点头离开了。

夫妻两个到了药房。

彭芳没有立即抓药,而是问了这个药方的来历。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编写,是全世界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标准。

书中几百个药方效果都很显著,

参苓白术散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彭芳继续询问,说这种药方能不能精进。

梅姨摇摇头说道:“不能,就算是有人能够精益求精,这种事情也不是我能做的出来的!”

虽然和中药打了二十来年打交道,但她也只是一个药房管理员而已,哪。能有更改药方的能力?

更何况彭芳想让她改的还是传世名方!

而且。

梅姨也猜出来了,这方子虽然不是李平安的字迹,但是凭李平安和侯二的关系,就算是他不开方子也要找一个比自己医术更高的人给侯二开方子。

她怎敢胡乱更改!

彭芳心里叹息一声。

方子果然改不得。

中医果然博大精深,梅姨也不是个简单的人,仅仅从一个方子上她可能就猜测出了很多。

开这张方子的人不一般,她是不会随意更改的。

“抓几副?”梅姨面无表情的问道。

“这,刘御医没说什么,李平安说让吃几副就成,具体的没说!”彭芳说道。

“那就开十副药吧!”梅姨心中想着,多半是侯二的病也不是太重,使用这种滋补的药方补养身体而已,补药多吃两副没有关系,思索着说道:“每隔三天吃一副药,到后面间隔的时间长一点也可以,三五七日都行!”

梅姨飞快的抓了十副药给了彭芳,彭芳带着侯二到财务处交了钱,让侯二将药物拿走了。

彭芳还要继续上班,侯二也不等她,拿了药就回家了。

等到了家里。

彭母见女婿拿了药就问是怎么回事儿。

侯二自然是不会隐瞒,将事情说了出来。

彭母看向侯二的目光有些奇怪,说你身体不行就别强撑着,也别在外面装硬汉的形象,该吃药吃药,该花钱花钱,关键是不能耽误了自己女儿的幸福。

侯二心里郁闷。

连刘御医都说自己身上的病不算什么,甚至没有开药的必要,彭芳非要人家开点儿药才勉强写了个方子,到彭母这边好像自己某些方面不行似的。

侯二很随意的点了点头说道:“我不怕花钱的,无论花多少钱都行!”

他这么一说。

彭母又误会了。

女婿这是不打自招啊。

他就是不行!

不再说话,彭母立即将药熬了。

三碗水熬成两碗水。

浓缩的都是精华。

彭母眼看着女婿将药汤全部都喝了才算满意。

喝完以后将碗洗了,却听彭母说道:“就这点药哪里够啊,治疗这种病要持之以恒,吃完之后再让伱媳妇儿到六院拿点儿药,她是护士长,拿药不花钱,想拿多少就拿多少!”

侯二心里不乐意,但却没有顶撞她。

彭芳和她说过。

道济医院被郭嘉收编以后卫生系统的工作人员就能享受公费医疗了。

从那个时候起,彭母有个头疼脑热的,只要不是需要住院,彭芳到药房拿药的时候就会报自己的名字,她们母子倒是得了不少实惠。

秦淮茹不知道彭家的情况,更不知道彭芳还有个老娘,一直没有计较。

梅姨却是未必不知道,甚至她能从彭芳的状态,药物种类上看出蛛丝马迹,不过是觉得彭家母女也挺不容易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儿,将程序走了,免了医药费而已。

这些情况侯二都知道。

他可不想效仿,手里有钱,更不想占郭嘉的便宜。

侯二可不想留下来听岳母唠叨,和她说了一声到大城丝绸行工作了。

侯二夫妻两个走了以后李平安继续给人看病。

刘御医和姜山在一旁看着,有时候李平安还会和刘御医讨论几句,姜山也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门诊室外面有十几个人在排队。

小露等人都在准备下午的手术没有跟过来,在门外维持秩序的是一个护校那边过来的实习生,还有一个是外科病房的一个护士在门诊室等着帮患者拿药或者带他们去病房。

李平安等人一边看病一边讨论,在外面等着的几个人就有些不满意,说他们究竟是看病还是开会啊,这么议论病人好吗,还有人向实习护士询问两个老头究竟是什么人。

实习护士红着脸说不出话来。

她哪里知道刘御医和姜山是什么人?

实习护士越是不说话外面的人越是怀疑,姜山也就罢了,刘御医却是穿着普通人的衣服。

他凭什么在门诊室指手画脚?

门诊室里的护士刚刚听到了李平安几人谈话,她听到侯二和护士长彭芳恭恭敬敬的叫着“刘御医”,现在外面的人随意的呱噪,她有些不乐意了,走到门口说道:“刘御医亲自过来看病,你们碰到了就是天大的福分,呱噪什么,要是不想看病就请离开,别影响其他人!”

顿时。

外面的病人鸦雀无声。

虽然是在京城,但是前清那些御医活到现在的可不多了,能出诊的更不多。

他们能遇到一位真的是天大的福分了。

又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夫妻,从外面走了过来,他们也不理会李平安,直接就对刘御医说了自己的情况。

他们遇到了一种很奇特的现象,夫妻两人居然患上了同一种病症,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如果说真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丈夫偶尔会梦遗,妻子月经比较少。

他们两个也到同仁堂和其他大医院看过病,同仁堂的中医说两人是肝肾阴虚,京城医大那边说他们是由于长期工作劳累处于一种不太健康的状态,其他医院都让他们吃补药。

吃就吃吧!

各种各样的补药吃了不少病情还是没有好转。

刘御医并没有多言,看了李平安一眼,让他给两人号脉。

左手关脉候肝和肾,李平安重点关注这个脉位,结果发现夫妻两个都是濡脉细数的脉象,也就是说两人的脉搏都是快而无力的脉象,细按的时候可以感觉的到,稍微用力一下感觉就没那么明显了,这是典型的肝肾阴虚,其他医院的医生诊断的应该没错,至于为什么治疗后没有效果就不知道了。

“刘御医,的确是肝肾阴虚之象,其他医院开的药应该错不了,至于为什么没有治好他们的病我就不知道了!”

刘御医点点头,他并没有立即决断,而是也给两人把了把脉,从身上掏出一根银针在他们的几个穴位上下针询问了两人的感受,之后就说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有些阻滞,需要行针配合药物治疗方能起效。

夫妻两个都很信服。

刘御医要是判断的不错的话,他们的病因以及一直都没有将疾病治好的原因都找到了。

男人急忙催促着刘御医行针。

刘御医开始行针。

他对男人的肝俞穴、肾俞穴、期门穴、委中穴等数个穴位进行针灸,女人也差不多是这几个穴位,不过是力道和手法有些不同而已。

刘御医一边针灸一边给李平安做了解释,片刻后行针完毕,又向李平安问道:“看懂了?”

李平安点点头说道:“我看明白了!”

刘御医用银针探病的方法以及行针手法在他所著医书上都有所记载,李平安只是还不太熟悉,一时间没有想起来而已。

他静下心来思考、学习,什么都明白了。

姜山却是很郁闷。

李平安和刘御医说话就像是打哑谜一般,就这么看几眼,李平安就明白了?

自己还糊涂着呢!

姜山将目光集中在李平安身上,李平安却是没有说什么。

他知道姜山肯定有些迷糊,只是自己看了刘御医著作以及里面的内容真的不好多说。

“照我这种方法五日给患者行针一次,三四次即可,再辅以左归丸十余副,月余即可痊愈!”刘御医嘱咐道。

左归丸由大怀熟八两、山药(炒)四两、枸杞四两、山茱萸肉四两、川牛膝(酒洗,蒸熟)三两、菟丝子(制)四两、鹿胶(敲碎,炒珠)四两、龟胶(切碎,炒珠)四两组成,李平安依言给他们开了方子。

不过。

上述药量不是一副,而且是十副药的药量,到药房拿药的时候梅姨自然会将药物分好,使用“钱”做药材单位。

李平安之所以用两做单位则是因为原方上就是这么用的。

梅姨做了这么多年的药房管理员,其中内情他是知道的。

男人迟疑了一下,用一种很是敬仰的目光看了刘御医一眼,说道:“五天以后我还来六院针灸吗,还是您帮我们行针吗?”

刘御医摇摇头说道:“我今天就要回药物研究所那边了,让平安帮你们针灸吧,其实,话说透了,他帮你们针灸也是一样的!”

男人无奈的点了点头。

姜山心里却是也有些无奈,心里想着:“话已经说透了吗,我怎么还没有明白呢?”

护士要带着夫妻两个去药房拿药,李平安说道:“让梅姨亲自帮他们抓药!”

他突然想起来王沁这丫头还在药房呢,要是让她给患者抓药,抓两大包药材可就麻烦了。

护士点了点头离开。

李平安继续给患者诊病。

此后并没有遇到什么棘手的病例,刘御医也没再出手。

不过。

李平安学到的东西已经足够多了。

他看到了针灸穴位的精妙之处,细微之处见真章,若是没有刘御医针灸那几下,要是单纯使用中药材,还真的不太好治疗患者夫妻两个的病,他们得的也算是疑难杂症了吧!

下班以后李平安想留刘御医吃饭,不过却被他拒绝了。

李平安和姜山将他送出六院,刘御医找了一辆人力三轮车回药物研究所那边了。

看着刘御医远去的背影,姜山突然开口说道:“平安,往后你还是在中医上多花点儿功夫吧,得了刘御医的传承,要是弃之不用未免太可惜了!”

姜山心中有很多疑问,不过他却没有问出来。

他知道自己要是问了李平安肯定会回答的。

不过。

刘御医没有教他。

他也不会问。

李平安重重的点点头说道:“你放心吧,我会的!”

姜山也回家吃饭。

李平安到实验室找了秦淮茹一起回家吃饭了。

现在并不做实验,秦淮茹每天只要将实验室打扫一遍就行。

终于。

李平安拿到了他想要的所有有机物,包括己烷、丙烷等等,制作萘啶酸所需要的中间化合物国内都能找到,甚至实验室里就有这些试剂。

李平安开始带着秦淮茹做实验。

起初。

秦淮茹还以为这次要像制备青霉素一样需要很长时间呢,可是仅仅是几天的时间李平安就多次合成了萘啶酸,实验成功了。

李平安之所以这么急切的要合成萘啶酸主要是想针对吸血虫的。

可是他又不能直接将这种药物的作用说出来,但是需要尽快的进行大批量的生产。

他只能向院长反应说自己又找到一种能够人工合成的抗生素,这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和青霉素配合起来可以阻断大多数细菌的感染。

同样是人工合成的抗生素。

萘啶酸比磺胺类药物副作用要小的多,非常适合推广。

院长非常高兴,他对李平安是很信任的。

既然李平安说这种新型抗生素副作用小,值得推广,那他肯定是做过实验的。

同时。

院长也在暗暗心惊。

这才几天啊!

上级将李平安需要的几种物质调拨过来以后他就制造出了新的抗生素。

看来。

那些实验在他心中不知道想了多少次了。

纸上谈兵未必就没有一点儿用处。

院长让他直接向药物研究所那边反应,还暗示说这种新型抗生素最好在京城制药厂进行生产,暂时别将这种药物捅到华北制药厂那边去。

李平安答应了。

他很清楚院长的意思。

华北制药厂生产能力是相当强大的。

不过。

药厂里有很多苏国专家,要是将这种新药在华北制药厂进行生产,萘啶酸的制造方法肯定很快就会落入苏国专家手里传到苏国去。

李平安和院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他们都肯定了苏国对华夏的帮助,给苏国一些好处也不是不可以,可总不能白给吧!

李平安用青霉素白玉米培养基制造方法以及相关的青霉素生产方法换取了苏国对华北制药厂的无偿援建以及链霉素生产工艺,用止痛灵的制造方法换取了新型炼钢方法以及设备。

这次的萘啶酸制造方法也不能白给他们!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